问题

唐僧真的对女儿国国王动了情吗?

回答
“唐僧真的对女儿国国王动了情吗?” 这是一个萦绕在中国观众心中几十年的经典问题,也是《西游记》中最具争议和魅力的一段情节。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原著小说、86版电视剧以及不同解读的视角。

一、 原著小说中的描绘:隐忍、礼法与内心的挣扎

在吴承恩的原著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对女儿国国王的态度,虽然也有几分动容,但更侧重于他作为一个修行人的“定力”和“礼法”。

初见惊艳,却不失戒律: 当唐僧师徒初到女儿国,见到国王时,小说这样描写:“女王闻言,遂传旨宣唐僧到来。长老奉旨,整衣而往。国王垂帘,见唐僧容貌端正,举止温存,便动了凡心。” 这里的“动了凡心”是国王的反应,而唐僧的反应则更为克制:“长老见国王容貌如花,美若天仙,虽是凡俗,却也知是妖邪所变,不敢久看。” 唐僧即使看到了美丽的国王,心中也立刻警惕起来,认为可能是妖怪变化的。
国王的真情与劝说: 女儿国国王对唐僧的爱意是赤裸裸的,她直接表达了想要招唐僧为驸马,留在女儿国的愿望。她用“孤不曾嫁,比你自行,实是相同”来打动唐僧,意图消除他出家人的身份障碍。她也描绘了女儿国的美好,以及自己对他的深情厚意。
唐僧的回绝与坚守: 唐僧的态度是明确而坚定的。他首先以佛门弟子的身份回绝:“贫僧乃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若从此处过,必要去西天,不得在此久留。” 接着,他以“不从便是”来拒绝国王的美意,即使国王威胁要将他打死。在最后的关头,当国王以“若不从,便打杀我”来挽留时,唐僧虽然心有不忍,但仍然坚守了自己的信念:“国王啊,出家人心无挂碍,才能修成正果。我若在此停留,便辜负了圣恩,辜负了佛祖。”
“女儿情”的暗示: 然而,在回绝国王的过程中,小说也并非完全描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在与国王的对话中,唐僧曾有这样的心理活动描写:“长老心神不定,暗想:‘我在此间,若遇此国而不住,却不是辜负了此家女儿?’…” 这种“心神不定”和“辜负此家女儿”的说法,被许多读者解读为唐僧内心也曾有过一丝动摇和不忍,那是一种对国王真情的怜惜,但并非男女之爱。
龙宫的猜测与观音的提醒: 在经历女儿国之后,唐僧师徒到了龙宫,猪八戒曾打趣说:“我们师父遇着了那女王,也曾动了凡心,不曾动凡心?” 孙悟空则回答:“自家却不知,我等却曾看见,那女王亲自送他出来,唐僧却也施礼,他却也含笑,我等都已知的了。” 这里的“含笑”可能是礼节,也可能是对唐僧的感激或惜别。更关键的是,之后在遇到三八卦时,观音菩萨化身前来,对唐僧说:“你曾到女儿国,可曾动了色心?” 唐僧立刻否认:“我绝无此心。” 观音菩萨没有进一步追究,只是提醒他:“你虽然无色心,却有色相,却也免不得被他缠扰。” 这暗示了即使唐僧没有主动动情,他的外貌也足以引起他人的情意,而他作为凡人,也难免会有一些情感上的触动。

总结原著: 原著中的唐僧,对女儿国国王更多的是一种道义上的不忍、对真情的尊重,以及身为修行人的克制和坚守。他并非完全无动于衷,但那种“动情”更像是对人生世俗情感的短暂触碰,而不是突破戒律的爱恋。他最终以强大的意志力战胜了内心的微澜,完成了取经的使命。

二、 86版电视剧的演绎:情深意切,惹人怜惜

86版《西游记》在改编时,大幅度地丰富了“女儿国”这一集的情感线,使得唐僧的内心挣扎更加细腻和具象化,也因此成为了许多人心中唐僧“动情”的铁证。

视觉的冲击与情感的放大: 电视剧通过精美的画面和演员(徐少华饰唐僧,朱琳饰女儿国国王)的精彩演绎,将国王的美貌和唐僧的儒雅表现得淋漓尽致。国王的眼神、言语都充满了爱慕和期盼,而唐僧在面对这份真挚情感时,眼神中流露出的犹豫、不忍和一丝动容,被演员刻画得入木三分。
“敢问国王”的试探与触动: 在电视剧中,唐僧对国王的提问变得更加个人化。“敢问国王,你可曾许配过人家?” “国王,你为什么一直不嫁?” 这些问题,不再仅仅是出于礼节,更像是他内心在尝试理解和回应国王的情意。当国王说出“我国万民,都愿招你为驸马”时,唐僧的回应“我自东土大唐而来,要去西天拜佛求经,不能久留。” 虽然依旧是拒绝,但语气中多了一份温和和歉意。
经典的“取经大业”与“儿女情长”的对决: 电视剧最精彩的部分就在于将唐僧内心的“取经大业”与国王的“儿女情长”进行了非常强烈的对比。国王的每一次挽留,都像是在撕扯唐僧的内心。他看着国王含泪的眼睛,看着她真挚的告白,他并非铁石心肠。
“我若不回去,就再也见不到女儿国国王了”的内心独白: 这是86版电视剧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据说是演员徐少华在即兴发挥时加上去的,或者在导演的指导下完成的。这句话直接揭示了唐僧内心的真实情感:他知道自己一旦离开,就永远失去了与这位让他动容的国王再见的可能。这种“失去”的预感,无疑是动情的表现。
含泪的告别: 在最后的告别场景中,唐僧和国王都流下了眼泪。唐僧的眼泪,虽然可以解读为对国王命运的怜惜,但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他内心情感释放的一种方式,是对这份未能实现的缘分的无奈和伤感。

总结电视剧: 86版电视剧通过艺术化的处理,将唐僧对女儿国国王的“动情”表现得更为明显和具象化。他并非完全不为所动,而是被国王的真情打动,体验到了世俗男女之情的美好与牵挂,并为此感到内心的挣扎和不舍。尽管最终他依然选择了取经,但这份情意是真实存在过的,只是被他以强大的意志力压制并升华了。

三、 不同解读的视角:

“圣僧”视角: 认为唐僧作为佛教高僧,一切言行都以“度化众生”和“坚定道心”为重,任何男女之情都是心魔,他不可能真正动情。他表现出的不忍和动容,是慈悲心和修行者的定力使然。
“凡人”视角: 认为唐僧虽然是僧人,但他也是凡人出身,有七情六欲。面对如此真挚、美丽且充满善意的感情,不动心是不可能的。电视剧的演绎更符合人性,也让角色更加饱满。
“情深意重”的理解: 认为唐僧对女儿国国王并非男女之爱,而是对一份纯粹、美好情感的珍视和怜惜。他感动于国王的真诚,不忍辜负这份感情,这种“情”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是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尊重。

四、 最终的结论:

综合原著和电视剧的描写,我们可以说:

从原著来看,唐僧对女儿国国王并非男女之爱,而是被她的真情所打动,心生不忍,但他最终以强大的意志力战胜了内心的微澜,坚守了佛门戒律。 他有“辜负此家女儿”的担忧,但更多的是对俗世情感的克制。
从86版电视剧的演绎来看,唐僧确实对女儿国国王动了情,这份情意是真实存在的,表现为内心的挣扎、不舍,以及最后的含泪告别。 他被国王的美丽、善良和真诚深深打动,体验到了作为凡人可能拥有的美好爱情,但这份感情最终被他对取经大业的承诺所超越。

更准确地说,唐僧对女儿国国王动的是一种“人情”或“心有所系”的动情,是对美好情感的欣赏和不舍,而不是那种可以抛弃一切追求的男女之爱。 他的“情”,更多地体现在他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面对真挚情感时所产生的动容和无奈,以及他最终能以更大的悲悯之心和坚定的信念来化解这份情感的升华。

也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和模糊性,女儿国国王的这一段情节才如此经典,引人深思。它让我们看到了“圣僧”光环下那个有情感、有挣扎的唐僧,也让我们思考,在坚守理想与面对真情时,我们如何做出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该是动了,走的时候女儿国国王问唐僧,御弟哥哥,你愿不愿意嫁给我,唐僧说,嫁。可惜白龙马会错了意,走了。

user avatar

昆凌真的对周杰伦动情了吗?

user avatar

其实唐僧那套理论就是自己骗自己。

出家人不喝酒,不吃肉,不近女色,不手持金钱。这是唐僧从小到大就认为要遵守的事。可是你只有喝过酒,吃过肉,碰过女人,花过钱,才能知道其实的滋味,才知道世俗的生活多么吸引人,多么精彩,经历过这一番,还能遵守清规戒律,那才是真正的修行之人。一个从来没有享受过这些的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他自己可能都在想女人到底是什么样,他都在想肉是什么滋味。

user avatar

西游记原文,是孙悟空出的馊主意,让唐僧假装答应,骗了通关文牒,放徒弟三人走,摆个宴席送行,让唐僧出来送,然后孙悟空再定住她们,就能自由脱身。

而且非常顺利,只不过出城的时候,被蝎子精给拐走了。

所以,原文里面,唐僧是没有对女儿国国王动情。

第054: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话说三藏师徒别了村舍人家,依路西进,不上三四十里,早到西梁国界。

唐僧在马上指道:“悟空,前面城池相近,市井上人语喧哗,想是西梁女国。汝等须要仔细,谨慎规矩,切休放荡情怀,紊乱法门教旨。”

三人闻言,谨遵严命。言未尽,却至东关厢街口。

那里人都是长裙短袄,粉面油头,不分老少,尽是妇女,正在两街上做买做卖,忽见他四众来时,一齐都鼓掌呵呵,整容欢笑道:“人种来了!人种来了!”

慌得那三藏勒马难行,须臾间就塞满街道,惟闻笑语。

八戒口里乱嚷道:“我是个销猪!我是个销猪!”

行者道:“呆子,莫胡 谈,拿出旧嘴脸便是。”

八戒真个把头摇上两摇,竖起一双蒲扇耳,扭动莲蓬吊搭唇,发一声喊,把那些妇女们唬得跌跌爬爬。

有诗为证,诗曰:圣僧拜佛到西梁,国内衠陰世少陽。农士工商皆女辈,渔樵耕牧尽红妆。

娇娥满路呼人种,幼妇盈街接粉郎。

不是悟能施丑相,烟花围困苦难当!

遂此众皆恐惧,不敢上前,一个个都捻手矬腰,摇头咬指,战战兢兢,排塞街旁路下,都看唐僧。

孙大圣却也弄出丑相开路。

沙僧也装吓虎维持,八戒采着马,掬着嘴,摆着耳朵。

一行前进,又见那市井上房屋齐整,铺面轩昂,一般有卖盐卖米、酒肆茶房,鼓角楼台通货殖,旗亭候馆挂帘栊。

师徒们转湾抹角,忽见有一女官侍立街下,高声叫道:“远来的使客,不可擅入城门,请投馆驿注名上簿,待下官执名奏驾,验引放行。”

三藏闻言下马,观看那衙门上有一匾,上书迎陽驿三字。

长老道:“悟空,那村舍人家传言是实,果有迎陽之驿。”

沙僧笑道:“二哥,你却去照胎泉边照照,看可有双影。”

八戒道:“莫弄我!我自吃了那盏儿落胎泉水,已此打下胎来了,还照他怎的?”

三藏回头吩咐道:“悟能,谨言!谨言!”

遂上前与那女官作礼。女官引路,请他们都进驿内,正厅坐下,即唤看茶。又见那手下人尽是三绺梳头、两截穿衣之类,你看他拿茶的也笑。

少顷茶罢,女官欠身问曰:“使客何来?”

行者道:“我等乃东土大唐王驾下钦差上西天拜佛求经者。我师父便是唐王御弟,号曰唐三藏,我乃他大徒弟孙悟空,这两个是我师弟猪悟能沙悟净,一行连马五口。随身有通关文牒,乞为照验放行。”

那女官执笔写罢,下来叩头道:“老爷恕罪,下官乃迎陽驿驿丞,实不知上邦老爷,知当远接。”

拜毕起身,即令管事的安排饮馔,道:“爷爷们宽坐一时,待下官进城启奏我王,倒换关文,打发领给,送老爷们

https://www.zhihu.com/video/1464416810329772032

视频转载自抖音博主乌鸦电影(抖音ID:Crowmovie)

乌鸦电影偏向于选择情感类爱情、剧情电影或纪录片,几乎没有选择好莱坞大片或者国产大电影。面向的观众群体也是偏女性,每个电影的文字描述整体而言是鸡汤类的感性解读,同时会加上一些自己的看法以及经历,从二者的结合之中来表达同电影一致或类似的观点,达到温暖人心,体会生活的爱与痛,引发读者共鸣的目的。

user avatar

首先女王肯定是动了真情的。一开始她想招唐僧当王,还只是出于女儿国国情:

女王道:“东土男人,乃唐朝御弟。我国中自混沌开辟之时,累代帝王,更不曾见个男人至此。幸今唐王御弟下降,想是天赐来的。寡人以一国之富,愿招御弟为王,我愿为后,与他阴阳配合,生子生孙,永传帝业,却不是今日之喜兆也?”

等到后面看到唐僧本人,“心欢意美之处,不觉淫情汲汲,爱欲恣恣”。

女王闪凤目,簇蛾眉,仔细观看,果然一表非凡,你看他——
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阔天仓满,目秀眉清地阁长。两耳有轮真杰士,一身不俗是才郎。好个妙龄聪俊风流子,堪配西梁窈窕娘。
女王看到那心欢意美之处,不觉淫情汲汲,爱欲恣恣,展放樱桃小口,呼道:“大唐御弟,还不来占凤乘鸾也?”

这是真看上了。

不过孙悟空给唐僧出了权宜之计,为了不伤凡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先答应女王,拿到通关文牒后再施法逃走。


而唐僧刚开始主要怕被女王采了元阳,犯了教规。

三藏听说,道:“悟空,此论最善。但恐女主招我进去,要行夫妇之礼,我怎肯丧元阳,败坏了佛家德行;走真精,坠落了本教人身?”

后面感觉也应该是动了情的,比方说,女王邀请他登上凤辇时,唐僧的反应:

三藏闻言,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

害羞一般是两种情况,

  1. 动情
  2. 性格腼腆

考虑到唐僧正经危坐的时候多,我倾向于第一种情况。

后面唐僧的表现相当异常:

只见那女王走近前来,一把扯住三藏,俏语娇声,叫道:“御弟哥哥,请上龙车,和我同上金銮宝殿,匹配夫妇去来。”这长老战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

“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懂的都懂了,这叫情劫。

及至后面孙悟空催他,唐僧的反应也很不一般。

行者在侧教道:“师父不必太谦,请共师娘上辇,快快倒换关文,等我们取经去罢。”长老不敢回言,把行者抹了两抹,止不住落下泪来,行者道:“师父切莫烦恼,这般富贵,不受用还待怎么哩?”三藏没及奈何,只得依从,揩了眼泪,强整欢容,移步近前。

止不住落下泪来

这是心动了。


最后,实际上作者已经点明了真相:

女帝真情,圣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谐同到老;圣僧假意,牢藏情意养元神。


吴承恩说,圣僧假意,假的不是情意,而是“牢藏情意”,装作无情

user avatar

这在原著86版电视剧中有不同表现:原著中,非但没有唐僧动情的明显线索,连女王都看不出真情,感觉她也只是为了阴阳配合和生育;而电视剧中,女王和唐僧无疑都动了情。



一、小说中

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原著中我非但没看出唐僧如何对女儿国国王动情,甚至感觉女儿国国王对唐僧都没多少情意。行文赤裸,女儿国充斥着阴阳配合的欲望,而唐僧师徒从始到终所考虑的无非是如何脱身,避免被夺走元阳,除了对手是肉体凡胎的人类,手段相对温和,尽量避免伤害对方,与其他女妖精差别不大。

女儿国国王还未见唐僧其人,便如此说:

女王道:“东土男人,乃唐朝御弟。我国中自混沌开辟之时,累代帝王,更不曾见个男人至此。幸今唐王御弟下降,想是天赐来的。寡人以一国之富,愿招御弟为王,我愿为后,与他阴阳配合,生子生孙,永传帝业,却不是今日之喜兆也?”

重点就是与男人阴阳配合,生子生孙,永传帝业的繁衍使命,至于这个男人是谁,自己是否动情,似乎根本不重要,只是后续得知唐僧丰神俊朗,更感意外之喜罢了。原著中女王当着满朝文武议论此事,毫不避讳害羞。

后面更是赤裸裸地直言阴阳配合问题,完全没人谈及感情。

三藏听说,道:“悟空,此论最善。但恐女主招我进去,要行夫妇之礼,我怎肯丧元阳,败坏了佛家德行;走真精,坠落了本教人身?”
却说那太师与驿丞不等宣诏,直入朝门白玉阶前奏道:“主公佳梦最准,鱼水之欢就矣。”
女王看到那心欢意美之处,不觉淫情汲汲,爱欲恣恣。 只见那女王走近前来,一把扯住三藏,俏语娇声,叫道:“御弟哥哥,请上龙车,和我同上金銮宝殿,匹配夫妇去来。”

是这段情节中重要的索引,原著中女王的梦发生在唐僧到来之前,更像是神仙们设计好给她托梦,以让她领受天意,促成这一难。

面对女王,唐僧是什么反应呢?取经修佛之心无比坚定,完全没有被吸引,只想脱身。

三藏没及奈何,只得依从,揩了眼泪,强整欢容,移步近前,与女主——
同携素手,共坐龙车。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这长老忧惶惶只思拜佛。一个要洞房花烛交鸳侣,一个要西宇灵山见世尊。女帝真情,圣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谐同到老;圣僧假意,牢藏情意养元神。一个喜见男身,恨不得白昼并头谐伉俪;一个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时脱网上雷音。二人和会同登辇,岂料唐僧各有心!

最后脱身:

长老慢下龙车,对女王拱手道:“陛下请回,让贫僧取经去也。”

没有任何正面描写证明唐僧对女王有留恋,只有这个俗家拱手礼,不知道是不是相处中唤起了心底一丝温存,可谓原著中稍显唐僧动情的唯一线索,但即便算是动情,也只是浅浅一下,绝对谈不上刻骨铭心。

而女王受了八戒的惊吓魂飞魄散,跌入辇驾,除了惊吓读不出额外的情绪。至此,唐僧被蝎子精掳走,女王的情节结束。

想必题主的疑问来源于电视剧,其他难都是孙悟空的,唯有这一难要唐僧亲自过,正如《甄嬛传》主题曲《红颜劫》唱道:“古今痴男女(感谢评论区纠错),谁能过情关”。然而在原著中,没有多少情关的意味,最多算色关,仍由孙悟空主导,唐僧只需配合,而因为面对的是人不是妖,难度也不大。女色对唐僧没有多大挑战性,他拼命守卫元阳,似乎佛心甚笃。除了女王是人,相比妖而言更具人性,有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而她的意图也不能算纯粹,说白了也是为了阴阳配合和生育的目的,和其他想要唐僧元阳的女妖精甚至没有太大区分度,毕竟女妖精们也会化作美人软语温存。



二、电视剧中

第16集:趣经女儿国

电视剧中二人明显动了情,女王一见钟情,唐僧在女王的攻势下也渐渐沦陷,变成了一个较为纯粹的爱而不得的悲情故事,重点落在了

女王对唐僧的爱慕源于一见钟情,此前并无什么托梦预兆,听说唐王御弟的名声只是敬仰,并非早有阴阳婚配的打算,然而见面惊为天人,直接看呆,唐僧连说了三遍“贫僧唐三藏参见女王陛下”才回过神来,而后唐僧偷瞄了女王一眼,也错愕了一下,可见唐僧也有一见钟情的苗头。

初见之后,女王陷入了深深的思慕之中,描摹情郎的模样:

日有所思,女王陷入梦境之中,注意梦境出现的时机,是在女王见到唐僧其人之后,是真情流露,而非天意设计。

一个小细节,酣睡中女王还咽了一下口水。另一个小细节,女王在正式场合服饰配色主要为红、黄色,符合王的身份,如登基、首次接见唐僧;在私下思慕唐僧、与唐僧二人相会时配色则为浅蓝色或粉色,心理上已经把自己放在王后的位置上了;最后送别唐僧时,又恢复了红、黄色。

梦境就如歌词:“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

受到梦境启发,女王邀请唐僧同游御花园,展开第一次正面表白:

为什么世间还有像我们这样的孤男寡女,不能成双成对,为什么御弟哥哥甘愿守孤灯伴古佛,单宿单飞呢?

女王的表白中满含身份地位带来的孤独感,期待二人惺惺相惜。不像原著中把婚配生子挂在嘴边,把情欲淫心写在脸上。这时唐僧还是很坚定的,到了“夜赏国宝”一节逐渐被女王压制。

原著中女王是当着满朝文武议论,而电视剧中则退散她人,悄悄同太师一人诉说,显出小女儿恋爱的娇羞情态,寻求信任的长辈帮助,也没谈及阴阳配合之事,“生子生孙,永传帝业”是太师恭维所说,女王全程都是“愿得一人心”之态,没有其它精明算计。

上面主要是分析女王动情,除了疑似一见钟情,还有三个方面可以佐证唐僧动情:

1.唐僧从未拒绝女王,甚至默认

最经典的就是“夜赏国宝”这场戏:

女儿国国王:我身为女王,饱享荣华富贵。可是从未享受人间欢乐,今日哥哥到此,真乃天赐良缘。来日哥哥登上宝座,我为王后,从此双宿双飞,这不是万千之喜吗?
唐僧:佛心四大皆空,贫僧尘念已绝,无缘消受人间富贵阿弥陀佛
女儿国国王:你说四大皆空,却紧闭双眼,要是你睁开眼睛看看我,我不相信你两眼空空。不敢睁眼看我,还说什么四大皆空呢?
唐僧:阿弥陀佛
女儿国国王:哥哥,别闭上,睁开眼睛吧,你就睁开眼睛吧。
唐僧:我就是睁眼看你又能怎样?
女儿国国王:哥哥,你难道真的不喜欢我吗?今日良宵难得,你就答应了我吧。
唐僧:女王陛下,贫僧已许身佛门,并与大唐天子有诺在先,还望女王陛下放了贫僧西去,来世若有缘分……
女儿国国王:我只想今生,不想来世,今生今世我们俩是有缘分的。
女儿国国王:哥哥,你就答应了我吧。

女王说的是“人间欢乐”,唐僧拒绝的是“人间富贵”,此后连念两遍阿弥陀佛,额头沁出汗珠,可见心中慌乱,女王见状偷偷露出自信的笑容,已略有把握,直白反问道:“哥哥,你难道真的不喜欢我吗?”对此唐僧逃避了,说了两个客观托辞:与佛门、唐王有约在先,还补了句“来世若有缘分”。甚至几番推拉之后,唐僧不再拒绝女王的肢体接触。

这一段以女王的“哥哥,你就答应了我吧”戛然结尾,蝎子精突然出现掳走唐僧,此处留白,我们没听到唐僧的回答,也许设计蝎子精出现都有一些救场意味,以免唐僧真的动摇了。

2.蝎子精与女王的对比

原著中女王和蝎子精的故事有明显的先后顺序,女王的情节结束蝎子精才出现。而电视剧设计让两条线交织联系,私以为除了使剧情紧凑,用意之一也是在蝎子精和女王之间形成对比。蝎子精是妖,女王是人,二者的表现和唐僧在其间的态度有明显差距。

蝎子精:你刚才和那女王软语温存柔情蜜意,怎么对我不理呀?
唐僧:人妖岂能相提并论!

这一句也是借蝎子精之口印证了方才唐僧和女王确有情愫流露。

3.侧面描写

除了蝎子精,悟空对整件事全程播报。他非常通透,深刻明白这是唐僧的情关,自己不能替他摆平,考验的是他自己的心性。在太师提亲后他首先试探确认唐僧的心意,看唐僧态度坚决才献出定身计;在“夜赏国宝”之时,八戒和沙僧担心唐僧遭受恶意,悟空说倒有一番好意,看他自己的定力了。在女王处悟空放任唐僧自己接受考验,到了蝎子精便立马打上门来,从悟空的态度能看出来谁是唐僧的情关,谁是要孙行者摆平的妖魔鬼怪。

最后唐僧拱手辞别女王,八戒打诨说这女王还挺多情,悟空说不是她多情还惹不出这么多事来多情明示了女王的动情,惹事暗示了唐僧的动摇。


综上,在导演编剧的改编和演员的演绎下,剧版呈现了和原著较大的不同,原著唐僧心性坚定,如其他难一样主要还是靠行者斗智斗勇;改编后唐僧和女王之间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情愫了。正如评论区 @疯途看客 所说:

原著女儿国一难侧重于考验唐僧的“色心淫欲”,而电视剧更侧重于考验唐僧的“男女之情”,类似于过情关。

虽然改编后唐僧看似不那么坚定,我倒觉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符合人性,而女儿国国王形象的丰满也对比出人和妖的区别,人是讲感情的。当然最终唐僧没有正式拒绝女王显得他信念不够坚定,可能因为剧作方太爱这对CP吧,不忍心直接拆散,给观众留了想象空间。不过我觉得这也另有一番妙处,唐僧师徒很多难都不是靠自己渡过的,渡难只是佛门的考验,并不要求他们自己如何神通广大,每次濒临失败边缘,仙家都会出手捞一把。可能这一难也如是吧,对于唐僧是十分艰难的一难,故而才安排蝎子精打断。正如评论区 @lpz@陆凌君 所说:

如果没有蝎子精,唐僧会不会真的就留下了,蝎子精掳走他,也给了他恢复理智的时间。
剧版蝎子精像是仙佛两家安排的后手,就跟唐僧身边的值日功曹一样,兜不住的时候救场。

换了蝎子精和唐僧缠绵,唐僧瞬间就清醒坚定了,跳过了对“儿女情长”的考验,换成了纯粹的“色心淫欲”,显然,无论是原著的唐僧还是剧中的唐僧,对“色心淫欲”是坚定不疑的,然而剧中的唐僧能否过情关,确实是艰难的考验。

借用其他回答下的一个评论 @边缘系统

剧里是圣人像,但有凡心;书里是凡人像,但不忘圣心。

书中和剧中的唐僧形象恰有互补之感,都很丰富,都很合理。


感谢大家点赞、喜欢和收藏,让这篇回答成为我第一篇破千赞的内容,放送女王美照一张~如果还有其他《西游记》相关内容想听我分析,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另一篇用心的西游创作,答应大家的奎木狼百花羞分析来了:

user avatar

动情?你肯定看了个假西游,女儿国是西游记里最恐怖、诡异、残忍的所在,女儿国比狮驼岭还要可怕!我不是危言耸听,为此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来讲女儿国,我把原文贴过来,大家看我说的对不对:

《西游记》里哪一关最恐怖?哪个妖怪最残忍?很多人会说是狮驼岭,因为在狮驼岭,孙悟空都差点被打废了。可要老白说,最让人恐惧的非“西梁女国”莫属。不过不要误会,这里说的恐惧并不是因为唐僧差点没有闯过情关,而是真正的恐惧,令人毛骨悚然的那种。

西梁女国是个不正常的国家,处处透着诡异,这里隐藏着不可为外人道的秘密,虽然没有妖怪,但人人可疑,绝对没有什么好人家,也不是什么好去处。

子母河

西梁女国出现在《西游记》第53回,回目是:“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作者吴承恩开门见山写的明白,唐僧和猪八戒喝了子母河的水,怀的是“鬼孕”、“邪胎,说的好听点是“子母河”,不好听那就是一条“鬼母河”,守着这么一条河,可想而知西梁女国的女子们会是什么好人。

唐僧师徒四人初到西梁女国时,在这条河上叫了一条渡船,船上的艄公其实是个“艄婆”,是个“老裙钗”。这个老裙钗“眼花眉皱面容衰。声音娇细如莺啭”,一见面或微笑不语,或笑脸嘻嘻,给她渡钱也不说多也不嫌少,看上去人畜无害,服务到位,是个好人。

可就是这么一个看上去人畜无害的老女人,干了一件非常恶毒的事,那就是她从始至终都没有提醒唐僧师徒这条河里的水不能喝,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这个老女人从始至终没有提醒唐僧师徒这条河里的水不能喝。

很多人忽略了这个细节,觉得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这个细节细思极恐,自己家里的河水喝了就能让人怀孕,不论男女。这么大的事,唐僧师徒四个又是外乡来的啥都不懂,做为一个常年在河上摆渡的“老司机”,从常识的角度出发来想一下,这老婆子应不应该给唐僧师徒一个提醒?

用脚丫子想想也知道,只要是个正常人,但凡有那么一点点善心,都会提醒的。但是这个艄婆没有,连个暗示都没有。就这么任由唐僧和猪八戒喝下了子母河的水,一直到唐僧和猪八戒大着肚子忍着疼痛下船,这个艄婆都没有提示一句话。

你觉得这个艄婆会是个什么样的好人?


照胎泉

喝了子母河水会怀孕这件事,还是下了船之后,在村舍边一个老婆婆告诉他们的。

为什么说子母河其实是一条鬼母河?唐僧师徒在船上喝下河水,还不到半个时辰,也就是还不到一个小时,河水就在肚子里发作了。一发作立马就腹痛难忍,不一会儿肚子就大了起来,而且还能感觉到血肉骨团在肚子里骨碌骨碌地乱动。

正常怀孕,十月怀胎才能产下婴儿;喝了子母河的水,一个小时肚子就大起来,还能感觉到强烈的胎动,这个速度,生下婴儿也就是几天的时间之内。这不是鬼母河是什么河?

村舍里的老婆婆说她们这里的人20岁以后才敢喝这河里的水,才可以怀孕生产。顺着这条线,再稍微往深处想想。这些20岁的大姑娘喝下河水后,三五天就能生下婴儿,而且这西梁女国的所有人,都是这么几天时间就生出来的。这样生出来的人,到底是人是鬼?是妖是魔?这个真不好说。

女儿国里没有一个男人,却也不是从来没有男人来过,唐僧师徒就被这些女人们称为“人种”。看到男人她们一点也不害怕,而是个个欢喜无限,村舍里的老婆婆也说了,幸亏你们来了我家,我家的女人们都上了岁数,那些风月事都不要紧了。换作别家,哪个也不能让他们“囫囵”出来,定要强迫他们交合,要是不从,就把他们的肉割下来做香袋。比妖精们还要狠。

女儿国里专门有个“迎阳驿”接待国宾,从“迎阳”这两个字可以看出,这迎阳驿,只怕接待的都是男人。而且经常有男人来。

这些男人都到哪里去了?老白分析大概率全部被做成了香袋。因为关于西梁女国子母河、落胎泉这些秘密,一丁一点都没有传到外界去。女儿国隐藏了这么惊天的秘闻,怎么才能做到不让消息传递出去?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来过这里的所有男人都变成香袋。

解阳山和落胎泉

西梁女国隐藏的恐怖秘密远不止这些,还有更多更可怕的。比如关于解阳山和落胎泉。

按那个老太婆说的,女儿国的女子们怀了孕,第三日要去照那落胎泉水,如果照出双影那就是怀孕了。这里老太婆说了假话,落胎泉可以照胎不假,但第三日肚子已经很大了,婴儿马上就要出生,有必要再去就照胎看有没有怀孕?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完全没有必要!

唐僧和猪八戒喝了河水一个小时肚子就大了,还有胎动。女儿国的女子们怀孕挺着大肚子谁看不出来,照胎看是否怀孕骗鬼呢?这里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照胎不是照是否怀孕,而是照胎儿是男是女!这落胎泉的功能,就像现在的B超一样。

如果照出胎儿性别是女,那就顺利生产下来。如果照出胎儿性别是男,那就需要到解阳山重金去求落胎泉水,把胎儿打下来。

解阳山这个名字,是作者的暗示。解阳,就是堕男。

子母河,照胎泉,解阳山,落胎泉,这是一条完整的生产线,这里面有一条巨大的利益链条。女儿国只有女子的秘密就藏在这里面。如果女儿国的女子们怀孕后,生男生女都一样,不论男女都可以生下来,那落胎泉就没有什么作用,落胎泉水就会变得一文不值。

是谁制定了西梁女国只能生女不能生男这样有违天道的规则?

肯定是规则下的既得利益者,是看管落胎泉的牛魔王的兄弟如意真仙?还是西梁女国的王室?亦或另有其人?都有可能,这就见仁见智了。

不要被西梁女国的王室给迷惑了,尤其是不要被86版西游里朱琳扮演的女儿国国王带歪了,这一版的女儿国王实在是改编的太成功,太过深入人心。

但深入人心的,往往不是真相。

书中真实的女儿国王并不矜持,在没有见过大唐御弟的面之前,就有了托国下嫁的想法。非常的主动,等到一见了唐僧的面,忍不住“淫情汲汲,爱欲恣恣”,整个一副野狼看到小绵羊的态势。

幸亏唐僧没有为美色所迷,若是就这样留在西梁女国,想来也是身死无地,最终变成女王脖子上挂的香袋。

都说女儿国是温柔乡,其实女儿国是魔鬼窟。

user avatar

一定动了,不动就不算九九八十一难中的一难了。

user avatar

不必找细节,九九八十一难,这一遭既然是一难,应该是动了情的,所谓情难自禁,难! 按书中所表,哪个人能不动心?按国王的话说:看都不敢看我,说什么四大皆空?

唐僧内心深处,这一遭应该是最艰难的经历,妖怪们都要吃肉,唯有这个不是妖怪的女人,要他万万不能舍的情。

在作者看来,这或许比妖怪可怕多了。

user avatar

你若动情,自然看长老是动了情。

你若不动,自然看长老不动如山。

user avatar

电视剧好说,原著怕是唐长老要留在女儿国取精做榨汁机吧?

user avatar

女儿国这段剧情,书里和剧里完全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不同故事……

原著里,唐僧一身小毛病,各方面看堪称是个庸俗市井之人,唯独取经之心十分坚定,是其所长。

电视剧里的唐僧形象大为改善,真有了修行得道的感觉,但在初心上,反倒不如书里那个了……

user avatar

1.

我问大师兄,

师傅真的对女儿国国王动情了吗?

那猴子一皱眉,

骂道:

你这呆子,莫要说这晦气的话。

对那些恶心的东西,如何会动情呢?



2.

猴子问我,

这一段故事是如何开始的?

我说,

我和师傅喝了子母河水,便怀了胎。

猴子又问我,

那你们是如何没的这胎?

我说,

你去找那个甚的鸟如意真仙讨了堕胎泉水不是?

喝了那水,肚子在一疼,就都拉了出来。

这又如何?

猴子问我,

你们喝子母河水,是这水进入了消化道,直达肠胃,此时你们怀胎。而等你们喝了堕胎泉水,又从大解的地方把死胎血肉排出。

我问你,是或不是?

我点头,说,是又咋样?

猴子正色道,从口入,直达肠胃,在消化道肆意生长,死后从肛门排出,这哪里是胎儿啊?这分明是哪种营寄生的虫子!



3.

猴子对我说,

你还记得那老妇的话吗?

一来她说那女儿国人都是喝了那泉水生出的来。

二来她还说那堕胎泉水不能多喝,喝多了便会融化了肚肠子。

那老太的话,也说明了她们是知道这东西就在肠子里的,那便是知道自己是从肠肚子里生出来的。

人类十月怀胎的地方可不是肠胃啊!

呆子,你明白了吗?

满满女儿国,红装素裹的,都是些虫子长成的异物。



4.

八戒道:“我不用盏子,连吊桶等我喝了罢。”那婆子道:“老爷爷,唬杀人罢了!若吃了这吊桶水,好道连肠子肚子都化尽了!”

——《西游记 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吓得呆子不敢胡 为,也只吃了半盏。那里有顿饭之时,他两个腹中绞痛,只听毂辘毂辘三五阵肠鸣。肠鸣之后,那呆子忍不住,大小便齐流,唐僧也忍不住要往静处解手。行者道:“师父啊,切莫出风地里去。怕人子,一时冒了风,弄做个产后之疾。”那婆婆即取两个净桶来,教他两个方便。须臾间,各行了几遍,才觉住了疼痛,渐渐的销了肿胀,化了那血团 肉块。

——《西游记 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5.

我说猴哥你这就太阴谋论了,

我看女儿国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就挺不错的。

多热情啊!

再说了,

虫子怎么了?

你是石猴,我生个猪胎,咱们就比人家虫子小姐姐高贵了?

佛说,众生平等!

只要长得好,什么节肢动物我都不在意,下回遇见蜘蛛精我都能跟着一起spa去!

猴子冷笑了一下,

他说,

你可记得咱们进女儿国的时候她们说的什么?

“人种来了!人种来了!”她们是这样说的。

我说,

人种不行吗?小姐姐们寂寞就有错吗?我就看不惯你这种石头脑袋!



6.

猴子骂我,呆子,那是热情吗?

女儿国好歹也是正经国家,要通关文牒的,附近的国家地段又不是没有男人,怎么国内一个男人都没有?

那些路过的,经商的,旅行的,都去了哪里?

凡间男人好色的不再少数,真有这般天上人间的地方,没个把月便叫男人填平了。

而至今,

女儿国还只有女人。

这合理吗?

人种人种,分明是以人为种。

看那样子,怕是要将路过的行人作为培养基或者母体,繁育她们,扩增她们,复制她们。

还小姐姐们怕寂寞,

你个臊猪也不怕被做了肉囊香袋!



7.

他们都是香喷喷的,好做香袋;我是个臊猪,就割了肉去,也是臊的,故此可以无伤。

——《西游记 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三人闻言,谨遵严命。言未尽,却至东关厢街口。那里人都是长裙短袄,粉面油头,不分老少,尽是妇女,正在两街上做买做卖,忽见他四众来时,一齐都鼓掌呵呵,整容欢笑道:“人种来了!人种来了!”慌得那三藏勒马难行,须臾间就塞满街道,惟闻笑语。八戒口里乱嚷道:“我是个销猪!我是个销猪!”

——《西游记 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8.

猴子今天骂了我三次呆子,一次臊猪,我都记下了。

我看猴子吞吞吐吐的,

就叫他说出来。

他犹豫了一会,哆嗦着说:

我用火眼金睛看了,女儿国里所有的女人都不是妖怪。

我嗔骂了一句,你这猴子前面都是吓唬我!

猴子摇了摇头,

他说,

火眼金睛看不出来,说明她们的人形并不是什么幻化之术。

而是她们真的将自己的血肉组成了人的样子。

那你说,

我们的身边还有多少她们呢?

我们该如何分辨她们呢?



9.

猴子说完以后,就沉默了。

沙师弟也板着脸,一言不发。

师傅紧缩着眉头,嘴里念着我听不懂的佛经。

天上的月亮很凉,

西域有些冷了。

不知道为什么,

我突然想起高老庄里常哼的一首小曲了:

小和尚下山去化斋,
老和尚有交待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
遇见了千万要躲开……


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