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各国在经济危机时为什么大多会发动侵略战争?

回答
经济危机时发动侵略战争并非绝对,但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国家在面临严重经济困境时,通过对外扩张或冲突来试图解决内部问题的案例。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复杂且多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转移国内矛盾与凝聚国民意识 (Diversion of Domestic Grievances and National Unity)

经济困境下的社会不满: 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失业率飙升、通货膨胀、民众生活水平下降、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这些都会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不满、社会动荡、罢工、抗议甚至革命的风险增加。
“外部敌人”的制造: 为了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避免其将矛头指向政府或现有体制,领导者可能会选择制造一个外部“敌人”。通过宣传该国的威胁或不公正待遇,将国内的挫败感和怨气引导向外部。
民族主义的煽动: 对外战争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民族主义宣传。国家被描绘成正在为民族尊严、领土完整或国家利益而战,这可以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暂时压制内部的经济诉求,形成一种“团结一致对外”的氛围。
民族英雄的塑造: 战争的成功(即使是暂时的)可以帮助领导人塑造“民族英雄”的形象,通过军事胜利来巩固其执政合法性。

二、获取经济资源与市场 (Acquisition of Economic Resources and Markets)

资源掠夺: 一些国家可能认为其经济困境是由于缺乏关键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矿产、粮食)或重要的贸易伙伴。通过军事征服,可以直接获得这些资源,或者控制重要的战略通道和市场。例如,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时期,就试图通过侵略中国来获取其所需的资源和市场。
经济制裁的应对: 如果国家因为某种原因(如政治孤立或之前采取的某些政策)遭受了经济制裁或贸易壁垒,通过军事手段打破封锁、建立新的贸易关系或控制战略要地,成为一种“解决方案”。
债权国/债务国的关系: 如果一个国家是重要的债权国,而债务国发生经济危机,该国可能会考虑采取军事行动来确保债务的偿还,或者获得对方的抵押品。反之,如果自身是债务国,通过战争获得新的资源或财富,也可能被视为一种解决债务问题的方式。
重振国内工业: 战争本身可以刺激军事工业的发展,为国内企业带来订单和利润,从而在短期内缓解一部分经济压力。然而,这种繁荣往往是不可持续的,且代价高昂。

三、建立战略纵深与安全缓冲区 (Establishment of Strategic Depth and Security Buffers)

外部威胁的感知: 在经济危机时期,一个国家的内部力量可能更加脆弱,更容易感受到外部的威胁。为了保障国家安全,避免在经济虚弱时被他国趁虚而入,一些国家可能会选择主动出击,建立战略纵深或安全缓冲区。
削弱潜在竞争对手: 进攻邻国,特别是那些可能在经济或军事上构成竞争威胁的国家,可以削弱其力量,防止其在自身经济困难时期成为更大的挑战。

四、国内政治精英的利益驱动 (Driven by Domestic Political Elite Interests)

军事集团的利益: 在一些国家,军事部门或与军工产业紧密相关的政治派系,可能从战争中获益。他们可能游说政府发动战争,以获取更大的预算、权力和影响力。
挽救失势政治人物: 对于面临政治危机的领导人或政党来说,一场成功的军事行动可以暂时挽救其政治生命,获得国内支持。

需要注意的几点:

并非普遍规律: 并非所有经济危机都会导致侵略战争。许多国家在经济危机时期采取的是经济改革、寻求国际援助、加强国内合作等和平方式来解决问题。
风险巨大: 发动侵略战争的风险极高,可能招致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导致更严重的经济后果,甚至引发国内的全面崩溃。因此,即使有动机,许多国家也会权衡利弊。
历史案例的复杂性: 历史上的案例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将经济危机作为唯一或首要原因可能过于简化。例如,一战爆发前,虽然欧洲各国存在经济问题,但复杂的联盟体系、民族主义情绪、军国主义思想等也是重要的驱动力。
手段与目的: 侵略战争更多的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经济危机的“原因”。经济危机只是创造了一个更适合或更有动机去使用这种手段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总结来说,在经济危机时期,一些国家选择发动侵略战争,主要是为了:

1. 转移国内日益增长的社会不满和政治压力。
2. 获取急需的经济资源、市场和财富,以缓解经济困境。
3. 通过军事扩张来增强国家安全感和战略地位。
4. 满足国内军事集团或政治精英的利益诉求。

然而,这种选择是一种极端的、高风险的策略,其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多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并且通常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发生经济危机之后,发动战争可以缓解产能,同时转移矛盾,比如钢铁和机械制造业,不能用在和平建设的时候,最适宜放到毁灭性的战争环境里,普通人又不能拿着钢铁当薯条吃,也不能开着重型机械或者机床玩,这些都只有战争才能消化掉。所以,经济危机深化以后,如果统治阶层不能被和平颠覆,更换新的领导班子化解危机的话,所有的出路都只有战争一条大道走到死亡的深渊。日本九十年代的危机,最后没有演变成输出性战争,但他们那段时间的政局动荡频繁,其实就是一个和平颠覆的宣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经济危机时发动侵略战争并非绝对,但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国家在面临严重经济困境时,通过对外扩张或冲突来试图解决内部问题的案例。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复杂且多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转移国内矛盾与凝聚国民意识 (Diversion of Domestic Grievances and Nat.............
  • 回答
    宏观经济学与货币金融学虽然都涉及货币理论,但它们的研究视角、侧重点和最终目标有所不同。将宏观经济学简单地概括为“货币理论加增长理论”是不够全面和准确的,尽管货币和增长确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它们的区别、侧重点以及宏观经济学的构成: 宏观经济学与货币金融学的区别与各自侧重点1. 研.............
  • 回答
    2012 年年中,经济减速的迹象已经开始在各行各业从业者的切身感受中显现出来,虽然不像后来那么严峻,但那是一种微妙的,却又令人不安的氛围,就像春天本应百花齐放,却迟迟不见生机。零售业:店里人少了,促销活动却多了对于开实体店的店主和店员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客流量的下降。以前周末的商场总是人头攒动,但.............
  • 回答
    现在商超里刮起了一股“付费会员制”的风,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从前大家熟知的积分、打折,到现在要先掏钱成为会员,这变化可不小。这背后究竟是什么逻辑在支撑?会员经济为什么这么火?消费者们真的能从里头捞到实惠吗?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商超这么热衷于推付费会员制?说到底,这事儿跟“留住人”、“吃.............
  • 回答
    最近,博物馆里刮起了一股“考古风”,各种“考古盲盒”层出不穷,从故宫的文创盲盒火了之后,不少博物馆都纷纷效仿,推出了自己的“考古盲盒”。这股风潮究竟是怎么刮起来的?这种盲盒经济又能火多久呢?为什么博物馆会盯上“考古盲盒”?其实,博物馆推出盲盒,说白了就是一种营销手段,而且是非常聪明的那种。 “拆.............
  • 回答
    拜登和特朗普在经济政策上确实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塑造了美国国内的经济格局,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理解这些区别,我们需要从几个核心领域来审视。一、 财政支出与政府角色的定位特朗普时期:减税与放松管制特朗普总统的核心经济理念是“减税与放松管制”。他于2017年签署的《减税与就业法案》(.............
  • 回答
    咱们聊聊经济这回事儿。你提到GDP是经济的“增量”,这话说得挺对。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关注的是经济活动的新增量,是“增长了多少”。但你要问经济的“总量”是多少,这其实就有点像问一个人的身高.............
  • 回答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虽然存在一些被认为的“缺陷”,但许多国家政府的经济政策仍然愿意使用它,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分析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其被批评的方面以及政府在现实世界中制定政策的考量。一、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在衰退时期增加总需求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
  • 回答
    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世界各国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思考着如何重塑经济的活力。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危机,不仅重创了生产、消费和供应链,更暴露出各国经济的脆弱性,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提振经济的路径,绝非千篇一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于其基础、资源和面临挑战的差异,必然会采取截然不同的策略。发达国家:在创.............
  • 回答
    仰望星空,剑指苍穹:太空与军事投入的回响与民生福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对国家安全的守护,是历史长河中从未停止的两个重要篇章。各国在航天和军事领域的巨额投入,其背后的逻辑与最终的产出,早已不是简单的“花钱打水漂”。这些投入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指向未知星辰大海的宏伟蓝图,另一面则守护着国泰民安的基石。.............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较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在指挥结构和方式上的进步是翻天覆地的,这些进步不仅体现在战略层面,更深入到战役战术的执行细节。这是一种基于对战争规律的深刻反思,以及技术革新与组织能力相融合的必然结果。一、 指挥结构的扁平化与专业化:打破旧日藩篱一战时期的指挥结构,尤其是欧洲大陆的各国,仍然带有.............
  • 回答
    1890年,远东的海洋上涌动着一股暗流,各国列强的海军力量如同一张密布的网,在亚太地区悄然扩张。在这场看不见的较量中,北洋水师,这个曾经的东亚巨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准确地量化1890年各国在远东的舰队规模,并以此来为北洋水师定位,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逐一审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触及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确实存在一些词汇,它们虽然不一定有完全一一对应的含义,但都指向了“无法得到但值得追求”的这种微妙而深刻的情感。这是一个很难精确翻译的概念,因为它包含了两层含义:1. “无法得到” (Unobtainable/Elusive.............
  • 回答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各国为应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都在争分夺秒地为民众接种疫苗。虽然最终目标都是实现群体免疫,但选择和使用的疫苗种类却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反映出不同国家在技术研发、采购能力、批准流程以及民众接受度等方面的差异。西方国家的主力军:mRNA疫苗以美国、英国、欧盟大部分国家以及加拿大、澳大利.............
  • 回答
    全球各国都在负债,这确实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那么,到底谁是这些债务的债主呢?这个问题其实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答案不是单一的“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实体”,而是多种多样的债权人构成了全球债务的“债主群像”。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负债”是如何形成的。一个国家负债,通常是指其政府为了满足支出(比如基.............
  • 回答
    俄乌冲突的走向,用“俄罗斯孤军奋战”来概括,其实是对复杂局势的一种简化。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这场战争的潜在发展以及俄罗斯获胜的可能性。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各国都在帮乌克兰,世界在制裁俄罗斯”这一表象背后隐藏的细节。各国援助乌克兰的“帮扶”:“帮”字在这里包含了多重含义,远不.............
  • 回答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监视点,其合法性并非一个简单的“有”或“无”的问题,而是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法律、政治、外交和技术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运作的各个层面。NSA的职能与目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NSA的核心职能。NSA是美国情报界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收集、处理和.............
  • 回答
    说到毛子的AK74M,那在各国步枪里,它绝对算得上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要说它具体排个什么位置,那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AK74M的根基:传奇的AK系列首先,我们得明白AK74M不是凭空出现的。它继承的是AK系列的传奇基因。从AK47横空出世以来,卡拉什尼科夫的设计哲学就奠定了几个核心优势:可靠性、易.............
  • 回答
    “奶头乐”(Headless Entertainment)这个词,虽然听起来有点戏谑,但它背后触及的却是社会管理和民众心理的深刻议题。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一种通过提供廉价、易获得的娱乐和感官刺激,来转移民众注意力、安抚其不满情绪、降低其社会参与度,从而维护现有社会秩序的策略。这种策略的“乐”在于其轻松.............
  • 回答
    说到韩国的K9“雷霆”自行榴弹炮,那可是名声在外,尤其是在我们亚洲地区,它的存在感相当强。要评价它在各国现役自走炮里的水平,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聊聊。火力输出与射程:K9的卖点之一就是它的火力。它装备的是一门155mm/52倍径的加农炮,这在现役的155mm自行榴弹炮中是比较主流的配置,能够发射包括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