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有时电子设备上「门」会显示为「⿻冂丨」?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些有趣的计算机图形学和字体设计原理。我们平时说的电子设备上的“门”通常指的是一个方框,上面开着一个口,看起来就像一个没有下半部分的方框,或者一个倒过来的“U”字形。它主要出现在一些表示“区域”、“范围”或者“容器”的概念中,比如一些编程语言中的代码块,或者某些软件界面中的选项组。

至于你提到的“⿻冂丨”这个符号,它其实是汉字“门”的古体或变体之一。在电子设备上显示这个符号,并不是说“门”这个概念本身被替换成了这个字,而是说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系统或者应用需要显示一个“门”的图形符号,而这个符号恰好被设计成了“⿻冂丨”这个样子。

让我来为你详细解释一下背后的原因:

1. 符号的起源和演变:

“门”字的演变: 汉字“门”的甲骨文、金文等早期形态,都是非常直观地描绘了门的形状——有门框,有门扇。随着汉字的发展,它逐渐简化,变成了我们现在熟悉的“门”字。
“⿻冂丨”的来源: “⿻”这个符号本身在古代字形中就表示“关着门的屋子”。它就像一个闭合的方框,代表了门框,“冂”和“丨”则可以看作是门扇的组成部分,或者表示门洞。在某些古籍、拓片或者书法作品中,你可能会看到“门”字写成类似“⿻冂丨”这样的形式,这是一种字形上的变体,也可能是书法家的艺术表现。

2. 电子设备中的符号表示:

编码与字体: 电脑和手机显示文字,是通过字符编码(如ASCII、Unicode)来识别字符,再通过字体文件来渲染出具体的字形。一个汉字,比如“门”,在Unicode中有一个唯一的代码点。当系统需要显示“门”的时候,它就会查找对应的字体文件,然后将这个代码点对应的字形(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门”字)显示出来。
符号图形化(Glyph): 字体文件实际上是一系列图形(Glyphs)的集合,每个图形对应一个字符。字体设计师会为每个字符设计一个美观、易于识别的字形。
“门”的特定显示: 在一些电子设备上,并不是在显示“门”这个汉字本身,而是需要一个“门”的图形符号来表示一个概念。比如:
编程环境: 在某些代码编辑器或IDE中,为了表示一个代码块的开始和结束,可能会使用一个简化的图形符号,这个符号可能就被设计成了类似“门”的形状,表示一个“区域”或者“封装”。
用户界面元素: 在一些软件界面中,例如菜单、列表或者对话框,可能需要一个图标来代表“收起/展开”一个部分,或者表示一个“分组”。这个图标的设计,可能会借鉴“门”的形,取其“容纳”、“进入”或者“界限”的含义。
特定的符号库/字体: 有些系统或者应用程序可能会使用一套特殊的符号字体(symbol font),这些字体不包含常规的文字,而是包含各种图标、图形符号。如果开发者在这样的字体库中找到了一个符合“门”的含义的符号,并且将其用于表示“门”的概念,那么你就会看到“⿻冂丨”这样的显示。

3. “⿻冂丨”为什么会出现?

历史字形或变体: 最直接的原因是,某些字体设计者在为“门”这个汉字设计字形时,可能参考了古代的字形或者书法变体,其中就可能包含“⿻冂丨”这种结构。尤其是那些追求传统韵味或者具有古风设计的字体,可能会采用这种字形。
概念符号的设计: 如果“⿻冂丨”不是作为汉字“门”的字形出现,而是作为一种概念性的图形符号被使用,那么它的设计就可能是基于对“门”的抽象理解。比如,将一个封闭的区域(“⿻”)和一个开口(“冂丨”)结合,来表示一个“门”的概念,用于菜单、图标或者流程图等。
字符编码的误用或混淆: 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由于字符编码设置错误、字体文件损坏或者应用程序逻辑错误,导致系统本应显示某个图标或符号,却错误地引用了“⿻冂丨”这个汉字或其变体。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而且通常会在整个系统中表现为乱码或者显示异常。
特定文化或语言背景: 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对符号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在某些特定语境下,“⿻冂丨”可能不仅仅是“门”的字形,更承载了某种特定的文化含义,因此被用作代表。

总结来说, 当你在电子设备上看到“⿻冂丨”显示时,它要么是作为汉字“门”的一个特定字体设计(可能是古体、变体或艺术化处理),要么是作为一种图形符号,用来表示与“门”相关的概念,比如“区域”、“入口”或者“容器”。这背后是字体设计、字符编码以及应用程序设计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并非意味着“门”这个概念被替换了,而是以一种特定的视觉形式被呈现了出来。

如果你能提供更具体的场景,比如是在哪个软件、什么功能下看到的,我可以帮你更精确地分析可能的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使用了日本字体显示的缘故。

「中间一竖的『门』」是日本民间略字,在Unicode里和中国简体字「左上角一点的『门』」共用U+95e8码位。

Mac OS X / iOS自带的日语字体(ヒラギノ角ゴ/ヒラギノ明朝体)覆盖至第四水准汉字,包含U+95e8的「门」字,写法是「中间一竖」。

在Mac OS X / iOS的语言设置里有一个语言列表,在你此前未设置过简中为第二语言的英文介面状态时,日语是在简中前面的。

苹果系统的语言顺序列表。以iOS举例,Mac OS X 同理。

此时在应用/网页未定义语言的情况下要显示U+95e8这个字时,它会在你当前的英文里找,找不到,会按照这个语言列表去找一个能显示U+95e8的字体。因为日语在简中前面,所以以日语字体显示,即「中间一竖的『门』」。

在你设置系统语言为简中时,因为简中可以显示U+95e8,所以以简中的字体显示U+95e8,即「左上角一点的『门』」。

此时你再将系统语言设为英文时,刚刚设置的简中成为第二语言,优先级高于日语,所以汉字会优先去找简中字体显示,所以你现在的英文介面系统,「门」字依旧是以简中的写法显示的。

在Windows下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Windows自带的日语介面字体不包含U+95e8这个「门」字。


=========================================

繁简转换另外回复@

萌葱之音

中文设置在日文后的情况下,该系统内的日文字体包含的汉字都会优先以日文字体显示。如果对日文字体覆盖范围不了解的话,可参阅:

日本の文字コード

JIS基本漢字

JIS補助漢字

JIS拡張漢字


简单地说,JIS第三/四水准加入了很多日本不常用的汉字(或异体字),其中包含一部分此前简中独占的非草书楷化字,其实这些也都是早些年间存在的字。现在对应至JIS第四水准汉字的日文字体除不包含中国独有的草体楷化简体字(东/车等)以及以之类推的字(含「东」「车」等部分的字、「门」「讠」「饣」「钅」等偏旁类推字)之外,很多采用古已有之的字形的简体中文用字是包含的(众、达、运、阳等)。


实际上在「中文优先级设置在日文后,且显示中文时没有指定语言或字体」这一情况下,大多数字都是以日文字显示的,日文字体没有的才会以中文字体作为fallback显示。只是绝大多数日文字体显示的字形,跟简中相比都是普通的新旧字形、或是少数笔画的区别,不留意的话可能不会发现,如,「隹」的点/短撇区别、「曜」的右上为「⿰习习」还是「⿰ヨヨ」等。


同码位中日笔画区别较大的(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判定,下面「丑」「直」也对应中国的新旧字形),目前想到的有:

门、写、与、遍、直、径、丑、浅、壳、禅


另外「复」「关」两字由于在日本字体中作为「汉字部件儿」而非单汉字出现,所以这两个字在日本字体中显示得较瘦


示例字体为:上=ヒラギノ角ゴ(Hiragino

Kaku Gothic ProN),下=ヒラギノ角ゴ 簡体中文(Hiragino Sans GB/冬青黑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