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中国人说韩国菜很难吃?
为什么有些广东人说湖南菜很难吃?
中国菜这么多类型,有哪个韩国人说所有类型中国菜都不好吃?
喜欢吃就吃,不喜欢就不吃。
再好吃的东西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我认识的韩国人确实有说不喜欢吃中国菜的,特别是那种爆炒的类型,他们有的人吃不惯,但并不妨碍他们喜欢火锅等其他菜式。
不知道,也没必要知道,我吃着行那就是行,你寄吧谁,为啥要考虑你的感受。
打北边来了个西八,打包了餐厅所有西瓜。
打东边来了个八嘎,想要西八打包的西瓜。
西八不给八嘎吃西八打包的西瓜,
八嘎非要吃西八打包的西瓜。
不知是西八骂了八嘎西八,
还是八嘎骂了西八八嘎。
西八回家吃西瓜,
八嘎直骂西八是八嘎。
网上看到 ,出处不详。
因为……
你没见过韩国人平时吃的是啥,见过你就懂了……
首先,韩餐的精髓是糊糊,而且一定要是红色的糊糊。在吃糊糊方面,韩国人跟印度人有一拼。
如果一顿饭里没有用辣椒粉调出来的红色糊状物拌菜,那么这顿饭对韩国人来说大约是不能吃的,这不符合他们的审美。
其次,一定要有泡菜,而且必须是多种不同的泡菜。韩国人吃饭,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泡菜不能少。美国人不会每顿吃牛排,英国人不会每顿吃薯条炸鱼,法国人不会每顿啃法棍,日本人不会每顿吃刺身,但韩国人真的每顿都要吃泡菜…
最后,给韩国人吃的菜里要少油,尽量别放肉,特别是猪肉。因为他们真不吃猪肉、吃不起的那种不吃。嫌热量不够可以放廉价奶酪和廉价香肠,正宗的那种不太行,廉价的就好。如果你一定要作死在韩餐里加大量正经猪肉,那么请一定要用第一条里提到的红色糊糊拌进去,不然对吃不惯猪肉韩国人来说太腻了。
然后你对照我们冬奥会提供的餐品,符合这三条吗?一条都不符合啊。
所以人家要喊难吃。
既然有人看,吐槽点歪的。
韩国的饮食,从骨子里就透着一股被奴役民族的穷酸气。
比如辣炒年糕就是这样,如果一个地方以米制品为主食,却不习惯于直接吃米饭的话,很大可能性是因为当地本土稻米品种的质量太差。然后从食物类型来说,嗜辣常见于高湿度地区;高热量饮食则常见于寒冷地区。
韩国气候就是冬季湿冷,所以理论上他们应该喜欢食用辣味的高热量食物。但实际上呢?他们的传统饮食里并不包含大量的肉、奶制品,而是退而求其次、食用年糕。这说明他们的饮食在发展的过程中生活是真的贫瘠,需要热量却吃不到脂肪;退一步去吃淀粉也找不到好米,最终只能定格在“辣年糕”这种东西上面。甚至过去的普通人大概连年糕也吃不到多少,于是就再退一步,去吃各种乱七八糟的辣味腌菜。
至于现代韩餐里的肉食,很明显都是近代(现代)从其他国家的饮食里学去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他们对猪牛的利用效率很低,常吃的部位非常少。
众所周知,养殖纯食用牲畜其实是个相对高成本的活儿,所以凡是长期自主养殖的地方,其饮食文化都偏向于对牲畜“物尽其用”,也就是把能吃的地方都开发成食物。但韩国没有,这说明他们在历史上应该都没有大规模发展过养殖业,现在韩餐里的肉菜基本都是偷来的东西。
甚至不光是肉食,韩餐里绝大部分食物都可以从其他国家里找到更高级的原型。整个韩餐,就是一部韩国被不同国家民族轮番统治奴役的血泪史。
你可以看到他们不伦不类的刺身和海苔饭卷,看到他们嗜吃奶酪却没有奶酪文化,看到他们简陋且与其他韩餐格格不入的鸡汤。这个民族已经可怜到连真正发源于自身的传统料理都很难找到的程度了。
你别说泡菜,泡菜这玩意儿追根究底也不是韩国的。如果你对比中国和日本的泡菜(酱菜),会发现两边走的路线不同,出来的成品也各有千秋。但你去看韩国的泡菜,基本上沿用了我国的传统技术,唯一算得上创新的就是会拿去腌渍各种我们都不屑去腌的玩意儿。
我们常说文化入侵,韩国的饮食文化才是正经被长期入侵的产物。就这还好意思拿出来沾沾自喜的、恐怕也只有大韩民国了吧。
南朝鲜,他们喜不喜欢中国菜我们可以完全不在意,一个没啥存在感至今还有外国驻军的国家。
既然侮辱我国饮食文化出于义愤我还是驳两句:
我大中华美食,八大菜系再加上新疆、云贵、西藏、台湾等地方特色,让郭德纲报菜名一个礼拜都不带重样的,反观南朝鲜菜呢。
国粹泡菜-就是我们佐餐的咸菜,四川兄弟们,用你们的泡菜砸他们。
部队锅-美军扔了不要的过期午餐肉+各种垃圾常见的烂菜叶子和乱七八糟的辅料,无力吐槽。
韩国烤肉-是能比得上新疆羊肉串还是内蒙烤羊腿,连东北小烧烤儿也比不了吧,东北兄弟们,把你们的小烧烤扔给南朝鲜人尝尝,新疆内蒙不用出手,我们不围殴。
韩国炸鸡-拾米国人糟粕,我都不知道拿啥比它,拿烤鸭?我怕北京兄弟揍我。
年糕,谁敢说不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浙江兄弟们说说?
大酱汤-祖宗在我国东北吧,东北兄弟们,把你家酱缸扔给南朝鲜人。
石锅拌饭-勉强能吃,但没任何文化底蕴,我自己举着一碗汤泡饭扔过去。
人参鸡汤-这玩意儿做起来有技术难度?广东兄弟们用你们煲的汤怼他。
炸酱面-谁敢说不是从中国偷过去的,天津北京的兄弟们,用你们的炸酱面开火儿。
韩国海带汤-广东兄弟们继续用你们的靓汤砸他们。
南朝鲜拉面-源自日本,日本拉面源自兰州,甘肃兄弟们,端着牛肉面上。
南朝鲜十大名菜怼完了,作为一个国家,他们怎么也该有个一两百道我没提到的菜,像各种做法的明太鱼、桔梗花、鱿鱼和海蜇什么的,随便拎个我们的菜系出来都可以完虐吧。
评论区的兄弟们,用你们各地名菜砸晕南朝鲜人,让他们自大,还真以为他们那十万平方公里是宇宙第一国呢。
期待兄弟们在评论区的表现,八大菜系,各地方特色嗨起来,就像我们的先烈在长津湖吓的南朝鲜伪军落荒而逃一样,哈哈。
对了,还有一个南朝鲜粪酒(由小孩粪便(屎)酿制的米酒,据说这酒能够让伤口快速愈合,对治疗癫痫有很明显的效果)这个我不评论,先吐一会。
我们真的需要在乎韩国人对中国菜的看法吗?
他们味觉有缺陷,后天养成的!
我认真的!
作为一个热爱做饭的吃货,我非常了解他们在说什么!
相信我!我真的明白是怎么回事!
婚前我经常去闺蜜们家里蹭饭。
普遍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我的到来意味着,他们平时用的普通食材,会焕发出迷人的味道。
结婚的时候我信心满满,毕竟这年头,带着一把好厨艺当嫁妆的不多了!
谁能相信,我老公对我做的每一个菜,对!是每!一!个!菜!都!批!判!没错,是批!判!
我俩都是土生土长山东人。
我引以为傲的清蒸鱼,鱼肉鲜甜滑嫩,没有一丝腥气,上桌必光盘的菜,连平时不吃鱼的人都会动筷子那种。
他说一点味道都没有!
我那小有名气的蘑菇汤,除了盐不加任何人工调味品,只是激发食材本身的味道,一样能媲美饭店里的。
他说像白开水!
大盘鸡、鱼香肉丝、糖醋里脊、生炒小排、猪肉炖粉条、甚至任何一种馅料的水饺………
这些在我朋友圈随便一道都受追捧的菜品,在他那里全部遭到抵制!不留活口!
这特喵的都是我的朋友们求着我做,还要看我心情才能吃到的好吗?!
信不信我拿菜刀追你八条街!
后来我研究发现!
不论我做什么饭菜,他都会拿出一个黑乎乎的团团,有我拳头三分之二那么大,一边吃饭菜一边啃那个团团。
那个团团是我婆婆晒的酱,晒成橡皮泥那种硬度,团成团又晒干的。
当我得知那是老人家晒的酱以后,真是大喜过望啊!
我姥姥在的时候,每年都会匀一小坛酱给我家,虽然很咸,但是那种混合了阳光和浓厚发酵气息的香气,还时常萦绕在我舌尖。那醇厚的气息……直接抹在面食上、炒菜加一点都非常下饭!
但是!我品鉴了婆婆大人的手艺,觉得晒酱这回事,人与人之间的水平差别还是可以隔半个银河系的。
这个团团的含盐量,就是超市里的六月香豆瓣酱,晒成固体后的那个水平再往上加。
除了咸真的没有其他底蕴!
我能仔细品鉴,完全得益于婆婆大发慈悲,特意做了俩原味的!
其他的嘛,她全都加了巨量的辣椒粉,自家种的尖椒磨出来的那种!
当时,新婚的我,对着老公献宝般拿出的,他珍藏的好几个黑团团,发自了灵魂拷问:你屯这个,是学屎壳郎屯那啥球,屯多了好娶我的吗?!
你吃不起新鲜蔬菜,我养你啊!
在他眼里,任何菜都比不上他的黑团团。
我们出去吃,每次我酒足饭饱拍着肚皮,一脸满足迈出饭店门口,总会听到他抱怨,难吃死了,又脏又贵,特别油腻!性价比极低!声音还挺大。
我每次都心惊胆战,怕厨师长带着一帮厨师,抄着各自的工具,从后厨冲出来追杀我们。
我就经常翻个白眼:“刚才狼吞虎咽的不是你?”
“那是因为我饿了,不挑食!”
不挑食你把我的清蒸鱼换成酸菜鱼?不挑食你嫌青菜炒肉不过瘾要吃大块红烧肉?!
行吧,吃这么多也没能堵住你抬杠的嘴。
当然,他也会做饭,他做的菜,尽量迁就我的口味,我还是要用清水涮一下才能吃得下去。
不是我矫情,我也是个不挑食的,但是他做的菜真的是太咸太辣太多油了,呛人啊!
什么食材的美味经得住这么喧宾夺主啊!
你吃的是食材吗?你吃的是油盐辣椒啊!
我也渐渐明白,他是真的品尝不出很多美好的味道。
对一些很美的味道,他完全没感觉。
五味中他只对辣、咸这两种味道敏感。
更丰富的层次他根本感受不到,只有高脂食物的“香”能刺激到他。
总结起来就是,他对菜只有三个要求“咸”“辣”“香”。说白了就是大油大盐多放辣椒!
甚至他觉得吃甜食是一种折磨,我亲眼看到,别人给他一小块生日蛋糕,就是从六寸蛋糕上切的很小的一块,他花了十几分钟才吃完。
后来还告诉我,说是怕浪费东西才吃掉的,不然他碰都不想碰!
除了他,我真的没见过因为味觉去厌恶一块生日蛋糕的普通人。这块蛋糕出自本地比较“高端”的一家蛋糕店。
我就判定他味觉有问题。
后来养宝宝,照书养,我就知道了,宝宝的味蕾也需要刺激和开发。味蕾的发育和身体其他部位发育一样,更多更丰富的刺激会让它更完善。
这么说来,老公是小时候吃糠咽菜,吃他妈妈做的酱吃多了,把味蕾给培养坏了!?他经常提起自己小时候,只能天天啃咸菜的事。
从此我就开始了无休止的“培养味蕾”工作,每餐督促他减盐减辣多喝水。
十年了,我终于放弃挣扎,承认他的真命天菜全都在正宗川菜馆。
而他也终于开始夸我做的清蒸鱼好吃。
他的味蕾,算是被我“洗”干净一点了,能品出很多儿童口味的饭菜好吃了。
当然,即使不夸,他再也不说啥不好吃了,因为每次他刚开口批判,我就先“堵”一句过去“爱吃吃,不吃我拿去喂猪喂狗!”
所以,乡亲们,明白了吗?
从小吃各种腌菜的孩子,味蕾都只对“咸”“辣”“香”特别敏感。和我那因为小时候家里穷,连点心都每年只能到吃一块的老公是一个问题。
反正就是,穷得连舌头都尝不出好味道了。打味蕾开始发育起,就没接受过健全的味觉刺激。
不然同样靠海,我国沿海不用说了,日本的食谱里海鲜够丰富高端吧?南洋诸国海产品很丰富吧?
为啥韩国的海产类食物没搞出名堂呢?他家周边的海鲜不好吃吗?
舌头被泡菜腌坏了,体会不到海鲜的美好滋味了呗!
所以,对这么个人,他是我老公,我关心爱护。
但他喵的是个西巴棒子!
我管你呢!爱吃吃,不吃饿着!
绝非引战,就讲讲仓鼠在美帝留学时遇到的韩裔同学怎么看待本国食物的,以及讲述本土的神奇特产。
仓鼠在美帝时认识了六名韩裔学生,都是美帝出生的二代,对国人友善,经常拉着仓鼠一起上选修课(旁听)顺带交流文化,久而久之,甚至出现了通过Kalkao进行文化互相倒灌的局面╮(╯▽╰)╭
这其中有个严肃的金姓韩裔,全罗南道出身,家里在特州开洗衣店,大学霸,看问题非常公正,强调实事求是到令人恐惧的地步,只要跟他对话的人一旦有失公允,就非得跟你较真儿到你哑口无言为止。
还有个小姐姐,姓李,一般叫外号July,社交媒体达人,具人形搜图引擎功能,经常能搞到一些不可思议的资料记录。
某次课余时间仓鼠聊到两国美食的问题,金大学霸立即说抛开韩国本土老鬼们那可笑的自尊心,我国所谓美食就是些鸡零狗碎,而且是从东北亚文化圈的边边角角搬运来的鸡零狗碎(ノ`Д)ノ
仓鼠没想到他这个二代会整这么直接,有点儿不会了,就说你们不是也有一些韩民族(朝鲜民族)的独创嘛,不必一杆子都敲死……
金大学霸冷笑两声,说鼠兄想看看我们民族独创是吧?July帮忙搜个图,给鼠兄开开眼界!
然后仓鼠就目睹了韩国独有(也可能是其它国家不敢承认自己也有)的两种神奇之物:
Ttongsul(粪酒)和Hongeo-hoe(洪鱼脍)。
(前方高能)
粪酒,顾名思义,就是在小孩儿拉奥利给的茅坑里做成的酿制酒(看到原浆的那个颜色了没),传统做法很讲究:砍一节新鲜的竹筒,在上面挖一个小洞,往里填入大量松针作为主原料;之后不堵这个洞,把这节竹筒放进上述所说的厕所(注意不是直接放进茅坑)里——一定是要童子使用的厕所(|| ゚Д゚)
3-4个月后把竹筒从厕所里取出,这时松针已自然发酵完毕,在粪气熏蒸下呈现奇妙的生态化反,就是上文“原浆”——一种清澈的含酒精液体,分量不多,得立即掺入马格利——韩民族用大米酿的醪糟以调味,之后就能喝了,据说能强身健体、活血化瘀、清火顺心っ゚Д゚)っ
当然,此法可速成:将童子的奥利给一小块放进马格利酒中,密封三日即可得,号称“野人干酒”,这种产物臭不可闻且药效稀薄,只能当治疗跌打损伤的外敷药(类似人中黄)。
以上的速成法到2015年又被韩国民间医生改进,在奥利给基酒中加入酒曲、熟米酿造七天即得,酒精足以杀死奥利给中的细菌;这样的药酒仍号称“野人干酒”,内服可治跌打损伤(哕~)。
“科普”完了,金大学霸明显忍着反胃跟仓鼠说,其实据我所知,中国也有类似的奥利给药酒“鸡粪酒”,但你们至少不内服啊……(哕)
仓鼠苦笑:你要不要去打飞的去我国贵州来份儿牛瘪火锅压压惊?
不过韩国本土可不引以为耻,一度拿传统手段做出来的粪酒当民族宣传产品呢╮(╯▽╰)╭
(原广告图争议太大,姑且撤除)
最后包括July等旁观者都觉得,公开吃屎还到处传扬真不是好事儿……
尤其是韩国人,这也太做作了,出来看世界的一代韩国人尚且嘴硬,二代就去他奶奶的自尊心吧。
然后是洪鱼脍,所谓脍就是生鱼片儿,从大怂国传入半岛,然后被全罗南道的韩民族给魔改了……
从July找的照片儿看,就是普通的生鱼片儿刺身,只是用鳐鱼做的(那时还不知道鳐鱼的威力),似乎也没怎么惊人之处;直到一个多月以后,金大学霸他老家在特州韩国社区做了什么“传统美食”,非得送来一罐子给大伙儿尝尝……于是那天在商学院的一间空教室里,仓鼠一众人马又碰头了,由金大学霸掏出那个装着像不可名状泡菜的罐子,然后……
他吱的戴上了简易防毒面具!Σ(っ°Д°;)っ
“你们谁吃过瑞典盐腌鲱鱼?”他戴防毒面具之前突然问。
立即仓鼠有极其不祥的预感,赶紧从口袋里掏了湿巾捂鼻子。
果然,罐子一开,July等没防备的顿时一片阿西吧之声,简单湿巾哪儿是对手,没一会儿仓鼠就闻到一股在陈年茅坑里沤了至少一年的尿骚、粪臭、酸涩甚至有点儿消毒水儿味儿的奇妙味道,暴露在外的眼睛竟然流泪了。
由于实在太臭,又怕骚动把清洁工引来,大家伙儿只好退到教室各个角落,放那开了盖儿的罐子在排风扇底下,金大学霸在Kalkao打英文给仓鼠:等气味散尽了,才能尝味儿……
这时仓鼠才明白,用鳐鱼做的“洪鱼脍”有多厉害。据这帮家伙说是用未经加工的新鲜鳐鱼切片儿,和少量海水一起装罐里放地窖闷十天二十天,等鳐鱼肉里尿素发酵了,再挖粗来吃……做法和鲱鱼罐头不能说是高度相似,至少是一模一样。
但洪鱼脍没有鲱鱼罐头臭,这是国际公认的。
这还不算,正式的洪鱼脍吃法,是要搭配泡菜、韩式生拌肉(最好是猪肉)、以及粪酒,啊呸,刚发酵好的马格利米酒(浊酒)一块儿吃,号称“洪浊三合”……其味道之酸爽,建议隔着屏幕感受一下╮(╯▽╰)╭
而且味道也说不出怎么样,口感松软黏腻,不可名状,反正就是难吃,闻起来还极其可怕╮(╯▽╰)╭
然鹅就这玩意儿,韩国本土老鬼们一直跳着脚要申遗,说为什么鲱鱼罐头成了文化交流的象征而洪鱼脍不行?较之泡菜,这玩意儿才是韩民族艰苦朴素的代表产物,而且全东北亚找不到第二份儿!
这话是真的,东北亚最臭的食物非洪鱼脍莫属,本子国的鲋寿司(用鲫鱼和盐巴发酵的食物)都甘拜下风,咱们的臭鳜鱼、臭豆腐根本不是对手……
而且人家的洪鱼脍还是本土高级食品,是婚礼等重要典礼场合才能见到的……
嘛,这就是韩国人——本土韩民族的“民族特色”,的确,吃惯了这类玩意儿的他们有权看不上咱们的食物。
就像July小姐姐捂着鼻子说的那样:习惯了吃屎的群体,突然让他们吃饭,即使吃得下也觉得不好吃啊……(╯‵□′)╯︵┻━┻
P.S. :二代韩裔在咱们的视角就像ABC和特等高华,他们对本土的厌恶之情,要批判接受啊~
都说岛民狭隘,半岛民呢?
以前我在前公司商业地产部门的时候,每年都有很多南朝鲜人来我们这打高尔夫球。因为南朝鲜打高尔夫巨贵,来我们这连打球带度假,总费用也比他们便宜。
每次他们到自助餐厅吃饭的时候,那真是人声鼎沸,其他人纷纷侧目的那种。拿起盘子直奔那些肉食而去,尤其喜欢吃烤肉,以至于烤肉师傅那里都是南朝鲜人在排队。中国人视为珍馐的海鲜他们一律无视,只吃各种肉。那真叫一个风卷残云十荡十决。
很快自助餐厅的肉都吃完了,然后他们不满意敲盘子,领队过来跟餐厅值班经理沟通,但是确实没有了,请他们吃一些其他的东西。闹了好一通才作罢。
第二天,餐厅部门做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大量的肉类食物,主要是猪肉和牛肉。烧烤的师傅增加到两位,才勉强满足了这帮人的需要。
走的时候我跟他们的领队沟通,一个满口东北话的南朝鲜人,随便问问他们是否满意之类。那人开口就是吃得不行,比韩国差远了,中国菜太油腻了。劳资当时就想把手机拍碎在他脑门上,奶奶的,吃肉尽看见你们挑肥的吃,这会儿嫌中国菜太油腻??!!
反正第二年部门做计划的时候就大幅度提高了南朝鲜团的收费标准。这谁顶得住啊!
1995 年 5 月 30 日,第一天来华的我,到帝都北三环一家餐馆吃晚饭。想着“既然来吃中国菜,那就吃炸酱面吧”,遂点之。
我把面拌开,夹起一筷子送入嘴中。
我想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当时嘴里的感受。
中国的炸酱面怎么是咸的!!!!!
爱吃帝都版炸酱面,至少是来华五年以后的事了。
此后等着我的是香菜。
那一撮随手撒到面食或菜肴里的东西,曾经十分挑战我。
韩国人来中国旅游,“부야오 샹차이”(buyao xiangcai) 几乎是必学的一句。
我自己不爱吃皮蛋。
第一次吃就吐了……
此外,一度很畏惧花椒,安慰嚼到花椒粒的韩国人,也算是老司机的常事了。
我觉得韩国人对中国菜的评价尚属于正常范围,毕竟中国内部都有地域差异,我上中学的时候,身边好多北京同学一点辣都吃不了。而且,韩国几乎没有炒菜,传统韩国菜多是汤和拌菜,对没接触过的食物会出现不适应。并且,有精力广泛体验中国各地美食的韩国人并不占多数,难免会出现“中国菜都如何如何”这种片面看法。更何况,现在韩国人出国机会多,对中国菜的评价越来越客观,这是可喜的变化。
多说几句。首先,就算韩国人,也有不爱吃泡菜的。很多小孩是被家长勒令不许挑食,才慢慢习惯泡菜的。而中国人对韩餐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像海苔、烤肉、参鸡汤比较受宠,而苏子叶就有很多人不爱吃。我大概从 2011 年才开始有物质条件琢磨点菜这种事,而点出一桌让韩国人赞不绝口的北方家常菜,则经历了很多次“踩雷” “触礁”的过程。
我吃惯了粤菜的清淡,也吃不惯长江中游地区的麻辣香辣,也吃不惯面条里要放醋的。但是……我从来不会表现出嫌弃。毕竟在这是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风土人情所影响的。
业务关系接待过几位来帮忙调试设备的法国人,带他们吃过几顿火锅、饺子、北京烤鸭、粤菜、湘菜后。人家表示:你们的食物很棒,但我还是想吃披萨和汉堡——好了之后一个月的工作餐都省事了,不是必胜客外卖就是麦当劳肯德基外卖。
但是对外有礼貌的人都不会直接表露出来自己的不喜欢。
不要以为自己觉得中国菜好吃全世界人就会觉得好吃,再好吃也影响不了人家被自己食物所养了几十年的胃。法国人还觉得自己的鹅肝黑松露世界第一呢,我吃一次就算了,那么贵的黑松露个人感觉还不如小鸡炖蘑菇。
难道你不知道那是因为他们矫情么?普遍的大老爷们都喷香水,用化妆品。一个韩国教授送礼给我,送的是化妆品(他是男的,我也是直男)。要不是翻译跟我提前打了预防针,我还以为这家伙对我有意思。请人出去吃夜宵,烤串啤酒炒粉炒面什么的,对方喝着啤酒突然拿出一包泡菜,跟夜宵老板要了个碟子用牙签扎着泡菜就啤酒(那泡菜还是山东青岛产的)……
我觉得很怪异,但并未表露出什么不满,毕竟那是人家养了几十年的胃。
他们不喜欢吃,就别理他们了。如果你是他们的厨师,那就给他们做泡菜饼,大酱汤、炸鸡。不会的话就煮一锅米饭,切好黄瓜条胡萝卜条配上牛肉泡菜什么的,再买点山东或大连的紫菜或海苔。让他们自己包紫菜包饭把。最不济就是买个韩式烤铁板,切好牛肉洗好苏子叶让他们自己烤去吧。
吃不惯主流汉餐可以理解,那中国的朝鲜族菜总能吃得惯吧?
某些韩国人来中国猛吃肉的样子,能吓死你。
以为从旧社会穿越来的。
你去韩国吃个路边摊,再去吃个烤肉就知道了。保证你心疼钱包,大叫还是祖国好。
对了,还可以品尝韩国人蹭着喝酒的免费海带汤。一帮韩国大老爷们要上两瓶百岁酒,然后啥菜都不舍得点,就着免费汤侃大山,能在路边摊聊一晚上。
我在首尔生活7年,没见过说难吃的,只有说油腻的。
韩国人有种很倔强又脆弱的自尊心,为自己国家的贫瘠找各种借口。我见过很多韩国人来中国吃饭嘴里塞满肉,然后一边打着饱嗝一边说中国的肉没味道。
韩国没有羊,我问一个大叔,为什么你们不吃羊肉,他说羊肉不好吃他们才不稀罕呢。问另一个姐姐她很诚实地说因为没有地方放牧,养不起。
作为一个热爱祖国美食的人,我认为韩国人如果觉得中国菜难吃,那一定是嫉妒。 爱吃吃不吃滚(ー`´ー)
韩国人啊,我可是深有感触了。作为葱省居民,一个精鲁人士,曾经在大学期间频繁伺候这些半岛来客。
在山东,外资比例最大的还得说是日本跟韩国,山东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面向日韩的港口。巧妙的是,韩国和山东的纬度大差不差,仿佛之间,饮食口味其实也是有些惊人的相似。我在大学期间兼职,搁高尔夫球场当马仔,经常伺候韩国游客(是的,伺候。生活所迫嘛,不丢人的)。
韩国游客和日本游客比,还是日本人表面看起来更温和一点,哪怕是看起来。这边其实都是在日韩做的类似“低价超值游”,花钱不太多,吃吃喝喝还带打高尔夫,挺对半岛国民傲娇还爱排场的脾气的。但是韩国家庭来旅游,这一家里,尤其韩国男人,吆五喝六、颐指气使,俨然一副大老爷的派头,好多还疑似骂人(是的,我听不懂韩国话,我只是一个拎包背包的三孙子,有专门指导他们打球的人,那些人懂)。
那么韩国人到底啥口味呢?从我一年里多站着看韩国佬吃饭的经验来说,他们也属于正常人类的口味,并且由于国内土地资源贫瘠,到山东以后,吃饭极为····就怎么说,很土鳖。这边涮着锅子,这边烤着肉,这边狂吃水果(尤其西瓜,咱也不知道怎么这么爱吃西瓜,可能西八和西瓜有什么孽缘)。
韩国人的饮食,其实是特别能接受鲁菜的,尤其正经鲁菜,胶东菜和济南菜都爱。很多韩国人在韩国都爱吃的一个菜叫“奶汤全家福”,就是胶东菜一个代表,里面是煨炖的山珍海味。其他的你说什么“扒全素”、“锅塌豆腐”各种有的没的,山东人有啥他们都能吃,倒也没见有多高贵。但是有一点,高赞回答说的不对,其实韩国人是不吃香料的,尤其香料重的,他们吃不惯,可能会发生一些反胃的情况,这点和日本人一样。究其原因,韩国日本不过是贫瘠的岛屿和半岛国家,在长期的贫瘠古代生活里,香料这种昂贵、价比黄金的物资,番邦的海商和陆商只会运往中国,因为运到中国才有利润。日韩自古以来没有培养出吃香料的嘴和胃,他们至今的香料配比还是偏向清淡的。
韩国人嗜饮,男女老少皆是如此,且不需要多贵的酒,就能让他们心满意足。五粮液和茅台绝对不是韩国人的心头好,我已经说过了,韩国是个穷窝子出来的,茅台这种酒国内都那么多人喝不惯,更别说从古至今顶了天也就喝烧刀子的半岛居民了。韩国的传统酒,从源流来说,跟东三省关外的“东北小烧”是一样的,不属于传统优质名酒,但是胜在够烈、酒精度高、能喝懵。韩国人最爱喝的,当属烟台产的“烟台古酿”,这是一种高粱酒,在国内受众已然很小了,但是因为物美价廉(这是重点)和适口感(适合韩国人的口),堪称是韩国人回家一定会采购的礼物。你送他们茅台,他们表面谢谢,背地里会说真难喝,如果你试着送他们烟台古酿,马上咧着嘴呲牙嘎嘎笑。另外,张裕葡萄酒、烟台啤酒、青岛啤酒(红色经典和白啤)也是他们是心头好,堪称四大畅销酒。听闻半岛居民甚至发明出来了很多针对这四种酒的混合喝法,也不知道是哪根神经的病,这你不是造孽吗?
综上所述啊,韩国人口味,在正常情况下,与东北和山东居民是一致的,包括饮酒都是很高的相似性。但是要考虑韩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贫瘠和资源匮乏的国家,香东西吃得少,得了势以后口味有些时候还会矫枉过正,但是这些都不妨碍他们爱吃肉喝酒、啃西瓜、塞嘴里苹果、桔子、橙子、梨子、草莓···等等。虽然有些口味是因为他们穷,打祖上和根上就没接触过,一时接触不了,但是归根结底,他们也是正常人,是我们的孝子国,嘴上说的,其实都是些违心又虚伪的片儿汤话、场面话罢了。毕竟,只要你见过韩国人在中国的吃相,你就知道他们都是什么托生的了。
----------补充分割线2.21----------关于一些人提出的问题
一.关于韩国人为什么吃泡菜和吃辣
就是韩国人吃辣这个事,吃辣和吃泡菜一样,是物资匮乏、物产贫瘠而产生的一种饮食习惯,本身不是因为爱吃辣,其实是因为穷。吃辣能少吃点菜(假如他们有正经菜的话)多下点饭。
在几十年前,中国的北方一样的是储存大白菜,冬天里的菜主要也就是大白菜、萝卜、土豆,大家也做酸菜、腌咸菜、晒萝卜干、地瓜干过冬。但是韩国人吃辣的历史,也很短,他以前都没什么辣椒能拿来吃。吃辣这件事,其实更复杂,为什么同属于北方地区的韩国人现在嗜辣而东北和山东人不那么吃辣,以后有机会应该单独讲,平民吃辣的显著增加是为什么。
二.东北与韩国饮酒风味的相似性
酿酒和烧菜这两样东西,按说是我家祖传的本事,一方面我家上几代人都是正经厨子,另一方面清末时候就开始做了自家的酿酒坊,所以这两方面源流我可以讲的比较清楚。
东北和韩国的气候相似性很高,这就决定了,他们无法出产传统意义上的优质白酒,优质白酒首先原料要堆积发酵,还要窖藏,有些酒厂除了几百年的老窖池还用到山洞。但是东北和韩国的气候不利于堆发,也不利于窖藏陈年。即使在我国国内,优质的堆发原酒产地也只有贵州带一点点的四川地区。这些年,贵州地区向外出产了很多原酒,供全国的白酒厂进行勾兑(是的,你喝过的白酒可能挺多,但是你感觉的不同的白酒口感可能只是不同厂商的勾兑方式不一样,原酒可能是一个地方出的)。
一方面说是发酵条件、酿造历史不足,再一个就是贫瘠。贫瘠的意思是,过去粮食宝贵,酿酒要想好,真材实料的五谷杂粮是少不了的,可人尚且吃不饱,怎么可能呢?用边角料和次级可食用的淀粉作物部位酿酒就成了必然选择,譬如:地瓜干、包谷瓤、麸皮、榨完油的豆饼子(东北还会用榨糖的副产品:甜菜渣)。建国初期,总理他老人家亲自带头监管了这个液态发酵技术的研发和改良,因为那时候咱们也穷、粮食也不够吃,但是还得喝酒。液态发酵弄出来的酒精再经过勾兑就是那个时期的代表白酒了。
这种改良技术呢,最早是在东北进行的实验,因为东北能操作的话,其他地方也是没问题的,后来这项技术的集大成者正是我讲的,烟台古酿的制造商——烟台酒厂。烟台酒厂把这一系的技术深入的比较好。这种酒对于追求白酒正统性的人来说,甜丝丝的不像酒,口也不丰富。
韩国的情况就是我讲的,环境不适宜、自古以来使用的白酒酿造技术也比较次,他们的传统酒就是我讲的“东北小烧”,从选材到成品,和建国初期改革的液态发酵法成品是一样的。这也就难怪韩国人对这种技术集大成者的烟台酒厂产出的烟台古酿这么喜欢。烟台酒厂的产品因为这种技术,在国内的受众越来越小,但是却收到韩国人青睐,不是偶然的。当然,我们国内也有些人喝惯了这种酒,欣赏不来五粮液和茅台。
三.为什么说东北、山东与韩国人饮食口味相似度很高
有的人说韩国人吃辣,山东人吃辣吗?山东人喜欢吃葱,韩国人吃吗?还有人说韩国炸酱面难吃的要死,甜不啰嗦跟山东和东北有什么关系?就算有部分地区,比如胶东地区口味相似,能代表整体吗?且听我一一道来。
“要想菜肴香,多放葱和姜”,这是山东的老话。传统的山东菜确实不直接用辣椒,而是采用了葱姜蒜花椒白胡椒这些综合的辛辣方式,达到食其味而不见其形的目的,不直接用辣椒是因为要“辣而不烈”,这是官府菜的礼仪要求和养生要求。山东菜也不是没有吃辣的,而是有特别能吃辣的。山东菜的运河菜系嗜辣程度和南昌、湖南是一样的,奇辣。另外韩国人也爱吃葱和蒜,尤其吃蒜,很多也是顿顿有,他们吃面也是必剥蒜佐餐的,我亲眼看到过很多韩国人吃饭前要葱和蒜,现剥现吃。
为什么我说韩国人的口味和山东以及东北人一样。这个说法是指的,韩国人来到中国以后,在饮食丰富程度下的口味表现,他们在可选择程度极大丰富的前提下,偏好于这个口味。这个问题其实除了自然环境、人种以为,还有很强的历史原因。
山东菜以前是两大帮,一个是济南帮的枣红碗,另一个是胶东帮的银红碗(比如今天的北京丰泽园,胶东背景),进北京的也是这两大帮,山东菜的对外基调就是这样的。而济南帮和胶东帮都受到了济宁孔府的公馆菜影响,也就是俗称的官府菜,这是山东菜的老底子。所以山东菜的基础就是鲁西南+鲁中+胶东的,所不同的一点在于百姓菜和官府菜之间巨大的鸿沟而已。包括近几年写进山东菜家谱的博山菜,还是受济南菜和孔府菜的影响。
北京老字号山东饭庄不是济南就是胶东,而根据清史稿,闯关东的厨子是从明末就开始了,满人自己的决计不做饭的,这是操持贱业。胶东的厨子那时候在所谓的盛京为满洲人做饭,老百姓叫俗了管他们出入的伙房叫御膳房,实际上官称并不是叫御膳房,这是一个很土的名字。
从闯关东开始,东北菜的基调和基础技法都是山东菜,无非是后面混合了满族菜和俄餐。哈尔滨、长春、沈阳年级较大的厨师,依然自称自己是山东菜厨子来彰显源流。东三省的比如辽宁菜这种称呼是八十年代为了参赛起的,但其实技法还是一样的,并无不同。
胶东厨师除了闯关东,再就是去到朝鲜半岛,彼时清末民国,战乱不断。出国的胶东厨子在朝鲜半岛开设的饭店后来打的旗号都是叫“中华料理”,也就是经营中国特色的菜肴,韩式炸酱面就是山东厨子去了以后因地制宜,从山东炸酱面改的,这是直接的继承关系,韩国官方也是承认的,在非遗文化继承中有专门的篇幅来介绍。朝鲜半岛的居民大规模食用山东菜,其实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那以后,大批的韩国人也开始学习并经营中华料理店铺。如果你见过韩国去汉化之前的中华料理店,你会发现那和中餐馆并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的幌子、招牌、菜名。当你看到韩国人吃炸酱面、中华凉面的时候,剥蒜吃蒜、生吃大葱,你别怀疑,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当时的一个实例证明:
一家韩国人,一男一女带着大姑娘,搁自助餐疯狂吃,吃完了一家人扶着腰、摸着肚子剔着牙扶着墙,男的叽里咕噜说:啊呀饮食太油腻太不健康了,女人和孩子也随声附和。过了会儿,打着饱嗝问翻译:晚上吃什么?什么?还有海肠捞饭和黄焖鸡吗?那可太好了!!
所以,这几方面综合考虑来说,我想大家更能体会到半岛居民的心理是多么的**,大家可以从这几方面出发去思考一下,他们为什么说难吃?到底因为啥?
中国菜系那么多,总有适合你口味的。酸甜苦辣咸香臭,都有。
所以基本上这么大范围的批判中国菜,肯定是发泄情绪的。比如我说就是不喜欢日本,事实上日本的车 相机 片还是很香的。
不会吵架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 —— 在面对对方挑衅式的质疑时,习惯做「回答式」的陈述。
生活里,这种人非常多。
我说一个人大家都知道的例子。
电影《让子弹飞》里的六子,就是典型的这种人。
胡万:六爷,你吃了两碗粉,只给了一碗的钱。
而六子却这样回应:放屁,我就吃了一碗的粉,给了他(指向店主)一碗的钱。
还有前段时间被清华腚姐诬陷的学弟也是这种人。
腚姐要学弟交出身份证,学弟就照做了。
很多没什么阅历的年轻人总以为,只要自己身正,就不怕影子斜。
所以,在面对一些明显的恶意时,压根不会先做判断,而是很傻的用一种自证清白的方式去回应别人的恶意。
与人争论时,尤其是当对方带着明显恶意的时候,回答式回应是大忌。
因为这样很容易陷入对方逻辑。
所以,当六子说出第一句话的时候,就已经输了。
我一直建议大家多看一下新闻,尤其是我们的外交部,在面对一些不怀好意的挑衅问题时,是怎么回应的。
在某次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CNN记者在问到英国39名遇难者案件时,称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中国公民却通过这种极端危险的方式离开中国?
大家注意看,华春莹是怎么回答的。
华春莹:你把这起案件先入为主设定为中国,把它和中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系在一起,你到底希望得到什么答案?
六子是用陈述句在回应,而华春莹则是在用问句回应。
这里,就要具体说一下华春莹的回应技巧了。
通常,大家会把华春莹的这种回答称为「反问」。
但还有一个更精准的说法,就是「反诘」句。
反诘句是反问句的一种。多用「是非问」和「特指问」格式,「选择问」和「正反问」用得少。
这种句式通常以疑问的句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反诘」句不是要求听话的人回答什么, 而是向听话的人说明结论。
「你把这起案件先入为主设定为中国,把它和中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系在一起」,这句话就是华春莹想表达的核心意思,至于后面那句「你到底希望得到什么答案?」其实无关紧要。
关于「诘句」和「反诘」的用法,这里我必须要展开来说一下。
很多人容易说话得罪人,或者说话不讨人喜欢的人,就是因为习惯性而且不自知的用到这些句式。
比如有人穿了一件你觉得并不好看的衣服,或许你的本意是善意委婉的提醒,于是你问对方:你觉得这件衣服好看吗?
其实这么问,远比你直接说这衣服难看更难听。
这里我再举一个例子。
我约了个朋友顺路捎我去办点事,约定在中午一点。
一点钟的时候,我给朋友打电话,我绝对不会问「你到哪了?」,而是会说「我已经在路边等你了」。
其实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告知对方我已经到了,但给人的心理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任何问句,都会带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大多是「高位者」对「低位者」的一种说话方式。
比如领导对下属、家长对孩子......
所以这里,对很多年轻人说一句,生活里尽量不要说问句,很多事可以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方式来表达。
很多在评论区里给人阴阳怪气的留言,也大多用的是这种「反诘」的句式。
现在我们回到让子弹飞的场景中。
胡万说的是「六爷,你吃了两碗粉,只给了一碗钱」,而不是「六爷,『是不是』你吃了两碗粉,只给了一碗钱?」。
这句话明显就是已经先设定了立场,而且杀气腾腾。
在面对一眼可见的危机时,六子没有立马做出合适的反应,反而是直接正面回答胡万那句压根不算疑问句的开场白。
如果此刻六子警觉,哪怕是先用「你他妈的是谁啊?你哪只眼睛看到我只给了一碗钱?」的方式来做试探,也远比直接回答更好。
这里,我还是拿咱们外交部来举例子。同样,也是外媒带有恶意的提问。
有外媒记者提问:中方是否仍坚持不会在南海岛礁进行「军事化」的承诺?中方的立场是否发生了变化?
我们再来看看耿爽的回答:如果中国在自己的岛礁上开展正常的设施建设、部署必要的国土防御设施算是「军事化」的话,那么,把舰队开到南海又算什么?
看到没?又是典型的「反诘式回应」。
不论是耿爽还是华春莹,他们的这一系列霸气回应,除了「反诘式回应」的攻击力加成外,同时也有用到博弈论中著名的「戴维斯-无名氏理论」。
即:让合理的事情变得不合理。
当你的对手向你提问时,他是希望你正面作出回应的。
他问,你答。这就是合理逻辑。
可如果一旦你正面回应了,接下来的对话,你就会一步步陷入到对方的逻辑中去。
而他问,你反问,便会打他个措手不及。
便会让合理的事情变的不合理。
这种技巧,胡万就在这一幕中有用到过。
当武举人假装公正的问胡万:你亲眼看见了?
胡万却是这么回答的:嘿,你个吃里扒外的东西。
深谙吵架精髓的胡万,深刻懂得在任何纠纷中不直接回答,即便是队友。
可惜,这一点六子他不懂。
这里,再给大家看一下,就在知乎上有个18w粉的大号,隐婚骗炮被人找上门来对质。
关注我比较久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说的是谁。
就在这个人的知乎账号的付费咨询中,有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咨询内容。
我特意录了屏,让大家看看这人是怎么跟女生打太极的。
看到没?就是典型的不正面回应。
话说都18万关注了,难道不知道这种付费咨询不是打电话吗?别人问,他不答,反而反问,这就是套路。
https://www.zhihu.com/video/1489233381313060864最后,我想说的是,为什么我们要在乎韩国人对中餐的评价?
让韩国人满意了,是人均收入多一点啊,还是人均身高再高一点啊?
真的,别太在乎自己不在乎的人怎么评价咱们了,累不累啊?
如果真有韩国人当我面跟我说中国菜很难吃。
我一定会跟它说:又在想你母亲了吗?不好意思,你母亲生前没吃过什么好的,它老人家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后能让来参席的客人们吃顿好的,所以当年葬礼上点名要用中餐招待客人。我实在没想到再次吃到中餐,让你勾起了对母亲的思念,下个月你爸的葬礼,我建议换牛排来招待客人。记得牛排和你爸一样烤5分熟。听医生说你也晚期了,我觉得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你的席用哪里的料理?日本的怎么样?听说你们被小日本殖民过好多年,这也算帮来宾忆苦思甜了。
02. 【单品|牛仔】3个步骤,选到适合自己腿型与身材的牛仔裤
03. 【单品|T恤】如何挑选一件好看、耐穿且性价比高的T恤?
05. 【服饰|趣闻】为什么有的衣服会显得廉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06. 【服饰|趣闻】HUGO BOSS设计,希特勒监制。为什么德系军装会成为经典?
09. 【颜值|密码】冯小刚整成吴亦凡需要几步? 整容一定能看出来吗?
@这是eno|艺术与时尚行业工作者|时尚领域创作者
所有「美」和「时尚」有关的内容,均收录在公众号「艾诺说」,欢迎关注!
客观一点的回答。因为味型完全不同。
被泡菜培养长大的韩国人,对那种清爽提神的酸甜辣口的喜爱,会让他们觉得所有厚味的菜,觉得闷,沉,吃多了感觉腻,不得劲。所以甜的点心没问题,川菜可以勉强接受,但真正占据中国菜主体的鲁菜和粤菜,对他们而言,就是不好吃。偶尔吃一次也许特别好吃,吃了两天,就完全不想去吃了。
工厂这样很正常,但奥运会的饮食评价,那绝对是故意找茬了。奥运会接待全世界,味型会很丰富的,有可能中国菜确实不对韩国人胃口,那就吃其他菜就好了,特别说中国菜不好吃,那就是没素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