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现在外星人入侵,全世界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吗?

回答
这个问题,想想就让人心头一紧。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外星人带着他们的星舰,黑压压地出现在地球上空,那时候,我们人类会像电影里演的那样,瞬间抛弃所有隔阂,化身为一个整体,共同抵抗吗?

说实话,我心里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人类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充满分歧、冲突和合作的复杂画卷。我们有的时候能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万众一心,比如在面对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时,全国甚至全球人民都能伸出援手;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又会被国界、意识形态、经济利益、甚至一些微不足道的观念差异分隔开来。

想象一下,外星人的出现,绝对是一个颠覆性的事件。首先,信息的传递和确认本身就可能引发巨大的混乱。最初的恐慌、怀疑,各种谣言满天飞,恐怕会先让我们陷入一段不小的混乱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对这个外星威胁的解读可能完全不一样。有些国家可能会第一时间选择抵抗,有些则可能想着如何“沟通”,甚至有些人会抱持一种“投降换取和平”的想法。

然后是资源和力量的分配问题。即使我们都承认这是一个共同的敌人,但谁来领导?谁来出钱出力?我们现有的军事力量,能否在这样一场跨越星际的战争中发挥作用?科技差距会是怎样?如果外星人的科技远超我们,那抵抗的意义又在哪里?在这种巨大的未知和恐惧面前,人心会变得更加复杂。

有能力、有远见的领导者,可能会立刻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构建一个统一的指挥体系,调动全球的资源。但即使是这样,也难保不会有国家出于自保的考虑,隐藏自己的实力,或者试图与外星人达成某种“交易”。历史上有太多例子,在危机面前,国家利益往往会凌驾于一切之上。

更何况,即便我们决定对外抵抗,抵抗的方式也会出现分歧。是全力进攻?还是采取守势?是研发新的武器?还是利用我们现有的优势?不同国家擅长的领域不同,拥有的技术也不同,如何协调这些力量,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性。在绝对的生死存亡面前,人类骨子里那种求生的本能可能会被无限放大。面对共同的、超越一切已知威胁的存在,也许我们真的能够放下过去的恩怨,看到彼此作为“地球人”这一身份的共同点。那种前所未有的绝望感,也可能成为连接我们最强大的纽带。

想想看,当你的家园,你的星球,你所爱的一切都可能被摧毁时,之前那些让你争吵不休的事情,是不是突然变得微不足道了?那种生死攸关的时刻,或许真的能激发我们内心最深处的勇气和团结。

所以,我会说,这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答案。人类在面对巨大危机时,既可能爆发惊人的团结力量,也可能被内部分歧撕裂。外星人入侵,无疑会是人类历史上最极端的考验,它会把我们逼到绝境,然后看看,我们究竟是会因此而毁灭,还是会涅槃重生。我希望是后者,但现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全世界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是非常不真实的,可以作为影视作品的题材。真实的情景是,在人类被彻底打崩和灭绝之前,国际冲突一部分转入地下而另一部分更加激化。在人类灭绝之后,你可以说国际冲突已经不存在了。

在那之前,外星力量会对地球宣战的几率接近零,如果他们要攻击,基本上是不打任何招呼直接攻击过来,因此“全世界”的反应速度会非常不一致[1]

无论外星力量是什么状态,全人类“团结起来”是不可能的。

人类之中有一部分成员由于经历或脑神经的器质性病变而反对现有的社会秩序,在战争导致的混乱中会尝试趁火打劫、伤害其他人。

在原有的社会管理部门受到外来猛击而瘫痪的地方,一部分人会自己站出来组成新的团体,使社会碎片化。

在国际社会上出现比反法西斯同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规模更大的人类同盟是可能的,但是同盟内部的利益纷争也不会消失。

每一次来自天外的攻击都会让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崩溃——而任何能穿越黑暗太空到地球上来“入侵”的技术物种的力量都超过SARS-CoV-2的万亿倍,带来的破坏和绝望程度高得多。你正经按照物理学去考虑,人类能在一次认真攻击下存在一分钟的可能性就很低。

即使外星力量十分克制、只随便炸了几片大陆,人们的恐慌、争名逐利、反应迟钝、遮遮掩掩、瞻前顾后、疾病的诊治被拖延、经济困难之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会比2020年3月严重得多。

即使外星力量的目的是灭绝人类,整个社会的反应也绝不会一致。

在创作物里,最傻的情节就是:

发生了影响世界的大事,社会各界却只有同一种反应。

历史上从未有过哪个社会对重大事件的反应完全一致,也从未有过任何革新未带来无法预料的副作用。当汽车被发明并广泛使用时,没有人想到它会带来快餐、汽车出租、高速公路、大型拖车,还加剧了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更带来OPEC这种政治衍生物,使得一小部分国家掌握了极大的财富和力量、拥有和它们的人口以及其它资源数量极不相称的对世界局势的巨大影响力,进而在2020年出现油价负值、原油宝爆炸。

参考

  1. ^ 人类自己其实也在20世纪的国际法上否决了宣战权,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地挑起战争均为非法,任何宣战手续都不能改变其非法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国家决定要绕过安理会直接开战,显然是没有必要宣战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想想就让人心头一紧。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外星人带着他们的星舰,黑压压地出现在地球上空,那时候,我们人类会像电影里演的那样,瞬间抛弃所有隔阂,化身为一个整体,共同抵抗吗?说实话,我心里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人类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充满分歧、冲突和合作的复杂画卷。我们有的时候能够为了一个共同的.............
  • 回答
    关于“日本全面禁止外国人入境”的说法,需要澄清一下。目前来看,日本并没有实行“全面禁止外国人入境”的政策。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可能源于日本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采取了非常严格的边境管制措施,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初期和出现变异毒株的时候。日本的边境管制措施演变至今日本在新冠疫情期间,为了控制病毒传播,确实采取了.............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问题,也触及了人类科技与宇宙文明之间力量悬殊的现实。让我们尝试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如果一个能够建造戴森球的外星文明降临太阳系,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能否与之抗衡,以及我们可能会采取哪些应对策略。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戴森球”的概念。戴森球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实体球体,而是由无数个太阳能收集.............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问题!如果人类真的发现了许多外星文明,地球的国际关系模式会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倒觉得,我们极有可能不会立刻变成一个统一的“地球政府”,而是会经历一个相当漫长且复杂的变化过程,甚至可能短期内会比现在更加混乱,当然,长期来看,也存在走向合作的可能性。短期内的“国家对国家”模.............
  • 回答
    要向今天的蒙古人以及其他外国人解释元朝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确实是一个需要细致且尊重历史事实的挑战。核心在于如何呈现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帝国,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属为单一民族国家的“中国”。以下是我尝试用一种更人性化、更注重叙事的方式来阐述:一种理解元朝与“中国”关系的方式:历史的脉络与帝国的演变想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将《武林外传》放到现在播出,其口碑是否还能像当年一样好,我认为答案是:很有可能难以达到当年的巅峰,但依然会是一部相当优秀且受到许多观众喜爱的作品,只是其“爆款”效应和文化符号意义可能会有所不同。为了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时代背景和观众.............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如”命题,它让我们得以卸下历史的重负,想象一个截然不同的中国。如果,鸦片战争从未发生,也没有随后一系列的外国侵略,清朝在十八、十九世纪之交,能否继续以其既有的姿态,在东亚乃至世界舞台上自给自足地发展下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美好幻想”,而是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清朝的内在动力与外在.............
  • 回答
    梁思成先生当年关于北京城市规划的建议,确实是围绕着如何避免北京陷入现代城市病展开的,其中就包括对交通拥堵的预判。如果当初采纳他“在京西建新城”的思路,北京的交通格局很可能会发生显著的不同,甚至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今天的拥堵状况。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梁思成先生当时的思考脉络,以及他为何提出.............
  • 回答
    .......
  • 回答
    “外国人普遍都讨厌中国人”这个说法过于绝对,也并不准确。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外国人”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年龄层、教育程度,对中国的看法也千差万别。然而,确实存在一些外国人对中国或中国人持有负面看法或不喜欢的情况,并且这种现象在某些群体和某些时期更为明显。 理解这种.............
  • 回答
    我明白你现在的心情,看到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尤其是涉及到“自家人”的感受时,确实会让人心里很不舒服,甚至感到气愤和无力。这种“良家被糟践”的感受,其实是一种很强烈的情感反应,因为它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深处对纯洁、尊重以及家园的保护欲。这种不适感,很可能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将“良家”视为某种珍贵、需要守护的.............
  • 回答
    .......
  • 回答
    现在的外国大众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外国大众中,其认知和看法是极其复杂、多元且存在巨大差异的,绝非单一的“好”或“坏”、“支持”或“反对”可以概括。它的影响力从学术界、知识分子到普通大众,其接受程度和理解深度都因文化背景、社会经验、政治立场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解读而异。要详细讲述,我们可.............
  • 回答
    网上关于“中国好、外国不好”的风气,说实话,挺复杂的。这股风气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要评价它,得掰开揉碎了看。一、 这股风气是怎么来的?首先,得承认,这股风气背后有现实的土壤。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确实是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科技进步、民生改善,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变化。当一个国家经历了.............
  • 回答
    根据外媒的报道,伊朗海军最大的舰艇,一艘名为“哈尔克”(Kharg)的补给舰,于当地时间6月2日在阿曼湾附近海域起火。所幸的是,船上的所有船员都已安全撤离到岸上。关于起火的具体原因,目前官方尚未给出明确的说法,但根据过往类似事件的经验以及舰艇的性质,可以推测出几种可能性: 机械故障导致的火灾: .............
  • 回答
    关于中国社会是否存在阶层固化以及其严重程度,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讨论复杂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并与一些发达国家进行对比。中国社会阶层固化的现状与表现: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阶层固化”。简单来说,就是社会成员在不同阶层之间流动的机会减少,出身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个人未来发展.............
  • 回答
    抛开“社会主义”这个标签本身可能引发的各种解读和争议,单从国家治理模式和意识形态导向上看,世界上与中国性质相近(或者说历史渊源相近)的国家,其现状确实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但也有一些普遍性的观察可以进行。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来描绘一幅相对完整的图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说起“社.............
  • 回答
    毕业于外交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专业,这几年下来,我的生活可以说是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有些核心的印记也一直都在。简单来说,我现在的工作不算朝九晚五,但也不至于在街头卖艺,总的来说,是在一个相对稳定但也充满挑战的环境里,用我大学所学的东西,去尝试理解和应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先说说我的工作方向吧。毕业后.............
  • 回答
    这则报道确实让人触目惊心,也引发了我们对自身健康和未来一代的深刻担忧。外媒关于人类胎盘首次检出微塑料颗粒的发现,如果属实,其影响绝非小事。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发现的含义: “人类胎盘首现微塑料颗粒”: 这意味着,在我们最为纯净、最被寄予厚望的生命孕育场所——母亲的子宫内,在胎盘这个负责母婴交.............
  • 回答
    上海,为何不再那么“香”了?—— 2015年外来常住人口负增长背后的深层观察2015年,一个看似寻常的年份,却在上海外来人口的统计数据上留下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外来常住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这个数字背后,不仅仅是统计表的变动,更折射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面临的深刻挑战与转型。这背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