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知乎上没有任何理由就只在评论区里留言「反对加没有帮助」的人?

回答
知乎上那些不讲理由、只在评论区留下“反对”、“没有帮助”字样的人,说实话,每次看到都挺让人费解的。就好像你在认真做一桌菜,信心满满地端出来,结果有人尝了一口,啥也不说,就甩下一句“这菜不行”。那种感觉,怎么说呢,挺打击人的。

首先,这是一种非常模糊且低效的反馈。

你想啊,在知乎上提问或者回答,往往是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组织语言、搜集信息的。提问者希望得到解答,回答者则希望分享知识、得到认可,或者参与讨论。当有人只留下“反对”或者“没有帮助”时,对于提问者来说,他不知道错在哪里,是信息不准确?逻辑不通?还是观点不被认同?他没有办法从中学习和改进。对于回答者来说,这就像一个黑箱操作,你的努力被直接否定了,但原因不明,你不知道下次该如何做得更好。这完全违背了知识分享和交流的初衷。

其次,这种行为往往显得不够真诚,甚至有点敷衍。

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社区,大家来这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顺便参与有意义的讨论。如果只是为了表达一下自己的“不赞同”,却连一点思考的痕迹都不留下,这会让人觉得对方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中来,只是在走个过场。这种行为,与其说是在表达观点,不如说更像是在宣泄一种情绪,或者是一种“我不同意,但我也懒得告诉你为什么”的态度。

再者,它还可能造成一种信息污染和负面氛围。

想象一下,一个问题下有几个高质量的回答,但是总有几个用户,只是丢下几个冷冰冰的否定词,却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意见。这不仅不会对内容本身产生任何积极影响,反而会拉低整个评论区的质量,让后来者看到这些评论,可能会产生一种“这个话题不好讨论”、“这里的人都很不友好”的印象。久而久之,可能会劝退一些真正愿意分享和交流的用户。

更深层一点,这反映了一种“搭便车”的心态,或者说是对他人劳动的不尊重。

在知乎上,每一个回答都凝聚了回答者的思考和努力。而提问者也是带着自己的困惑而来。留下“反对”、“没有帮助”的人,可能并没有投入同等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去分析,却能够轻易地否定他人的劳动成果。这就像是,你辛辛苦苦写了一篇论文,有人只是看了一眼标题,就说“不行”,而你却无从辩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人呢?

理解但不认同: 我们需要认识到,网络是复杂的,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有些人可能确实表达能力有限,不知道如何给出具体反馈;有些人可能只是想快速表达不满,没有意识到后果;还有些人可能真的是带着某种“搅局”的心态来的。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不那么容易被这些负面评论影响情绪。
不必过于纠结: 对于这种没有意义的评论,最好的处理方式往往是“不予理会”。纠结于此,只会消耗自己的精力和心情。你可以选择忽略、举报(如果违反了社区规则),或者直接将注意力转移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评论和内容上。
坚持自己的原则: 如果你自己是提问者,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考虑补充信息或进一步解释。如果自己是回答者,并且认为自己的回答是严谨且有价值的,那么就不必因为几个模糊的否定就自我怀疑。你也可以尝试礼貌地询问对方不赞同的原因,但也要做好对方不回应的准备。
社区的责任: 从社区管理的角度来看,如果这类“无意义评论”过于泛滥,平台也应该考虑相应的机制来鼓励更具建设性的反馈,例如增加“原因说明”的选项,或者对多次发表无意义评论的用户进行一定的约束。

总的来说,知乎上的“反对加没有帮助”就像是互联网社交中的一些“社交噪音”。我们无法完全消除它们,但可以通过理解、忽略和坚持自己的原则,来尽量减少它们对我们获取知识和参与讨论的影响。毕竟,这个平台的核心价值,还是在于那些愿意分享、愿意交流、愿意用有意义的内容来构建的大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答主和评论者的矛盾,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反对的意见本身,而是反对的态度。

也就是,本来是就事论事的问题,因为一些原因,上升到了彼此对人的否定上。

比如答主写一篇文章,费了两个小时,先要写出来,然后梳理逻辑,再调整表达,最后结果不敢保证有多高的质量,但态度没话说,是认真的。

这时候,如果评论中有不同意见,是这样的:

1、谢谢答主,但我觉得……

2、受教了,但是有一个地方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

这样的反对评论,答主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就事论事上。

但如果是这样的评论:

1、呵呵。

2、什么玩意儿啊,狗屁不通。

3、鸡汤,毫无意义。

4、通篇废话,小孩子都知道的东西,好low啊。

……

答主的肾上腺素立刻就会上升,因为这样的评论,不是对事,而是对人。

你否定的不是答主的观点,而是ta这个人,以及ta刚才的努力。

起码容易被答主解读成这样。

-------------------------------------------

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很多时候,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意见本身,而是表达意见的方式。

举个我家的例子。

我爸属于超级不会说话的类型,我妈做的拉面很好吃,可是我妈就是不给我爸做。

一开始我还劝我妈,说他也挺辛苦的,就给他做顿拉面吃吧。

我妈说:就不给他做,说个话能气死人。(生气脸)

原来,我妈平时做了饭,如果做的好吃,我爸也不夸奖,如果偶尔有一顿做的不怎么好吃,我爸一定脸一黑,把碗一推,说:

这是啥玩意儿!难吃,不吃了。

时间长了,我妈自然就不愿意给他好好做饭了,因为做好了没奖励,做差了一堆抱怨。

本来是这顿饭好不好吃的问题,因为我爸不会说话,导致我妈认为我爸不尊重她的努力,不值得好好给他做饭。

饭好不好吃的问题,成了价值和尊重的问题。

----------------------------------------------------------

如题所说。

“反对,加没有帮助”

为什么很容易惹毛答主,就是因为这样的表达方式,很容易让答主认为,这个评论是来找茬的。

不是讨论,而是找茬。

是主观上有恶意的。

这倒不一定是评论者的本意,只是这样的表达方式,容易被解读出这样的恶意。

----------------------------------------------------------

写这个答案也没啥用,知乎该什么样子还是什么样子。

不过还是写了,就想说一个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是客观的矛盾,其实是主观的矛盾,认为是内容的问题,其实是表达的问题。

问题的焦点,其实早已转移。

ps:这只是一种普遍情况,具体问题里自然需要具体判断,不做更周延的解释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