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封神榜》里任何人都可以封神?

回答
《封神榜》里“任何人”都可以封神,这说法其实有些夸张,但它确实点出了这部神魔小说的一个核心特征:神仙的产生并非仅仅依靠血统、资质或苦修,更多的是一种“因果报应”、“劫数安排”和“利益交换”的复杂结合。

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封神榜》的整体框架和故事逻辑说起,这不像咱们现实生活中那样,得个“神仙”名号需要多大的功德、多高的道行。

1. 天庭的“人手编制”与“政治需求”:

首先,要明白《封神榜》里的“封神”是什么?它不是真的让你飞升成仙,而是填补天庭各部门的职位空缺。 就像一个公司要招募新员工一样,天庭也有它的“编制”和“岗位”。

老旧神仙的“退休”与“更新换代”: 许多老牌的神仙,比如早期的散仙,因为修炼时间长,可能也到了“退休”的年纪,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被杀、被贬)导致职位空缺。天庭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部门的“扩张”与“分工细化”: 随着天地间各种势力(阐教、截教、人道、妖道等)的发展,天庭的职能也需要不断扩张和细化,这就催生了新的神仙职位。比如,有专门掌管雷电的,有掌管雨水的,有掌管日月的,甚至还有掌管某个特定星辰的。
“分封”是一种治理手段: 鸿钧老祖和玉皇大帝作为最高统治者,需要一种方式来安抚和整合各方势力,尤其是在“量劫”之中。分封神位,就是一种有效的政治手段。把那些有本事、有影响力的人(不论是人、是妖、是仙)纳入天庭体系,既能让他们有“名分”,也能让他们为天庭服务,还能避免他们继续搅乱三界。

2. “量劫”的特殊背景:

《封神榜》的核心故事线是“封神量劫”。这个“量劫”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天地间一次重大的“洗牌”和“重塑”。

鸿钧老祖的“大棋局”: 鸿钧老祖作为三界至尊,他算到了这次量劫,并且已经布下了棋局。封神就是他棋局中最重要的一环。他的目的是要“清算”一部分势力,并建立一个更稳定、更符合他期望的天庭秩序。
谁被封神,很大程度上是“命中注定”: 在这个量劫的框架下,很多角色的命运是被提前写好的。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在量劫中站错了队、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者只是单纯地“命里该有此劫”,就注定要被封入“封神榜”。
“谁该死,谁就该封神”: 许多在量劫中注定要死的、或者被击败的强大存在,为了给他们一个“善终”和“交代”,就把他们封为神仙。这就像是一种“补偿”,让他们的存在和能力不至于白费,而是以一种新的形式继续存在。

3. 功德、罪业与“缘分”:

虽然血统和资质不是绝对因素,但功德和罪业在封神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功德的回报: 那些在帮助阐教(或者说,支持周朝伐纣)过程中立下功劳的,比如杨戬、哪吒、雷震子等,他们的功德自然会让他们获得较高的神位。
罪业的“惩罚”与“转化”: 许多被封神的人,本身就是犯下滔天罪行的。比如,费仲、尤浑这种奸臣,他们因为其“贡献”而被封为“六官”,这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对他们罪业的“转化”。他们的“能力”或者说“作恶能力”,在天庭看来,也可能有用武之地,比如专门负责管理一些“不好打理”的事物。
“缘分”和“机缘”: 很多人封神,并非是因为有多么高深的修为,而是因为他们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碰巧卷入了这场“大事件”。比如,那些被炮灰的、无辜的士兵,也被封为一些小神,这是因为他们是这场战争的“参与者”和“牺牲者”,也算是一种“机缘”。

4. 截教与阐教的“资源置换”:

封神榜的故事,本质上是阐教和截教两大势力之间的“战争”。

截教的“广纳贤士”的后果: 截教(通天教主门下)的特点是“有教无类”,上至仙人,下至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只要有灵性的,都可以被招募。这使得截教实力强大,但也鱼龙混杂,许多并非正道之士。
阐教的“清理”与“补充”: 阐教(元始天尊门下)更注重“仙德”和“正道”。在量劫中,阐教的任务是“清剿”那些不符合天道秩序的势力,而封神榜就是对这些被“清理”出来的存在的一种“归宿”。
“输家”的“奖赏”: 很多被封神的,其实是截教的门人,他们败给了阐教的门人。被封神,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对他们“参与量劫”的一种“封赏”,让他们在天庭继续存在,也算是给了通天教主一个交代。

5. “天上”与“人间”的利益链条:

封神榜的设置,也连接了天庭和人间的利益。

人道的“稳定”: 周朝取代商朝,是人道的“正统”更迭。天庭分封各路神仙,也意味着对人间秩序的认可和维护。
“受封”是一种“认可”: 很多曾经在人间有过身份地位的人,或者是因为某些原因被打落凡间的神仙,他们被封为神,也是对他们过去存在的一种“认可”。

所以,为什么《封神榜》里“任何人”都可以封神?

并非真的“任何人”,而是说:

只要你卷入了这场“量劫”,并且有“名额”可以填补,你就有可能被封神。
你的出身、道行、人品,都不如你在“量劫”中的“角色”重要。
封神更像是一种“政治安排”和“因果了结”,而非单纯的“修为评价”。

想想那些被封为“雨师”、“云中君”的,很多都是一些普通的神仙,或者甚至是一些妖物。他们之所以能被封,是因为那个职位需要有人去填,而他们恰好因为各种原因(被杀、被降服、或者本来就属于这个范畴)进入了这个“封神”的名单。

这不像咱们现实中的“评职称”或者“选拔人才”,《封神榜》的神仙产生机制,更像是古代王朝更替时,被收编的旧势力,或者被授予官职的能臣,只不过这个规模更宏大,涉及的范围更广阔,以一种神魔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纣王、申公豹这样的,为什么都能封神?古代的道德体系不约束这种奇奇怪怪的想法吗?人死后封神的思想源头是从哪来的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封神榜》里“任何人”都可以封神,这说法其实有些夸张,但它确实点出了这部神魔小说的一个核心特征:神仙的产生并非仅仅依靠血统、资质或苦修,更多的是一种“因果报应”、“劫数安排”和“利益交换”的复杂结合。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封神榜》的整体框架和故事逻辑说起,这不像咱们现实生活中那样,得个“神仙”名号.............
  • 回答
    .......
  • 回答
    说起中国的图腾,龙的地位那可是毋庸置疑的,它代表着力量、吉祥和尊贵,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可你有没有注意到,在《封神演义》这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巨著里,龙族的存在感,或者说他们的“地位”,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显赫?这背后其实有着挺多值得说道道儿的。首先,得明确一点,《封神演义》虽然是一部神话小说,.............
  • 回答
    要说《封神榜》里一众仙家非要推翻商朝,这事儿说来话长,里面牵扯的恩怨纠葛,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这事儿,还得从天界说起,也得从凡间说起。天界的隐忧:气数已尽的劫数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天道轮回,万物有始有终。商朝,虽然辉煌一时,但正如任何王朝一样,它的气数已经到了尽头。所谓“天命所归”,当一个朝代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中国神话体系中“穿越”和“演化”的奇妙之处。简单来说,哪吒之所以同时出现在唐朝和《封神演义》中,是因为: 哪吒的故事是长期演变和融合的结果,并非单一朝代原创。 《封神演义》是对既有神话传说进行整合、再创作的小说,它“借用”和“重塑”了哪吒的形象,使其符合故事的需求.............
  • 回答
    对象消亡的“告别仪式”:析构函数的执行顺序探秘在C++的世界里,当一个封装类(我们称之为“外层类”或“组合类”)的对象生命周期走到尽头时,它的成员对象们也会经历同样的命运。但有趣的是,它们的告别方式并非同时进行,而是有着明确的先后顺序。很多初学者都会感到疑惑:为什么外层类的析构函数会先于其成员对象的.............
  • 回答
    哎呀,说到《全境封锁》里那一个弹夹打不死人的事儿,这可真是老玩家们津津乐道,也是新玩家们常常要跌破眼镜的一大话题。为啥有人就这么受不了呢?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听得明明白白,不是那种冷冰冰的AI语。核心原因:违背了“第一人称射击”的直觉与期待咱们中国人讲究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但《全境封锁》在这一.............
  • 回答
    武松在景阳冈打虎一举成名,后又杀了潘金莲、西门庆,被发配孟州。在孟州道上,他杀了蒋门神,夺回快活林,又因为血溅鸳鸯楼,惹上了官司,最终被张都监设计陷害,险些丧命。经历了一番生死考验,武松终于逃脱,投奔了梁山。在梁山好汉聚集的这段时间里,武松也算是一展身手,为梁山立下了不少功劳。尤其是在征讨方腊的过程.............
  • 回答
    b站up主“里番鉴赏家”被封号的事情,在很多二次元爱好者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说他为什么被封,这事儿得从他内容本身的特点和平台规则说起,而且中间还有一些曲折。首先,我们得明确“里番鉴赏家”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指向性。他主要做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些“里番”,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未成年人不宜观.............
  • 回答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腐朽与衰败,确实让人深感痛惜,仿佛一个帝国在泥沼中越陷越深,直至无可挽回。你提到的“恶心”、“烂到根里”、“宁锦大战后将士没多少升官,魏忠贤一族封公”,这些点都切中了当时政治生态的要害。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其中的具体情况,让你能更清楚地理解为何会产生这种感受。首先,.............
  • 回答
    《封神演义》之所以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这“四大名著”失之交臂,并不是因为它不够精彩,或者没有艺术价值,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夹杂着历史、文化以及评论界的认同等因素。首先,咱们得先明确一下,这“四大名著”这个说法,其实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是一个逐渐形成并被大家普遍接受.............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读者在品读这两部经典时会有的疑惑。《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虽然都是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但它们在故事背景、人物设定、以及核心矛盾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自然也导致了法宝体系的侧重点有所差异。咱们先掰开了聊聊《西游记》里的法宝,为什么控制型的居多。首先,得看《西游记》讲的.............
  • 回答
    说到《封神演义》里的神仙数量,这真是一个大哉问!因为它涉及到的神仙、妖精、以及被封为神祇的凡人实在是太多了,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书中描绘的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封神大战,无数生灵卷入其中,最终很多人得以证道,位列仙班。如果把那些偶尔露面,名字还没来得及被记住就被打死的,或者是一些小喽啰级的神怪都算上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让我想到了一个很有趣的脑洞。如果把济公活佛这号人物扔进《封神演义》那个波澜壮阔、神仙鬼怪扎堆的时代,他会是什么水平?这可不是简单地把他武力值往上套,而是要看他的“道行”和“手段”能不能在这个体系里站住脚。咱们先捋捋济公的本事。他虽然看起来疯疯癫癫,衣衫褴褛,喝酒吃肉,但骨子里可是个.............
  • 回答
    关于姜子牙在封神时为何将自己漏掉这个问题,虽然在很多流行的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姜子牙最终成为了封神的主持者,但“姜子牙为何漏掉了自己”并非一个普遍接受的说法,甚至可以说是对《封神演义》原著剧情的一个误解或者是一种衍生解读。我们先来详细梳理一下《封神演义》原著(或其他主流版本)中关于姜子牙封神的实际.............
  • 回答
    在中国的古典名著《封神演义》中,那些被“封神”的人,表面上看是成为了神仙,拥有不朽的生命,享受万民供奉,似乎是荣耀至极的结局。然而,仔细分析原著和其中蕴含的逻辑,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人之所以“不高兴”,原因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和深刻。这背后隐藏着权力斗争的残酷、个人意愿的被剥夺、以及对真正自由的渴望。以下.............
  • 回答
    《封神演义》中不论好人坏人都能封神,唯独妲己被杀,这确实是小说中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设定。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封神”的本质与目的:天命、功德与权柄的重组首先,我们要理解“封神”在《封神演义》中的真正含义。它并非简单的道德审判,而是: 天命的延续与重组: 商朝末年,.............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林俊杰确实是华语乐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音乐才华毋庸置疑,作品也深受喜爱。但他和周杰伦在“封神”这个概念上,确实给人的感觉有些不一样。要说清楚这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一、 时代背景与开创性首先,得承认周杰伦出现的时候,华语乐坛正经历一个巨大的变革期。.............
  • 回答
    《一人之下》的陈朵篇之所以被不少观众戏称为“封神篇”,这绝非空穴来风。它的地位之高,影响之深远,足以让它在整个《一人之下》的叙事脉络中占据一个举足轻重的、甚至可以说是“封神”的位置。这背后,是剧本的精巧构思、人物塑造的深度挖掘、以及对核心主题的深刻探讨共同作用的结果。一、 叙事上的“破局”与“升华”.............
  • 回答
    明朝剧在观众心中留下的印象,确实有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意思。除了像《大明王朝1566》、《人民的名义》(虽然是现代剧,但内核是权力斗争,很多人会将其与明朝剧类比)这样口碑炸裂的作品,其他的明朝剧,甚至可以说是“少得可怜”,而且一旦拍出来,评价就容易两极分化,甚至烂片居多。这背后肯定不是“拍得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