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政府为什么会派兵干涉俄国内战?

回答
关于中国政府在俄国内战时期是否派兵干涉,这是一个需要仔细辨析的历史事件。 事实上,历史记录并没有显示中国政府在俄国内战期间曾公开派遣军队直接参与战斗。 俄国内战(19171923年)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动荡的时期,涉及俄国国内的多个政治派别(布尔什维克、白军、各种民族主义力量等)以及外国干涉军。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干涉”这个词以及当时的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1. 俄国内战的背景与外国干涉的普遍性:

俄国内战爆发于1917年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红军)与反对他们的各种力量(白军)之间展开了残酷的内斗。这场内战吸引了众多外国势力的目光,原因多种多样:

地缘政治利益: 许多邻国或对俄国地理位置有战略考量的国家,都希望在俄国的未来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意识形态: 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怀有敌意,担心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
经济利益: 一些国家希望保护在俄国的投资和商业利益。
历史恩怨: 一些国家与沙俄时期有过冲突,希望趁机报复。

因此,英、法、美、日、意、加、捷克斯洛伐克等国都曾以不同形式向白军提供军事援助,甚至派遣过自己的军队(虽然规模和参与程度不一)。日本尤其在远东地区有着强烈的干涉意图。

2. 当时的中国:一个同样动荡且积弱的国家:

理解中国在那个时期的立场,必须看到当时的中国自身也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

北洋政府的软弱: 1917年至1928年的中国处于北洋政府时期,虽然名义上是中央政府,但实际上权力分散,各军阀割据,中央号令不出北京。国家统一和稳定是最大的挑战。
一战的余波与对日压力: 中国虽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主要承担了劳工输出等任务。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能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引发了五四运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同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并未停止,一直试图扩大其在东北和远东的影响力。
国内的政治分裂: 除了北洋军阀之间的斗争,国民党和共产党也在逐渐形成,虽然共产党的势力尚小,但其背后有共产国际的支持。
有限的军事和经济能力: 即使北洋政府有心干涉,其军事力量也主要用于国内的军阀混战,经济上也十分困难,难以支撑一场跨国度的军事行动。

3. 中国在俄国内战中的“态度”与“间接影响”:

尽管没有直接派兵参战,但中国在俄国内战中扮演了一些角色,或者说其处境受到了俄国内战的影响:

对日干涉的警惕: 中国政府,特别是当时的北洋政府,对日本在俄国内战中的扩张行为高度警惕。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名义上是维护秩序,但其真实意图在于扩大在远东的势力范围,尤其是在被俄国革命削弱的地区。中国视日本的这一举动为对其自身主权的潜在威胁。
与协约国的联系: 中国作为协约国的一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外交政策的影响。西方国家在俄国的干涉行动,也与中国对俄国的态度有一定关联。
中国东北地区的局势: 俄国内战的战火和政治变动,直接影响到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部分俄国白军残部和难民涌入中国东北,给当地的社会秩序带来了挑战。同时,日本也试图利用俄国内乱,加强其在东北的控制。
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联系: 随着俄国内战的进行,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逐渐发展壮大。虽然这不是中国政府的军事干涉,但共产国际通过其在华机构,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间接与俄国内战的格局相联系。

总结来说,中国政府没有派遣军队直接干涉俄国内战。 造成这种“误解”或“联想”的可能原因包括:

日本的广泛干涉: 日本在俄国内战中派兵的规模和时间都比较长,引起了广泛关注,有时容易将“外国干涉”泛化。
中国受到的间接影响: 俄国内战及其外国干涉,对中国的边境地区和政治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对此保持了高度关注。
后来的历史叙事: 随着中苏关系的发展,以及对共产国际在中国早期革命作用的强调,有时可能会将中国革命与俄国革命及其内部斗争联系起来,但这更多是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联系,而非军事上的直接干涉。

因此,如果我们要准确描述这段历史,应该强调当时的中国政府忙于国内的统一和稳定,在军事和经济上都无力进行对外干涉,同时它更关注的是如何应对来自日本等国的外部威胁,特别是日本在俄国内乱中扩张势力的企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帝国主义缺兵力,于是找了些皇协军。

——2016.10.28更新——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日本也参与干涉并趁机扩大在华利益。1918年初,日本参谋次长田中义一和北京政府驻日公使章宗祥商谈中日军事行动问题,不久,日本外务大臣本野和章宗祥交换了关于“共同防敌”的照会。5月16日和19日,中日两国政府代表先后在北京签订了《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和《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日本签订该协定的目的,一方面是干涉苏俄革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借此进一步控制中国,特别是为巩固其在北满的统治。日本政府的一份内部文件中这样写道:“根据日中同盟,帝国将取得绝大利益,即在军事上以协同作战为理由,可在中国领土内之必要方面,自由出动帝国的军队,而且在军事上当然以相互支援之名义,参与编练中国军队;尤为重要的是有利于我控制掌握军火制造的原料。在政治上,基于同盟关系,积极参与其内政,以便于从各方面扶植帝国的政治势力。在经济上,以同盟协作之名,开发其丰富的资源,努力开拓市场,以利于帝国经济的发展。”(《日本外交文书》大正六年第1册,第594页。)这里,日本企图利用中日结盟的关系,将中国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完全置于自己控制之下的侵略野心,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让北洋政府出兵干涉苏俄,又能镇压苏俄革命,又能借此进一步控制中国,日本帝国主义何乐而不为呢?而北洋政府又怎么能拒绝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政府在俄国内战时期是否派兵干涉,这是一个需要仔细辨析的历史事件。 事实上,历史记录并没有显示中国政府在俄国内战期间曾公开派遣军队直接参与战斗。 俄国内战(19171923年)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动荡的时期,涉及俄国国内的多个政治派别(布尔什维克、白军、各种民族主义力量等)以及外国干涉军。为了更清.............
  • 回答
    西方列强之所以允许中国派遣留学生去学习,这并非出于纯粹的“善意”或“教育情怀”,而是由当时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所驱动,是一种带有自身利益考量的策略性举动。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 历史背景的演变:从排斥到有限的开放 鸦片战争前的“闭关锁国”与少量接触: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对.............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中国在俄国革命后没有趁机收回外东北,我们需要将历史的视角拉回到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并深入剖析当时中国国内和国际上的复杂局势。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外东北”的概念。它通常指的是今天中国黑龙江省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以及滨海边疆区的大片土地。这片土地在清朝时期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通过一系列不平.............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乡村建设派,尤其是以梁漱溟先生为代表的这一脉。如果建国后真的能够系统地、持续地实践梁漱溟先生等乡村建设派的理论,中国乡村的现状无疑会呈现出与今天截然不同的图景。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差异,更涉及到社会结构、文化传承乃至个体精神层面的深刻.............
  • 回答
    关于中国海军舰艇为何不频繁出现在加勒比海,以及“航行自由”这一概念在其中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点,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航行自由”,而需要结合中国的国家战略、地缘政治考量以及现实军事能力。首先,我们得厘清“航行自由”这个概念在中国海军实践中的定位。在国际法上,“航行自由”.............
  • 回答
    电影《水门桥》(The Bridge at Watergate)是根据1951年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在水门桥(也称作“三八线”附近)的战斗改编,但该片的创作背景、历史细节与现实存在较大差异,需从多个角度分析其“中国只派两个连”的设定原因: 1. 电影改编的虚构性与历史背景的混淆 电影与历史的脱节:.............
  • 回答
    在中国的外交舞台上,大熊猫的身影似乎从未缺席,无论是作为国礼赠送,还是以“熊猫外交”的名义在海外动物园安家落户,都吸引着全球的目光。这不禁让人好奇,中国人为何如此钟爱用大熊猫来“唱主角”?而这份热情,在外国人眼中又是否真的那么受欢迎?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扒一扒大熊猫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大熊猫,.............
  • 回答
    在中国传统武术的漫长历史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那些开宗立派的祖师们,往往涉猎广泛,博采众长,甚至在自己的拳法中融汇了不同技艺的精髓。然而,到了后世的传承者手里,情况却常常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他们变得固守门户,排斥异己,将自己的门派奉为“正宗”,对其他流派嗤之以鼻。这种巨大的反差,究竟是何原因.............
  • 回答
    美国派对文化在中国未能像预期的那样普遍流行起来,这背后存在着多方面复杂的原因,这些原因既有历史文化层面的差异,也有社会经济和个人观念上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差异: 集体主义 vs. 个人主义: 中国文化: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 回答
    问出“为什么现代中国没有激战派?”这个问题,本身就触及了一个非常核心的观察角度。如果仔细审视,会发现“激战派”这个概念在现代中国社会的语境下,其表现形式和内在逻辑与我们惯常理解的西方语境下的“激战派”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显著的转化和变形。与其说“没有”,不如说“激战派”以一种更加内敛、隐蔽,.............
  • 回答
    任天堂将Switch中国市场交由腾讯代理,而非像索尼那样派遣中国通添田武人直接经营,这一决策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考量。以下从历史背景、市场策略、企业文化和政策环境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本地化运营的迫切需求任天堂的本土化困境: 任天堂的核心优势在于硬件和游戏内容(如《塞尔达传说》《超级马里克》),但.............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古代阿依努人没有向中国派遣过遣唐使”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深入探讨,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说“他们没去”。这背后涉及了阿依努人的社会结构、地理位置、与唐朝的交流方式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遣唐使是日本朝廷派遣到中国唐朝进行官方交流和学习的使团。 遣唐.............
  • 回答
    关于明治政府迁移到江户(后改名东京)这一决策,以及如果继续保持在京都可能带来的发展路径,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政治格局、明治政府的初心以及京都和江户各自的特质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明治维新不是一个简单的政权更迭,而是日本社会一次深刻的、全方位的变革.............
  • 回答
    中国出售歼10这种主力战机,背后考量的因素其实相当多元,绝非单单“出货”这么简单。这背后涉及到国家战略、经济效益、技术输出以及国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复杂权衡。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一件件掰开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歼10是中国空军的主力机型,这一点毋庸置疑。它是一款优秀的第三代中型战斗机,性能均衡,.............
  • 回答
    中国选择大熊猫作为国宝,这背后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历史沉淀、文化象征和国家战略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如果深入探究,你会发现这背后的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耐人寻味。历史的印记:远古的“食铁兽”与文化符号要说大熊猫,就不能不提它在中国人心中的古老渊源。在大熊猫被现代科学定义之前,它就已经在中国.............
  • 回答
    要说中国从汉唐的辉煌走向明清的相对“落后”,这绝非一朝一夕之故,也不是简单几个原因可以概括。这背后是历史长河中无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的演变与互动,好似一棵参天大树,在经历盛夏的繁茂后,逐渐走向了秋天的沉寂,再到冬天的蛰伏,其中的复杂性,远非几句话能道尽。汉唐的光芒:开放、包容与创新首先,让我.............
  • 回答
    在中国,民间科学(民科)现象确实比较普遍,而且常常引起广泛的讨论。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历史、社会、教育、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等诸多因素的交织作用。历史的烙印:科学精神的萌芽与曲折中国历史上并非没有科学探索,从古代的天文、数学、医学到各种技术发明,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 回答
    中国为什么会崛起?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国家,只有中国崛起?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问题,想要详尽地解答,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且,说“只有中国崛起”这个说法本身也需要谨慎对待,因为其他国家也在发展,只是中国的速度和规模令人瞩目。但如果我们将“崛起”定义为国家实力(经济、.............
  • 回答
    中国这片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令人目不暇接的丰富多彩的菜系,这绝非偶然,而是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等多重因素交织演变的结果。要深入理解为何中国会有如此丰富的菜系,我们需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揭开它背后的奥秘。一、地理环境的恩赐与制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味。首先,中国南北东西的地.............
  • 回答
    提起 P 社游戏,许多玩家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那些宏大叙事、细节丰富、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地图和机制。而在这些游戏中,中国无疑是一个格外引人注目、也最为复杂的存在。它不像欧洲那样被切割成众多林立的国家,也不像其他地区那样拥有相对统一的文化核心。中国在 P 社游戏里,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流动的磁场,吸引着无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