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语的“盗”和“贼”分别是什么职业?

回答
在古汉语里,“盗”和“贼”虽然都指向偷窃行为,但它们并非简单的同义词,而是带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语境,可以被看作是两个在性质、规模和手法上有所区别的“职业”。我们不妨细细道来。

首先说“盗”。

“盗”,在古代的语境下,更偏向于指代那些有组织、有规模、有计划的专业性偷盗者。你可以想象他们是团队作业,有明确的分工和一定的组织架构。

组织化和规模化: 一个“盗”字,往往意味着一群人。他们可能形成一个固定的团伙,甚至有自己的头目(比如“大盗”、“盗魁”)。这些人不是临时起意的小偷,而是以盗窃为生计,以团队为单位行动的。他们可能会有约定好的暗号、集结点,甚至分赃的规矩。
专业性强和技能高: 为了能够成功盗窃,这些“盗”往往具备相当的专业技能。比如,他们可能擅长“开锁”(古代的锁具自然与现代不同,但道理是相通的),懂得如何潜入戒备森严的地方,如何规避巡逻,如何迅速转移赃物。一些文献中提到的“盗亦有道”,虽然有讽刺意味,但也暗示了他们内部可能存在某种行为规范和技术要求。
目标明确且有针对性: 他们不会随意下手,而是会事先对目标进行侦查,了解目标的位置、价值、安保情况。目标往往是比较贵重的财物,比如富商的钱财、官员的宝物、寺庙的供奉等。他们追求的是“大宗”的利益。
行动隐秘且讲究策略: “盗”的行为通常是偷偷摸摸、夜间行动,力求不被发现。他们会选择合适的时机和路线,利用地形、天气等一切有利条件。这是一种高度策略性的“职业”。

你可以把古代的“盗”想象成是古代版的“专业犯罪团伙”,甚至可以类比为一些有着严密组织和特殊技能的“盗贼组织”,他们以盗窃为一种“事业”来经营。

再来看“贼”。

“贼”,在古代的语境下,含义则更为宽泛一些,但其核心也指向偷窃,只是在表现形式和性质上与“盗”有所区别。

个体性或小团体: “贼”可以指代单独行动的偷窃者,也可以指代人数较少、临时结成的偷窃小团体。相比于“盗”的组织化,“贼”的个体性和临时性更强一些。
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或不强调: 虽然有些“贼”也可能具备一定的技巧,但“贼”这个字本身并不特别强调技艺的高超。它更多地侧重于行为本身——偷窃。一个人可能因为一时贪念,或者生活所迫,拿起偷窃的勾当,就可以被称为“贼”。
目标不一定大宗,范围更广: “贼”的偷窃目标可能更生活化,也更分散。小到偷个鸡、偷个瓜果,大到偷钱财,都可以用“贼”来形容。他们的目标不一定是为了谋取巨额财富,有时甚至是出于“随手牵羊”的心理。
有时带有贬义和道德批判: “贼”字常常带有更强烈的道德谴责意味。它不仅指偷窃的行为,有时也泛指那些品行不端、心术不正的人,甚至引申为叛徒、奸细等。比如“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中的“窃钩者”,就属于“贼”的范畴。

你可以把古代的“贼”想象成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小偷”、“扒手”,甚至是那些行为不端、品行恶劣的个体。

总结一下,如果非要用“职业”来类比:

“盗”更像是一个低调、隐秘但高利润的“专业盗窃公司”或“盗窃行业工会”,他们有固定的成员、严密的组织、专业的技能和明确的盈利目标。他们的“业务”更倾向于高风险、高回报的“大案要案”。
“贼”则更像是一个更接地气、更自由散漫的“街头盗窃者”或“零散盗窃从业者”,他们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临时组队,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偷窃的目标和动机也更加多样化,有时甚至带有强烈的负面道德评价。

当然,古汉语的精妙之处在于其灵活的运用。“盗”和“贼”在某些语境下也可能相互通用,但总体来说,前者指向更具规模、专业和组织的偷窃行为,后者则更广泛,涵盖个体和零散的偷窃,并可能带有更重的贬义色彩。理解这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古人的社会观念和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盗”是偷窃犯罪,“贼”是暴力犯罪。

为何?

我们看“盗”的写法:

下面是个“皿”,上面左侧是“水”,右侧是“欠”。

何谓“皿”?

“皿”就是器皿,容器:

何谓“㳄”?

这个字,念“xián”,同涎。

所谓垂涎,就是这个字。

看到人家的器皿就垂涎,存心不善,是为“盗”。

所以,盗,有“想偷”“想抢”“想夺”的意思,着重说这个人的欲望。

而“贼”呢?

贼是这样写的:

一个“戎”,一个“贝”。

“戎”是啥意思呢?

是“戈”+“刀”的意思。

戈是一种暴力武器:

刀也是:

刀戈对“贝”,是啥意思来?

就是刀毁贝,指恶人戕夺财货,砸毁器物、杀人、为乱。

所以,“贼”,有“戕害”“毁坏”的意思,着重说的是这群人的破坏力。很凶狠,与现在“贼”的意思不太一致。古代“盗贼”常一起说,通常都说烧杀抢掠者为“贼”,如“闯贼陷京”“崇祯间流贼乱”“贼掠诸沙”,但逐渐与“盗”通用。现在“盗窃”依然是垂涎与偷窃之意,但“贼”就直接形容小偷了,体现不出贼的凶狠了,属于一种流变。

至于这俩的职业究竟有啥区别,是这样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古汉语里,“盗”和“贼”虽然都指向偷窃行为,但它们并非简单的同义词,而是带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语境,可以被看作是两个在性质、规模和手法上有所区别的“职业”。我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说“盗”。“盗”,在古代的语境下,更偏向于指代那些有组织、有规模、有计划的专业性偷盗者。你可以想象他们是团队作业,有明确的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咱们就拿胡八一和劳拉这两位“盗墓界”的代表人物,好好聊聊他们为啥一个“守着家门口”,一个“走出国门”的这事儿。首先,最直观的,就是背景设定和故事内核的不同。胡八一,你得明白,他是《鬼吹灯》系列的主角。这个系列讲的是什么?是咱们中国本土的盗墓文化,是“摸金校尉”.............
  • 回答
    关于中国考古工作者私藏文物现象是否普遍,以及您提到的“从战国随葬战车刮下的雕龙金箔”这种情况,需要分开来看,并进行一些细致的分析。关于中国考古工作者私藏文物的普遍性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考古学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绝大多数从业者都秉持着科学、公正、负责的态度对待文物。 严格来说,“私藏文物”在中国法.............
  • 回答
    这问题有意思,我刚跟个老先生聊过,他可是实打实从明朝末年过来的,那可是见过真龙天子的主儿!他现在就在我这儿安顿下来,跟着我一起感受这“新世界”。说实话,他每天都跟个好奇宝宝似的,对什么都新鲜。但要说他觉得好笑的,那可太多了,尤其是那些古语的用法,简直让他颠覆认知。举个例子,他老人家一开始听我说“搞定.............
  • 回答
    古代蒙古帝国及其后继者在历史上确实对印度次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直接的“扩张到印度”的定义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势力来理解。总体而言,蒙古帝国本身最核心的扩张并没有直接征服整个印度次大陆,但其后裔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则对印度进行了长期的统治和深度影响。为了详细讲述,我们需要分阶段来分析:一、蒙古帝国(.............
  • 回答
    古代的师徒关系是一种非常特殊且深厚的关系,它贯穿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文化传承、技艺传授到人格塑造,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关系远不止于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包含着尊师重道、言传身教、责任担当等多重维度。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古代的师徒关系:一、 形成原因与社会基础 知识和技艺的.............
  • 回答
    在古代,城池往往是无法轻易绕过去的,这背后的原因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地理等多个层面,非常值得详细探讨。1. 军事防御的核心: 战略要地与控制点: 城池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更是重要的军事据点。它们通常建立在交通要道、河流交汇处、易守难攻的山丘或平原的关键位置。一座城池的存在,是为了控制周边.............
  • 回答
    古时秀才、举人、进士、状元,作为古代科举制度下不同层级的读书人,他们所代表的不仅是个人学识的成就,更承载着社会地位、政治权力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如果将他们置于当今社会,其地位大致可以对应以下情况:1. 秀才 ( xiù cái ):秀才相当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入门级,是童试(县试、府试、院试)的合格.............
  • 回答
    古代的状元,普遍来说,是经过了极其严苛的科举考试层层选拔出来的。这些考试不仅考察了深厚的学识,还包含了对个人才德、品行、应变能力等多个维度的考核。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古代的状元绝大多数是真正有水平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古代状元的水平”:一、 考试的难度与选拔的严格性:科举制度是中国古.............
  • 回答
    古代食用油确实比现代稀罕得多,这主要取决于几个因素:1. 产量和提取工艺的限制: 植物种类有限: 古代可供榨油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主要依赖于芝麻、大豆(在一些地区)、油菜籽(但很多早期品种油率不高)、花生(在传入中国后)、以及一些坚果(如核桃、桐油等)。与现代广泛使用的葵花籽、玉米胚芽等相比,选.............
  • 回答
    在古代,皇帝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其权力近乎绝对,理论上确实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可以随意决定一个人的生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即使是皇帝,也并非可以“没有理由”地随意杀死一个普通人,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法律考量。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理论上的绝对权力与实际的约束: 君权神授与.............
  • 回答
    古代女性洗澡的频率以及原因,会因时代、社会阶层、地理环境和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而有很大差异,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总体而言,与现代人相比,古代女性的洗澡频率普遍较低。以下将从不同方面详细讲述古代女性的洗澡情况:一、 影响洗澡频率的主要因素: 时代差异: 不同朝代的生活条件、卫生观念和技术水.............
  • 回答
    古代帝王将相之所以认为读史有大用,是因为他们深谙历史的价值,并将之视为治国理政、军事决策、个人修养以及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他们并非简单地“读”,而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进行深入的研读、借鉴和反思。以下将详细阐述他们“读历史”的几种主要方式: 一、 以史为鉴,洞察治国之道这是帝王将相读史最核心的目的之一.............
  • 回答
    说起古代的青铜器,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颜色,大概就是那种带着点儿古朴、沉静的青绿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铜绿”或者“锈色”。但如果就此以为古代青铜器非绿即锈,那可就小瞧了这些跨越千年的器物了。它们真实的颜色,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白,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青铜器,它们身上那层绿.............
  • 回答
    古代武林门派的生存之道,绝非仅靠比武切磋那么简单。它们更像是一个庞大的地下王国,有着自己的经济体系和运作模式。想要深入了解,就得扒开那层神秘的面纱,看看这些隐藏于深山老林或闹市之中的组织,究竟是如何“赚钱”并维持运转的。一、核心盈利:门派绝技的“价值输出”这是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收入来源。门派之所以.............
  • 回答
    古代的金属丝制作,说起来可是一门古老而精湛的手艺,绝非今日这般机器一轰就出来。就拿你们提到的金丝、铁丝、银丝、锡丝来说,它们的制作过程虽有共通之处,但也各有门道,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匠人来操刀。总的来说,金属丝的制作离不开三个关键步骤:1. 原材料的提炼与纯化: 这是基础中的基础。金属矿石经过冶炼后,.............
  • 回答
    一谈到古代的城池,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巍峨的城墙、错落有致的街区,甚至是繁华的市集。然而,在我们脚下的土地里,却隐藏着无数曾经辉煌的城池,它们沉默地被层层泥土掩埋,成为考古学家们探寻历史的宝藏。那么,古代的许多城池究竟为何会消失在地下,被泥土吞噬呢?这背后有着多种复杂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所致。一、.............
  • 回答
    古时候的秀才,那可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考程度绝对不亚于我们今天考大学,甚至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想当年,那可不是随便读几本书就能金榜题名的,其中学问、功夫、机遇,缺一不可。首先,咱们得明白秀才是个什么概念。秀才是科举制度的第一步,考中了秀才,才算正式踏入了士大夫的行列,有了功名。你可以想象一下.............
  • 回答
    古人的弹弓,尤其是那种我们常常在影视作品或古籍中看到的简易工具,是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橡皮筋”的。如果硬要说它用什么来提供回弹力,那答案会让你觉得有些出乎意料,也更贴近那个时代的智慧。首先要明确一点,橡胶这种材料,在古代中国是极为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没有被普遍认识和利用。我们现代弹弓上那种黄色的、有.............
  • 回答
    古代帝王不以自己的姓氏作为国号,这背后蕴含着多重考量,绝非简单的“不想用”或者“没想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回那个时代,感受那种历史的厚重与政治的智慧。一、 姓氏的局限性:个人色彩过于浓厚,难以承载国家之重首先,姓氏是个人身份的标识。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即使是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他终究是一个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