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所谓的良性发展,恶性发展,所有的行业都像身体组织,在青春期以前,就可以良性发展,到了老年了就变成了恶性组织,同样的细胞,在你青春期的时候就是让你长高长壮的好组织,而到了老年以后就成为了让你生病的肿瘤。一个行业里的公司也是同样的性质,它在初期会对经济发展起到非常有益的促进作用,但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又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毒瘤。因为公司还小的时候,通过创新以及竞争获得领先优势,但大到一定规模以后,这个公司就只喜欢通过垄断来获取暴利,阻止其他的小公司参与竞争,这个时候,你还怎么保持良性发展?
谢邀,超额收益,主要吃的是估值偏离的钱。
房子达到现在的价格,并不是房子自身的使用属性支撑的“价值”。中国楼市十来年两次火箭拉升,其实是估值偏离,这种偏离是资金推动,然后依靠居民杠杆和负债来维持的。
负债一旦上去了,再想下来需要时间。地产增长的这部分负债,需要时间来消化,可能得负债下去了,才有空间再来谈房地产良性发展的问题。
市场上有两种钱可以赚,一种是资产本身价值上涨的钱,另外一种就是资产估值偏离的钱。
2008年以前,中国的楼市增长和GDP增速,和中国人均收入的增长都是成比例的。这个时候的房价增长可以说是题主所说的“良性”,这个时候买房每年赚的收益,是房子价值增长的钱。
08年金融危机,中国和世界各国一样,有货币政策,有财政刺激,印了不少钱,我们的利率降到了低位。
利率低于通货膨胀,实际利率是负的,借贷成本非常地低,人们就回去借债嘛,手里有了钱,于是我们的需求就空前地膨胀。
这些钱最终流入了中国楼市,推高了房地产价格,让它偏离了正常的估值。短短一两年时间,房没变、基础设施没翻番、配套资源也没有质的改变,但房价翻了翻。
资产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但资产的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上涨,那这部分上涨就是估值偏离的钱嘛。
推动房价上涨的钱是哪儿来的呢?——杠杆,借的债啊。
实际利率为负,低利率,它不会长期维持。央行从10年底开始,将利率慢慢调高,房地产的温度就降低了。
第二次就是15年嘛,去房地产库存,把存量的房产消化掉。
既然有库存,那就说明投资过多,有效需求不足嘛。于是就得减少房地产投入,并扩大有效需求啊。哪些人可能成为有效需求呢?有钱没资格,有资格没钱。于是就一方面放开购房门槛和户籍制度,另一方面降低借贷成本嘛。这样就有了房地产的第二次拉升嘛。
这一次推动房价上涨的钱是哪儿来的呢?——还是杠杆,借的债啊。
这些加的杠杆肯定是要慢慢消化掉的,房地产的估值偏离太多了,肯定是要进一步回归实际价值之后,才能往后谈“良性发展”。
至于估值回归,是通过“杀估值”,还是通过“稳房价”等收入涨上来?这个就取决于我们行政手段的水平了。
中国居民杠杆,50%以上的房贷,30%左右消费贷,20%左右经营贷。
“去杠杆”的同时要“增收入”,“经营贷”国家多半还是会继续鼓励的。但房贷收紧、加紧监管消费贷、严查经营贷挪作它用,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正在去杠杆,我们正走在让房地产回归良性发展的道路上。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看法的简单分享,并非专业资料,更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