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鲁班有神话而墨子没有神话?

回答
鲁班和墨子,都是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位是中国古代的工匠之神,另一位是集哲学、科学、军事于一身的思想家。然而,当我们谈论他们的“神话”时,一个形象丰满,流传着无数奇思妙想的传说,而另一个则更多地停留在史书记载和学术研究的范畴,似乎少了些那份“神”的色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文化、思想传承以及人们对不同群体认知方式的复杂交织。

一、 根植于“技”与“道”的不同传承土壤

首先,我们得明白鲁班和墨子各自的核心影响力所在。

鲁班:工匠的灵魂,技艺的化身。 鲁班(公输班)以其精湛的木工技艺闻名于世,他的名字几乎是中国古代所有精巧器械、建筑工艺的代名词。从锯子、刨子、鲁班尺,到云梯、木鸢,他的发明创造被赋予了近乎神奇的力量。人们将无法解释或过于精妙的技艺,自然而然地归结到鲁班身上,这是一种对“巧”的崇拜,对“技”的极致追求。
“技”的口传心授与神秘化: 很多古代的工匠技艺,特别是那些极端精湛、复杂且高度实用的技艺,在古代往往是通过师徒传承,而且很多秘诀是不轻易外传的。这种“秘不示人”的特性,加上技艺本身的高难度,很容易在民间产生一种神秘感。当人们面对一件精巧绝伦、却又不知其所以然的物件时,将其归功于一个技艺超凡的“神人”,是最直接的解释。鲁班恰好成为了这个集大成者。
“巧”的直观与易于想象: 鲁班的“神话”更多体现在他制造出来的各种工具和器械上。这些东西看得见,摸得着,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其巧妙之处能被大众直观地感受到。一个能制造出能飞的木鸟,能攻城的云梯,甚至能“劈山断水”的工具,这样的形象,比抽象的哲学理论更容易在人们心中形成鲜活的、带有奇幻色彩的画面。人们通过具象化的发明,来想象鲁班的“神力”。

墨子:思想的巨擘,道义的实践者。 墨子(墨翟)则以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学说,以及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而著称。他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科学家。他的影响力在于其思想体系的深刻性和实践性。
“道”的抽象与不易神化: 墨子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思想,但“道”是抽象的,是需要理解和辨析的。虽然墨子在当时拥有强大的“墨家”组织,并且他的学说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但这种影响更多是基于理性的说服和思想的传播,而非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直接体验。人们理解墨子,更多是通过阅读他的著作(如《墨子》),通过学习他的逻辑和辩论,而不是通过想象他挥舞着法器创造奇迹。
“术”的科学化与理性化: 墨子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杰出贡献,比如他的光学、力学、机械学研究。但他对这些领域的贡献,更多是建立在对事物运作规律的理性探索和科学分析之上。比如他制作的“巨输”(一种大型连弩),虽然威力强大,但其原理是机械的,是可以被理解和模仿的。这种“科学”的精神,恰恰与“神话”所需的神秘感和超自然性是相对立的。人们更多的是赞叹他的“科学智慧”,而不是将他视为某种“魔法师”。

二、 历史记载与文化演绎的侧重点不同

鲁班:被“神化”的标签,历代工匠的“祖师爷”。 汉代以后,随着民间信仰和传说的发展,鲁班逐渐被神化,成为了木工、建筑、机械制造等行业公认的祖师爷。历代工匠都尊鲁班为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技艺。这种集体性的崇拜和追溯,为鲁班的神话传说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民间故事的滋养: 鲁班的神话很多都来自于民间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往往充满了夸张和想象,旨在赞美鲁班的智慧和技艺。例如,他能用木头做出可以飞翔的鸟,能制作出坚不可摧的城门,甚至能移山填海。这些故事在口头传播中不断被丰富和加工,最终形成了一个立体而生动的“神人”形象。
宗教与信仰的融合: 在一些地区,鲁班甚至被纳入了民间宗教的神祇体系,拥有自己的庙宇,受到祭拜。这种宗教化的过程,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神”的地位。

墨子:被“学术化”的讨论,思想史上的重要符号。 墨子更多地被记载在史书和哲学著作中,他的思想被学者们分析、研究、传承。他的影响力集中在思想界、学术界,以及受其影响的各个社会群体。
《墨子》的史学价值: 《墨子》作为一部记录其思想和学说的重要著作,更多地承担了历史文献的功能。人们通过阅读《墨子》,了解他的学说,研究他的逻辑,而很少会期待在书中找到关于他“神力”的描述。
“墨家”的组织与实践: 墨家作为一个有严密组织和行动力的团体,其影响力体现在实际的政治、军事和社会活动中。但这种活动更多是基于理性、纪律和共同的目标,而非个人崇拜或神话色彩。当墨家逐渐式微,其影响力更多地被固化为一种思想和历史的印记,而非活生生的神话。

三、 人们对“神”的定义与期望不同

对“技艺之神”的期待: 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具体困难时,往往会期待某种超乎寻常的力量来帮助他们解决。在古代,当人们面对难以建造的房屋、难以攻克的城池、难以制造的工具时,他们会渴望一个能够“点石成金”的工匠神。鲁班恰好满足了这种期待,他的神话是对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最高赞美,也是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寄托。

对“思想导师”的尊重: 而对于墨子,人们更多的是将他视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道德楷模和实践者。人们尊敬他,是因为他的思想的普适性和深刻性,是因为他敢于挑战当时的社会不公,是因为他身体力行的“兼爱”、“非攻”的理想。这种尊重是基于理性和价值认同,而不是对超自然力量的仰望。

总结来说,鲁班之所以拥有丰富多彩的神话,是因为:

1. 他所代表的“技艺”本身具有直观、精巧、易于想象的特点,并且容易与神秘感和奇迹联系起来。
2. 古代工匠传承的“秘不外传”的特性,以及对“巧”的民间崇拜,为他的神话提供了土壤。
3. 历代工匠将他奉为祖师爷的集体崇拜,以及民间故事的不断演绎,让他的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4. 人们对解决具体生活困难的现实需求,使得一个“技艺之神”的形象更容易被创造和接受。

而墨子,他的伟大更多地体现在其深邃的思想和科学的理性探索上,他的影响力是一种理性的、思想性的传承,这使得他成为一位被敬仰的思想巨匠,但不太容易被纳入“神话”的范畴。他的“神”在于其思想的力量,而非超自然的传说。

所以,不是墨子没有“神性”,而是他所体现的“神性”与鲁班不同。鲁班是“工巧之神”,墨子则是“智慧与道义之圣”。一个满足了人们对“奇迹”的想象,一个引领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两者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是它们被赋予的色彩和被讲述的方式,在历史的洪流中,自然而然地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际上有,所以还是老话,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对于墨子的出生,古人有神异之语,如《贾子说林》(引自《琅嬛记》):

墨子姓翟名乌,其母梦日中赤乌飞入室中,光辉照耀,目不能正,惊觉生乌,遂名之。

汉晋之间,对于墨子受道成仙的想象开始流行。此类说法,最早见于《神仙传》:

墨子年八十有二,乃叹曰:“世事已可矣,荣位非可长保,将委流俗以从赤松游矣。”乃谢遣门人,入山精思至道。想像神仙。于是,夜常闻左右山间有诵书声者。墨子卧后。又有人来,以衣覆之,墨子乃饲之。忽有一人,乃起问之曰:“君岂山岳之灵气乎?将度世之神仙乎?愿且少留。诲以道教。”神人曰:“子有至德好道。故来相候,子欲何求?”墨子曰:“愿得长生,与天地同毕耳。”于是神人授以素书朱英丸方,道灵教戒五行变化,凡二十五卷,告墨子曰:“子既有仙分,缘又聪明,得此便成,不必须师也。”墨子拜受。合作,遂得其效,乃撰集其要,以为《五行记》五卷,乃得地仙,隐居以避战国。至汉武帝时,遂遣使者杨辽,束帛加璧,以聘墨子,墨子不出。视其颜色,常如五六十岁人,周游五岳,不止一处也。

《紫阳真人内传》:

墨翟子受《紫度炎光内视中方》。在鸟鼠山中。

对于他的《五行记》,后人记载多有:

《抱朴子》

其变化之术,大者唯有《墨子五行记》,本有五卷。昔刘君安未仙去时,钞取其要,以为一卷。其法用药用符,乃能令人飞行上下,隐沦无方,含笑即为妇人,蹙面即为老翁,踞地即为小儿,执杖即成林木,种物即生瓜果可食,画地为河,撮壤成山,坐致行厨,兴云起火,无所不作也。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刘政)后治《墨子五行记》,兼服朱英丸,年一百八十余岁,色如童子。好为变化隐形,又能以一身作百人,百人作千人,千人作万人。又能隐三军之众,使人化成一丛林木,亦能使成乌兽。试取他人器物以置其处,人不觉之。又能种五果之木,使华实可食,坐致行厨,供数百人。又能吹气为风,飞沙扬石,以手指屋宇山林壶器,便欲倾坏,更指之则还如故。又能化作美女之形,及作木人,能一日之中行数千里。嘘水成云,奋手起雾,聚壤成山,刺地成渊。能忽老忽少,乍大乍小。入水不湿,步行水上,召江海鱼鳖蛟龙龙鳌,即皆登岸。又口吐五色之气,方广十里,气上连天。又能腾跃上下,去地数百丈,后不知所在。

这类说法最后体现于演义小说《鬼谷四友志》:

郡城东南隅即嵩山之麓。县属登封,在古七国时,乃周之阳城,有一处地面名曰鬼谷。以其山深树密,幽不可测,似非人之所居,故云鬼谷。内中有一隐者,自号道鬼谷子。相传姓王名栩,乃是晋平公时人,初时在云梦山与宋人墨翟一同采药修道。那墨翟不喜娶妻子成家立业,发誓立愿云游天下专一济人。利物拔其苦厄,救其危难。此乃修身养性的大题目,不比那凡人在着名利中钻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鲁班和墨子,都是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位是中国古代的工匠之神,另一位是集哲学、科学、军事于一身的思想家。然而,当我们谈论他们的“神话”时,一个形象丰满,流传着无数奇思妙想的传说,而另一个则更多地停留在史书记载和学术研究的范畴,似乎少了些那份“神”的色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这背后,其实是历.............
  • 回答
    鲁迅和“公知”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思想根源、写作风格以及对国家民族的态度。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方面的不同: 一、 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的差异1. 鲁迅: 时代背景: 鲁迅生活在中国经历剧烈变革的时代,从晚清的衰落到辛亥革命,再到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下的黑.............
  • 回答
    曾几何时,鲁迅先生的名字,是中国文坛乃至整个社会上空一道不可磨灭的闪电,他的文字像一把把锋利的解剖刀,直刺国民性的痼疾,他的批判如一声声洪钟,唤醒沉睡的灵魂。然而,近些年来,我们似乎听到了越来越多关于“鲁迅正在被冷藏”、“鲁迅过时了”的论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得回到鲁迅他老人家.............
  • 回答
    韦鲁斯这个英雄,在英雄联盟玩家群体里,尤其是喜欢玩下路的玩家里,可以说是爱憎分明。有些人觉得他后期毁天灭地,是无解的存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前期弱得一塌糊涂,是个典型的“废材”ADC。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其实挺能说明问题的。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不少人觉得韦鲁斯这个ADC“废”。核心问题:.............
  • 回答
    在《龙珠Z》的故事发展中,悟饭在不同时期选择穿着不同人物的服装,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承载了作者鸟山明巧妙的叙事安排和角色成长弧线。我们不妨从对战沙鲁和对战布欧这两个关键节点来细致地剖析这一转变。对战沙鲁:披上比克的战袍,背负传承的重担要理解悟饭为何在对战沙鲁时选择穿着比克的服装,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
  • 回答
    你的感受非常敏锐,也触及到了鲁迅作品解读中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你认为鲁迅对孔乙己抱有同情,这几乎是毫无疑问的。然而,你观察到当下不少解读却转向了批评和嘲笑,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鲁迅对孔乙己的“同情”体现在哪里?理解鲁迅的同情,需要深入到他创作《孔乙己》的时代.............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网络上胡适和鲁迅各自拥趸数量的差异,背后是复杂的历史、文化、社会思潮以及个体认知层面的原因。下面我将尝试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胡适的“继承者”为何多?胡适的思想和行事风格,在现代中国语境下,更容易被塑造和传递为一种具有广泛吸引力的“显学”,从而培养出更多.............
  • 回答
    说起《王者荣耀》里的鲁班七号和后羿,这两位英雄绝对是玩家们又爱又恨的代表。但如果单论“热度”,后羿确实比鲁班七号更受玩家追捧,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皮肤多不多”这么回事儿,而是涉及到英雄本身的定位、机制、上手难度、以及玩家群体心理等一系列复杂因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一、定位的本质:射手的“天.............
  • 回答
    “抓捕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这个梗的流行,源于网络上对某个历史事件的误解或恶搞,并非当时真实存在的社会现象。 在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人们是清楚鲁迅就是周树人的,不存在混淆不清的情况。这个梗的产生和流行,实际上是当代网民利用历史事实进行的一种幽默和反讽,它的核心在于对“假装不知道”和“强行联系”的.............
  • 回答
    最近在峡谷里逛荡,总能遇到那么几个鲁班七号,尤其是在我们这种中低端局,那叫一个扎堆。说实话,这英雄现在确实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技能削了又削,大招的战略意义也越来越小。但就是这样,你放眼望去,那鲁班七号的出现率依旧不低,甚至可以说是“久盛不衰”。这就有点意思了,为什么一个版本答案已经不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三国时期两位杰出政治家的战略眼光比较,而且答案并非只有单一的“高低”之分,而是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诸葛亮和鲁肃,虽然都为各自阵营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世人之所以普遍认为诸葛亮的战略目光更长远、更具前瞻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我们可以从他们的“隆中对”和“榻上对”以及他们各.............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到位,尤其是在低端局,这几位辅助的“出场率”和“被禁率”确实显得有些不成比例。咱们就来聊聊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尽量说得接地气点,就像哥们儿在一块儿开黑时聊游戏一样。首先,得明白低端局玩家的普遍心态和游戏习惯。 “谁强我跟谁”的朴素想法: 低端局的玩家,尤其是新人,对版本强势英雄的.............
  • 回答
    鲁肃和吕蒙,都是东吴不可多得的将才,更是孙权麾下重要的谋臣。虽然他们都为东吴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就其战略规划而言,两人各有侧重,也反映了他们个人性格和在不同时期面临的挑战。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区别,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战略眼光与格局:是“固守”还是“进取”? 鲁肃:奠定基石,审时.............
  • 回答
    这些年川菜确实风生水起,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都越来越大,这一点很多人都能感受到。反观曾经的“百菜之王”鲁菜,似乎声势不如从前,甚至有人说它在走下坡路。这背后的原因,并非一朝一夕,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个变化是怎么发生的:一、川菜的“崛起.............
  • 回答
    唐纳鲁马当选 2020 欧洲杯最佳球员,这绝对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不仅对他个人而言,也对意大利足球而言。这是一个充满荣耀的认可,背后是他在整个赛事中展现出的非凡实力、关键表现以及稳定的发挥。以下是我对这一荣誉的一些更详细的看法:1. 历史性的成就与意义: 首位门将最佳球员: 唐纳鲁马是欧洲杯历.............
  • 回答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140年,放在历史的长河里,说长不长,但对于一个人的思想,一个民族的觉醒,却足够长出参天大树,也足够让一代代人站在树荫下,仰望星空,也审视大地。每到鲁迅先生的纪念日,总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出现,或怀念,或解读,或争论。今年,140周年,我觉得更值得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和他“聊.............
  • 回答
    说来也怪,每隔几年再翻开鲁迅先生的文章,总会有种“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的感受。早些年读他,多是为那字里行间的犀利所折服,那股子骂人不带脏字,却能把人骂到骨子里去的劲儿,让人拍案叫绝。觉得他是战士,是民族的脊梁,是将黑暗撕裂的勇士。可这些年,经历得多了,看过的世事也杂了,再读《呐喊》里的那.............
  • 回答
    如果1993年鲁茨科伊(Alexander Rutskoy)和哈斯布拉托夫(Ruslan Khasbulatov)战胜了叶利钦(Boris Yeltsin),俄罗斯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走向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事件,即1993年俄罗斯宪政危机,最终以叶利钦动用军队镇压国会而告终,巩固了他的权力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加尔鲁什·地狱咆哮(Garrosh Hellscream)和奥斯玛尔·加里瑟斯(Ismar Rall Garithos)这两位在《魔兽世界》中以“种族主义”或更准确地说“种族仇恨”而闻名的角色。虽然他们都对某些种族表现出极端的敌意,但他们行为的根源、表现形式和最终动机有着显著的不同。.............
  • 回答
    说起鲁迅之于中国,和高尔基之于苏联,这俩人儿放在一块儿比,那可真是有点意思。当然了,也不是说他们俩完全一样,毕竟一个是中国人,一个俄国人,身处的时代背景、文化土壤都不一样,但要说他们的意义,那确实有共通之处,也各有不同。咱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说鲁迅在中国鲁迅啊,这名字在中国那可真是响当当的,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