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文案,是怕年轻人的生育欲望还不够低吗?
我外婆是在自家花园长大的,不过她也没什么作业要做。清朝末年,跟她妈在一起。独女,认几个字,大一点就打理自家一点产业了。
我另一个亲戚,小时候有段时间在熙园长大的,去过的都知道还有个小池塘。那是1950-1960年代。暑假的时候,走整条的长江路、华侨路,去五台山游泳。
他们最后都和广大贫下中农一起交往了。外婆的园子等早就成了七十二家房客。熙园今天还能预约了去玩。
我读小学前,天天去狮子林。小学经常去耦园做作业,中学时候6年,中午经常去网师园做作业。这里当然有一些特权,不用门票。所以我现在最熟的还是网师园,集虚斋、五峰书屋......闭着眼睛都能背出来。我现在当然知道跟谁交往,那就是几乎没什么人可以交往。再找一个从小玩那么熟网师园的人,太难了。
后来在美国,院子里也有个花园。每周墨西哥人来割草,下午邻居抽烟。晚上喝酒说话。远处可以看到snowbird 雪山。但我从未在花园里做过作业。那个房子很老,超过90年了。不过依然舒服。
今天,我的窗外,可以看到紫金山和日出。
就事论事的话,石家庄开发商这么忽悠新市民不地道。
虽然石家庄不排外,但是现实是:
军队、省府、铁路和驻石强势机构四大王王王在上,二环内的老牌重点小学学位早就被各厅师级单位垄断了,不是厅师级单位的职工,小学学位大都只能找二类的去。一类的十五所最重点小学是完全没门的。
CR北京局一些单位可以直接卡石家庄城市规划卡十年,我相信住在石家庄的都知道是哪里。
上不了这十五所小学,连健康的童年都没有。而上这十五所一类小学,买学区房是没门的,得有单位发函。比如师大附小的名额优先保证河北师大和河北医大的教职工二代、三代子弟入学,然后顺位是河北科大,户口必须落在指定位置,而且办入学的时候必须要单位的证明信。军队、省府、非省属大企业和其他驻石机构各有各的对口幼小初。
也正因这样……所以这些主要针对新市民的房子,门槛就是钱。老市民自己有单位的经适房、集资房、福利房,这部分用围墙和市里其他部分隔的死死的。而单位的团购房经常是一个单位包下一栋或者两栋甚至更多,和同小区其他部分老死不相往来的也不少。所以说它完全没有合理性基础也是不对的。因为毕竟存在一个物理和制度屏障在这,而掏钱买了房,来了都是新市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进了个圈子。
至于批判来批判去的,只能说你们真不懂作为要塞都市存在的第三新石家庄市的基本市情。你以为这个是个好小区……
实际上石家庄市的好小区门口大多挂着”军事管理区“,要不就是隔壁挂着”军事管理区“的,商品房八辈子也很难建到这些地方附近,因为区区一个正厅级的石家庄市根本迁不动。
石家庄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并不适合在花园里写作业,就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