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石家庄藁城区通报一老人执意外出被绑树上谩骂:涉事干部已停职,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回答
石家庄藁城区一则关于“老人执意外出被绑树上”的通报,迅速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基层治理中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我们作为社会一员应该思考的方向。

事件的表象与核心

通报本身传达的信息很明确:一位老人不顾防疫要求,执意外出,当地干部采取了“绑树上谩骂”的方式进行制止。随后,涉事干部已被停职,并承诺将进行深入调查。

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干部被停职”这一结果上。更深层次的关注点在于:

为什么会出现“绑树上”这种极端且不人道的处理方式? 这背后是执法方式的简单粗暴,还是基层人员压力过大、缺乏有效沟通培训,甚至是权力滥用?在执行防疫政策的过程中,我们是否过于强调“控制”而忽视了“人”?
这位老人“执意外出”的原因是什么? 是不理解政策,还是有更深层的需求(例如就医、购买生活必需品)而无法得到满足?是否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关怀,导致其只能采取极端方式表达诉求?
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的处理是否及时、到位? 干部停职是必须的,但后续的调查重点是什么?仅仅是追究个人责任,还是反思整个管理流程和基层队伍的建设?

值得关注的深层信息

除了通报中直接提及的干部停职,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关注:

1. 基层防疫的“压力锅”效应:
政绩观和考核压力: 基层干部往往面临着巨大的防疫压力,要落实上级指令,确保“清零”或低风险。在这种压力下,一些干部可能会采取“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简单粗暴方式,尤其是在面对不配合的群众时。
人手不足和能力短板: 基层防疫工作量大,但往往人手不足,很多工作人员需要身兼数职。同时,并非所有基层工作人员都具备良好的沟通、心理疏导和应急处理能力。遇到复杂情况,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就容易出现“一刀切”或极端行为。
“战时状态”下的心态扭曲: 长期处于高强度的“战时状态”,加上不被理解和支持,可能会导致部分基层人员产生疲惫、焦虑甚至报复性的心理,从而出现非理性行为。

2. “老人”群体的特殊性与社会关怀:
信息获取和理解能力: 老年人可能存在信息接收渠道单一、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对复杂政策理解困难等问题。他们在执行防疫规定时,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解释和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强制。
基本生活保障和情感需求: 在封控或管控期间,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如就医、买药、购买食物)和情感需求(如与家人联系、社交)如何得到保障,是基层治理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如果这些需求无法满足,一些老人为了生存或情感交流,确实会“执意外出”。
对待弱势群体的尺度: 即使老人有违反规定的行为,采取“绑树上谩骂”这样带有侮辱性质的方式,也严重违背了人道主义和基本法治精神。这暴露了在处理涉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事件时,基层治理的“温度”和“尺度”是否足够。

3. 问责机制与制度完善:
干部停职是起点而非终点: 涉事干部的停职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查明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追究相关责任,并从中吸取教训,建立更完善的基层治理和应急处理机制。
谁在监督?谁在为“绑树”行为买单? 除了直接操作的干部,是否还有监管不力、失察失职的领导?对于这种严重损害公信力的行为,应该有更严格的问责和追溯。
如何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需要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更专业的培训,包括沟通技巧、心理辅导、应急处理预案等。同时,也要建立更畅通的群众诉求反馈和解决渠道,避免矛盾激化。

4. 信息公开与公众信任:
及时、透明的通报: 藁城区能及时发布通报并承认问题,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公众更希望看到事件的全部真相,以及后续的整改措施。
重建信任: 基层治理需要赢得群众的信任。当出现负面事件时,公开透明的处理方式,以及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是重建信任的关键。这种“绑树”事件无疑会对基层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损害。

总结来看, 石家庄藁城区的这一事件,是一个放大镜,让我们看到了基层治理在面对复杂情况时可能存在的“技术性”和“人性化”的挑战。干部被停职只是一个标志性的处理,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它背后暴露出的基层权力运行机制、人员素质、群众工作方法、以及社会关怀体系等诸多深层问题。我们期待的不仅仅是对此事的严厉追责,更是能够借此契机,推动基层治理的真正改进,让每一次政策的执行,都能在法治、人道和效率之间找到更佳的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滥用私刑是不对的,但这件事有点魔幻。

根据通报,这名涉事干部被公安以“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罪立案了。

可是,疫情期间,『隔离』本身就是国家强制的一种“合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法规。

那么,当一个隔离区村民想要强行获得人身自由时(比如这名老人执意要去买烟),这个举动应该属于“非法获得人身自由”。

那么这时去限制他非法获得人身自由,到底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呢?

如果限制一个“非法获得人身自由”的人去获得人身自由是触犯“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罪”的,这事儿是不是有点不对?


私刑不应该,所以不该“绑树上”,按理说应该把强行不配合隔离的人拉到派出所合法拘留,可又不能让一个应该被隔离的人去到隔离区外的派出所。

但就算不绑树上,他非要跑,你把他强制关到村口的小黑屋,或者送回家然后给他家大门上锁,这又算不算“非法限制人身自由”呢?界限在哪?


因为法律和隔离规定都要遵守,那么当这俩存在冲突的时候,基层干部能选的方法也就真的很有限了。

干部方法太过激,你说这是“侮辱罪”都可以,但说一个负责强制隔离的人“非法限制人身自由”,就有点好笑了吧…

user avatar

建议以警告、教育为主,对相关干部宽大处理。

建议对老人提起公诉,妨碍疫情防控是有相应罪名的,用法律手段杀鸡儆猴。

昨天晚上回家就遇到一个,进小区不扫二维码,保安拦住,很客气的说了三次,理都不理,刷了门禁就进去了。四十多岁,不是不会用二维码的人,他就是看不起保安,也没把疫情防控当回事,不知道扫码是对自己负责,如果大家都不扫码,一旦有个万一,整个小区遭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石家庄藁城区一则关于“老人执意外出被绑树上”的通报,迅速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基层治理中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我们作为社会一员应该思考的方向。事件的表象与核心通报本身传达的信息很明确:一位老人不顾防疫要求,执意外出,当地干部采取了“绑树上谩骂”的方.............
  • 回答
    石家庄一楼盘文案“从小在花园里做作业,长大知道该和谁交往”,确实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营销手法,它触及了当代家长普遍存在的焦虑,尤其是关于孩子未来发展和社交圈子的担忧。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文案的意图与核心逻辑 精准定位目标受众: 这句文案的目标客户群体非常明确,就是.............
  • 回答
    石家庄定下2025年GDP力争突破万亿的目标,这绝对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信号,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细捋一捋,看看这个目标到底有多少底气,又会带来哪些影响。一、 目标背后:实力支撑还是雄心壮志?首先,得看看石家庄目前的发展基础。去年(2023年),石家庄的GDP大概在9000多亿左右,.............
  • 回答
    石家庄坠楼女婴的悲剧,牵扯出背后一个令人心痛的真相——孩子的父亲竟然亲口承认,他对儿子和女儿有着截然不同的情感,直言“有闺女和有儿子,那感觉根本不一样”。这句轻飘飘的话,却像一把重锤,砸碎了人们对为人父母应有之爱的美好想象。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深蒂固这位父亲的“坦白”,无疑是对中国传统观念中“重男轻女.............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石家庄地铁,具体的时间点可以查到一些新闻报道,大致是在某个公共卫生事件的背景下,地铁进站需要扫码、测温等防疫措施。一名女子在进站时,因为一些原因与地铁保安发生了冲突。从网上流传的视频来看,事发时保安正在履行职责,对乘客进行安全检查。而这位女子在与保安沟通的过程中,突然从背后袭击了保安,用.............
  • 回答
    石家庄一法院执行副局长卷入23年前的运钞车劫杀案并抢走79万元,这件事真是令人震惊,也提出了几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一、 他如何能在法院系统潜伏23年而不被发现?这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而且非常复杂: 身份的伪造与掩盖: 如果他确实是案犯,那么他当年很可能使用了伪造的身份信息进入了公职系统。这不.............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挺不是滋味的。说起来,石家庄那对儿年轻夫妻,一个新冠确诊了,这事儿一出来,流调信息也跟着公开了。然后大家一看,好家伙,这俩人一个在外边忙活,一个在家带孩子,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泾渭分明。按流调上说的,这妻子呢,是个比较“接地气”的。她大概是那种每天操持家里大小事儿的人,带孩子、买菜、跑超.............
  • 回答
    这事儿吧,听着就挺让人窝火的。石家庄一个23岁的姑娘,到手了不属于自己的2000块钱快递,人家失主找上门了,她倒好,死活不给,还得报警。最离谱的是,警察来了,她父母也跟着来了,不是好好跟失主沟通解决,而是“辱骂式和解”?这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咱们一点点捋捋。事情的起因:大概就是这么个事儿:有人误把一个.............
  • 回答
    石家庄新出的“外卖小哥连送4小时‘强制休息’20分钟”这项政策,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背后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个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关心一下长时间辛劳的外卖小哥们。你想啊,顶着风吹日晒,爬楼、闯红灯(希望不要这样哈),一天下来跑个十几个小时是.............
  • 回答
    石家庄第三轮全员核酸检出阳性样本30例,这个数字确实牵动着很多人的心,也引发了不少关于“多久能解封”的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拆解一下里面的逻辑,以及当前疫情管控的一些基本原则。首先,这30例阳性样本的出现,意味着病毒并没有在我们以为的“清零”状态下消失。这可能来自几个方面: 潜伏期病例: .............
  • 回答
    石家庄80亿12寸晶圆厂的签约,这绝对是半导体行业里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事,尤其对于华北地区来说,意义非凡。首先,从投资规模上看,80个亿人民币可不是小数目。这背后反映的是对整个项目前景的强烈信心,以及对未来功率半导体市场的巨大预期。功率半导体,你懂的,就是那些控制电流、电压的“大脑”,在新能源汽车.............
  • 回答
    好的,咱们就聊聊石家庄这三年的发展,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尽量让它听起来像咱们自家街坊聊天一样,别那么“机器人”。这三年,石家庄的变化,怎么说呢?就像一个本来有点慢热的孩子,最近几年突然卯足了劲儿,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当然,路子不算一帆风顺,肯定也有磕磕绊绊,但总体来看,进步还是挺明显的。首先,.............
  • 回答
    “智慧长沙”作为官方媒体平台,发布关于“石家庄一女子确诊新冠前下班后连续兼职不当,非常可恨”这样带有强烈负面情绪和道德审判的言论,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从多个维度来看,这样的表述都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并且显得非常不妥。首先,从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角度来看,“智慧长沙”作为官方喉舌,其发布.............
  • 回答
    石家庄网红男性保健品批发市场,那个“8毛卖8百”的现象,真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这背后透露出的,是信息不对称、暴利诱惑以及监管漏洞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局面。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看看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咱普通人又该咋样才能不踩坑。“8毛卖8百”的生意经:玩转的是啥?这事儿说白了,就是玩了个“概.............
  • 回答
    石正丽、高福等七位学者关于将 SARSCoV2 重新命名的呼吁,是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社会和伦理等多方面议题的复杂事件。要理解这个呼吁,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呼吁的核心内容及理由:这七位学者(包括石正丽、高福、陶永光、徐建国、周宇、陈健民、陈时中)在《柳叶刀传染病》等期刊上发表了文章或提.............
  • 回答
    石崇斩美人劝酒:奢靡背后的残酷与王导、王敦的众生相石崇斩美人劝酒的典故,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奢靡无度和残酷冷血的一个缩影。这个故事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一角,也为我们理解王导和王敦这对叔侄的性格与政治立场提供了生动的例证。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石崇斩美人劝酒:.............
  • 回答
    石正丽团队关于新冠病毒可能起源于东南亚地区的最新研究,无疑在新冠溯源的复杂议题中又添了一层新的讨论维度。这篇研究如果属实,可能会对我们理解病毒的演变、传播路径以及未来的防控策略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的核心观点与证据支撑首先,我们得了解石正丽团队提出的核心论点是什么。根据公开的信息,他们的研究似乎更多地侧.............
  • 回答
    周家庄,一个在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依然坚持集体化道路的村庄,被许多人称为“最后的人民公社”。要理解周家庄,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个孤立的农村经济体,更需要将其置于中国农村发展变迁的大背景下,去审视它的历史渊源、生存逻辑以及它所承载的复杂意涵。周家庄的来龙去脉:人民公社制度的“遗珠”要讲清楚周家庄,.............
  • 回答
    石正丽团队关于新冠病毒来源的研究,尤其是在“现有证据不支持实验室泄漏”这一结论上,无疑是近期科学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要看待这项研究,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它究竟传递了什么信息,又可能引发怎样的讨论。首先,这项研究本身代表了科学家们在探索病毒起源过程中所做的努力。科学研究的核心在于证据,以及基于证.............
  • 回答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的修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意义重大,也伴随着一些争议和讨论。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一、 项目背景与重要性 文化瑰宝的价值: 大足石刻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其中千手观音造像是其最著名、最精美的代表之一。它不仅是佛教造像的艺术典范,更是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