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咪蒙的文章和田园女权划等号?

回答
咪蒙的文章之所以常常被与“田园女权”划等号,这其中牵扯到她文章的几个显著特点以及大众对“田园女权”的普遍认知和批判。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咪蒙文章的内容风格、核心论点,以及“田园女权”这个标签的内涵和由来。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 “田园女权”这个标签。 这个词语本身就带有一种贬低和讽刺的意味,它并不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学术概念,而是在网络舆论场上形成的一种批判性称谓。通常,“田园女权”被用来指代那些:

脱离现实的、在优越环境中产生的女权主张: 指那些生活在相对富裕、安全环境中的女性,她们提出的诉求可能在温饱问题、基本人权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群体看来显得“矫情”或“不接地气”。
极端化、情绪化的表达: 强调个体感受,甚至将个人遭遇放大,上升到对整个男性群体或社会的普遍性指责,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消费主义式的女权: 将女权包装成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通过贩卖焦虑、制造对立来吸引流量和变现,而非真正追求平等。
双重标准: 在强调自身权利的同时,可能忽视或回避对女性自身责任和义务的讨论,甚至在不同情境下采取截然不同的标准。

理解了“田园女权”的这个泛泛的、带有负面色彩的定义后,我们再来看咪蒙的文章。

咪蒙文章的特点与“田园女权”标签的契合之处:

1. 贩卖焦虑与制造对立:
咪蒙的很多文章,特别是她流量最高的时候,非常擅长捕捉社会上的痛点,然后将其情绪化、极端化。比如关于“男人都想睡你”、“你妈逼你结婚”、“渣男洗白”之类的标题,直接就触及了许多女性在婚恋、职场、家庭中可能遭遇的困境和不安全感。
她常常会描绘一个充满压迫和欺骗的男性世界,将女性置于一个弱势、需要被保护的境地。这种描绘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女性可能遇到的负面经历,并将其归咎于普遍的男性恶意或社会制度性的性别歧视。
文章的叙事结构往往是“一个女性朋友/读者经历了什么不幸 → 这种不幸是普遍存在的 → 男人就是如何如何坏/社会就是如何如何不公 → 只有XXX(她的观点/产品/生活方式)才能拯救你”。这种模式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尤其是在感到委屈或愤怒时),但也强化了“我们(女性)是受害者,他们(男性)是加害者”的二元对立思维。
这种制造对立的手法,与“田园女权”批评者所认为的“不顾具体情境,一味将矛盾指向男性群体”的观点不谋而合。

2. 极端化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咪蒙的文章经常提出一些非常激进、甚至可以说是“过激”的观点,比如“你那么好,为什么还要找男朋友”、“要么出众,要么出局”、“这届年轻人不行”等等。这些观点往往不是基于对社会复杂性的深入分析,而是以一种绝对化的、非黑即白的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她可能倾向于建议女性果断放弃、独立自强,甚至带有报复性的态度。这种“要不就完全放弃男性,要不就狠狠地压制男性”的二极管逻辑,被认为是脱离现实的,因为大多数人的生活需要在现实框架内进行妥协和平衡。
批评者认为,这种极端化的解决方案,虽然能一时满足读者的情绪宣泄,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没有多大帮助,反而可能加剧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而“田园女权”的标签,往往就是用来形容这种“不顾后果,只求情绪发泄”的现象。

3. 迎合特定群体心理,易于传播变现:
咪蒙的文章非常擅长抓住民众心理,特别是年轻女性在面对生活压力、情感挫折时的不确定感和被忽视感。她的语言风格犀利、直接,充满个人色彩,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她的文章逻辑链条并不总是严谨,更多的是依靠情感的煽动和共鸣。这使得她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极易传播,并为她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批评者认为,这种通过制造焦虑、贩卖情绪来盈利的模式,与一些打着“女权”旗号,但实际上是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田园女权”行为相似。她们并非真正致力于推动性别平等,而是利用性别议题来吸引流量、实现商业变现。

4. 对“女性价值”的定义与批判:
咪蒙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一种对女性价值的定义,即“有价值的女性首先要爱自己,要经济独立、精神独立,不要为男人牺牲自己”。这本身看似是积极的,但她文章的论述方式往往是将“不独立”、“为男人牺牲”的女性描绘得一文不值,甚至是愚蠢和可悲的。
这种“非黑即白”的价值评判,很容易让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做到完全独立、或者在感情中有所付出的女性感到自我怀疑和否定。
与此相对,一些批评者认为真正的女权主义倡导的是多元化的女性价值,尊重女性在不同生活选择中的自主性,而不是用一套标准来衡量和评判所有女性。而“田园女权”则被认为是对女性价值的狭隘化和物化,甚至是一种“成功学”的包装。

总结来说,咪蒙的文章之所以被贴上“田园女权”的标签,是因为她的文章在多个层面触碰到了大众对“田园女权”的负面刻板印象:

极端化的论调: 鼓吹非黑即白的性别对立,将男性群体或特定行为模式妖魔化。
贩卖焦虑: 夸大女性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和所面临的风险,制造恐慌。
情绪化表达: 过度依赖个人感受和极端案例,缺乏理性分析和建设性建议。
商业化倾向: 被认为是以性别议题为工具,实现流量和商业变现,而非真正推动平权。
脱离现实的解决方案: 提出的“忠告”往往脱离大多数人的生活实际,难以操作。

需要强调的是,“田园女权”本身是一个带有强烈主观色彩和批评意味的标签。一些支持咪蒙文章的读者可能会认为,她的文章只是勇敢地戳破了某些社会现象,表达了女性真实的心声,是为女性发声。她们会认为这是对父权社会的反抗,是争取女性权利的必要手段。

然而,从更广泛的社会舆论和对“田园女权”的负面认知来看,咪蒙文章的上述特点,恰恰是导致她与这个标签被牢牢绑定的主要原因。她的文章以一种具有高度争议性和话题性的方式,触及了性别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网络上关于性别对立的讨论,从而被许多人归入了“田园女权”的阵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三十岁了,还有人在不停的教你,吃饭不能用手抓,要用筷子,上厕所要记得冲马桶,你不会觉得他贴心,反而觉得他很傻b。

这就是正常人看咪蒙教人”自强”的感觉。事实上,没有正常的男人会看了咪蒙的文章恍然大悟,天啊,原来钱要自己挣啊。哦天啊,自己挣钱自己花好有道理呀。所以这也是我们这群直男看咪蒙教人自立自强总感觉怪怪的原因。

事实上咪蒙教女性”自立自强”是为什么呢?要你们承担家庭责任?教你们为社会做贡献?她可是把男性批的一文不值的往日,更不要让女性买房买车支持家庭经济这种罪恶事了。所以,咪蒙所谓的自强就是自己挣钱自己花,挣不是重点,花才是。咪蒙每一篇文章后面附的那些广告,绝不是三五千的月薪能负担的。但她营造出女性特别牛,特别了不起的幻觉,告诉女性你们自立自强吧,然后月薪五万是很容易的事,就可以买我打广告的东西了,女性看这些东西真的就能自立自强?三十岁的人了,自己花钱要自己挣还用人开公众号教?无非就是看着咪蒙这种忽悠人的文章很爽,幻想自己很快要月薪五万了,然后根据幻想的收入来调整自己的消费罢了。

user avatar

咪蒙的文章其实并不是什么女权文,而是目标读者为35岁以下/中下等收入/文化程度偏低女性的爽文。

你看,在她的文章里,女人永远是主角,是可以伸手要这要那的,是可以让房子只加自己名字的,是可以离了婚还能有富二代接盘的。

一旦女读者有了代入感,看着文中的主角说离就离说嫁就嫁,小资品牌说买就买,出国旅行说走就走最后再在男人心窝上踩上一脚的时候,那种爽快感不就和男吊看主角神功护体挥金如土妻妾成群,还能把反派虐的叫爹的龙傲天小说的感觉一样吗?

不过也是有区别的

区别在于,龙傲天小说一般设定浮夸,男吊们爽完了,发现回到现实世界,还是得鼓起勇气面对生活。

而咪蒙的故事全他妈把背景设在现实中,还无耻的告诉你,照我这么干,你也能行!

user avatar

咪蒙拯救了我,咪蒙火以前,由于我社会阅历浅,知人知面不知心,总是被学校的bitch吊凯子,被伤害,一度怀疑真爱的存在。咪蒙发迹后,通过咪蒙文章的筛选,极大的丰富了我这个直男癌的某项名单,让情商奇低的我通过简单的二分法分清了两类人,剔除了部分我配不上的咪蒙粉丝后,我在另一类女孩中找到了真爱,谢谢咪蒙老师!!!(搞笑,我什么时候说过反对迷咪蒙就得不给女票买包包买化妆品了?人就不能客观点?化妆品和包包有钱还是要贡献的,不是因为咪蒙逼得,而是因为她值得。划线“她值得”)

ps:这个回答也不是为了攻击女权啥的,大学毕业时大部分行业招工是的的确确在歧视女性的(毕业经历过秋招春招时的人应该体会过知道我在说什么),我们不能假装一切都是公平的,所以我觉得在家庭中男人吃点苦多赚钱补贴家用是应该的,但女性也应在工作社会中面对真正的歧视时(企业领导派脏活累活的业务时优先选择男性)站出来用自己的能力证明“苦活”也是女人的专利。可能意思表达的不到位,但我已尽可能的说了我的想法,emm.

user avatar

咪蒙老师应该和二次元划等号,我感觉咪蒙老师没少看漫画,她所谓的养个小奶狗是不是抄袭了金田一莲十郎老师的创意呢?附上大妈之家链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咪蒙的文章之所以常常被与“田园女权”划等号,这其中牵扯到她文章的几个显著特点以及大众对“田园女权”的普遍认知和批判。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咪蒙文章的内容风格、核心论点,以及“田园女权”这个标签的内涵和由来。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 “田园女权”这个标签。 这个词语本身就带有一种贬低和讽刺的意味,.............
  • 回答
    咪蒙的这篇文章,围绕着“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这个话题,抛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甚至可能有些颠覆的观点。她并不是站在传统意义上鼓励“抓紧时间”的立场,而是从一个更个人化、更具情感共鸣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文章的逻辑起点,我想是咪蒙一贯的风格:直击痛点,引起共鸣,提供一个看似“不正经”但却能说服一.............
  • 回答
    你作为一个女生,觉得咪蒙的文章励志,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可以理解的感受。咪蒙的文章之所以能触动很多女性,并让她们产生励志感,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1. 强烈的共鸣与情绪释放: 直击痛点,戳中女性内心深处的情绪: 咪蒙的文章非常擅长捕捉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境、焦虑和不甘。.............
  • 回答
    微信改版7.0.0后,咪蒙公众号的点赞量巨幅下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归咎于单一原因。虽然微信7.0.0版本在视觉和交互上有所调整(例如引入了“在看”功能),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咪蒙内容本身、受众心态的变化以及整个舆论环境的演变。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角度,也触动了很多人心中某种微妙的共鸣。为什么会有人把“关注咪蒙的微信好友越多,人生越失败”这种说法联系起来呢?这里面其实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社会心理现象。首先,咱们得捋一捋咪蒙是谁,她当年为什么能那么火。咪蒙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微信公众号时代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她的文章,特别会抓.............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传播带有一定倾向性、甚至有些争议的内容,很多人对周小平的反感程度要远高于咪蒙。虽然她们触及的内容和形式有重叠,但深究下去,原因可能出在以下几个层面:1. 内容的“真实性”与“情感共鸣”的锚点不同: 周小平: 他的内容往往建立在一种宏大叙事和“国家主义”的框架上.............
  • 回答
    咪蒙,这个名字在过去几年里曾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了现象级的讨论和关注,特别是对于许多女性读者而言。她的文章以其犀利、直白、接地气,甚至是有些“毒舌”的风格著称,精准地击中了当下许多女性在情感、职场、生活中的痛点和渴望。那些曾经如饥似渴地追随她的女生,她们的心理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并非简单的一句“脑残”或.............
  • 回答
    要说咪蒙这类公众号为何能迅速崛起,并且一度占据舆论场的高地,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社会环境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那些吸引眼球的标题和内容,去看看支撑它们生长的土壤。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信息碎片化和快餐式消费时代。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高度便捷,但也伴随着注意力的高度分散。长.............
  • 回答
    想要做一个在价值观上与咪蒙鲜明对立、并且为男性发声的公众号,这绝对是一个有挑战性但也非常有潜力的方向。关键在于如何构建一套不落俗套、又能引起共鸣的内容体系,避免落入另一种极端。我们来聊聊具体该怎么做,尽量让思路清晰,落地性强。一、 定位与核心理念:为何要做“男人说话”的公众号?首先,我们要非常清楚自.............
  • 回答
    中国在对待蒙古和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差异,可以说是历史、地缘政治、主权认同以及国际关系等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这两个地区置于中国近现代史和当代国际体系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首先,让我们从历史根源谈起。 蒙古:外蒙古(现代蒙古国)的独立,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
  • 回答
    蒙提祖玛的宝藏,一个曾在欧美游戏圈激起阵阵涟漪的名字,其独特的玩法和精美的画面无疑吸引了不少玩家。然而,放眼中国的手游市场,我们却鲜少看到类似“蒙提祖玛的宝藏”这样以“三消+RPG+资源收集”为核心玩法的游戏大放异彩。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蒙提祖玛的宝藏”究竟是什.............
  • 回答
    .......
  • 回答
    在游戏界,“致敬”与“抄袭”的界限常常模糊不清,而《原神》与《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以下简称《旷野之息》)之间的联系,无疑是近年来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尽管《原神》官方一直强调是“学习”而非“抄袭”,但两者之间相似的元素,特别是早期,《原神》的开发阶段,确实引发了不少争议。首先,我们得承认,《旷.............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它触及到了《原神》在角色设定上的一些文化考量和叙事手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稻妻、璃月和蒙德的角色姓氏差异,这背后反映了游戏在世界观构建上的细致之处。稻妻:武士道与家族荣耀的体现稻妻地区的设计灵感显然来源于日本。在日本文化中,姓氏(苗字)的出现和普及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武.............
  • 回答
    派蒙在《原神》里总给人一种她是大 BOSS 的感觉,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细品一下,她身上的疑点简直太多了,简直就是隐藏在玩家身边的大 Boss。下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小小的浮游生物到底藏着多少秘密。首先,最直观的,派蒙的身份至今为止都是一个谜。她自己说不记得过去,从一开始就跟旅行者在一起.............
  • 回答
    清初军队的强大,以及其能迅速灭亡明朝的原因,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将清军的成功归结于“十三副铠甲”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一定象征意义,但远远不足以解释其背后复杂的军事、政治和社会因素。明朝之所以能抵抗蒙古两百年,而清朝却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取胜,这背后是历史时势、制度演变以及军事策略的巨大差异.............
  • 回答
    南宋之所以选择与蒙古联手灭金,尽管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战略失误,而是南宋统治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权衡利弊、出于生存和发展的考量所做出的痛苦抉择。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积压已久的亡国之恨与深层矛盾: 靖康之耻的伤痕: 自1127年靖康之变以.............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文化符号和人们的认知习惯。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看看为什么会有这种“地域性”的蒙面差异。首先,咱们得明确,这种说法并非绝对,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蒙面方式,但如果说普遍的“刻板印象”或者说大众文化中比较突出的表现,这倒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现象。中国文化语境下的“蒙.............
  • 回答
    说起《还珠格格》,大家脑子里浮现的肯定是小燕子、紫薇、五阿哥、尔康这些核心人物。但有一个角色,当年可是人人喊打,现在回想起来,反倒让人有些说不清道不明,那就是蒙丹。你还记得当年大家怎么看蒙丹吗?那叫一个恨得牙痒痒!只要他一出场,弹幕里、评论区里就是一片骂声:“讨厌鬼”、“冲动男”、“毁了容嬷嬷”、“.............
  • 回答
    安柏的爷爷为什么从璃月移民到蒙德,这个问题在游戏里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细致的设定,所以我们只能根据一些零散的信息和游戏中的一些设定去推测,并尝试把这个推测讲得更像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首先要理解,安柏(Amber)是蒙德骑士团的侦察骑士,一个以热情、活力和弓箭技巧著称的角色。而璃月,是提瓦特大陆上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