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江户时代,公卿的俸禄有多少,相比战国时代应该好不少吧?

回答
江户时代的公卿,日子过得可比战国时代滋润多了。这一点,毋庸置疑。说起来,这主要归功于德川幕府对整个国家体系的重塑,特别是对朝廷和公卿阶层的“安抚”政策。

我们得先看看战国时代那会儿公卿的状况。那时候,幕府的权力已经衰微,各地大名割据一方。朝廷虽然还在,但天皇和公卿们基本就是“靠脸吃饭”的象征性存在了。他们手里没什么实权,经济上更是捉襟见肘。很多公卿的俸禄,也就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家禄”或“知行”,本来就不多,再加上战乱频仍,土地上的收成不稳定,甚至有些地方被大名占了去,那日子真是过得磕磕绊绊。很多时候,他们得靠着向武士阶层“借钱”或者变卖祖产来维持体面。想象一下,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公卿,为了糊口,不得不拉下脸去跟那些武士打交道,日子有多难熬。

到了江户时代,情况就彻底翻了个儿。

德川幕府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种非常精明的策略: “笼络”而非“消灭”。 对于曾经的权力中心——朝廷,幕府决定将其纳入自己的统治体系之下,并通过经济上的供养,来换取朝廷的“合法性”和“象征性”的支持。你可以理解为,幕府用金钱买断了朝廷在政治上的独立性,让他们安安稳稳地扮演好“文化象征”的角色。

那么,公卿们的俸禄究竟有多少呢?这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公卿的位阶、家族的传统以及实际承担的朝廷职务都有很大差异。

1. 幕府直接发放的俸禄(藏米、年贡など)

幕府会根据公卿的官位和身份,直接拨付一定的俸禄,通常是以“石”为单位的米。这笔钱是他们维持日常开销和生活体面的主要来源。虽然数字具体会因人而异,但相比战国时代,这绝对是一笔稳定且可观的收入。

从位阶来看: 位阶越高的公卿,俸禄自然也越高。比如摄政、关白这样的“顶配”,以及近卫大将、内大臣等三公之位的公卿,他们的俸禄会比那些官位较低的参议、纳言要丰厚得多。
从家族来看: 像近卫、鹰司、一条、二条、九条这五摄家,是公卿中的顶级贵族,他们的俸禄和待遇自然是最好的,而且他们往往还享有世袭的特殊地位和权力。其他如清华家、大臣家等,俸禄水平也有相应差异。
具体数字(举例说明): 虽然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平均值”,但可以参考一些史料。例如,一些记载显示,高级公卿一年可以领到几百石到一千石甚至更多的米。折算成当时的货币价值,这足以支撑他们过上相当富足的生活。要知道,就算是江户时代的武士,大部分下级武士一年的俸禄可能也就几十石到一两百石。公卿们的俸禄水平,可以说是维持了他们“贵族”应有的排场。

2. 朝廷自己的财政收入

朝廷本身也有一定的财政收入,例如来自皇家领地(庄园)的收入,以及一些地方献上的贡品。这部分收入也会用于公卿们的津贴、朝廷仪式的开销等。虽然这部分收入在江户时代不如幕府的财政那么庞大,但对公卿来说,也是一份补充。

3. 幕府的“恩赏”和“差遣”

幕府并非仅仅是“给钱”,他们还会根据需要“差遣”公卿去执行一些任务,比如担任天皇的近臣,或者参与一些重要的朝廷仪式。完成这些任务后,通常会有额外的“恩赏”,包括金钱、物品,甚至赏赐土地(虽然幕府严格控制了公卿对土地的直接占有)。

例如, 为了举办一些盛大的朝廷庆典,或者为了迎接来自各地的使节,幕府会拨出专门的款项来支持朝廷,而这些钱很大一部分会流向参与组织和执行的公卿们。
另外, 幕府为了让公卿们“忠诚”于自己,也会采取一些“拉拢”手段,比如在关键时刻给予他们一些额外的“好处”,让他们感受到幕府的恩泽。

相比之下,江户时代的公卿生活有多“好不少”?

经济稳定且充足: 再也不用像战国时代那样为生计发愁,衣食无忧,甚至有余力维持家族的体面和传统。他们的俸禄足以支撑他们居住在京都的华丽宅邸,雇佣大量的仆从,穿戴讲究的服饰,进行各种文化活动。
社会地位的“保障”: 幕府将公卿定位为“皇室的代表”和“文化的守护者”,这使得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虽然实际权力被架空,但名义上的崇高感和被供养的优越感是显而易见的。
文化和艺术的繁荣: 充足的经济基础,也让他们得以在文化、艺术、学术等领域继续发展。茶道、花道、文学、音乐等传统文化得以在公卿阶层中传承和创新,这些也构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国时代公卿难以企及的奢华。

当然,这种“好”是相对的。公卿们失去了战国时代一些大名可能给予的“零星好处”,也失去了可以直接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力。他们更多的是成为了一种“政治吉祥物”和“文化符号”。但从物质生活和基本生存保障的角度来说,江户时代的公卿,日子确实比他们战国时期的前辈们要体面和安稳得多。他们不必再为生计奔波,而是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维持家族传统、参与朝廷仪式以及发展文化艺术上来。这是一种被精心安排的“体面生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面已经有人提出来了,其实以前我看着公卿们几千石到几十石不等的穷酸家领,也是脑补出了古代趾高气昂的公家饱受武士虐待欺压,惨淡度日的场景。后来才发现,家领只是他们收入的一部分……

江户时代的公家收入除了家领以外,在宫中上班有工资(议奏役料、禁里小番役料),出差去江户有工资(飨应、将军下赐),出差去神社祭祀有好处,大名武士受官位的时候要向朝廷交钱,向宣旨敕使交好处费。有时过年过节,将军结婚生子过世的时候还有下赐。堂上家未担任家督的嫡子在受官之后,就能在家领之外从幕府那儿领50-200石不等的俸禄(方领)。参觐交代、服兵役服劳役、上交领地收成之类困扰武士的问题,对公家来说不存在的。大名武士立个继承人要三请示五汇报,稍不注意就家门断绝知行改易,公家内部就是四处收认养子,没继承权的庶子还能另立别家,江户137家堂上家,江户时代新成立的“新家”就占了一半多。要是分不了家,还能出家,寺社领可是另算的哦,朝廷幕府请来举行个仪式,还得加钱。

至于非常收入那就更多了,比如著名的许可权收入,近卫家的领地伊丹村是著名产酒地,光酒商的运上金和随时献上金就让近卫家富得流油,不只是钱,文化二年(1805),近卫家命伊丹村献上了两百石(约3吨)菜油。土御门家主管全国的阴阳师,还负责编纂历法。久我家则成为了全国盲人艺术家(当道座)的“座中管领”,光是资格贩卖就狠赚一笔。然后还有教授家传技艺(和歌、蹴鞠、花道),制作售卖艺术品等等。还有为人所熟知的卖女儿,江户时代上至大奥下至大名旗本,跟公家联姻的人可不少,嫁女儿就有礼,之后女儿有势力了还能影响政局、反哺母家(天英院)。就算没女儿,认养女都能赚钱(广大院、天璋院)。再强调一遍,公家不用服役纳税。

当然,穷困潦倒,日子紧巴巴的公家也有,但是相较于同时代同等级别的武士,这帮人的生活可好不少。以下级公家的宅邸为例,羽林家格的鹫尾家,家领180石。那他家有多大呢?

614坪,合2000平米。这只是居住面积,鹫尾家邸的整个占地面积是9700多平米。比他更下一级的半家桑原家,著名的“贫乏公家”,家禄30石,家主长视跟一个下人争执还在家里把人杀了,受到公家鄙视。那么,桑原家又住多大的房子呢。

252坪,833平米。对比一下,幕府最低级的,俸禄100石以下的御家人200坪,似乎差不了太多。

但是,公家不用帮幕府干活儿啊!!

江户第一大寄生虫群体不是白叫的。


说起来,京都烧了好几次,每次都是幕府帮着重建御所,公家町和寺社,修得一次比一次好,连抠门到家的松平定信执政时,都甚至按着里松固禅的草案复原了平安期内里。到了幕末安政年间,幕府自己都捉襟见肘了,还把烧了的御所原样复建。反观幕府自己,后期穷得连江户城都舍不得修。

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江户时代的公卿,日子过得可比战国时代滋润多了。这一点,毋庸置疑。说起来,这主要归功于德川幕府对整个国家体系的重塑,特别是对朝廷和公卿阶层的“安抚”政策。我们得先看看战国时代那会儿公卿的状况。那时候,幕府的权力已经衰微,各地大名割据一方。朝廷虽然还在,但天皇和公卿们基本就是“靠脸吃饭”的象征性存在了。.............
  • 回答
    .......
  • 回答
    江户时代的江户城下町,作为德川幕府的中心,自然是各方人士汇聚之地,其中也包括了大量的旅行者。不过,用现代的“酒店”或“旅馆”来形容当时的住宿设施可能不太准确,更贴切的说法是各种形式的“宿屋”(やどや),它们为旅人们提供了必要的安身之所。这些宿屋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不同层级的旅客需求而多样化发展的。我们.............
  • 回答
    江户时代,一个在日本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时代,它持续了约260年,从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幕府到1868年大政奉还,标志着日本封建制度的巅峰,也奠定了现代日本的一些基础。要详细地讲述江户时代,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这个充满活力的时期。一、 政治格局:幕藩体制的稳固与统治江户时代最核心的政治特征是幕.............
  • 回答
    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为了维持其统治的稳定和巩固武士阶层的特权,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军队屯驻制度。这套制度并非像现代国家那样,将军队集中部署在全国军事要地,而是更侧重于一种分散化的、依托于封建领地体系的军事存在。核心理念:兵农分离下的军事义务与领地支配江户时代的军队,其主体是武士阶层。与过去的“兵农合一”不.............
  • 回答
    江户时代,一个孕育了璀璨文化和多样化生活方式的时代,其美食也同样丰富多彩,如同当时的浮世绘一样,充满了生机与细节。如果穿越回那个时代,你会被琳琅满目的街头小吃、精致的料理和充满人情味的餐馆所吸引。街头巷尾的诱惑:庶民的美食天堂江户时代,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大众化的餐饮业也蓬勃发展。走在繁华的江户(今.............
  • 回答
    您好!关于江户时代德川幕府是否中央集权,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历史研究中一个常常被深入探讨的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细致地梳理一下德川幕府的统治体制和实际运作。简单来说,德川幕府可以被视为一种“准中央集权”或者“有限中央集权”的体制。它并非像后世一些纯粹的中央集权国家那样,中央政府拥有.............
  • 回答
    江户时代,日本社会阶级森严,武器的持有权也严格地与身份地位挂钩。对于那些被视为“平民”的群体,比如农民、工匠、商人等,他们的武器使用和携带有着明确的限制,目的在于维护幕府的统治秩序和稳定。总的来说,平民在理论上是被禁止随意携带武器上街的。幕府颁布了各种法令,严禁非武士阶层拥有刀剑等攻击性武器。这里的.............
  • 回答
    在日本江户时代,社会结构如同金字塔一般,而塔基最广阔、最根基的部分,便是那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基层”。这里的“基层”主要指的是农民(百姓)和町人(城镇居民),他们是支撑整个封建社会运转的根本。农民:土地的儿子,税收的负担者江户时代的农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百姓”,是社会中最庞大、最基础的阶层。他们占据.............
  • 回答
    江户时代行医者的官衔:一瞥那个时代医者社会的等级与地位在人们的印象中,提及江户时代的日本,往往会浮现出武士、町人、浪人等鲜明的社会阶层。然而,在这幅错综复杂的图景中,作为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行医者,他们又身处何种位置?他们的“官衔”又意味着什么?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头衔问题,更关乎当时社会对医学的认知、对.............
  • 回答
    要理解江户时代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得先跳出“现代化”的滤镜,回到那个与我们当下截然不同的世界去感受。江户时代,从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幕府到1868年大政奉还,这漫长的260多年,并非一段沉寂的停滞,而是日本走向近代化前,一次至关重要的“内在积淀”和“自我雕塑”。地位:江户时代在日本历史上的地.............
  • 回答
    日本从平安时代到江户时代,天皇家族虽然在政治实权上经历了多次更迭,被武士集团等其他家族长期把持,但天皇的家族谱系却始终得以延续,没有被其他势力直接“取代”或“推翻”出历史舞台。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是多方面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取代”在日本政治文化中的含义。在日本,天皇不仅仅是一个政.............
  • 回答
    足利家的终局,以及他们在江户时代的轨迹,要详尽地说来,那真是一段漫长而又带着一丝苍凉的故事。毕竟,他们曾经是日本的统治者,掌控天下长达两个多世纪,但最终的结局,却和他们辉煌的过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起足利家的“结局”,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因为他们在政治舞台上的主角身份早已终结,但血脉却并未因.............
  • 回答
    直江兼续在江户时代的米泽藩,是否被视为“奸臣”?这可真是一个值得说道说道的话题,而且答案绝非一概而论的“是”或“否”。要知道,历史的评价从来不是一条直线,而是随着时代、立场、叙事角度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首先,我们要明白“奸臣”这个词的语境。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奸臣”往往是指那些阿谀奉承、弄权欺君、祸.............
  • 回答
    日本自室町幕府、战国时代直至江户幕府时期,朝廷的财政供给方式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虽然都围绕着“贡赋”和“恩赏”这两个核心,但在具体操作和来源上却各有侧重,也反映了幕府与朝廷之间力量对比的动态演变。室町幕府时期(13361573):朝廷的“残喘”与幕府的“恩赐”室町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武家政权对朝廷权力的.............
  • 回答
    德川幕府时代的参勤交代,可不单单是大名们进京“打个卡”那么简单。这趟长途跋涉,他们可是在江户忙得团团转,做的事情可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而且每一项都关系到幕府统治的稳固和大名的自身利益。首先,“拜见将军,表忠心” 是最核心的任务。大名们进江户的首要目的,就是向征夷大将军表达他们对德川家的绝对忠诚。这可.............
  • 回答
    江苏五城人口触“负”,挑战与机遇并存近期,江苏省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扬州、泰州、徐州、盐城、南通这五个城市的人口已步入负增长轨道。这一消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毕竟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石,人口的增减往往预示着城市发展前景的变化。现象的背后: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江苏五城市进.............
  • 回答
    在那个刀光剑影、恩怨情仇交织的武侠时代,要让朝廷与江湖这两股看似对立却又互相影响的力量实现和谐共处,绝非易事,需要一套精妙且具有前瞻性的政策。这套政策的基石,必然是相互理解、利益平衡与有效约束的有机结合。首先,朝廷需要破除“官匪一家”的刻板印象,认识到江湖并非都是刁民恶徒,其中亦有心怀家国、武艺高强.............
  • 回答
    太田牛一之所以要在《信长公记》中编织织田信长过江口时水流变浅、翌日立刻变深这一“灵异”故事,其背后有着多重深层的原因,远不止于简单的记录史实。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叙事策略,意在通过奇迹般的描写,为信长镀上一层神圣的光辉,为他的行动增添合法性和天命所归的色彩。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剖析太田牛一的用意:.............
  • 回答
    关于马占山在江桥抗战时期的黑龙江守军,是否算得上是当时国军中比较强的,这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国军的整体实力以及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当时的国军整体实力与分布首先,要理解马占山部队的强弱,得先看看当时的“国军”是什么一个概念。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中国名义上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但实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