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江户时代,公卿的俸禄有多少,相比战国时代应该好不少吧?

回答
江户时代的公卿,日子过得可比战国时代滋润多了。这一点,毋庸置疑。说起来,这主要归功于德川幕府对整个国家体系的重塑,特别是对朝廷和公卿阶层的“安抚”政策。

我们得先看看战国时代那会儿公卿的状况。那时候,幕府的权力已经衰微,各地大名割据一方。朝廷虽然还在,但天皇和公卿们基本就是“靠脸吃饭”的象征性存在了。他们手里没什么实权,经济上更是捉襟见肘。很多公卿的俸禄,也就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家禄”或“知行”,本来就不多,再加上战乱频仍,土地上的收成不稳定,甚至有些地方被大名占了去,那日子真是过得磕磕绊绊。很多时候,他们得靠着向武士阶层“借钱”或者变卖祖产来维持体面。想象一下,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公卿,为了糊口,不得不拉下脸去跟那些武士打交道,日子有多难熬。

到了江户时代,情况就彻底翻了个儿。

德川幕府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种非常精明的策略: “笼络”而非“消灭”。 对于曾经的权力中心——朝廷,幕府决定将其纳入自己的统治体系之下,并通过经济上的供养,来换取朝廷的“合法性”和“象征性”的支持。你可以理解为,幕府用金钱买断了朝廷在政治上的独立性,让他们安安稳稳地扮演好“文化象征”的角色。

那么,公卿们的俸禄究竟有多少呢?这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公卿的位阶、家族的传统以及实际承担的朝廷职务都有很大差异。

1. 幕府直接发放的俸禄(藏米、年贡など)

幕府会根据公卿的官位和身份,直接拨付一定的俸禄,通常是以“石”为单位的米。这笔钱是他们维持日常开销和生活体面的主要来源。虽然数字具体会因人而异,但相比战国时代,这绝对是一笔稳定且可观的收入。

从位阶来看: 位阶越高的公卿,俸禄自然也越高。比如摄政、关白这样的“顶配”,以及近卫大将、内大臣等三公之位的公卿,他们的俸禄会比那些官位较低的参议、纳言要丰厚得多。
从家族来看: 像近卫、鹰司、一条、二条、九条这五摄家,是公卿中的顶级贵族,他们的俸禄和待遇自然是最好的,而且他们往往还享有世袭的特殊地位和权力。其他如清华家、大臣家等,俸禄水平也有相应差异。
具体数字(举例说明): 虽然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平均值”,但可以参考一些史料。例如,一些记载显示,高级公卿一年可以领到几百石到一千石甚至更多的米。折算成当时的货币价值,这足以支撑他们过上相当富足的生活。要知道,就算是江户时代的武士,大部分下级武士一年的俸禄可能也就几十石到一两百石。公卿们的俸禄水平,可以说是维持了他们“贵族”应有的排场。

2. 朝廷自己的财政收入

朝廷本身也有一定的财政收入,例如来自皇家领地(庄园)的收入,以及一些地方献上的贡品。这部分收入也会用于公卿们的津贴、朝廷仪式的开销等。虽然这部分收入在江户时代不如幕府的财政那么庞大,但对公卿来说,也是一份补充。

3. 幕府的“恩赏”和“差遣”

幕府并非仅仅是“给钱”,他们还会根据需要“差遣”公卿去执行一些任务,比如担任天皇的近臣,或者参与一些重要的朝廷仪式。完成这些任务后,通常会有额外的“恩赏”,包括金钱、物品,甚至赏赐土地(虽然幕府严格控制了公卿对土地的直接占有)。

例如, 为了举办一些盛大的朝廷庆典,或者为了迎接来自各地的使节,幕府会拨出专门的款项来支持朝廷,而这些钱很大一部分会流向参与组织和执行的公卿们。
另外, 幕府为了让公卿们“忠诚”于自己,也会采取一些“拉拢”手段,比如在关键时刻给予他们一些额外的“好处”,让他们感受到幕府的恩泽。

相比之下,江户时代的公卿生活有多“好不少”?

经济稳定且充足: 再也不用像战国时代那样为生计发愁,衣食无忧,甚至有余力维持家族的体面和传统。他们的俸禄足以支撑他们居住在京都的华丽宅邸,雇佣大量的仆从,穿戴讲究的服饰,进行各种文化活动。
社会地位的“保障”: 幕府将公卿定位为“皇室的代表”和“文化的守护者”,这使得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虽然实际权力被架空,但名义上的崇高感和被供养的优越感是显而易见的。
文化和艺术的繁荣: 充足的经济基础,也让他们得以在文化、艺术、学术等领域继续发展。茶道、花道、文学、音乐等传统文化得以在公卿阶层中传承和创新,这些也构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国时代公卿难以企及的奢华。

当然,这种“好”是相对的。公卿们失去了战国时代一些大名可能给予的“零星好处”,也失去了可以直接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力。他们更多的是成为了一种“政治吉祥物”和“文化符号”。但从物质生活和基本生存保障的角度来说,江户时代的公卿,日子确实比他们战国时期的前辈们要体面和安稳得多。他们不必再为生计奔波,而是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维持家族传统、参与朝廷仪式以及发展文化艺术上来。这是一种被精心安排的“体面生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面已经有人提出来了,其实以前我看着公卿们几千石到几十石不等的穷酸家领,也是脑补出了古代趾高气昂的公家饱受武士虐待欺压,惨淡度日的场景。后来才发现,家领只是他们收入的一部分……

江户时代的公家收入除了家领以外,在宫中上班有工资(议奏役料、禁里小番役料),出差去江户有工资(飨应、将军下赐),出差去神社祭祀有好处,大名武士受官位的时候要向朝廷交钱,向宣旨敕使交好处费。有时过年过节,将军结婚生子过世的时候还有下赐。堂上家未担任家督的嫡子在受官之后,就能在家领之外从幕府那儿领50-200石不等的俸禄(方领)。参觐交代、服兵役服劳役、上交领地收成之类困扰武士的问题,对公家来说不存在的。大名武士立个继承人要三请示五汇报,稍不注意就家门断绝知行改易,公家内部就是四处收认养子,没继承权的庶子还能另立别家,江户137家堂上家,江户时代新成立的“新家”就占了一半多。要是分不了家,还能出家,寺社领可是另算的哦,朝廷幕府请来举行个仪式,还得加钱。

至于非常收入那就更多了,比如著名的许可权收入,近卫家的领地伊丹村是著名产酒地,光酒商的运上金和随时献上金就让近卫家富得流油,不只是钱,文化二年(1805),近卫家命伊丹村献上了两百石(约3吨)菜油。土御门家主管全国的阴阳师,还负责编纂历法。久我家则成为了全国盲人艺术家(当道座)的“座中管领”,光是资格贩卖就狠赚一笔。然后还有教授家传技艺(和歌、蹴鞠、花道),制作售卖艺术品等等。还有为人所熟知的卖女儿,江户时代上至大奥下至大名旗本,跟公家联姻的人可不少,嫁女儿就有礼,之后女儿有势力了还能影响政局、反哺母家(天英院)。就算没女儿,认养女都能赚钱(广大院、天璋院)。再强调一遍,公家不用服役纳税。

当然,穷困潦倒,日子紧巴巴的公家也有,但是相较于同时代同等级别的武士,这帮人的生活可好不少。以下级公家的宅邸为例,羽林家格的鹫尾家,家领180石。那他家有多大呢?

614坪,合2000平米。这只是居住面积,鹫尾家邸的整个占地面积是9700多平米。比他更下一级的半家桑原家,著名的“贫乏公家”,家禄30石,家主长视跟一个下人争执还在家里把人杀了,受到公家鄙视。那么,桑原家又住多大的房子呢。

252坪,833平米。对比一下,幕府最低级的,俸禄100石以下的御家人200坪,似乎差不了太多。

但是,公家不用帮幕府干活儿啊!!

江户第一大寄生虫群体不是白叫的。


说起来,京都烧了好几次,每次都是幕府帮着重建御所,公家町和寺社,修得一次比一次好,连抠门到家的松平定信执政时,都甚至按着里松固禅的草案复原了平安期内里。到了幕末安政年间,幕府自己都捉襟见肘了,还把烧了的御所原样复建。反观幕府自己,后期穷得连江户城都舍不得修。

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