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江户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回答
江户时代,一个在日本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时代,它持续了约260年,从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幕府到1868年大政奉还,标志着日本封建制度的巅峰,也奠定了现代日本的一些基础。要详细地讲述江户时代,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这个充满活力的时期。

一、 政治格局:幕藩体制的稳固与统治

江户时代最核心的政治特征是幕藩体制。德川幕府,以江户(现在的东京)为中心,确立了其全国性的统治地位。幕府将军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而地方的大名(诸侯)则在其领国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

幕府的统治手段: 幕府为了维持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参勤交代(Sankin Kōtai): 这是幕府最精妙的控制大名的制度。大名必须定期(通常一年在江户,一年回领国)在幕府所在地江户和自己的封地之间往返。在江户期间,他们需要支付高昂的生活费用,并且将家眷留在江户作为人质,有效地削弱了大名的财力和精力,防止他们积聚势力威胁幕府。
武家诸法度(Buke Shohatto): 幕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规范了大名的行为、继承、建筑、外交等,确保了全国的稳定。
限制对外关系: 实行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锁国政策(Sakoku),除了与中国、朝鲜和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仅限于长崎的出岛),日本几乎与外界隔绝。这既是为了防止外国势力渗透和基督教的传播,也是为了巩固幕府的统治。
身份等级制度: 幕府严格划分了社会等级,从最高的武士阶层,到农民、工匠、商人,再到最底层的贱民。这种等级制度森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也逐渐动摇了原有的阶级界限。

幕府的权力结构: 幕府内部也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由老中(Rōjū,幕府最高决策机构)、若年寄(Wakadoshiyori)、勘定奉行(Kanjō Bugyō,负责财政)等官职组成,层层管理。

二、 经济发展: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的崛起

虽然是一个封建社会,但江户时代却见证了日本商业的空前繁荣和城市的快速发展。

农业的进步: 尽管幕府鼓励农业,但商业的发展才是时代的主旋律。农业技术有所进步,稻米产量提升,为人口增长和商业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商业网络的形成: 随着参勤交代制度的推行,大名们需要在江户建造宅邸,并且频繁往返,这刺激了物流、交通和金融业的发展。全国各地形成了以江户、大阪、京都为中心的大型商业网络。
“天下厨房”大阪: 大阪成为日本的商品集散中心,尤其是在米市交易方面,发展出了成熟的期货交易制度。
流通货币: 货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金、银、铜钱的铸造和流通贯穿全国。
商人的崛起: 尽管在名义上,商人处于社会等级的较低层,但他们凭借财富和经济影响力,逐渐获得了相当的社会地位。许多商人家族积累了巨额财富,甚至能影响大名的决策。
手工业的发展: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需求的增加,各种手工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如陶瓷、纺织、漆器、刀剑等,很多至今仍是日本的特色工艺。

三、 文化艺术:町人文化的繁盛与生活的多姿多彩

江户时代是日本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在城市居民(町人,Chōnin)中,一种独特的“町人文化”蓬勃发展。

浮世绘(Ukiyoe): 这是江户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以木版画为主要媒介,描绘了当时的生活场景、歌舞伎演员、美人、风景等,色彩鲜艳,风格多样,深受町人喜爱。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大师的作品至今仍享誉世界。
歌舞伎(Kabuki): 一种融合了戏剧、舞蹈和音乐的表演艺术,以夸张的表演、华丽的服装和妆容吸引观众。歌舞伎剧院成为重要的文化娱乐场所。
净瑠璃(Jōruri)和文乐(Bunraku): 操纵人偶表演的戏剧,以动人的唱腔和深刻的故事吸引观众。
文学: 俳谐(Haikai,即俳句的前身)成为一种流行的诗歌形式,松尾芭蕉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小说方面,黄表纸(Kibyōshi)、洒落本(Sharebon)等通俗小说也十分流行,反映了町人的生活百态和审美趣味。
教育与出版: 寺子屋(Terakoya)的普及使得平民子弟也能接受基础教育,识字率有所提高。出版业也相当发达,书籍、画册、杂志层出不穷,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生活方式: 江户的町人生活丰富多彩,他们热衷于节日庆典、茶道、花道、相扑等活动。江户时代的美学,如“侘寂”(Wabisabi)的追求,也对日本的艺术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 社会生活:等级森严与暗流涌动

江户时代的社会生活,表面上维持着一种宁静与秩序,但内部也存在着复杂的结构和潜在的矛盾。

武士阶层的变迁: 作为一个以武士为主导的时代,武士阶层虽然占据统治地位,但随着长期的和平,许多武士失去了实际的军事职能,转而成为政府官员或文职人员。一部分生活困顿的武士被称为“浪人”。
农民的压力: 农民是社会的基础,承担着主要的赋税。虽然幕府强调“士农工商”的等级,但农民的实际生活并不总是轻松,苛捐杂税和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生活困苦。
城市生活: 江户、大阪等大城市的崛起,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这些城市人口稠密,生活节奏快,也孕育了犯罪、贫富差距等问题。
宗教与思想: 儒家思想在幕府时期受到重视,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神道教和佛教也继续在日本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一些新的思想流派也开始出现,为后来的改革埋下了伏笔。

五、 危机与终结:从锁国到开国

尽管江户时代总体上保持了和平与稳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和外部的因素都开始对幕府的统治构成挑战。

内部矛盾: 商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人阶层的崛起,与僵化的等级制度之间产生了张力。财政困难也困扰着幕府和许多大名。
外部压力: 19世纪,西方列强的崛起,特别是美国的到来,打破了日本的锁国状态。1853年,美国海军将领佩里(Matthew Perry)率领黑船抵达日本,要求开放通商。
开国与动荡: 幕府被迫签署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几个港口,这引发了日本国内的强烈不满,出现了“尊王攘夷”的呼声。
大政奉还: 在内外压力之下,最后一位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于1867年将政权交还给天皇,标志着德川幕府统治的结束,也开启了日本历史的新篇章——明治维新。

总而言之,江户时代是一个复杂而充满活力的时代。它以其独特的政治制度、蓬勃发展的经济、繁荣的文化艺术以及严格的社会结构,深刻地塑造了日本的民族性格和发展轨迹。这是一个从战乱走向和平,从相对封闭走向对外开放,并为现代日本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它既有其固有的稳定与秩序,也孕育着变革的种子,最终完成了从封建王朝到近代国家的历史性跨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初了解江户时代,是因为《仁医》这部电视剧。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但还是我心目中No.1的日剧。这部剧不仅了解到了形形色色的江户底层社会苦难和上层社会的光鲜。对吉原文化充满兴趣的我,看了非常多相关书籍。满满对江户文化也有了些粗浅的了解。

有了宝宝,空余时间越来越少。难得有一个自己可以回答的问题,那么一定要做成一个精品回答。不是简单的回答一笔带过,分享更多关于江户町人文化。希望以我的知识水平能带给大家更深的了解。也希望疫情结束之后,可以同知友们一同前往日本,更深的了解这方面的文化。

有知友说德川家康入府江户之前,这里只不过是小渔村。这点我不太能够认同,江户最初筑城人并不是家康而是太田道灌,筑城时间在应仁之乱前的1457年。1590年,小田原征伐之后家康转封江户;1603年家康在江户开府,这个时候离最初筑城时已经过去100多年。经过这么久的发展家康入城之前,已经有非常多的商船往来于江户凑(江户港口,见下图),城下町商人聚集这里成了日用品交易的中心,每天都有热闹的集市。虽然说跟当时的京都、大坂比不了。但是也不能说这里只是一个小渔村。

江户为何能发展成为百万人当时最大城市之一?不单单是德川在此开府,我认为更重要原因是江户幕府的“参勤交代”政策(全国各藩大名在江户生活一年,之后回到藩地),藩主们不是一个人来到江户而要带领非常多的大臣和武士来到这里生活,间接给江户带来丰富多彩绚烂的文化。


题目既然说是“江户时代是怎么样的一个时代”

以下的回答跟江户町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到了生活江户住宿·江户的餐桌。以及娱乐活动花火·泡澡·以及歌舞伎等。


跟现在一样,不同时代人对家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江户时代的人们住在什么地方呢?

那么首先来说说说

江户的家

江户城市根据身份的不同,有着不同居住区域。武士们居住在“武家地界”,寺庙神社有着“寺社地界”,人数最多的百姓住在“町人地”。虽然人数最多,町人地只占江户的不到百分之二十。

人口密度这么高的町人居住的房子是什么样?

那就是长屋,想必大家多少有些了解。在历史剧和动漫中常看到百姓们居住狭窄小巷成排房屋。

长屋又分为两种,位于主路大路的表长屋和被表长屋包围比较偏僻的里长屋

表长屋是商人职人等这种比较富裕百姓阶层人们住的房子,一般一层是商店。二层是居住的地方。贫穷百姓居住的里长屋,是被分割开来单层房间。房间非常小,只有不到10平方米左右,普通家族3~4个人都要挤在这个小房子里。

长屋的根据构造又分为“割长屋”和“栋割长屋”

割长屋(单排木屋),门前窗后都有空间,通风良好。一般也会有小庭院之类。月房租800~1000文(8000~10000日元)

栋割长屋前后都有房屋,没有窗户光线不好,透气性也差。月房租500文(5000日元)。

沿街主干道一般都会租给商家作为店铺,进入这些表通店一般都会有掌柜或者学徒招待,两个长屋之间有一扇宽约2米木门,这扇大门通向普通百姓居住的里长屋。

木门上的横木上会写到长屋的所有者和居住在这里百姓的名牌,看到名牌就能大概知道所找人的位置与职业。木门每天早上6点打开,晚上10点关闭,江户时代大家还是比较注重安全的,一般木门旁边都会设置有保安职责的“自身番所”和“番小人屋”。

从木门进去,路地中央就是排水沟一般都会用木板等盖上。日常排水没有问题,遇到暴雨就有点遭殃。

跟现在不一样狭窄的长屋内没有自来水和泡澡的澡盆,家里用水全靠长屋中央的水井。为了存水家里都有大的水缸。

江户临海挖出来的水井出水多都偏咸不能饮用,因此为了保证居民日常用水,神田川的水(神田上水)和多摩川的水(玉川上水)引入到百姓居住的区域。

几百年前完成不输现代庞大大的工程,不得不佩服当时人们聪明才干。也解决了江户百万人的用水问题,可以说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

水井关乎到这里所有人的生存,又是公共财产所以居住在这里人每年在七夕这一天会集中清理水井“井戸替え”,抽干水后清扫淤泥和垃圾。最后为水井之神供奉上“御神酒”


江户的餐桌

江户时代初期,人们普遍早晚一日两餐。中期以后,由于劳动者增多等等原因改为一日三餐。当时江户被称作“米都市”,无论贫富都以大米作为主食。肉蛋都在生病时需要增加体力等条件下才食用。

1848年著书的《柳庵杂笔》写到8~9人的家庭一年间要消耗十四石四斗大米。平均每人每天要消耗4.4合大米(1.5斤),当时江户外的很多城市也同时食用玄米而江户人只吃白米缺少维生素B1,因此换脚气病的人非常之多,因此被称作“江戸患い

江户时代脚气病是非常严重病症之一,不只是平民。

《仁医》中也有一集是关于荣夫人得脚气病的剧情。实际上德川家的十代·十三代·十四代将军都死于脚气病。


每天一早,人们都会从货郎那里采购当天的食材。

江户后期风俗百科《守貞謾稿》记载 普通百姓早餐:米饭、味增汤 午餐:冷饭、蔬菜和鱼作为小菜 晚餐:茶泡饭、腌菜。大家熟悉的“一汁一菜”就是江户人的日常。

即使饭菜都为“俭约料理”。还是有比较受欢迎的菜“八杯豆腐”“煮豆”“小松菜のおひたし”等等,料理手法非常简单,八杯豆腐是切比较细的豆腐放入水中,加入酱油和酒蒸煮。最后盖上萝卜末食用。

作为江户子的餐桌上怎么能少了鱼类呢,当时比较喜欢鱼类料理有“盐烤沙丁鱼”“盐淹鲣鱼”“金枪鱼鱼骨肉(まぐろのすきみ)”。

百姓居住长屋附近一定也会有“菜屋”“煮しめ屋”等出售各种成品小菜,为单身以及不方便的人提供了便利。

这里说到江户时代最大的特色“外食文化”。江户时代初期,并没有餐饮店。1657年的明历大火之后,江户城三分之二都变为灰烬。为了重建城市需要大部分劳力,因此单身男性增多。再加上参勤交代的武士们也需要在外吃饭。饮食店开始慢慢的普及开来。

最开始就是在路边营业的屋台(路边摊),现在在福冈中洲·天神地区、北九州地区还可以看到热闹屋台料理,跟现在屋台料理主营的烧鸟·炒面·关东煮等不同的是,江户时代最受欢迎的是寿司,以花火著名的隅田川是屋台寿司的发祥地。最出名当属“早鮨”(用盐和醋腌透小鱼,重叠在米饭上发酵一夜。又被称作一夜寿司)

1820年左右,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市场上的鱼类品种繁多,出现了江户前寿司。

除了寿司,当时比较受百姓欢迎的食物还有荞麦面和天妇罗。

除了这些平民的屋台料理外,更高档次的料理屋也出现在江户时代的。料理屋一般提供本膳料理和怀石料理

日常生活大概介绍了一下,接着说说町人们的娱乐活动

江户夏日风物诗·花火

1543年两艘葡萄牙船只在种子岛失事,带来两挺火枪的同时也带来黑色火药。

战国时代结束后,铁炮锻冶和藩的炮术师们,开始利用火药制作花火。

日本最初欣赏到花火的人是伊达政宗,天正17(1589)年在山形县的米泽城由中国人表演。当时的花火是用竹筒喷出来的火粉,跟现在喷出花火还是有一点区别的。这之后德川家康在駿府城欣赏到了英国国王特使带来的花火,一同观看这次表演的三河炮术队学习了这项技术,并把这项技术带回了老家,因此三河是日本花火的发祥地。

德川幕府只允许亲藩和雄藩使用火药,因此不是所有地方都能看到花火。江户末期,出现了跟现在差不多的“花火玉”,出现了发射的花火。到了明治时代,氯酸钾从国外引进到日本,出现了色彩斑斓的各种花火颜色。


看日剧或者动漫出现观赏花火的剧情时,人们都会热情呼喊“玉屋”、“键屋”。这个传统是沿袭自日本最著名的两个花火师傅,玉屋市郎兵卫以及横山町的键屋弥兵卫。

1652年从奈良来到江户的弥兵卫开设了贩卖花火的键屋,开始制作一些简单的花火玩具而大受欢迎之后。开始研制大型观赏性花火。文化年间(1804~1818)键屋番头(掌柜)另起山头,创建了玉屋。

江户时代最为著名的当属1733年开始的两国川花火(之后隅田川花火大会)。江户中后期随着经济发展,町人们的钱袋子渐渐就富裕起来,开始找花火屋提供赞助。花火表演几乎都是被“玉屋”、“键屋”独占,玉屋负责两国桥上流,键屋负责下流。如同阵仗,你一发我一发如同竞争比赛。玉屋发音TAMAYA,键屋为KAGIYA。大家为两边互相加油的呼喊流传到了现在。

但是好景不长,玉屋由于制作花火不当引发火灾且波及到周边区域。玉屋因此被没收财产并且被江户驱赶出城市,后代也不能继承玉屋的名号。

有钱人在纳凉船中享用美食同时欣赏花火,平民百姓就在河的沿岸和桥上欣赏。

不只是町人,大名也会组织燃放花火。比较著名的德川御三家花火和仙台伊达家花火。在燃放花火之前都会通知百姓,人们也都会争相去观看。因为观赏人数太多,很多地方出现过断桥的事故。


大江户的风吕与温泉

日本温泉历史非常悠久,日本古文献《古事记》、《日本书记》,《伊予国风土记》都有记载。

其中《伊予国风土记》记载了全日本温泉神社祭祀的二神的神话故事。少彦名命和大国主命在伊予国旅行的时候,少彦名命患上了罕见的急病。于是大国主命把大分鹤见岳的速见之汤(现在的别府温泉)引入到道后温泉,入浴之后少彦名命急病痊愈,欣喜的在石头上起舞。这块石头被称作“玉之石”保留在道后温泉。到了天下太平的江户时代,伴随着江户·大阪为中心的町人文化发展,老百姓泡温泉成为了一件普通事情。因为参勤交代,交通越来越方便。商人和农民不能从自己所属的藩中出来的规矩,但是寺社参拜和泡汤可以在国内移动。百姓去伊势参拜和金比罗参拜的时候,可以提出泡汤愿望,这也是参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德川家的历代将军,都把热海大量温泉水运送到江户,体验最纯粹的温泉。

温泉大众化的江户时代,全日本的温泉如同相扑排位一样开始出现了排名表。


排名最高的大关,东边是【草津温泉】、西边是【有马温泉】,现在这样的排名形式还在继续传承成《新世纪日本温泉番付》。现代东边横纲【草津温泉】、以下为【白骨温泉】、【登别温泉】、【箱根温泉】、【玉川温泉】、【乳头温泉】;西边【由布院温泉】为首,之后是【别府温泉】、【黑川温泉】、【指宿温泉】、【城崎温泉】、【奥飛騨温泉】。

江户时代没有人工温泉,也没有便利的交通。跟温泉想比,普通风吕跟町人生活更加贴近。

据《庆长见闻录》记载,江户最早钱汤出现在家康进入江户的第二年(1591年)位于现在的常盘桥附近


江户时代的钱汤,被称作“汤屋”。早期汤屋浴池跟现在不同,浴池只能没过膝盖。下半身泡汤,上半身如同蒸桑拿一般。汤屋为了防止热气扩散过快,在很低的位置设置了石榴口。石榴口高不过90cm,因此浴室温度都在50°左右。出入都需要弯腰。

当时也存在鉄砲風呂,就是木桶中放入铁桶倒满水下面生火的泡汤方法,可以说泡澡已经成为生活在江户的日常生活之一。当时人们一天都要泡2~3次澡。

想必大家都有疑问,那个时代的风吕是混浴的吗?

当时汤屋的营业时间是早上6点到晚上8点,泡早汤的多是下级武士和小商人,女性多在完成家务的夜晚去泡澡。到江户中期混浴都是非常正常事情,当时泡澡不是全裸。男性穿着兜裆布,女性绑着“汤文字”的腰卷,当时浴池开口狭窄再加上蒸汽弥漫几乎也看不到什么。

1830~40年间的天保改革,禁止了混浴。规定了男女入浴时间不同,之后钱汤出现男汤和女汤。由于风俗文化长久,一直到明治中期才彻底走出历史舞台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江户时代“汤女”文化,汤屋为了招揽生意很多都会二楼提供“汤茶服务”即汤女们白天提供搓背洗浴服务,夜晚弹奏三味线为泡汤人们提供娱乐服务。

幕府为了维护风纪,1657年彻底取缔了汤女风吕。汤女600余人全部送至吉原游郭,之后江户平民们泡完澡后,也会上二楼下下象棋,玩玩围棋之类。

泡澡的价格也非常优惠,但是也随着时间推移而上涨。江户中期6~8文(90日元左右),到了后期12~16文(150日元)。都是荞麦面的一半价格。


江户时期歌舞伎

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开府,征召了再京都非常有名表演“かぶき踊り”的舞者出云阿国。这可以说是歌舞伎的开始。阿国是出云大社的巫女,但是关于她的介绍历史上记载的少之又少,现在关于她只留下一张阿国在茶屋表演男人的画。

在阿国之前,在表演方面有所造诣的都是男人。阿国以一个巫女的身份,得到大家的认同。可以说是在日本战国时期的一大特色。

在没有戏园子的时代,歌舞伎一般都是表演“念仏踊り”“ややこ踊り”。


表演的场所多在寺庙和神社中的舞台上,观看表演的人有的坐在地上,有的站在舞台边。日本寺庙和神社多草坪,草坪在日语中被称作“芝生”。戏剧在日语中被称作“芝居”,所以最早歌舞伎表演可以说是日本戏剧的起源。

之后阿国因为表演多涉及到游郭游女,被幕府认定为败坏社会风气而于1629年禁止。接着当时又兴起了“男色”风潮,人们争相看少年们表演“若众歌舞伎”后,都会有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因为当时江户少年们在成年之前,都不会把前发剃掉,这些歌舞伎都是由这些孩子表演。幕府也是为了这些人操尽了心,为了杜绝这些男色问题颁布发令只允许月代头来表演节目,也就是说只有成年人男人才能表演歌舞伎。


江户最早的戏台出现在1624年,由猿若勘三郎(初代中村勘三郎)设立的猿若座(之后的中村座)。勘三郎是中村座代代相传的座元名。2012年去世的十八代目中村勘三郎,在2000年的时候在浅草建造了“平成中村座”,重现了江户时代的中村座

当时观看歌舞伎跟现在的剧场还是有所不同的。屋台下面一层,都有一个正方形位置,可以坐四五个人。现在歌舞伎表演屋台就没有这些座位。当时人们在不同方向边聊天、边吃东西(鲷鱼烧)、边喝着 一边观看歌舞伎表演。当时没有现在的条件,光线非常弱。歌舞伎表演需要窗户照射进来的光线和蜡烛光,如果大家去过香川县的金刀比罗宫旅游想必一定去了旧金毘羅大芝居(金丸座)了吧,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当时演员和观众所处的环境。金丸座是日本唯一保留到现在江户芝居小屋(戏园子)。

茶屋的送来料理和酒,观众在芝居小屋里边看边喝酒。遇到喜欢的演员会投去红包,坐在后方的观众招呼声和喝彩声都能听到。如果剧情中有一段没有意思的话,观众可能都不在看吃吃喝喝了。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演员们穿上了华丽的衣服,化上了妆,动作表情非常夸张。慢慢的就发展成为咱们现在所看到的歌舞伎表演。戏剧高潮时候,背景音乐搭配气氛加快演员突然睁开眼睛,动作神态极尽夸张。这种夸张演技代表就是名演员初代市川团十郎。

色彩鲜艳衣服,夸张的妆容。受到当时江户百姓们的欢迎。

大家熟知的市川海老藏明年会袭名成为十三代目市川团十郎。

随着江户幕府推行儒教,歌舞伎也受到了一些影响。1644年幕府下了规定“现实人名不能用在歌舞伎中”。到了1703年发生了著名的“忠臣藏事件”,歌舞伎作家立马把这件轰动全国的事改编成了剧目,剧中人物的名字没有按照真人姓名稍微修改了一下,因而这个故事才能流传至今影响极大。

经过了百年发展,歌舞伎慢慢成型。幕府也公布了四座公认的歌舞伎剧团被称作“江户四座”分别是:中村座・市村座・森田座・山村座。但是因为1714年发生“江岛生岛事件”(当时江户城大奥御年寄江岛受山村座人气演员生岛新五郎邀约观看歌舞伎表演,结束后设宴招待。江岛回城时已经过了七之口的关闭时间守卫不予放行导致事情闹大。当时大奥由月光院掌权,政事上则由和她关系密切的侧用人间部诠房把持,以德川家宣御台所天英院为中心的势力则与之抗衡。天英院一方认为,扳倒作为月光院左右手的绘岛,是打击月光院的绝佳方法。因此设计到大奥内部斗争。之后所有人都接受调查,又牵涉出来大奥很多风流韵事。牵涉及广,1300多人受到了处分,号称大奥最大丑闻)。之后中村座被废,江户所有的剧场都迁址到浅草圣天町,一直到幕末。


江户除了町人当然还有武士,武士生活是什么样呢?下次有机会再跟大家继续聊,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看到这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江户时代,一个在日本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时代,它持续了约260年,从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幕府到1868年大政奉还,标志着日本封建制度的巅峰,也奠定了现代日本的一些基础。要详细地讲述江户时代,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这个充满活力的时期。一、 政治格局:幕藩体制的稳固与统治江户时代最核心的政治特征是幕.............
  • 回答
    足利家的终局,以及他们在江户时代的轨迹,要详尽地说来,那真是一段漫长而又带着一丝苍凉的故事。毕竟,他们曾经是日本的统治者,掌控天下长达两个多世纪,但最终的结局,却和他们辉煌的过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起足利家的“结局”,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因为他们在政治舞台上的主角身份早已终结,但血脉却并未因.............
  • 回答
    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为了维持其统治的稳定和巩固武士阶层的特权,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军队屯驻制度。这套制度并非像现代国家那样,将军队集中部署在全国军事要地,而是更侧重于一种分散化的、依托于封建领地体系的军事存在。核心理念:兵农分离下的军事义务与领地支配江户时代的军队,其主体是武士阶层。与过去的“兵农合一”不.............
  • 回答
    在日本江户时代,社会结构如同金字塔一般,而塔基最广阔、最根基的部分,便是那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基层”。这里的“基层”主要指的是农民(百姓)和町人(城镇居民),他们是支撑整个封建社会运转的根本。农民:土地的儿子,税收的负担者江户时代的农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百姓”,是社会中最庞大、最基础的阶层。他们占据.............
  • 回答
    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全国,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作为清廷在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平定太平天国的重要军事部署,其存在方式和作用可谓是跌宕起伏,极具戏剧性。它们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定军团,而是在战局的演变中不断形成、调整甚至覆灭。江南大营:围困金陵的“铜墙铁壁”江南大营最初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天京)之后.............
  • 回答
    .......
  • 回答
    江户时代,一个孕育了璀璨文化和多样化生活方式的时代,其美食也同样丰富多彩,如同当时的浮世绘一样,充满了生机与细节。如果穿越回那个时代,你会被琳琅满目的街头小吃、精致的料理和充满人情味的餐馆所吸引。街头巷尾的诱惑:庶民的美食天堂江户时代,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大众化的餐饮业也蓬勃发展。走在繁华的江户(今.............
  • 回答
    您好!关于江户时代德川幕府是否中央集权,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历史研究中一个常常被深入探讨的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细致地梳理一下德川幕府的统治体制和实际运作。简单来说,德川幕府可以被视为一种“准中央集权”或者“有限中央集权”的体制。它并非像后世一些纯粹的中央集权国家那样,中央政府拥有.............
  • 回答
    日本自室町幕府、战国时代直至江户幕府时期,朝廷的财政供给方式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虽然都围绕着“贡赋”和“恩赏”这两个核心,但在具体操作和来源上却各有侧重,也反映了幕府与朝廷之间力量对比的动态演变。室町幕府时期(13361573):朝廷的“残喘”与幕府的“恩赐”室町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武家政权对朝廷权力的.............
  • 回答
    长坂坡一役,刘备的狼狈逃窜,仓促撤离,确实让人捏一把汗。但话说回来,在那样危急关头,刘备并非毫无章法,他心中自然是有盘算的。至于为什么认为江陵能够接纳他,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当时的江陵守将——糜竺。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拨一拨,看看刘备和糜竺之间那份深厚的渊源。糜竺,这.............
  • 回答
    宋金南北对峙时期,生活在金国统治下的北方汉人,其身份认同和政治诉求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充满矛盾的议题,绝非简单的“亡国奴”或“金国人”二元对立能够概括。他们的内心世界,如同一幅浸染了血泪与屈辱的画卷,描绘着在异族统治下挣扎求存、希望与绝望交织的复杂情感。身份认同的撕裂与挣扎:首先,要明确一点,大多数北方.............
  • 回答
    江苏一家幼儿园开设“死亡课程”,这话题确实挺让人心里泛起涟漪的。在我看来,学校在生命教育中纳入死亡课程,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尝试,而且我认为,如果操作得当,它绝非洪水猛兽,反而可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首先,咱们得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这是客观事实,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孩子们天生好奇,他们会观.............
  • 回答
    江户时代的公卿,日子过得可比战国时代滋润多了。这一点,毋庸置疑。说起来,这主要归功于德川幕府对整个国家体系的重塑,特别是对朝廷和公卿阶层的“安抚”政策。我们得先看看战国时代那会儿公卿的状况。那时候,幕府的权力已经衰微,各地大名割据一方。朝廷虽然还在,但天皇和公卿们基本就是“靠脸吃饭”的象征性存在了。.............
  • 回答
    江户时代的江户城下町,作为德川幕府的中心,自然是各方人士汇聚之地,其中也包括了大量的旅行者。不过,用现代的“酒店”或“旅馆”来形容当时的住宿设施可能不太准确,更贴切的说法是各种形式的“宿屋”(やどや),它们为旅人们提供了必要的安身之所。这些宿屋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不同层级的旅客需求而多样化发展的。我们.............
  • 回答
    江户时代,日本社会阶级森严,武器的持有权也严格地与身份地位挂钩。对于那些被视为“平民”的群体,比如农民、工匠、商人等,他们的武器使用和携带有着明确的限制,目的在于维护幕府的统治秩序和稳定。总的来说,平民在理论上是被禁止随意携带武器上街的。幕府颁布了各种法令,严禁非武士阶层拥有刀剑等攻击性武器。这里的.............
  • 回答
    江户时代行医者的官衔:一瞥那个时代医者社会的等级与地位在人们的印象中,提及江户时代的日本,往往会浮现出武士、町人、浪人等鲜明的社会阶层。然而,在这幅错综复杂的图景中,作为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行医者,他们又身处何种位置?他们的“官衔”又意味着什么?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头衔问题,更关乎当时社会对医学的认知、对.............
  • 回答
    要理解江户时代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得先跳出“现代化”的滤镜,回到那个与我们当下截然不同的世界去感受。江户时代,从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幕府到1868年大政奉还,这漫长的260多年,并非一段沉寂的停滞,而是日本走向近代化前,一次至关重要的“内在积淀”和“自我雕塑”。地位:江户时代在日本历史上的地.............
  • 回答
    日本从平安时代到江户时代,天皇家族虽然在政治实权上经历了多次更迭,被武士集团等其他家族长期把持,但天皇的家族谱系却始终得以延续,没有被其他势力直接“取代”或“推翻”出历史舞台。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是多方面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取代”在日本政治文化中的含义。在日本,天皇不仅仅是一个政.............
  • 回答
    江苏五城人口触“负”,挑战与机遇并存近期,江苏省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扬州、泰州、徐州、盐城、南通这五个城市的人口已步入负增长轨道。这一消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毕竟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石,人口的增减往往预示着城市发展前景的变化。现象的背后: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江苏五城市进.............
  • 回答
    在那个刀光剑影、恩怨情仇交织的武侠时代,要让朝廷与江湖这两股看似对立却又互相影响的力量实现和谐共处,绝非易事,需要一套精妙且具有前瞻性的政策。这套政策的基石,必然是相互理解、利益平衡与有效约束的有机结合。首先,朝廷需要破除“官匪一家”的刻板印象,认识到江湖并非都是刁民恶徒,其中亦有心怀家国、武艺高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