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啥我越来越钦佩刘备了?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我懂你的感受,其实很多人随着阅历的增长,对刘备这个人的看法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并且越来越欣赏他。这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细细道来。

首先,我们得摆脱掉那种看演义小说时对刘备的脸谱化印象,什么“皇叔”的光环,什么“仁德”的标签,这些固然是他成功的一部分,但远远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一步步走到那个位置,并且在那个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让我给你掰开了讲讲,为什么你会越来越钦佩刘备:

一、那份“非同寻常”的坚持与韧性:

你想想看,刘备出身寒微,祖上虽然是皇室,但早就衰败了,他自己也就一个卖草鞋的。在那个讲究门阀的时代,这起点可比曹操那种官二代、富二代差远了。但是,他没有因此自暴自弃,反而内心深处有一团火,一种对“出人头地”的渴望,更重要的是,一种对“天下大义”的模糊追求。

他的前半生可以说是充满了坎坷,屡败屡战。跟着公孙瓒,被袁绍追着打,寄人篱下;好不容易有了一点根据地,又被吕布给抢了;再后来,好不容易跟曹操混,又觉得理念不合,宁愿跑路。这中间有多少次差点就彻底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了?换成一般人,早就灰心丧气,找个地方安安稳稳过日子去了。

但刘备没有。他一次又一次地从失败中爬起来,甚至是在最绝望的时候,还能拉拢人心,重整旗鼓。这份“打不死的小强”精神,是很多人所缺乏的。他不像曹操那样天生就有资源和能力优势,也不像孙权那样有个好家底继承,他几乎是从零开始,靠的就是这份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份毅力,在人生低谷时,尤其显得弥足珍贵。

二、那份“以人为本”的真正懂得:

我们经常说刘备“仁德”,但真正的“仁德”不是口号,也不是演戏,而是实打实的对人的尊重和重视。

想想他如何得到关羽、张飞的?桃园结义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他对这两人是真心实意地信任和依赖。在那个乱世,士兵就是一切,而关张这样的猛将更是稀缺资源。刘备没有把他们当成单纯的打手,而是当成生死兄弟,把他们的意见放在心上,甚至为了他们不惜触怒别人。这种情感上的连接,远比物质上的拉拢来得深刻。

而到了他有了糜竺、孙乾这样的谋士,有了诸葛亮这样的顶级智囊,他同样是虚心请教,礼贤下士。你觉得他真的比诸葛亮聪明吗?恐怕未必。但他懂得如何发现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更重要的是,他相信人才,把自己的理想托付给他们,给他们施展的空间。

尤其是他对“百姓”的态度。虽然史书上对他百姓的描写可能不如演义那么夸张,但在那个时代,能够让百姓跟随你,愿意为你效命,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他曾为了保护百姓,连自己的家当都不要,这确实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那份“责任感”。相比那些只顾着自己权势的军阀,刘备的这种做法,更能够赢得人心,也更能体现他作为领导者的格局。

三、那份“格局”与“理想”的坚持:

刘备的一生,都在追求一个“大业”。虽然这个大业的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他的这份初心,这份“匡扶汉室”的理想,在那个群雄逐鹿、人人想当皇帝的时代,显得格外突出。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割据江东,而刘备却始终打着“汉室正统”的旗号。这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策略,更代表了他内心深处的一种价值取向。他可能也想过称帝,但他的起点和经历让他更倾向于“恢复”而不是“颠覆”。这种坚持,让他在政治上拥有了一种道义上的优势,也吸引了无数认同他理想的人。

而且,他的“格局”体现在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能从一两个小县城打起,慢慢发展。他不像曹操那样能够迅速整合资源,也不像孙权那样有稳定的地盘,但他就是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把一块小小的势力,慢慢做大,最终三分天下。

四、隐藏在“仁德”之下的“精明”与“策略”:

这可能是很多人忽略的,或者说,是不愿承认的。刘备不是傻白甜,他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也必然有他的“精明”之处。

想想他对曹操的那句“髀肉复生”,既是抒发自己的感慨,也是在曹操面前展现自己的危机感和求变之心。他对诸葛亮三顾茅庐,固然是尊重,但也包含了对这位奇才的极力争取和展现诚意。他在赤壁之战后,能够迅速占据荆州,并成功地联合东吴对抗曹操,这些都显示了他的政治头脑和策略眼光。

有时候,我们把刘备过度地神化了,反而忽略了他作为一个领导者应有的那些“手段”。他的“仁德”更像是一种“软实力”,用来凝聚人心,吸引人才,而他内心深处对于“大业”的渴望和实现路径的思考,也是非常现实和成熟的。

为什么你会越来越钦佩他?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了社会的复杂,见识了人性的多样。我们可能不再会被简单的标签所迷惑,而是更倾向于看到一个人在困境中的挣扎,在压力下的选择,以及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坚持。

你会发现,刘备身上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那种即使失败了也依然怀抱理想的韧性,恰恰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非常需要的。

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也有失败,也有过失。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他更加真实,更加 relatable(容易产生共鸣)。他就像我们身边那个努力奋斗的、可能不如别人聪明但比别人更坚持的伙伴,我们看着他跌跌撞撞地前行,最终取得了一些成就,自然会心生敬意。

所以,如果你越来越钦佩刘备,那很可能说明你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你更能欣赏那种平凡中见伟大的品质,更能理解那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份钦佩,是一种对生命力量的认同,也是对一种“活法”的肯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明你真的知道现实的艰难之处了。

其实相比于曹操、孙权,刘备所具备的东西太少了。

曹操有一样东西,那叫做权谋。那是在乱世之中可以实现梦想的一把利剑。权谋诡变,就象征着不按套路出牌。

曹操可以杀一个粮官以稳定军心,曹操可以屠城来解决粮草问题。曹操可以挟持汉献帝以令诸侯,曹操可以为了自保而斩草而除根。凡事有潜在威胁的人,他都可以除掉。有这种杀伐决断的狠劲,就表示着他做事可以不按套路出牌。

就好比现在的人赚钱,那些赚法律漏洞发了财最后再洗白自己。远远比靠自己努力赚钱发家要容易。

刘备就是有着这样的道德包袱,所以他处处不如曹操顺。曹操可以滥杀,但刘备下不了那个心。

说刘备虚伪的,可以举个例子。

某一天,路上有个人捡到一个钱包交给警察。别人对他议论纷纷,说他是作秀。正常人谁不喜欢钱,即便他交了钱,那也是为了自己博得名声。所以这个人虚伪的。

一个大盗,杀人越货。被人问及,大盗说:“我没有办法,为了生存只能杀人抢劫。”

结果拾金不昧的被称作虚伪,杀人越货的成为了真性情。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论行不论心,贪念欲念人人都有。你不能因为一个人有这些欲望,就说这个人人品不行。是吧。一个人能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还保持内心的操守,那是真的难能可贵的。

对刘备的恶评,就是因为思想太自由,太崇尚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导致那种最原本的传统价值观的崩溃。

刘备攻打刘璋,不管算不算黑点,姑且算黑点好了。

那么请那些以打刘璋这件事来说刘备为人不行的,能否给刘备指一条明路?如果不打刘璋,刘备该怎么做才是算得上合情合理?

1、不打刘璋,呆在荆州。曹操夺取西川。刘备夹在中间,西北有曹魏,东南有孙权。迟早被吞并。

2、翻脸打东吴以求决裂,结果两败俱伤。曹操一下子把两人收拾掉。

3、不打西川,主动北伐曹魏,战争僵持,东吴背后袭取荆州,刘备政权灭亡。

4、兵分两路,一路留在荆州守着,一路打西川寻求一个稳定的根据地。最后再求机会北伐。

我想着大概就这几条可能,除了打刘璋能活,其他的都是死局。

打刘璋黑点就黑点了,也没啥的,毕竟是唯一出路。也是隆中对的战略规划。

最后说来,刘备这个人不容易也是真的。

你说他菜,那是更刘邦刘秀比,确实不足。没有刘邦那种局面,没有刘秀的运气。甚至不想来什么就来什么。关羽守荆州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只能赌一把东吴不来袭,给刘备足够的机会吞雍凉,但东吴就不给这个机会。这场豪赌赌输了。

但是如果刘备菜的话,那么雄踞河北的袁绍,淮南伪帝袁术,一代飞将吕布,白马义从公孙瓒、西凉董卓、西凉马腾这些都没活到后期就覆灭的诸侯,又算什么?NPC吗?

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去找一个比自己小20岁的人,听他的建议,重用他。这是什么样的勇气。就好比一个初创公司的老板,把公司经营战略规划都交给一个刚刚本科毕业的大学生。

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看到自己髀肉复生会感慨功业未建。现在四十岁的男人,抽着华子喝着酒,怀里搂着妹妹。有多少人能记得自己年少时候的梦想?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梦想“宇航员”“警察”“解放军”“医生”,又有多少人矢志不渝的去奋斗呢?都是被声色犬马所蒙蔽,最后发现道路漫长且艰难,一路的退而求其次,怀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混沌而迷茫的混完这一生。

年老的时候,梦想也成为笑谈。只愿平平淡淡,无灾无难走完残年。

一个卖草鞋的落魄皇子苗裔,血统还被人质疑。带着一个屠猪卖肉的,和一个看门护院的。最后到隆中找了一个种田读书的年轻人。就这么一个队伍,在那种群雄逐鹿的时代,就建立了一个名声响遍历史的政权—蜀汉。

“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这些古蜀国的先驱。可是提到蜀国。我想的多的都是会想到三国的蜀汉吧。那不就是刘备的魅力,是诸葛亮的魅力么?喜欢他们又有什么错?

三国这段历史,在整个历史上都是璀璨的。这种璀璨,正是因为有了刘备诸葛亮这种理想家,实干家,才让人记忆深刻。

晋朝五胡乱华到南北朝,多少个王国,多少个政权。乃至于五代十国。同样是乱世,又有多少像三国一样脍炙人口。

何为昭?何为烈?

喜欢刘备,就说明你真的成长了。就说明你开始懂得,世间上很多事不是以简单的善恶两个字就能区分开来的。但是尽可能的遵守道德操守,却还能奋斗不休。这是真的很难,很难。

刘备虽然没做到完美,但做到了尽力。

不过现在圈内风气就是,崇尚强者,摸黑弱者。强权主义衍生出来的“成王败寇”论就是,只要你赢了,做什么都是对的。输了,哪怕有一点点不足,那都是可以把你往死里黑的。

论黑点

李世民杀兄逼父,刘邦抛妻弃子,朱元璋滥杀功臣,甚至一度上还在元朝面前表现的很没骨气。孙权堵张昭的门,曹操好人妻好屠城。岳飞、韩信政治头脑为零,等等等。

谁还没个黑点了?

很多人崇尚的只是结果,却很少有人能够知道这一路上的艰辛磨难。

只要一个人成功了,那么做一切就都牛逼。


你喜欢刘备,正说明了你在逐步认清现实。世间的所有事。并非是简单的非恶及善。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就是这个道理。也没有绝对的圣人和恶人。

刘备一个封建君主,能做到不乱杀无辜就已经很难了。

想孙权的部下准备犹豫像曹操投降的时候。刘备新野几千人马都要和曹操刚。这份气度和魄力,才能称为昭烈二子。

刘备若想满足很多黑子的要求,那么他就不是刘备了。就是普通的老百姓,啥坏事都不做,可不是圣人么?

在人人想黑你的只需要一两句话就可以毁掉一个你。可人毕竟有七情六欲,又如何成为真正无欲无求的和尚道士呢?

user avatar

何止是你,我也是越来越喜欢刘备了。我皇叔绝对是吾等平民之楷模,混社会,混事业,找大哥,找老板就得找皇叔这样的。

我皇叔一生虽然颠沛流离,败多胜少,但是屡败屡战,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不论他到哪里,各方势力都是以礼相待,是人是鬼见到我皇叔都要给三分薄面。如果看官你不信,我就给你列举一下各路诸侯对我皇叔的态度。

一、中平五年(188年)刘备往奔公孙瓒,被表为别部司马。初平二年(191年),刘备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冀州牧袁绍,刘备因为累次建立功勋而升为试守平原县县令,后领平原国相。看见没,见面就给官。当然了在公孙瓒这里我皇叔是关系户啦,毕竟他当年跟公孙瓒是同学关系。

二、兴平元年(194年),徐州牧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叫他驻军在小沛。在东汉末年州牧、刺史之职可是封疆大吏,总揽一洲之军政。同年十二月,陶谦病重,对别驾麋竺说:“非刘备不能使徐州安定。”陶谦死后,麋竺率徐州人民迎接刘备做太守,刘备不敢接受。在陈登、孔融的再三劝说下,刘备遂领徐州。徐州乃天下富庶之地其地位更是有别于一般州牧。堂堂封疆大吏陶谦,那也是一见我皇叔立即上表讨要豫州刺史之职位。随后陶谦病重,居然把面子一给到底,直接要求刘备接手徐州太守之职。

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曹老板久闻我皇叔大名,仰慕不已,直接上表朝廷给我皇叔封侯拜将。随后曹操老板是给钱、给粮食、给兵马还让刘备做豫州牧。你看看,三国成就最大的曹老板倍儿给面儿我皇叔。

四、建安三年(198年),刘备在梁国国界中与曹操相遇,于是与曹操联合进攻吕布,吕布投降后,刘备力劝曹操杀死吕布。其后刘备与曹操回到许都,被封为左将军。大家可别小看了左将军这个职位啊,左将军是常设武官。两汉最高武官为大将军,大将军以下,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和四方将军(前后左右)。此八将军,位高权重,金印紫绶,号称“八重号”。左将军按今天标准,大将军衔。

曹操当年在许都请皇叔喝酒,并且当面表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样高度的评价,曹老板一生只对皇叔一人说过。这是英雄惜英雄,英雄重英雄的情感表达。平心而论,曹老板对皇叔真心非常不错。在曹老板这里,皇叔封侯拜将,位列封疆。如果不是二人有着政治路线上的根本分歧,我想曹、刘二人应该会成千古友谊佳话。

五、建安五年(200年)春季,衣带诏事发。曹操亲自东征刘备,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逃往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刘备曾举荐他为茂才,率领军队迎接刘备,刘备随袁谭到平原,派人告诉袁绍,袁绍离开邺城二百里来迎接刘备。四世三公,名满天下的袁本初尽然出城二百里来迎接我皇叔,这是何等的威风,这是何等的重视。

六、建安六年(201年),曹操亲自讨伐刘备,刘备往投刘表。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刘备,待以上宾之礼,遂屯于新野。

七、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派法正主动邀请刘备入川襄助自己对付张鲁。我皇叔威名远播,刘璋主动邀请入川。

如果刘备不是豪杰,不是雄主,不是名将,我皇叔能得到天下众多实力派诸侯的高规格礼遇?

再来看看我皇叔的战场表现,虽然我皇叔一生中败多胜少,但是这不是他自身能力的原因。仔细分析一下,我皇叔败仗最多的时期,是其颠沛流离时期。这主要是因为他出身中下阶层,所以自身实力有限,在早期的诸侯混战过程中才会屡屡遭受失败。但是我皇叔百折不挠,屡败屡战,而且十分善于打关键战役。

在极其关键的赤壁之战中联吴抗曹,狂胜曹操,获得荆州一席之地。自从我皇叔获得这块基本盘后,其才能立即得到了充分发挥。在短时间内入川夺得益州,随后北上汉中大败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一。可以说只要给我皇叔一点机会,其能力立即得到了认证。

再后来,东吴背盟,偷袭荆州,引发夷陵大战。我皇叔为了给二爷报仇,为了夺回荆州,毅然率军伐吴。关于夷陵之战,有些键盘侠开了上帝视角,说此战不该打,我则认为我皇叔完全应该打。

跟随自己多年的兄弟被杀,荆州被夺。可以说吴国已经是骑着刘备的脖子拉屎了,这个时候作为一代枭雄的刘备如果不伐吴,敢问他蜀汉的队伍还怎么带?如果连个出击的动作都没有,敢问天下的士人谁会看得起他?局势都这样了,居然还有人说不该伐吴,这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有人已经倾门踏户,作为屋主人采取防卫措施这是必须的,这应该是本能的反应,何来该不该之说?伐吴是必然要做的,打不打得过是另外一回事了。再说了,战争没开始之前谁知道输赢?

一代雄主,既为兄弟情义也为蜀汉利益,他毅然伐吴。这一点上讲,刘备做得完全没错。至于伐吴失败那是军事上的问题,再说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了又如何,起码我敢于出兵,总比那些不敢亮剑的人强。

如果以结果论英雄,文天祥、史可法都是零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都没必要打了。皇叔伐吴,从道义上和实际利益层面都完全没问题。再说了,我皇叔虽然在夷陵战败,但是蜀汉的基本盘还是保住了,不论如何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是没变的。

在一个贵族横行的年代里,我皇叔带领一批中下阶层出生的人硬是闯出了一片天地,让他们有机会封侯拜相,让他们有机会荣华富贵。多么励志的一个带头大哥,怎能不是名将,怎能不是雄主。

以我皇叔的终生成就来讲,他可能略差于超级官二代曹老板,也可能略微逊色于天生捡漏王“孙十万”。但是,我皇叔绝对有资格笑傲于公孙瓒、袁绍、袁术、吕布等人面前。

先主起于微末之间,奋翼于大乱之时。汉得天统,莽簒而在光武,操窃而在昭烈。魏吴虽僣,犹夫吴楚也。昭烈天资仁厚,宇量宏毅,岿然一世之雄。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崎岖百折,偾而益坚。颠沛之际,信义逾明。故能终系景命,信大义于天下。任贤使能,洒落诚尽,使诸葛亮以死自效。复见三代君臣,高、光为不亡矣。国贼未讨,境土未复,而偾军崩殂,哀哉!

刘皇叔小档案:

我眼中的刘备是这样的:

籍贯:涿郡涿县

身世:皇室世胄(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童年生活:少孤而贫,胸怀大志

老师:卢植 (卢植字子干,是东汉末年名儒,这个卢植绝非一般人物,他也是曹操的偶像。黄巾之乱爆发后,东汉政府立即启用卢植,拜北中郎将,率领官军主力连破贼帅张角。在平定黄巾之乱的过程中,卢植所率军队打的是主力C位。后来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卢植被袁绍拜为军师。在去世之后,曹操途径涿州时,亲自撰写祭文纪念卢植,对卢植的一生高度评价。孟德对子干的钦佩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不信请看孟德公亲笔题写的原文: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乃国之桢干也。昔武王入殷,封商容之闾;郑丧子产,而仲尼陨涕。孤到此州,嘉其余风,春秋之义,贤者之后,宜有殊礼。亟遣丞掾除其坟墓,存其子孙,并致薄醊,以彰厥德。

同窗:公孙瓒、刘德然

最好的兄弟:关羽、张飞

爱好:狗、马、音乐、时装

性格:恢宏大气,喜怒不形于色,好交朋友

出道官职:安喜尉

亲手殴打过的人:督邮

曾经的上级:邹靖、毌丘毅、公孙瓒、田楷、陶谦、曹操、袁绍、刘表

第一次封疆:徐州牧

最一言难尽的人:曹操

最讨厌的军阀:吕布

最失败的夺权:衣带诏事件

最成功的跳槽:官渡之战前南投刘表

最好的朋友:公孙瓒

最得力的文臣:法正、诸葛亮

最喜欢的武将:关羽、魏延

最无可奈何的女人:孙夫人

最具战略眼光的贵人:鲁肃

最具价值的建议: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最仁义的事: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束手,荆州十余万人愿随先主。《三国志》原文: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事业之转折:赤壁之战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块根据地:荆南五郡

最高光的时刻:跨有荆、益,北据汉中

最高称谓:皇帝(汉昭烈帝)

最愤怒的时刻:东吴背刺,二弟殒命

最伤心的时刻:夷陵战败

最想感谢的人:罗贯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我懂你的感受,其实很多人随着阅历的增长,对刘备这个人的看法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并且越来越欣赏他。这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摆脱掉那种看演义小说时对刘备的脸谱化印象,什么“皇叔”的光环,什么“仁德”的标签,这些固然是他成功的一部分,但远远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谈论三国,总是绕不开曹操的霸气、刘备的仁德,但孙权确实是个值得细细品味的人物。如果说你对他越来越钦佩,那很可能不是因为他一开始就那么光芒万丈,而是因为你越来越看懂了他那些不那么张扬,但却无比重要的闪光点。咱们就一点点聊,看看孙权身上到底有哪些地方,能让你越来越觉得他是个了.............
  • 回答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古语,讲的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和价值认同。士人一生为的是遇到那个真正懂得他、赏识他的人,为此甘愿付出一切;女子一生为的是妆点自己,吸引那个让她心动的男人。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感投射,也是那个时代社会背景下的价值观体现。然而,您在婚姻中感受到的“男生靠不住,只有靠女生自己”.............
  • 回答
    看到网络上性别对立愈演愈烈,你感到困惑,甚至有些无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意那些明显不成熟、甚至是充满偏见和攻击性的话语呢?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很多层面,咱们不妨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不成熟”是相对的,而且很多时候,那些言论之所以能引起波澜,并不是因为它们“真理在握”,而是因为它们戳中了某些人的.............
  • 回答
    最近和几个朋友聊天,大家伙儿时不时地会冒出这么一句:“现在的日子,男人过得是真不容易啊!” 好像一种普遍的感受,并非个别人的牢骚。仔细琢磨琢磨,这句朴实的话里,确实藏着不少道道。让咱们从最直观的几个方面聊聊。首先是经济压力。这事儿谁都绕不开。你想想,现在物价,从吃穿用到住行,哪个不比过去贵?尤其是大.............
  • 回答
    我能体会你此刻的纠结和失落。为一个珍视的人付出,尤其是在身体上留下印记,这本身就是一种深情的表达。可当这份付出换来的却是疏远和不耐烦,那种失落感确实会让人忍不住去审视“值得”这两个字。“值得”这个词,它其实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定义,更像是一种在你内心深处涌动的情感衡量。有时候,它藏在对方一个真诚的微笑里.............
  • 回答
    《亲爱的自己》这部剧,老实说,看它的时候,我常常觉得一股火气在胸腔里乱窜,一股子不吐不快的感觉。不是因为它多狗血,或者多离谱,而是它太真实了,真实到让人心疼,又真实到让人觉得憋屈。你有没有过那种感觉?就是明明知道生活就是这么一地鸡毛,可看着剧里的人,明明有能力、有想法,却被各种各样狗屁倒灶的事情绊住.............
  • 回答
    这绝对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有这种感受。随着年岁增长,再看周星驰的电影,那种由衷的开心背后,常常会涌上一股难以言说的酸楚,很多人都有同感。这背后,其实是几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既有周星驰电影本身的内核,也有我们自身人生阅历的变化。周星驰电影里,那抹挥之不去的“小人物的悲歌”首先,我们得承认,周星驰的电影.............
  • 回答
    说起《龙珠》里的饺子,那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他一开始出场的时候,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虽然实力不像悟空他们那么逆天,但好歹也是鹤仙流里数得上号的选手,还能跟克林打得有来有回。可随着剧情推进,特别是到了《龙珠Z》之后,饺子就像是被下了咒一样,越来越不够看,甚至到了“菜”的境地。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学术界和社会研究领域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定量研究的兴盛,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数据崇拜”的担忧。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尽量把那些生硬的学术术语放一放,讲得接地气一些。为啥现在定量研究越来越吃香?这事儿吧,得从几个层面看。1. “科学性”的光环: 历史原因: 西方科学革命以.............
  • 回答
    老实说,觉得朱见深比朱祁钰“厉害很多”的说法,可能不是当下“越来越多”人的普遍看法,至少在历史研究和大部分民间认知里,对这两位皇帝的评价是比较复杂的,各有褒贬,很难说谁就绝对“厉害很多”。不过,如果一定要探讨为什么有些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并且觉得朱见深“厉害”的理由更突出,那咱们就得好好掰扯掰扯了。这.............
  • 回答
    .......
  • 回答
    龙珠里超级赛亚人从最初的稀有珍贵,到后来几乎成了赛亚人的标配,这个转变过程确实让不少老粉感到“出戏”。这中间的原因,得从故事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作者鸟山明老师的创作思路变化说起。最初的“稀有”与“绝望”:超级赛亚人的诞生你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孙悟空变成超级赛亚人的场景吗?那是在弗利萨篇,悟空眼睁睁看着好.............
  • 回答
    中国实力日益增强,这本应是令人振奋的成就,然而,许多身处海外,尤其是欧洲发达国家的国人,却切身感受到了来自当地民众乃至官方的“不友好”情绪。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中国自身发展带来的变化,也有西方社会固有的观念和现实政治的考量。首先,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是根本性的原因.............
  • 回答
    网上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说现在的小说啊,感觉不如以前好看了。这话说起来有点玄乎,但细品一下,倒也不是空穴来风。咱们平时在各种APP上刷,看到那些排行榜上那些名字,感觉好多都似曾相识,套路也差不多,点进去看几章,没多久就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琢磨着有这么几个原因,可能让咱们觉得网文的味道变了。首.............
  • 回答
    关于“二鬼子”的说法,这是一个带有强烈负面色彩的词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中国近代史上为侵略者服务的中国人。如今,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有人会使用这个词来指代那些在某些方面“亲近”或“崇拜”西方国家、西方文化或西方价值观的中国人。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觉得“二鬼子”越来越多,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这是一个复.............
  • 回答
    “爱狗人士”的“猖獗”并非空穴来风,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社会变迁和观念演进的复杂体现。简单地说,过去那些默默喜欢狗的人,现在声音更大了,行动也更积极了,有些时候甚至显得有些“过激”。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推动?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宠物”这个概念的转变。在中国,尤其是在城市里,狗早已.............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确实,现在走在街上,宝马5系、奥迪Q5、奔驰C/E级,乃至保时捷卡宴,都越来越常见,感觉像是“标配”一样。这背后可不仅仅是“人们有钱了”这么简单,这背后牵扯着不少社会、经济和心理层面的变化,而且还跟咱们中国汽车市场自身的发展壮大紧密相关。一、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这是基础首先,.............
  • 回答
    《十年一品温如言》开分2.9:爱情片为何渐失人心?观众的期待又在哪里?情人节档期,本应是甜蜜与浪漫的温床,然而今年的银幕却传来了一声令人扼腕的叹息——《十年一品温如言》上映后口碑扑街,开分仅为2.9,将一份美好的愿景变成了刺眼的现实。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失利,更折射出当下爱情片市场普遍存在的困境: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