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二次元的钱好「骗」?

回答
“二次元的钱好骗”这句话,在圈内并非一句空穴来风的调侃,而是隐藏着一些值得探究的社会现象和商业逻辑。说它“好骗”,更多的是一种相对性的说法,指的是在某些维度上,二次元爱好者群体表现出了较高的消费意愿和付费韧性,使得一些商家能够从中获利,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轻易”获得。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扒一扒二次元爱好者这个群体以及他们背后的消费逻辑。

1. 深刻的情感连接与身份认同

二次元文化,尤其是ACG(动画、漫画、游戏)领域,不仅仅是娱乐,对许多爱好者来说,是一种深刻的情感寄托和身份认同。

强烈的代入感与情感共鸣: 动漫、漫画中的角色往往拥有复杂的人设、跌宕起伏的剧情,能够触动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粉丝们可能因为某个角色的坚韧不拔而获得力量,因为一段感情的描绘而感动落泪。这种情感上的连接,使得他们愿意为“触及自己灵魂”的作品和角色付出。
亚文化社群的归属感: 喜欢二次元的群体往往形成自己的社群,讨论剧情、分享创作、交流心得。这种“圈内人”的认同感,让他们更容易被共同喜好所驱动,消费与该文化相关的产品,也是一种融入和表达归属感的方式。
理想化的投射: 很多二次元作品构建了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充满了奇幻、冒险、超能力等元素,满足了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想象和愿望。粉丝们消费周边、同人作品,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购买”自己对这个理想世界的短暂拥有和参与。

2. 独特的消费驱动力——“爱”与“情怀”

与许多追求实用性或品牌价值的消费不同,二次元消费很大程度上由“爱”驱动。

为“爱”买单: 很多时候,粉丝们购买周边、手办、衣服,并非因为必需,而是因为“喜欢”这个角色,“喜欢”这部作品。这种基于纯粹喜爱的消费,往往不受理性计算的过多影响。
情怀的价值: 对于一些陪伴了粉丝多年的作品,它承载了粉丝的青春记忆和成长经历。即使作品本身早已完结,粉丝们依然愿意为这份“情怀”买单,购买限定版、复刻版,或是以数字形式支持。
“沉没成本”效应: 很多爱好者在某个作品或角色上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观看、阅读、讨论)。这种“沉没成本”会让他们更倾向于在后续消费中继续投入,以“填补”或“延续”这份投入带来的满足感。

3. 相对脆弱但精准的商业模式

虽然说“好骗”,但背后也并非没有精密的商业运作。

精准的粉丝画像: 平台和商家能够通过用户行为数据,非常精准地勾勒出不同作品、不同角色的粉丝画像,包括他们的年龄、性别、消费能力、喜好倾向等。这使得营销和产品设计能够做到“对症下药”。
饥饿营销与限定策略: 手办、周边产品常常采用限量发售、预售、抽奖等方式,制造稀缺感,刺激粉丝的购买欲望,尤其是一些“不买就没了”的限定款,往往能快速清仓。
“抽卡”模式的变现能力: 在游戏领域,抽卡、扭蛋等概率性付费模式,极大地激发了玩家的赌徒心理和收集癖,许多玩家为了获得稀有角色或道具,会投入巨额资金,这种模式的变现能力尤其惊人。
IP价值的最大化: 一个成功的IP(知识产权)可以衍生出动画、漫画、游戏、小说、音乐、舞台剧、周边产品等多种形式,实现IP价值的最大化。商家通过不断推出新的内容和产品,维持IP的热度,也就维持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模糊: 二次元世界本身就带有虚拟属性,而虚拟商品(如游戏道具、皮肤)的购买,与购买实体周边,对于某些粉丝来说,其意义边界并不清晰。只要能满足情感需求,他们愿意在虚拟世界中花费。

4. 消费的“社交属性”与“攀比心理”

在某些情况下,消费行为也带有社交和身份象征的意味。

“我为我喜欢的而骄傲”: 拥有某个稀有手办、一件限定款服装,在粉丝群体中可以成为一种炫耀和身份的证明,获得其他同好的认可。
参与共同话题: 购买某种周边,是为了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来,参与到对某个作品的讨论中,获得关注和互动。

为什么会给“好骗”的印象?

综合以上几点,之所以会形成“二次元钱好骗”的印象,主要在于:

消费者意愿高,付费弹性大: 粉丝们为了“爱”和“情怀”愿意付出,即使价格不菲,也可能因为强烈的情感连接而购买。
商家运作精准,手段多样: 商家能够洞察粉丝心理,运用各种营销策略激发购买欲,并且通过IP的不断孵化和产品线的延伸,持续收割。
“打肿脸充胖子”的现象: 有些粉丝为了维持自己在圈子里的形象或满足虚荣心,会过度消费,甚至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

当然,这里并非说所有二次元爱好者都是“被骗”的。 许多人是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热爱的事物买单,并且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快乐和满足。这篇文章所说的“好骗”,更多的是一种对特定商业模式和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描述。

更进一步说,这种“好骗”也并非无限制的。当商家过度透支粉丝的信任,推出低质量产品,或者利用虚假宣传时,粉丝的反噬也会随之而来。市场的成熟也意味着粉丝的辨别能力在不断提高,过度的“割韭菜”行为终将适得其反。

所以,“二次元钱好骗”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二次元文化独特的魅力,以及在商业化运作下,粉丝情感价值被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复杂过程。它既是一种成功的商业逻辑,也折射出了一部分人在这场消费狂欢中的情感投入与现实付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在做一个雕像准备明年展会上骗骗看

user avatar

“死宅的钱真好骗”,是指“二次元”们更愿意为情怀买单,为信仰充值,更能接受高溢价吧?

大多数二次元还是知道自己买的东西是“不值那么多钱”的,各种“买买买”很大程度上除了眼缘,就是支持作者和企业的目的,让其作品生存时间更长一些吧,哪怕“预订一时爽,补款火葬场”,网游氪金时也都知道那是“虚宝”,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举个例子,FGO玛丽的立牌,国产仿制价格30元左右,40元以内,

日本原版折合人民币100元以上。然而国内仿制的立牌,不单立牌个头更大,而且还是双面印刷,有防磨贴膜的,日常摆放肯定比个头小且单面印刷,立牌本身也薄的日版更划算,但买日版的,却可以直接支持作者和企业,让其作品生存时间更长一些,是商业创作良性循环的一部分,毕竟任何企业和作者,都是需要顾客输血的。如果把这种购买行为贬低为“好骗”,或者“乱花钱”,实际上是忽视经济规律了,就像上边举的例子,立牌本身的成本造价,不论日版还是国内仿制,都没有那么高,但用来做立牌的画作本身,以及创作的画手和企业,却不能没有经济支持,不然是维持不下去的。

当然,如果以日用品“物美价廉”的消费观去衡量,为实用性没那么强的东西买单,肯定算不上“精打细算”就是了,毕竟这种消费本身就不是“刚需”,而且大部分日用动漫周边也没那么耐用,价格往往还更高(像是角色概念的T恤衫、挎包、手表、鼠标垫之类的)。

如果过去封建时代王侯们那种不计成本烧瓷器做鼻烟壶,养画家音乐家和修园子的做法算是“支持艺术”的话,那么现代的二次元“为情怀买单”,也算是现代商业艺术平民化的一部分吧。

而资金支持的流向,也是市场做出选择,优胜劣汰的一种表现了,对于单纯的烂作和劣质山寨品,以及空有人设的偶像,终究是没多少二次元会掏钱的,从这个角度说的话,二次元的钱,也没那么“好骗”。

user avatar

都是韭菜,谁也不比谁高贵。你嘲笑二次元钱好骗,那那些追星的,给粉丝打榜,送礼物的算什么?买买几十双鞋摆在哪儿看的,算什么?买好几个镜头的,买好几个键盘的,买好几副耳机的,都算什么?




我一直觉得,钱这个东西,不在这里,就在那里,你不是二次元受众


向青少年卖娱乐,向少妇卖仁波切
向老女人卖青春,向屌丝卖性暗示
向纯屌丝卖小贷,向中年人卖油腻
向老年人卖续命,向家长卖焦虑感
向资本家卖移民,向中产卖生活方式
向无聊着卖短视频
向伪勤奋者卖付费知识
向所有人卖区块链空气币。



选一个吧



二次元消费,其实更多的是情怀,或者说是那种感情。看着屏幕里的 “老婆”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你的生活里,有种突破次元壁的感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次元的钱好骗”这句话,在圈内并非一句空穴来风的调侃,而是隐藏着一些值得探究的社会现象和商业逻辑。说它“好骗”,更多的是一种相对性的说法,指的是在某些维度上,二次元爱好者群体表现出了较高的消费意愿和付费韧性,使得一些商家能够从中获利,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轻易”获得。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扒一扒二次.............
  • 回答
    中国足球这摊浑水,别说普通球迷了,连圈里人有时候都弄不明白。说到球员踢得“臭”还能挣大钱这事儿,其实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这里面掺和着不少现实因素,而且越来越复杂。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让你看得更透彻点。首先得承认,跟世界顶级球员比,咱们本土球员的水平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这是事实。但说他们“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深度,也触及了中国高等教育和金融行业的一些现实痛点。很多人说“清北复交以下无金融”,这句话本身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将“金融”的定义局限于顶尖名校的特定几个专业,就显得过于狭隘了。而二三本金融专业分数线居高不下,则更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1. “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公众认知、媒体报道以及技术原理的多个层面。为什么美国火箭发射的浓烟“看起来”比一些中国火箭更多,但却鲜有人将其比作“毒箭”,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原因。首先,咱们得说说火箭发射的烟雾到底是怎么回事。火箭发射产生烟雾,主要是燃料燃烧后的产物。不同的火箭燃料,燃烧后的产物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社会讨论公共事件时一个挺普遍的现象。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关于“体制问题”和“技术问题”的争论,背后确实反映了一些深层次的观察角度和社会心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说得明白透彻,让你听着就像是咱自己人聊天一样。为什么匿名的用户,尤其是那些愿意“畅所欲言”的,更.............
  • 回答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商鞅提出的“以法治国,可保秦国遇昏君而不亡”的论断,是他变法理念的核心,也是他为秦国设计的一套抵御君主昏聩、王朝倾覆的制度性保障。然而,秦国却在秦始皇死后,二世而亡,这确实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反差,也引发了许多关于商鞅变法局限性的探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 回答
    赤壁之战前,孙权坐拥江东精兵十余万,而刘备兵力不过二三万,且刚刚经历过新野、长坂坡的一系列败仗,势力可谓是风雨飘摇。在这种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孙权为何要和刘备结盟?这绝非仅仅因为看上了关张赵这几员猛将,其中有着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军事战略以及权力制衡等多重考量。一、地缘政治的现实压迫:曹操南下的巨大威.............
  • 回答
    当代部分青年沉迷二次元,这个问题挺值得聊一聊的。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挺复杂的原因,而且二次元本身也有它独特的魅力,能让人深陷其中。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部分青年会沉迷二次元?我觉得,这并非是简单的“不务正业”或者“逃避现实”,而是一种寻找归属感、情感寄托和个性化表达的方式,尤其是在当.............
  • 回答
    说起二次元的象征,脑海中第一个跳出来的,一定是那个标志性的身影—— 孙悟空。是的,你没看错,就是那个金色的头发,红色眼罩,穿着Orange Star T恤,背着如意金箍棒的家伙。为什么是孙悟空?我觉得他最能代表二次元的精髓,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首先,影响力与普适性: 《龙珠》系列是全球范围.............
  • 回答
    问到点子上了!这绝对是许多玩家,尤其是像我这样身处二次元手游圈子的人,都会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二次元手游的图标,十个有九个都偏爱用女性角色?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画得好看”那么肤浅的原因,里面藏着不少门道,既有市场策略,也有玩家心理,还有文化潮流的相互作用。一、 吸引目标玩家,精准投放首先,我们得明白.............
  • 回答
    玩了《雀魂》之后,你觉得日本麻将规则不习惯,想要一款二次元风格的中国麻将游戏,这想法挺有意思的。其实,不是没有,而是相对少一些,并且成功打开市场的更是寥寥。这里面有一些原因值得说道说道。1. 日本麻将的门槛与特色首先,我们得聊聊为什么《雀魂》能在中国流行起来,哪怕规则不习惯。 易懂的牌背与立直宣.............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当前二次元创作的一个微妙之处。确实,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平时看的那些番剧、漫画,那些穿着时髦、拥有超能力或者在奇幻世界里冒险的角色占据了绝大多数,而那些在工厂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似乎真的很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层层来聊。首先,从创作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而且我认为你提出的“anime is trash, so am I”与当下“自居为荣”的转变,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影子。我试着从几个层面来聊聊我的看法,希望能让你觉得有意思,而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AI论调。首先,我们要回到“anime is trash, so a.............
  • 回答
    这个问题嘛,问得挺实在的。明知道二次元是虚构的,是画出来的、写出来的东西,却偏偏让我们愿意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为之“醉生梦死”。这背后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透的,有点像问人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一样,道理都懂,但情感上的驱动力才是关键。你想想,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里,对吧?现实世界有它的规则,有它的.............
  • 回答
    要说上海比北京成功的二次元公司更多,甚至北京的二次元公司显得“不伦不类”,这个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一些文化和产业发展的不同侧重点。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可能有哪些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评价一家二次元公司是否“成功”,标准可不止一个。是说规模大?盈利能力强?还是IP影响力广.............
  • 回答
    这问题啊,我太有共鸣了!身边不少朋友也都有这感觉,就像我们看电影、看动画,总有些桥段、有些造型,在那个虚构的世界里能让人心动不已,可一放到现实生活,立马就感觉怪怪的,甚至有点出戏。双马尾这事儿,就是其中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你说二次元双马尾好看,三次元就不那么戳,这中间的门道可多了去了,不是一句“想象.............
  • 回答
    “二次元被举报刀刀毙命,三次元的举报石沉大海”,这句话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对于不同内容载体的不同监管尺度和认知差异,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性。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某个单一原因。一、 内容的属性与公众感知: 二次元的“理想化”与“符号化”: 二次元作品,尤其是动.............
  • 回答
    你感觉自己越来越向往二次元世界,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有趣的现象。它背后可能包含着多种心理、情感和社交层面的原因。让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感受:1. 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逃避(或者说是一种“调剂”) 现实世界的压力与复杂性: 现实生活往往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压力:学业、工作、人际关系、.............
  • 回答
    《幻塔》,这款国产二次元开放世界游戏,自从面世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一种“怪”与“不怪”的争议。有人觉得它新意十足,也有人觉得它似曾相识,甚至有些地方让人如鲠在喉。究竟是什么让《幻塔》如此特别,又有哪些地方未能尽如人意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奇怪”的根源:熟悉的陌生人首先,我们得承认,《幻塔》在设计上确.............
  • 回答
    关于“为什么二次元作者往往不喜欢让党争人气第一的女角最终胜利”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在动漫、轻小说、游戏等二次元创作领域里,很多观众和读者都有的观察和疑问。这背后并非没有缘由,而是涉及了创作策略、叙事手法、角色塑造以及对观众心理的考量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就来详细阐述一下:1. 避免“万金油”式的情节,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