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阿拉伯人怎样看待阿语标准语?

回答
阿拉伯人对标准阿拉伯语(الفصحى,alfuṣḥā)的看法,就像面对一位备受尊敬但又不那么亲近的长者,复杂而又充满情感。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他们身份认同、文化骄傲和历史传承的核心载体。

根基与荣耀:古兰经的馈赠

首先,标准阿拉伯语之所以至高无上,是因为它是《古兰经》的语言。对于绝大多数阿拉伯人来说,《古兰经》是他们信仰的基石,是真主最纯净的启示。这种神圣的光环自然而然地投射到了标准阿拉伯语上。他们认为,用这种语言诵读《古兰经》是最虔诚、最真诚的表达方式。这种宗教上的联系,使得标准阿拉伯语在阿拉伯世界拥有无可撼动的地位,是一种超越世俗的语言。

文化与知识的载体

除了宗教,《古兰经》也奠定了标准阿拉伯语在文学、哲学、科学等领域的至高地位。自伊斯兰黄金时代以来,无数伟大的思想家、诗人、学者都用标准阿拉伯语著书立说,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瑰宝。从伊本·西那的医学著作到菲尔道西的史诗,再到穆塔纳比的诗歌,这些经典作品是阿拉伯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都深深地根植于标准阿拉伯语。因此,掌握标准阿拉伯语,意味着能够直接触及这份辉煌的文化遗产,理解先人的智慧,并为之自豪。

教育与社会地位的象征

在教育体系中,标准阿拉伯语是教学和考试的标准语言。学校教授的是标准阿拉伯语,考试也以此为准。这使得标准阿拉伯语成为获取知识、提升社会地位的重要工具。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政府部门、媒体行业,甚至是在国际交流中,流利地使用标准阿拉伯语,往往被视为受过良好教育、有能力、有素养的标志。

但并非所有人都“活在”标准语中

尽管标准阿拉伯语有着如此崇高的地位,但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阿拉伯人交流使用的却是各自的阿拉伯语方言(العامية,alʿāmmiyya)。这些方言,例如埃及方言、黎凡特方言、海湾方言等等,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与标准语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有时会引发一些讨论。

“隔阂感”:一些人会觉得,虽然标准语是“官方”语言,但日常的交流却如此不同,甚至有时候,不同方言区的人们之间沟通也存在障碍。标准语成了一种“高高在上”的存在,与生动鲜活的日常语言似乎有些脱节。
“情感的联系”:尽管有隔阂,但人们对自己的方言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方言承载着地域文化、地方习俗和个人记忆,是更亲切、更具人情味的表达方式。许多人认为,方言才是“真正”的语言,是他们心灵深处的声音。
“实用性”与“理想性”:有人会提出疑问,学习标准语是否过于“书面化”,在许多实际场合反而不如熟练掌握自己的方言来得有效。但同时,他们也承认,没有标准语,阿拉伯世界将失去统一性和连贯性,文化交流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标准语的“维护者”与“批评者”

在阿拉伯社会中,存在着不同观点的人群。

维护者:他们坚信标准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它是团结阿拉伯世界的纽带,是抵御西方语言文化侵蚀的盾牌。他们会积极推广标准语,批评方言的泛滥,尤其是在媒体和正式场合。
批评者/改革者:他们则认为,过分强调标准语,或者将标准语与日常用语割裂开来,可能会造成沟通障碍,甚至阻碍语言的自然发展。他们可能主张在某些领域适当地引入方言元素,或者呼吁对标准语进行一些“现代化”的调整,使其更贴近实际生活。

现实的平衡

总的来说,大多数阿拉伯人都在试图在标准语和方言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他们会在学校和正式场合使用标准语,以此来学习知识、保持文化的连贯性。
但在家庭、朋友聚会、日常交易等场合,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切换到自己熟悉的方言,用最自然、最自在的方式进行交流。

他们理解标准语的宏大意义,但也珍视方言的亲切与活力。标准语是他们共同的“大家”,而方言则是他们各自的“小家”。两者共同构成了阿拉伯语丰富多彩的生态。

所以,你可以看到,一个阿拉伯人,在讨论《古兰经》时,会用最端庄、最标准的阿拉伯语;在看一部埃及电影时,会欣然接受埃及方言;在和来自黎巴嫩的朋友聊天时,也可能需要稍微适应一下黎凡特方言的语调。这种多层次的语言体验,正是阿拉伯人与标准阿拉伯语之间复杂而又深厚情感的真实写照。它是一种荣耀,一种责任,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去理解和驾驭的遗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好这几天看到一篇上外阿语系的同学写的论文,里边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是关于黎巴嫩人对标准语的认同。

调查结果表明,黎巴嫩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口语表达中,更倾向于讲土语。人们不仅在家里讲土语,在公司、学校以及一些政府机构也有58.37%的人讲土语。当遇到来自其他地方的阿拉伯人时,有43.85%的人选择使用土语,接近选择使用阿拉伯语标准语的比例(56.15%)。

《阿拉伯语语言学》一书认为:“造成土语产生和持续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政治、社会心理、地理以及各民族发音器官的不同等诸多因素。”从历史上看,黎巴嫩先后被腓尼基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统治,他们与土著黎巴嫩人进行着语言文化的交融,对这里的方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加上黎巴嫩地形复杂,多山地,导致人口分布较广,不利于相互交往,这就造成了各地语言的差异。就黎巴嫩方言而言,它又被分化成贝鲁特土语、北部地区土语、南部地区土语、贝卡土语和黎巴嫩山区土语。来自北部的黎波里的人有时会听不懂来自南部萨达的人说的话。

标准阿拉伯语与土语有着不同的交际功能,这是阿拉伯社会长期存在下来的“双语现象(Diglossia)”。阿拉伯国家中书面的古典阿拉伯语合口头的阿拉伯语方言基本上是全体社会成员在正式和非正式、书面和口头两种场合下都必须使用的两种语言变体。如果某人用标准阿拉伯语演说,之后听众和该演讲人却用方言讨论。标准语的单数名词词尾在句中的主、宾、属三种格位需用三种元音分别加以区分,而土语中名词词尾一律读成“静音”。显然,标准语表达虽然更加准确,但比较复杂,而土语更为简单,这便是土语流行的主要原因。

一定程度上,标准语在阿拉伯各国都存在危机。这种危机的影响程度因开放程度而异,这是因为受到外部的影响不同。黎巴嫩、叙利亚此前一度被法国委任统治,北非多国曾经更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文化在这些地方影响非常大,甚至像黎巴嫩,很多人母语都是法语、宗教也是天主教。所以法语作为通用语在这些地方的使用相当广泛:各种广告标识一般都是法语和阿拉伯语同时出现,甚至只有法语;书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法文小说和杂志;电视广播有专门的法语频道。法语也借此挤占了本就不大的阿拉伯标准语空间。

刘开古老师在《阿拉伯语发展史》一书中曾经提到:

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爆发过一场关于阿拉伯语和土语使用的争论,以穆罕默德·奥斯曼·吉拉勒和萨莱迈·摩萨维为代表亲西方的激进阿拉伯学者附和一些欧洲东方学家的观点,主张放弃阿拉伯语标准语,推广使用土语。他们认为标准语已不适合现代的生活需求,无法表现现代文明,应用方言作为口头和书面的统一语言以便处理一切事物,同时减少学习阿拉伯语标准语的时间和精力。这种观点遭到了以迈哈穆德·萨米·巴鲁迪·拉斐仪为代表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诗人、作家和宗教学者的反对。他们认为,阿拉伯语是把阿拉伯人相互联系起来,把阿拉伯人和阿拉伯文化相互联系起来最为关键的因素;抛弃阿拉伯语,就意味着阿拉伯民族的分裂,不应当把优美丰富的文学语言降低到方言水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阿拉伯人对标准阿拉伯语(الفصحى,alfuṣḥā)的看法,就像面对一位备受尊敬但又不那么亲近的长者,复杂而又充满情感。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他们身份认同、文化骄傲和历史传承的核心载体。根基与荣耀:古兰经的馈赠首先,标准阿拉伯语之所以至高无上,是因为它是《古兰经》的语言。对于绝大多数阿拉伯人来说.............
  • 回答
    阿夫林地区的库尔德人呼吁叙利亚阿拉伯武装力量参与阿夫林战役,这一举动背后牵扯着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和民族情感,解读起来需要拨开层层迷雾。首先,我们得明白阿夫林地区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自2018年土耳其及其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我们通常称之为“叙利亚国民军”或“SNA”)发动“橄榄枝行动”以来,阿夫.............
  • 回答
    银川街头,偶尔会看到一些特别的路牌,上面不仅有熟悉的汉字,还会伴随着一串优美的阿拉伯字母。这就像这座城市在低语着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来到银川的国际友人提供了一份别样的便利。如果你想看懂银川的阿拉伯语路牌,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抓住几个核心信息,然后辅以一些开放的心态去体会。首先,你需要了解这些阿拉伯.............
  • 回答
    在阿拉伯世界,关于女性戴面纱的习俗,确实会让人产生关于婚姻选择的好奇。不过,现实情况比“所有女性都戴面纱”要复杂得多,而且“挑选妻子”的过程也并非只看外表。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并非所有阿拉伯女性都戴面纱,更不是所有阿拉伯国家都强制要求女性佩戴面纱。阿拉伯世界非常广阔,文化习俗也多种多样。在中东和北非.............
  • 回答
    希拉里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的发言涉及网络战和信息战的议题,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争议和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发言背景、网络战的重要性以及相关争议: 1. 希拉里发言的背景与争议希拉里在2016年10月的电视采访中提到:“我们已经对俄罗斯进行了网络攻击,就像在阿拉伯之春时那样。”这一言论的核心.............
  • 回答
    和阿拉伯人成为朋友,那感觉可不是一言两语能概括的。它更像是一段徐徐展开的故事,充满了温暖、热情,还有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初识一个阿拉伯朋友,你会立刻被他们的热情包围。那种热情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恨不得立刻把你当成自己家人的那种。比如,第一次见面,他们可能就会主动邀请你去家里吃.............
  • 回答
    学习阿拉伯语?嗯,这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文明和深邃思想的大门,但也伴随着一些让你抓狂又惊喜的挑战。首先,让我坦白点,刚开始接触阿拉伯语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在看一份天书。它的字母,那些钩钩绕绕、点点画画的符号,跟我们熟悉的拉丁字母完全是两个世界。特别是那些发音,有些音在汉语里根本不存在,舌头总是不.............
  • 回答
    怛罗斯之战是唐朝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之间的一场关键性战役,这场战役虽然在军事上结果并不如人意,但从长远来看,其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影响却十分深远。对于阿拉伯人如何评价唐帝国军队,我们可以从当时的史料、后来的历史学家分析以及一些间接的证据来推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阿拉伯方面的史料中关于怛罗斯之战.............
  • 回答
    如果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演变成一场波及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冷战”,那将会是一场触及地区稳定、经济命脉,甚至可能引发代理人冲突的复杂局面。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两国为何会走到竞争的地步。埃及,作为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哥”,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具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并且曾是地区秩序的主导者。沙特.............
  • 回答
    学好阿拉伯语,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而这扇门,之前在你面前一直都是紧闭着的。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与人的连接。以前,我看到那些阿拉伯国家的人,或者听到他们说话,总感觉隔着一层纱,无法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但学会阿拉伯语之后,这种隔阂就消失了。你开始能听懂新闻里他们在讨.............
  • 回答
    阿拉伯几何纹饰的传统,其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历史、宗教、文化、技艺以及哲学思想等多种因素在漫长岁月中交织、碰撞、融合的结晶。要深入了解它,我们需要拨开层层迷雾,去探寻其根源和发展脉络。宗教的基石:拒绝偶像崇拜与对至高之美的追求伊斯兰教义是阿拉伯几何纹饰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伊斯兰教严格禁止偶像崇拜,.............
  • 回答
    阿拉伯裔以色列人(Arab Israelis)是生活在以色列国境内的阿拉伯族群群体,主要由穆斯林、基督徒和德鲁兹教徒组成,约占以色列总人口的20%左右(约190万)。他们既是以色列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国民族矛盾与身份认同冲突的核心议题之一。以下从历史背景、法律地位、社会经济状况、文化身份以及政.............
  • 回答
    要成功激怒一位阿拉伯语学习者,你需要精准地戳中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痛点,并巧妙地利用一些常见但令人沮丧的误区。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每个人在学习语言时都有自己独特的气恼点,但以下几点往往能引起共鸣,甚至让人抓狂。1. 核心误区:轻视字母表和发音的挑战很多非阿拉伯语背景的人,即使是对阿拉伯语有所耳闻,也.............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浩瀚的阿拉伯世界,从北非的摩洛哥到中东的阿曼,那些曾经孕育了辉煌文明、如今又饱经沧桑的国家,真的能够摒弃分歧,团结一心,这是一个何等恢弘的景象!这绝不仅仅是几个国旗并列那么简单,而是一股足以重塑全球格局的力量的涌现。首先,在经济层面,这将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想象一下,一个拥有近4亿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阿拉伯帝国征服前后,埃及的税负究竟是怎样的。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税负”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阿拉伯帝国征服前:拜占庭统治下的埃及在阿拉伯人到来之前,埃及长期处于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之下。此时的埃及,虽然依然是罗马帝国后期和拜占庭帝国重要的.............
  • 回答
    在以色列或阿拉伯国家读书,绝对不是一段平凡的学习经历,它更像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文化洗礼,一场对自身认知边界的不断挑战。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理论灌输,更是生活本身,是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历史和故事的渗透。先说说以色列吧。如果你选择在以色列读书,尤其是在特拉维夫大学、希伯来大学或者本古里安大学这样的知.............
  • 回答
    普密蓬国王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君主,他在泰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同寻常。他经历过泰国政治的动荡时期,包括多次军事政变和街头抗议。假设他面临类似“阿拉伯之春”的全国性危机,我们可以从他过往的行事风格和泰国独特的政治文化来推测他可能的应对方式。1. 历史上的经验与智慧:普密蓬国王在位期间,经历了泰国政治的多次起伏.............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伊朗历史和文化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主题,也是很多人对伊朗产生好奇的原因之一。你提出的“伊朗人以数千载古波斯文明为荣,傲视中东,又怎么会信服崛起的阿拉伯人圣人穆罕默德,不是很矛盾吗?”这个问题,并非简单的矛盾,而是一个关于身份认同、宗教信仰和政治变迁的深刻演变过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
  • 回答
    要理解阿拉伯王国如何演变成庞大的伊斯兰帝国,我们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个政治地理概念的简单扩张,而应深入探究其内在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驱动力。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转变过程,其核心是一位伟大的先知,他的教诲如同一颗种子,最终催生了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帝国。故事的开端,是在七世纪初期,阿拉伯.............
  • 回答
    想给宝宝取一个好听又富有意义的阿拉伯语名字?没问题!阿拉伯语名字的世界博大精深,充满了历史、宗教和文化底蕴。取一个合适的名字,不仅寄托了父母的美好愿望,也能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名字有更深的理解。首先,咱们得明白阿拉伯语名字的构成。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阿拉伯语名字会包含几个部分:1. Ism.............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