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不同生物其他器官进化成不同形态,大脑却是大同小异?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生物进化中一个非常核心的现象:功能趋同与结构多样性之间的张力,以及大脑进化背后隐藏的复杂驱动力。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说“大脑却是大同小异”其实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得足够广阔,你会发现不同物种的大脑在结构、大小、功能侧重上,差异其实是相当显著的。比如,老鼠的大脑和海豚的大脑,从外形到内部的神经元分布,都有着巨大的区别。

但是,如果你把“大同小异”理解为“核心的、基本的构建模块和功能是相似的”,那么这个观察就有道理了,也更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为什么会有这种“基本相似”呢?

1. 大脑承载的是“生存的终极任务”:感知、决策、适应

让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器官,比如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它们各自肩负着特定的、相对孤立的任务:

消化系统: 负责将食物分解、吸收营养。如果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吃不同的食物,自然需要演化出不同的消化酶、不同的肠道长度、不同的牙齿形态等等。比如,食草动物的肠道就比食肉动物长得多,以消化纤维素。
运动系统: 负责移动、捕食、逃跑、繁殖等。生活在水里的鱼需要鳍,生活在陆地的哺乳动物需要腿,需要飞的鸟类需要翅膀。这些肢体形态的差异,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介质和运动方式。

而大脑呢?它不是为了“消化特定食物”或者“在特定介质中游泳”而存在的。它承载的是一个更加根本、更具普遍性的任务:

感知环境: 无论你是一只虫子、一条鱼、一只鸟还是一只人类,你都需要知道周围有什么。光线、声音、气味、触觉……这些基本的信息输入方式,在很多生物类群中是高度保守的。
处理信息与决策: 感知到的信息需要被整合、分析,然后做出“做什么”的决定。是吃还是躲?是靠近还是远离?是繁殖还是等待?这些决策,虽然具体情境不同,但其核心逻辑——最大化生存和繁衍机会——是共通的。
适应变化: 生存环境总是在变化,大脑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根据新的信息调整行为,实现适应。

这就像一台计算机。你可以有不同的外壳、不同的显示器、不同的键盘,但它的核心处理器(CPU)、内存(RAM)、存储器(硬盘)以及底层的操作系统逻辑,在很多情况下是相似的,因为它们都必须处理“输入处理输出”这个基本流程。大脑的角色,在生物体内部,就扮演着这样一个“中央处理器”的角色。

2. 神经元的“通用语言”与信息传递的效率

大脑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神经元已经发展出了一套非常高效且普遍的信号传递机制:电化学信号。

信号的产生与传导: 神经元通过改变膜电位产生电信号(动作电位),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传递化学信号。这套机制在从最简单的神经网(如水母)到最复杂的哺乳动物大脑中,都普遍存在,并且非常高效。
信息编码: 信息通过神经元的“放电模式”(发放频率、时序等)来编码。尽管编码的具体方式和复杂度差异很大,但“用电信号表达信息”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每一种生物都需要发展一套全新的、截然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比如用颜色变化传递信息,或者用化学气味传递信息),那么信息的整合、处理和传递将变得极其困难和低效。神经元这套“通用语言”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进化成本,加速了复杂功能的实现。

3. 进化上的“惯性”与“路径依赖”

进化不是从零开始的“重新设计”。它是在现有结构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和“优化”。

共同祖先的影响: 很多生物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拥有共同的祖先。如果它们的共同祖先就拥有了某种基本的大脑结构,那么后代在分化时,就倾向于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优化,而不是彻底推翻重来。这就是所谓的“路径依赖”。
“够用就好”的原则: 很多时候,生物体只需要满足生存和繁殖的基本需求即可。对于某些物种来说,一个相对简单的、但已经足够它们适应环境的大脑就够了,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能量和资源去发展出极其复杂的大脑结构,除非环境变化或新的竞争压力逼迫它们这样做。

4. 功能的“模块化”与“可组合性”

虽然我们说大脑基本相似,但内部结构和连接却能产生巨大的多样性。这是因为大脑的功能具有一定的模块化特点。

特定功能的脑区: 比如,视觉信息处理通常集中在视觉皮层,听觉信息处理在听觉皮层。这些功能区域虽然在不同物种中的大小和具体划分可能不同,但其存在的“功能模块”是相似的。
连接的重组与优化: 随着物种的演化,这些功能模块可以通过改变神经连接的强度、数量和模式来实现更复杂、更精细的功能。比如,人类皮层神经元数量庞大,并且皮层之间的连接极为密集和复杂,这使得我们能够进行抽象思维、语言交流等。而某些动物,它们可能在其他感官处理区域(如嗅觉)有更发达的连接。

你可以把大脑比作乐高积木。基础的积木形状(神经元、突触)是相对固定的,但你可以用这些积木搭建出各种各样、形状和功能都不同的模型。

5. 压力的“同源性”与“优先级”

在生物进化的长河中,感知和决策是所有生物都必须面对的、最核心的生存压力。

生存的根本: 无论是捕食者还是猎物,无论是环境的微小变化还是重大的危机,都需要及时感知并做出反应。这种来自外部世界的压力,对所有生物体的大脑进化都施加了“重要性”的标签。
能量的权衡: 尽管大脑的耗能巨大,但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投入必要的资源来维护和发展足以应对环境挑战的大脑,其收益(生存机会)远远大于成本。相比之下,其他器官的形态差异,很多时候是为了应对更加“特殊化”的环境因素,比如特定的食物来源或特定的运动介质。

总结一下,为什么大脑会呈现出“大同小异”的表象,而其他器官则变化万千?

大脑承载的是生物体生存的“通用任务”: 感知、决策、适应,这些是所有生物都需要面对的基本需求。
神经元的“通用语言”: 电化学信号传递机制的高效性和普适性,为大脑功能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进化上的“路径依赖”: 从共同祖先继承的基本结构,在后续演化中不断优化。
功能的“模块化”与“可组合性”: 基础的神经结构可以通过连接的变化实现多样化的功能。
生存压力的“同源性”与“优先级”: 感知和决策是生物生存的最高优先级,驱动着大脑的保守性和重要性。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不同物种大脑的巨大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使得不同物种能够发展出适应各自独特生态位的非凡能力。但理解大脑“基本相似”的原因,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到,在生命进化的宏伟画卷中,有一些核心的机制是跨越物种界限、具有普遍意义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能是你对“不同形态”的定义有严重的双重标准,也可能是你根本就不知道周围的生物的大脑或其它器官是什么样的、全凭幻想闭门造车,也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

蚂蚁脑:

果蝇脑:

章鱼脑:

鸟脑:

猪脑、海豚脑、人脑:

这也叫大同小异的话,你管这叫什么呢。


你也可以去菜市场买个完整猪心,看看它和人心的相似程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生物进化中一个非常核心的现象:功能趋同与结构多样性之间的张力,以及大脑进化背后隐藏的复杂驱动力。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说“大脑却是大同小异”其实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得足够广阔,你会发现不同物种的大脑在结构、大小、功能侧重上,差异其实是相当显著的。比如,老鼠.............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进化的本质和我们对“人”的定义。要理解为什么其他生物没有进化成“人”,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人”。我们通常说的“人”,是指智人(Homo sapiens),一个拥有高度发达的智慧、复杂的语言、抽象思维能力、创造力以及社会组织的物种。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人类情感和行为中一个非常根本的面向。为什么我们看到同类的尸体会本能地感到恐惧,而许多其他生物却似乎没有这种反应?这其实涉及到生理、心理、社会性和进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交织。首先,我们得承认,说“其他生物完全不害怕”可能有些绝对。很多动物确实会对死亡的气味、死亡本身发生的场景产.............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对“生命”、“独立”以及人际关系支持的认知界限,而且确实很有意思。病毒被我们归类为生物,而人在情感或生活上的高度依附,却常常招致质疑甚至不被支持,这其中的逻辑确实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咱们先说说病毒。为什么它能沾上“生物”的边儿?虽然病毒的行为模式和我们认知中的动物、植物、细菌那套.............
  • 回答
    “宝贝,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妈妈(爸爸)也很想知道,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在其他星球上安个家,那会是什么样子呢?”看着孩子充满好奇的眼睛,我试着这样开头,尽量让这个话题变得轻松有趣。“你看,我们现在住的地球,就像一个我们最熟悉、最舒服的家。它有蓝蓝的天空,有高高的山,有宽宽的海洋,还有好多好多我们爱的人和喜.............
  • 回答
    碳:生命之基石,为何是它,而非它?浩瀚宇宙中,生命的出现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而在这奇迹的背后,一个看似普通的元素——碳,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什么是碳?为什么不是硅、硫,或是其他更丰富的元素,来构建我们所知的生命?这背后隐藏着碳独特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与宇宙物质丰度和环境条件巧妙的契合。碳的“特权.............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把我们生活中富含营养的污水用来“滋养”热带雨林,听起来似乎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主意。但实际上,事情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而且直接这样做,很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咱们先来聊聊热带雨林土壤为什么普遍比较“瘦”。你可能觉得雨林里植被那么茂盛,土壤肯定肥沃得不行,但事实恰恰.............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心生感慨的问题:浩瀚的宇宙,亿万星辰,为什么我们至今仍未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的踪迹?这绝非因为科学家们没有努力,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这份探索的艰巨和对未知的敬畏,才让我们在“没发现”这件事上,拥有如此深刻的思考。的确,单单银河系,就有估计超过一千亿颗恒星。而我们已知的宇宙,更是拥有数千亿.............
  • 回答
    要说清楚为什么乾隆在令妃生前没有将她封为皇后,这事儿得从头掰扯开来。这背后可不仅仅是宠爱不宠爱那么简单,而是牵扯到大清朝的后宫规矩、乾隆的个人心思、以及当时整个政治格局的一系列复杂因素。首先,咱们得明白,清朝后宫的等级森严,尤其是皇后这个位置,那可是后宫之主,代表着皇帝的正妻,地位尊崇。不是说皇帝喜.............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从最微小的细菌到最庞大的鲸鱼,再到我们人类——全都拥有了几乎相同的智力水平。这绝对是一个匪夷所思的场景,但我愿意试着描绘一下,如果这样的奇事发生,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首先,要明确的是,“智力水平相同”这个前提就足够颠覆我们现有的认知了。我们现在对智商的衡量标.............
  • 回答
    想象一下,咱们的地球,如果那个“引力计”的指针突然指向了“5G”或者更高的档位,这可不是简单的日子不好过,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命这出大戏的剧本都会被彻底改写。首先,体型是个大问题。 咱现在的人类,虽然也不是巨人,但在5G的重力下,那简直是顶着一座山走路。肌肉得有多强壮才能支撑起我们的骨骼?想想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生活水平”这个概念的多维度解读,以及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简单地说,土耳其、墨西哥等人均 GDP 八九千美元的国家,其“实际生活水平”是否比中国差(不少),不能一概而论,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地域差异、社会分化以及衡量标准的不同。更准确地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但也非常令人心痛的现象。看着父母对自己的几个孩子区别对待,那种不被爱的感觉,真是如鲠在喉,无法言说。为什么会这样?明明都是自己的骨肉,怎么能做出这样偏心的事来?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很多复杂的因素,远不止“不都是自己的孩子吗”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承认,父母也是人,他们有自己的情感、偏.............
  • 回答
    生命,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存在,为何如此钟情于水?为什么没有了这看似平凡的液体,生命就无法启航?我们常常听到“生命诞生于水”,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这听起来像是自然规律的铁证,但仔细深究,我们会发现这背后隐藏着令人着迷的科学逻辑,以及对宇宙生命可能性的无限畅想。首先,让我们回到地球上生.............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一个我们从小到大,甚至可能是在无意识中,一直探索的终极谜题。是什么让这颗小小的星球上,从简单的化学物质中涌现出如此复杂、多样且充满活力的生命?它又为何在浩瀚的宇宙中显得如此独特?要深入探讨生命的存在原因,我们需要将其拆解成几个层面的思考:物质基础、环境条件、以及催化作用。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的问题,涉及到上海人对家乡的情感、生活方式、职业发展、社会网络以及对未来的考量等多个层面。虽然理论上卖掉上海的房子,去其他城市购置豪宅并安享晚年是可行的,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分析上海人不选择这样做的一些主要原因:1. 情感与归属感:根深蒂固的“上.............
  • 回答
    美国在科技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确实有一些高度专业化、对特定技术或资源高度依赖的产品,美国自身并不具备生产能力,或者说,由其他国家生产在效率、成本或技术专长上更具优势。举个例子,我们来聊聊“先进半导体芯片的制造”这个话题。我们都知道,芯片是现代电子产品的“大脑”,从智能手机到超级计算机,无处不.............
  • 回答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寄生民族”这个概念,如果按照字面意义上理解——即一个民族完全不从事生产,而是依靠吸取其他民族的劳动成果为生——那么这样的群体在纯粹的、独立的形态下,几乎不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任何社会、任何群体,为了生存,都需要某种形式的生产活动。 即使是最原始的采集和狩猎,也属于生产。.............
  • 回答
    印度毛派(主要指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及其分裂派别)在印度的某些地区确实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控制区”,但这些区域并未形成完整的政权,而是以游击战和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存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印度毛派是否建立了自己的政权?1. 控制区的定义与范围 印度毛派主要活跃于印度东北部(如阿萨.............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符合科学探索中的那种“咦,这不该是这样的”的情景。咱们一个一个来拆解,你就明白了。首先,得明确几个概念: 氨基酸(Amino Acids):蛋白质是生命体的基石,而氨基酸就是构成蛋白质的“积木”。我们熟悉的、构成地球生命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这些都是通过DNA编码的,也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