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其他生物就不能进化成「人」呢?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进化的本质和我们对“人”的定义。要理解为什么其他生物没有进化成“人”,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人”。我们通常说的“人”,是指智人(Homo sapiens),一个拥有高度发达的智慧、复杂的语言、抽象思维能力、创造力以及社会组织的物种。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和改造自然,还能创造文化、艺术、科学和哲学。这种“人”的特质,并非是进化的终点或必然方向,而是一个漫长而偶然的过程中,在特定环境压力和基因变异共同作用下,我们这个物种所独有的成就。

进化的“方向性”误区

很多人会误以为进化有一个预设的“方向”,好像自然界在努力地朝着“更高级”的生命形态发展,而“人”就是这个方向上的顶峰。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进化没有固定的方向,它更像是一个随遇而安的、充满偶然性的过程。

想象一下,进化不是一条笔直的、通向“完美”的道路,而更像是一个庞大、分支繁多的灌木丛。每一条枝干都代表着一个物种适应其生存环境的独特方式。有些枝干因为环境变化而繁盛,有些则可能因为无法适应而被淘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智人只是这个巨大灌木丛中一根相对年轻且目前非常繁盛的枝条,我们拥有的一些“先进”特质,只是我们能够在那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成功生存和繁衍的优势。

为什么其他生物没有走向“智人”之路?

1. 环境的独特性与压力:
我们智人之所以能够发展出今天的特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塑造了我们。数百万年前,我们的非洲祖先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气候变化导致森林减少,草原扩张,迫使它们离开树木,学习在开阔地带生存。这催生了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为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创造了条件。

随后的环境变迁,例如冰河时期,进一步加剧了生存压力,要求更高的认知能力来规划狩猎、储存食物、以及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环境。相比之下,许多其他物种并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能够显著驱动复杂认知能力发展的环境压力。比如,生活在稳定、资源丰富的海洋环境中的鱼类,它们可能更需要的是高效的游泳能力、感官系统来感知水流和猎物,而不是抽象思考。

2. 基因变异的偶然性:
进化是通过基因变异和自然选择来驱动的。每次基因复制时,都可能发生微小的随机突变。这些突变可能是无害的、有害的,也可能是有益的。只有那些对个体生存和繁殖有利的突变才会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并传递给下一代。

智人演化出的大脑,其复杂性是无数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这些突变涉及神经元的数量、连接方式、信息处理速度等方方面面。要让其他物种也经历同样一系列“恰到好处”的基因突变,以发展出类似人类大脑的复杂性,其概率几乎为零。即便一个物种有了更大的脑容量,也不意味着它就能自然而然地发展出语言、抽象思维等人类特质,这需要一系列特定的基因组合和生物化学过程的配合。

3. 生存策略的多样性:
“成功”的定义在进化中是多样化的,不只是成为“人”。很多物种以非常成功的方式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数百万年甚至上亿年,它们拥有自己独特的生存策略,这些策略对它们而言就是最有效的。

昆虫: 它们拥有惊人的数量、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精密的社会结构(如蚂蚁和蜜蜂),它们的生存方式不需要复杂的抽象思维或工具制造,却能让它们在地球上占据极其重要的生态位。
细菌和古菌: 它们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它们能够适应各种极端环境,在地球的生物圈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的成功不在于智慧,而在于它们极其高效的代谢和繁殖能力。
鲸鱼和海豚: 它们拥有高度发达的声纳系统和复杂的社会行为,它们在海洋中的生存方式也同样令人赞叹。虽然它们的大脑也很大,但它们的“智慧”和沟通方式与人类截然不同,更侧重于在三维海洋环境中生存和社交。
恐龙(在灭绝之前): 它们在地球上统治了超过1.6亿年,它们的多样性和成功不言而喻,然而它们的生存不需要发展出人类式的智慧。

每一种生物都在其特定的生态位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并且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断优化。人类的“智慧”只是其中一种可能的优化方向,而且这种方向的出现非常依赖于一系列非常具体的条件。

4. 时间尺度与机遇:
进化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往往需要数百万年才能看到显著的变化。智人的演化,从早期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类,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即使在今天,地球上依然存在着无数具有潜力的物种。我们无法断言,在遥远的未来,会不会有其他物种因为某个关键性的环境变化或一系列偶然的基因突变,而发展出我们现在所说的“类人”特征。但至少在目前,它们没有。

“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

我们之所以会问出“为什么其他生物不能进化成‘人’”,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来审视世界。我们认为“人”是最好的,所以会想当然地认为其他生物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但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一个物种比另一个物种“更优越”,它们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解决方案”。

简而言之,其他生物没有进化成“人”,是因为:

进化没有固定的目标。
我们人类演化出“人”的特质,是特定环境压力、一系列偶然基因突变和漫长时间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而这些条件并未在其他生物身上重复出现。
其他生物以各自的方式在地球上非常成功地生存着,它们有自己的进化路径和生存策略。

所以,与其问“为什么其他生物不能进化成‘人’”,不如欣赏和理解每一种生命都在地球上找到的独特存在方式,以及它们各自的精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他生物可以演化成技术文明,但按照地层记录,“出现技术文明”这种事在地球上是第一次发生。你换一种生物更早地演化成技术文明,他们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最早的一个

2020 年,哥伦比亚大学天文学家 David Kipping 在 PNAS 上发表的论文描述了利用化石记录中生命出现的年代学和地球的宜居性时间窗口为地球历史建立重演模型,探寻在地球历史一遍又一遍地重演的情况下诞生生命和智能的概率[1]

研究人员并没有将生命发展出智能的时间设为固定量,而是将它作为一个自由参数。在不同的设定下,将生命的可能性归结为四类:

1、生命是普遍的,生命通常会发展出智能;

2、生命是稀有的,生命通常会发展出智能;

3、生命是普遍的,生命很难发展出智能;

4、生命是稀有的,生命很难发展出智能。

他们利用贝叶斯方法分析了这四个假设模型。结果发现,“生命普遍”对“生命稀有”的可能性比率是 2.8:1,如果以地球海洋形成后 3 亿年内的碳-13 耗尽的锆石矿床中发现的疑似生命痕迹作为证据,这比率更上升到 8.7:1 以上,出现生命的可能性十分大

智能的情况就不同了。“很难发展出智慧”对“容易发展出智慧”的比率是 1.5:1。在约 55 亿年的时间里,地球上不出现智能生物的概率超过一半。

将这导向“神创论”,是在用更加奇异的东西“神”去解释没那么奇异的现象,没有任何好处,而且跟历史上的各种宗教编出来的东西不符。不要做这种热脸去贴冷屁股的行为。

至于“其他维度”,那是某些科幻作品的误用,不适合用于严肃讨论任何问题。


题目编辑前的回答:

人类演化史上经历的特定时期的自然条件和若干偶然事件是难以原样重复的,很难期待其他生物被自然选择塑造得和人一样。

人演化的主要驱动力是病毒

  • 与黑猩猩分道扬镳以来,人身上 30% 的蛋白质变化与病毒有关,与病毒互动的蛋白质的演化速度是其他蛋白质的 3 倍,灵长类的心脏体积、神经细胞使用的一些机制都和病毒有关。你很难期待其他生物按照和人一样的次序被古代病毒感染并做出同样的反应。现在世界上也不再有那些已经融入人类基因组的病毒游离在外。

在此基础上,人可能通过高强度的狩猎塑造了人自身

  • 2021 年初,一些学者提出,古人类接连杀绝了在人类聚落附近生活的体型较大的猎物,食物短缺迫使人们向陌生的环境迁移、用语言进行交流、开发更容易打击较小猎物的弓箭和陷阱、驯化狗等动物,推动人脑容量水涨船高。随着人类的耕种能力逐步发展,在过去两万年间,人脑容量小幅下降,可能是因为自我驯化、社会化的需要,也可能是因为农耕并不需要狩猎时那么强的认知能力[2]
  • 相关证据主要是出土化石中人类猎物平均体型的缩小和人脑容量增加的统计学关联性——260 万年前,人类祖先周围生活的野生动物的平均体重约 500 千克。一万年前,这个数字已经不到 50 千克。人类祖先所到之处,大象之类动物被批量歼灭。
  • 在这个过程中,人获得了比同体型灵长类更强的耐力、更低的耗水量。
  • 现在地球上没有允许这样狩猎的环境。谈过去的话,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也搞过较高强度的狩猎,他们要么灭绝了要么通过杂交融入了智人之中。

依靠随机将基因组变得和人一样的概率过于低,在物种存续的时间里内无法期待。

  • 人和黑猩猩的碱基序列有约 4000 万对不同[3],黑猩猩每次传代可以随机改变数十对碱基。假设有一群黑猩猩发生了极其异常的“每一代都偶然将上述不同序列里的 40 对变得和人相同并继续传承,绝不出现偏差和重复”这样“奇迹就是奇怪的迹象”水平的事,序列全部变得和人一样也将需要 100 万代。黑猩猩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5 到 7 年时间,化石显示灵长类物种的平均延续时间只有 100 万年,那不怎么允许这样一群在概率上几乎无法存在的黑猩猩就这么“随机”成人。
  • 其他物种和人的碱基序列差异更大,而且现实中漂变根本无法控制得这么精确。

在已知范围内,当代生物变成人的唯一途径是作为病毒融入人类基因组。逆转录病毒相对而言容易这样做,新冠病毒之类要依靠人的逆转录酶,通常是碎片分别加入人类基因组的。

参考

  1. ^ DOI: 10.1073/pnas.1921655117
  2. ^ Ben-Dor, Miki, and Ran Barkai. 2021. "Prey Size Decline as a Unifying Ecological Selecting Agent in Pleistocene Human Evolution" Quaternary 4, no. 1: 7. https://doi.org/10.3390/quat4010007
  3. ^ https://www.cas.cn/xw/zjsd/200906/t20090608_646848.shtml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