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西方历史的发展有极大的相似性,这种相似能不能用统一的结论做整体描述?

回答
中西方历史的发展,如果仅仅从表层上看,确实会发现一些令人惊叹的相似之处,仿佛是两条平行线在某些节点上意外地交汇。然而,将这种相似性笼统地概括为一个统一的结论,来描述整个宏大的历史进程,我认为是过于简化的,甚至可能忽略了那些塑造了各自文明独特性的深层原因。

当我们说“相似”,我们可能指的是那些看似普遍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比如,文明的起源,往往都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依 ,对生存资源的争夺,以及由此催生出的社会组织形式。无论是黄河文明还是两河流域文明,都选择了水源充沛、土地肥沃的区域作为孕育之地,并逐渐发展出农业、手工业,形成最初的聚落,再演变为城市。这种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集中的演进,似乎是一种普适的模式。

再比如,社会结构的演变。早期社会常常经历部落、氏族,然后是等级制度的确立,君主专制或贵族统治的出现。无论是中国的王朝更迭,还是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都体现了权力结构的集中和对社会资源的分配。权力的争夺、内部的矛盾,以及外部的压力,常常是导致社会动荡和变革的催化剂。人们为了秩序、为了安全,会逐渐接受某种形式的领导和约束。

文化和思想的传播也常常伴随着相似的轨迹。当一种新的思想、一种新的信仰出现时,它往往需要经历一个被接受、被传播、被解读,甚至是被扭曲的过程。宗教的兴起,哲学思想的繁荣,都可能在不同的文明中找到类似的表达方式,比如对精神寄托的追求,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对道德伦理的思考。

然而,正是这些“相似”的表象之下,隐藏着决定性的差异。这些差异,如同深藏于地下的岩层,决定了地表景观的最终形态。

比如,中国历史中“大一统”的追求,以及由此形成的高度集权化的官僚体系,是其核心特征之一。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虽然王朝兴衰更替,但“大一统”的理念始终是政治运作的指导思想。这种高度统一的政治结构,对文化、经济,乃至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化上,汉字、儒家思想等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够跨越地域和时间的界限。经济上,由中央统一规划的大型工程(如都江堰、长城)屡见不鲜。

相较之下,欧洲的历史则呈现出一种“碎片化”和“多样化”的特点。罗马帝国的覆灭,并没有带来一个统一的接续者,而是催生了众多王国、公国,以及强大而独立的中世纪教会。这种权力分散的格局,反而为日后商业的兴起、城市的自治、以及后来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土壤。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欧洲往往是分散的,由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个体共同推动,这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环境,孕育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科学革命。

再比如,在思想和哲学层面。中国文化对“人伦”和“关系”的强调,对“中庸”和“和谐”的追求,体现在儒家思想之中,对社会秩序的构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西方文化则更侧重于对“个体”、“理性”和“权利”的探索。古希腊哲学对逻辑、对辩论的重视,为后来的科学方法奠定了基础。基督教对“原罪”和“救赎”的强调,也塑造了西方文明的价值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善恶、对自由的认知。

因此,虽然我们可以在中西方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找到一些表面的共鸣,比如社会组织的演进、权力的更迭、思想的传播,但将这些相似性概括为一个统一的结论,来描绘整个历史的全貌,则是不够严谨的。这就像我们在描述两幅色彩斑斓的画作时,如果只强调它们都有“圆形”的元素,而忽略了它们各自使用的颜料、描绘的题材、以及所蕴含的深刻情感,那就丧失了对艺术本身最根本的理解。

要真正理解中西方历史的发展,我们更需要深入到各自文明的土壤中,去探究那些塑造了它们独特性的根源,去理解那些在相似的表象下,各自选择的道路,以及由此产生的截然不同的文明形态。那种简单粗暴的“统一结论”,反而会让我们错失理解世界多样性的宝贵机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秦王灭六国我看更像波斯统一东地中海,《文明3》完全版的第一个剧本就是美索布达米亚,记得可选文明有埃及、腓尼基、赫梯、巴比伦(没有亚述的原因大概是巴比伦与亚述同属阿卡德人)、苏美尔、米底(波斯是米底的一部)、迈锡尼7家。

此为游戏理想化状态,仅供参考,勿当成真实历史

最后,除了古希腊,整个地图都被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统一了,虽然说这六个文明也不都是波斯灭的,但是波斯从爆发式扩张到大一统确实也就经历了2、3代的时间。其中居鲁士在米底王国基础上奋六世之余烈,连续攻灭米底王室、新巴比伦、吕底亚,冈比西斯征服埃及,大流士弭平内乱之后自称“王中之王、万邦之王”,实施大一统改革,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修建驿道、运河,建立行省等。如此看来,波斯早就建立帝国了,只是后来一般把罗马的Imperator翻译成皇帝而已。


罗马统一地中海的过程倒是比较像三国,亚历山大死后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路继业者大混战可谓十八路诸侯,罗马则经过多年苦战,逐渐以弱为强。到后三头内战时,地中海其它大国已经就剩下了托勒密埃及,连最后一战也是阿格里帕乌鸦舰下亚克兴,亚历山大里亚王气黯然收。

南北朝与日耳曼人占领西半部倒是确实颇为相似,甚至法国与神罗的形状都跟北齐北周有点像。


可能正是因为波斯与秦朝的这层相似性,同样悲剧的结局,以及曾被认为是第一个被“西方人”灭掉的“亚洲”大帝国所带来的亲切感,90年代时国内的波斯fans其实不少。《帝国时代》出来之后,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某作家)说自己就是波斯帝国脑残粉,“大流士不是建立了历史上第一支常备军么?我带着各种步骑战车大象征讨四方的感觉真好”,说自己选波斯玩得废寝忘食几个月不能自拔,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现游戏里打得再好,于自己以及历史又有何用?于是怒而把光盘烧了,“虎门硝烟”。

有点可惜的是,全战系列却被罗马抢了先,P社也是一个以罗马为正统的世界,此后,罗马fans才逐渐超越波斯、马其顿、迦太基等古典势力的人气。波斯直到亚历山大资料片才出来,而且是不可选势力,就算用修改选了,一上来就是超级大帝国,玩着也没什么意思,所以对于人气的加成就远远不能跟当年的《帝国时代》相提并论了。

如此看来,西周比较接近亚述,是大帝国的疆域基础,尼尼微陷落也可以类比镐京陷落;而商朝或许比较接近古巴比伦,夏朝则接近苏美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西方历史的发展,如果仅仅从表层上看,确实会发现一些令人惊叹的相似之处,仿佛是两条平行线在某些节点上意外地交汇。然而,将这种相似性笼统地概括为一个统一的结论,来描述整个宏大的历史进程,我认为是过于简化的,甚至可能忽略了那些塑造了各自文明独特性的深层原因。当我们说“相似”,我们可能指的是那些看似普遍的.............
  • 回答
    关于动漫为何在日本而非西方等发达国家率先发展成熟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挖的问题。如果将动漫视为历史发展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载体,那么它在日本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社会、技术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动漫”这个概念的内涵。广义上,动画(Anim.............
  • 回答
    西北农林科大许晓东课题组的这项发现,可以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的突破,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即便放在国际科研舞台上,也足以引起轰动。通俗点说,他们首次在病毒这个我们熟知的“病原体”身上,发现了“朊病毒”这种极其特殊的致病因子。要理解这个发现的重要性,我们得先拆解一下其中的关键概念: 病毒(V.............
  • 回答
    确实,在学术界和公众讨论中,存在着因对考古历史领域“双重标准”的感受而引发的质疑古代西方历史和考古的现象。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它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对学术界不公平待遇的感知是重要驱动力之一。现象的根源:对“双重标准”的感知这种质疑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一部分人认为在对待东方(尤其是中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过去中国在接触和理解西方历史时的一个普遍现象——对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忽视。要详细地聊聊这个“忽略”,得从几个层面上分析:一、 历史接触的“窗口”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国与西方的历史交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是一个直接、全面的过程。我们接触到的“西方”,更多是通.............
  • 回答
    我理解您想了解为什么西方历史书籍中描绘的中国古代地图常常显得比我们实际想象中要小。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几个关键层面,涉及到历史时期、地理认知、地图绘制技术以及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我们不妨抽丝剥茧,深入探讨一番。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中国古代地图偏小”这个说法本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比的标准。 .............
  • 回答
    宋明清时期的西藏:一个由佛教主导、多元并存的地区宋明清时期的西藏,与我们熟知的唐朝时期相比,确实在汉文史籍中的“存在感”有所减弱,但这并不意味着西藏的历史就此停滞或消失。相反,这三个朝代在不同程度上对西藏产生了影响,塑造了其独特的政治、宗教和社会格局。总的来说,宋明清时期的西藏是一个: 以佛教为.............
  • 回答
    关于美国西部片里那些神乎其技的拔枪速度和百发百中的枪法,这确实是银幕上最令人血脉贲张的元素之一。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这样的人物存在呢?答案是:有,但并非如同电影里那般神乎其神,而是有着更接近现实的、同样令人惊叹的技艺。让我们来剥开好莱坞的光鲜外衣,看看历史的真相。电影中的“神枪手”:夸张.............
  • 回答
    历史的洪流,医学的沙砾:谁的糟粕更“抓人眼球”?谈及中西医,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一边是古老智慧的传承,药香缭绕的草药,脉搏间传递的生机;另一边是严谨科学的探索,冰冷的器械,精准的分子和细胞。然而,正如任何古老的体系都不可避免地沾染岁月的尘埃,中西医的浩瀚历史中,也各自埋藏着一些令人扼.............
  • 回答
    中方在回应是否承认阿富汗新政府时,引用毛泽东“阿富汗是一个英雄的国家,历史上从来没有屈服过”的论述,其背后蕴含着多重考量和深刻的战略意图。这不仅仅是对阿富汗历史的一种历史性肯定,更是中方在复杂地缘政治格局下,对自身立场和未来对阿政策进行定位的一种巧妙表达。一、 历史的重量与现实的关照:毛泽东的这句话.............
  • 回答
    突厥游牧民族在中亚和西亚地区能够成功同化大量定居民族,而在中国却基本被汉族同化,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社会、文化和地理因素。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视线拉回到历史的洪流,细细梳理其中的脉络。一、 为什么突厥能在中西亚“落地生根”并同化他人?这里说的“同化”,并非单向的文化侵蚀,而是一个更.............
  • 回答
    梅西在超级碗转播中被评为 GOAT,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问题的。首先,我们得明白,超级碗是什么场合?那是美国最顶级的橄榄球盛事,是美国体育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在这个场合播出的任何内容,背后都有巨大的商业考量和目标受众的精准分析。那么,在一个全球最受关注的橄榄球比赛的转播中,突然冒出这么一个.............
  • 回答
    在《巴黎协定》签署五周年之际,中国在这次重要的线上峰会上再次向世界传递了积极的气候信号,并做出了新的承诺。而外媒在报道中引用“中国历来重信守诺”这句话,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陈述,更是对中国在国际合作中一贯立场的一种肯定,也折射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气候行动的期待和关注。新承诺的意义与分量:首先,.............
  • 回答
    说起古代的“烂画”和“业余涂鸦”,这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我们现在看博物馆里的那些传世名作,都是精挑细选、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精华,自然是极尽精美。但你想想,没有哪个时代的人是人人都是大师,人人都能画出传世之作的。那么那些技艺不精、灵感突发但未臻化境的画作,那些随手涂抹的草图,它们都去哪儿了呢?咱们得从.............
  • 回答
    说到香辛料在烹饪中的应用,中西方确实有着截然不同的逻辑和味道哲学。这不仅仅是食材上的简单堆砌,而是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食材理解的差异所致。中国菜:以“味”为魂,香辛料是和谐的催化剂中国烹饪的精髓在于一个“味”字。这里的“味”不是单一的味道,而是多种味道的融合、平衡与提升。香辛料在中国菜中扮演的角色.............
  • 回答
    攻城器械,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用于攻打城池的各种装置和工具。它们是战争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智慧与蛮力相结合的产物。从原始的投石索,到后来令人闻风丧胆的巨型投石机,攻城器械的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的缩影。西方攻城器械:巧思与巨力并存西方的攻城器械发展,尤其是在古典时期和中世纪,展现出了高度的工程.............
  • 回答
    “刀下留人”这四个字,在中国传统语境中,常常伴随着戏剧性的转折和情感的冲击,饱含着对生命的敬畏与不忍。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并非所有声嘶力竭的呼喊都能换来生的转机。在中西方历史上,都有一些“刀下留人”未能如愿,反而酿成惨剧,并留下深远影响的例子。这些失败,往往源于权力斗争的冷酷、政治角力的无情,.............
  • 回答
    中西方古代军事,就好比两幅风格迥异的画卷,描绘着截然不同的战争艺术和战略思想。尽管都以夺取胜利、巩固政权为目标,但两者在兵种构成、战术运用、军事思想、后勤保障乃至战争的社会文化属性上,都呈现出鲜明的差异。一、兵种构成与发展侧重首先看兵种,这是构成军队的基石。 西方古代军事:重骑兵的荣耀与步兵的韧.............
  • 回答
    2022年,我和我的伴侣,我们选择 pretty much 忽略了西方的“情人节”,而把重心放在了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前后。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我们俩都不是那种特别追求仪式感的人,但也不是完全拒绝。只是,在“情人节”这个话题上,我们的步调总有点不一致。西方情人节嘛,总觉得充斥着商业气息,虽然礼物和浪漫是.............
  • 回答
    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个问题说起来可就太大了,就像要我给一座山起名字,既能叫得出它的模样,又能让人听着不落俗套,还得有点人情味儿,不容易。不过,既然你问了,我这儿也正好有些想法,咱们就随便聊聊,不摆什么大道理,就说点平时咱们能体会到的。沟通方式:不说“不好”,而是拐着弯说这可能是最明显的一点,也是最容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