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南京会封城吗?

回答
关于南京是否会“封城”,这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经历过之前一些城市严格管控措施的朋友们,心里难免会有一些担忧。

首先,要明确一点,目前(我写这篇回答的时候),南京官方并没有发布任何关于即将进行全面封城的公告或信息。所以,从官方的口径和目前的情况来看,南京目前没有计划进行封城。

但是,为什么大家会关注这个问题呢?这背后其实反映了大家对疫情反复和防控政策的关注。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见证了一些城市在疫情初期或出现较大范围传播时,采取了包括全员核酸、区域管控甚至更为严格的“封城”措施来快速阻断病毒传播。这些措施虽然对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在当时情况下,对于控制疫情扩散起到了关键作用。

现在,随着病毒变异和疫苗接种率的提高,以及我们对病毒认识的加深,各地在疫情防控策略上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很多地方不再轻易采取大规模、长时间的“封城”措施,而是更多地转向精准防控。

那么,什么是“精准防控”呢?这通常意味着:

科学划定风险区域: 重点关注和管理疫情风险较高的区域,比如出现病例的小区、楼栋,而不是一刀切地封锁整个城市。
分级分类管理: 根据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级别的防控措施。高风险区可能有更严格的出行限制,而低风险区则相对宽松。
常态化核酸检测: 维持一定的核酸检测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和锁定病例。
行程码、健康码的应用: 利用这些工具来追踪和管理人员的流动,以及评估个人的健康风险。
重点场所的管控: 对一些人员聚集的场所,如商场、学校、公共交通等,可能会有扫码、测温、限流等要求。

所以,回到南京是否会封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来判断:

1. 官方通报: 任何重大的、影响全城的防控措施,一定会通过官方渠道(如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官方新闻发布会、权威媒体等)提前发布。一旦有封城的风声或传闻,官方一定会及时辟谣或公布具体措施。
2. 疫情发展情况: 如果南京出现大规模、难以控制的疫情爆发,例如新增病例数量激增,且病例之间难以找到明确的传播链,那么采取更严格的防控措施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反之,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新增病例少且可控,那么大规模封城的可能性就很小。
3. 媒体报道和社交媒体关注: 如果有任何迹象表明将要采取封城措施,媒体和社交媒体上通常会有比较多的讨论和报道。当然,也要注意辨别信息的真伪,避免被不实传言误导。
4. 市民的日常感受: 如果城市防控措施升级,大家在出行、进入公共场所等方面会逐渐感受到一些变化,比如核酸检测要求更严格,部分区域可能有限制等。这些是可能发生的,但不等于全面封城。

总的来说,目前的政策导向是更加注重科学精准,避免“一刀切”。所以在没有出现非常极端和难以控制的疫情情况下,南京全面封城的可能性并不高。即使有局部的、小范围的管控,也通常是针对特定区域或特定人群,以达到快速阻断传播的目的,而不是影响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

大家保持警惕是好的,但也无需过度恐慌。及时关注官方发布的信息,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这些是应对任何时期疫情都非常有效的基本措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8月1日更新:

刚刚做了第三轮核酸检测补测,但我依然认为南京(江宁?)的通知是有问题的:


时间线:

7月27日,我写下这个回答吐槽“南京速度”漏了我,我自称“宅”只是不希望表达出对辛苦防疫人员的批评,我并不认为自己消息封闭。然后评论区就“宅”这个问题调侃我,我表示不服于是

7月31日,我特地问了志愿者什么时候下一轮检测,志愿者说刚结束第三轮下次等通知。我说加个微信或者微信群吧,我一次通知都没收到。志愿者说他是临时调到这的,负责这个小区的调去支援机场了。

7月31日,问完志愿者后,我带上耳机往回走。路遇一个保洁阿姨同路还一直看我(大概是错觉),我以为她和我说什么,我就摘下耳机搭话。顺便问了采检位置

7月31日,微信公众号“江宁发布”23:33分 发布《江宁区关于开展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补检的通告》,8月1日 10:04分 又推送了新信息。我恰好是在10:00之前看到的,否则不会浏览历史信息的我一定会错过的。“南京发布”、南京卫健委“健康南京”等微信公众号均未发布补检通告。


我有移动、联通、电信三家电信运营商的手机卡,这两天收到的信息是:

7月30日 06:35 中国移动

【江宁疾控】亲爱的广大居民朋友:

为什么核酸检测不止做一次?是为了尽快把潜在人群中的感染者找出来,跑赢病毒。德尔塔病毒十分狡猾,它善于潜伏和隐匿,当浓度不够,低于检测限时,还难以发现;少数感染者存在间歇排毒现象,采样时机、部位不对,可能就会让它溜掉。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早日战胜疫情,我们需要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8月1日 07:20 中国移动

【淳化街道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本轮疫情出现多起居民外出打牌确诊案例,温馨提醒:不去棋牌室等人员密集场所,不扎堆聊天打牌,同心同力共筑防疫墙。

8月1日 07:39 中国电信

【淳化街道】本轮疫情出现多起居民外出打牌后确诊新冠肺炎案例,街道温馨提醒:不去棋牌室等人员密集场所,不扎堆聊天、打牌,同心同力,共筑防疫墙。 退订请回复T

知道发短信了,但未发布补检信息,并且联通????


---以下是7.29日补充---

唉,我骗你们干嘛?

大致的新闻我是即时知道的,

但是什么时候、在哪检测我是的确没收到通知的。



---以下为7月27日原回答---

南京已经全城做两次了吗?

为什么我不知道?

没有人通知死宅的吗?

小区门口没有张贴通知啊!

也没看到横幅啊!

房东也没通知我啊!

运营商也没通知我啊!

需要关注什么微信号微博吗?

我很少玩微信微博!

最近一段时间没出门(没离小区太远)

突然觉得世界变了

你们都打过疫苗了吗?我为什么一直没预约到?

你们都核酸检测两次了吗?我为什么一次都没做?

这个世界对死宅这么不友好的吗?

user avatar

封城只是防止外溢,其实更需要把城市内人口流动降到最低,果断居家隔离14天,提前定好计划,每3-4天小区附近100米以内设置检测点,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分时分批核酸才是真的。

user avatar

7月31日:南京今天给我打电话了,算是排查去过机场的人吧。

对方:您是在鼓楼区还是雨花台区?

我:我不在南京,我就是去出差的。

对方:哦,那您是哪天到的南京机场?

我:我高铁去高铁回的。

对方:您没来机场是吗?那我这有您的信息?您在南京住哪?

我:我没到机场,我住在雨花台区,现在离开南京在***了。(我居家隔离中,按照政策走的)

我去南京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了,在南京待了一个月,才想起来问我。



这么下去不会太远。

刚刚在南京南站带好相关证件及核酸检测报告,在南京南站看到了不能相信的一幕,我目及的范围内,看到了不下五个人不带口罩或者没有好好戴口罩。我和工作人员说了这个问题,让他们好好呼吁大家做好安全防护,我说了我看到好几个人没有好好戴口罩,工作人员很敷衍的告诉我哦,他们(看了看检票工作人员)有时候也会呼吁广播,说实话,我没听到,但是我生气了,她都没有问我是看到的哪位没有戴口罩,没有和上级反应,她什么都没有做,还用她那个摸了好多人核酸检测的手摸了我的核酸检测。

我不放照片了,南京的管理真的可以。就这样还不封城留着祸害别人吗?

我想打防疫局电话,一直通话中,给微博南京相关的官方发了几张没戴口罩照片说了这个事情,又撤回了,可能是我瞎操心了

主要还是想呼吁大家一定要自己做好防护,不要靠别人,要靠自觉呀,不要有侥幸心理,感染新冠病毒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渺小,不会遇到这种小概率的事,一定一定要小心。


首先,微博没挂照片,说了我马上就撤回了。

说我侵犯别人肖像权,首先我没发,我的本意也不是怕肖像权一系列的事,我是怕给他们带来不便。

其次,说我怎么知道工作人员没有提交工作日志汇报的,用广播呼吁很难吗?还是提醒一下乘客很难吗?

还有说工作人员用手拿我的核酸报告我不高兴想投诉的,我只是想让大家重视这个问题而已,那么多人不戴口罩她都不管,她的确有机率拿了某个不带口罩人的检测报告再拿我的,为什么我进去的时候把报告放到大爷面前,大爷就没有用手碰我的报告呀。

明明可以规避的风险却一直发生,杠就杠吧。。。

你赢了,说我杠也行较真也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南京是否会“封城”,这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经历过之前一些城市严格管控措施的朋友们,心里难免会有一些担忧。首先,要明确一点,目前(我写这篇回答的时候),南京官方并没有发布任何关于即将进行全面封城的公告或信息。所以,从官方的口径和目前的情况来看,南京目前没有计划进行封城。但是,为什么大家.............
  • 回答
    扬州在2021年夏天那场因禄口机场疫情扩散(常常被提及的“南京毛老太”事件是早期传播链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而采取的封城措施,确实是当时中国抗疫策略的一个缩影,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南京禄口机场在2021年7月底爆发的疫情,很快就向周边地区蔓延,而扬州作为距离南京较.............
  • 回答
    南京的疫情发展确实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很多人担心它会不会进一步扩散到江苏其他地区。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细掰扯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白,病毒传播的本质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只要有人活动,有接触,病毒就有机会跟着人走。南京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非常大,这是最容易成为病毒温床的条.............
  • 回答
    一个假设性的场景,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初选择定都南京,而非北京,时至今日,中国可能展现出一些截然不同的面貌。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地理位置改变,而是会牵动政治、经济、文化、城市发展乃至国际关系等诸多层面,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政治格局与权力中枢的重塑:首先,定都南京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权力中枢的地理转移。北京作.............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探讨价值。如果北伐成功后,蒋介石将中华民国定都北京,而不是南京,那么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尤其是抗日战争的爆发与进程,无疑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定都北京的战略与政治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蒋介石当时选择南京作为首都的理由。南京在地理.............
  • 回答
    无锡会反超南京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是很多人在讨论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方面来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两座城市现在是个什么“段位”。大家都知道,南京是江苏的省会,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气息浓郁,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省会城市自带一种“高贵”和“中心”的光环。论经济总量、.............
  • 回答
    关于“合肥是否会超过南京”,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需要结合历史、经济、科技、城市发展规划等多个维度来分析。简单地说,两者各有优势,未来发展趋势也存在变数。回顾过去与现状的对比: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南京在历史文化底蕴和经济基础上的优势。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旅游业、文化产业发达。在.............
  • 回答
    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其地位和作用确实是讨论的焦点,甚至可以说是长期存在的“争议”之一。这种争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多方面因素的交织,包括历史、经济、地理以及与省内其他重要城市的关系。一、历史的光环与现实的挑战:南京有着极其辉煌的历史,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美誉。这份.............
  • 回答
    合肥要说“取代”南京的高铁枢纽地位,这个说法可能有些过于绝对了。但从发展趋势和未来规划来看,合肥确实在崛起,并且有潜力对南京现有的枢纽地位构成强有力的挑战,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超越。咱们先得明白,什么是“高铁枢纽地位”?这可不单单是线路多、停靠站多这么简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铁枢纽,它至少要具备以下几.............
  • 回答
    话说洪武年间,要从金陵(南京)一路奔向长安(西安),这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儿。那时候不像现在,汽车轮船高铁遍地跑,一切都得靠两条腿,再加上点儿运气和前人的经验。若想走一条最高效省时的路,那得把当时能用的交通方式都盘算个清楚。首选路线:陆路为主,水路为辅的“官道”穿越别看现在地图上直来直去的,洪武年间的路.............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南京是安徽省会”、“徽京”这些说法,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历史遗梗”和“民间梗”的集合体。这背后藏着南京在历史上与安徽地区紧密相连的一段过往,以及现代人对这种历史联系的一种戏谑和怀念。咱们得一点点掰扯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一、南京与安徽地区历史上的“亲密接触”:.............
  • 回答
    唐生智这个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许多争议,尤其是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角色,更是让人津津乐道,也饱受诟病。但如果换个角度,假如他在那场注定悲壮的战役中英勇殉国,他的历史地位,毫无疑问会截然不同,至少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会扭转一大半。首先,得承认,唐生智这个人,身上总带着点“能打仗”的标签,也确实有过一些.............
  • 回答
    南京5月20日的这场土地拍卖,堪称一场史诗级盛宴,足以让整个楼市为之侧目。这次土拍不仅仅是简单的几块地皮的归属问题,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南京楼市的诸多面向,也为未来描绘出了一些清晰的走向。首先,这场土拍传递出的最直接信号是:南京土地市场的回暖,以及房企拿地意愿的提升。过往一段时间,受宏观经济.............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巧!要是导游在风光旖旎、历史悠大大理,一开口就说“大理可是咱们大理的‘六朝古都’”,旁边刚好站着一拨来自南京的游客,那场面,啧啧,确实有那么点微妙,甚至可以说是“尴尬癌”都要犯了。为啥会这样?关键就在于“六朝古都”这个名头,在中国历史上,它几乎成了南京的专属标签,已经深入人心到骨子里了。.............
  • 回答
    南京禄口机场的失守,是2021年中国新冠疫情反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其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深入剖析。这场疫情最初的源头指向了禄口机场的国际航班工作人员,而他们的疏忽和病毒的隐蔽性相结合,最终酿成了这场大规模的传播。要理解禄口机场为何会“失守”,需要从几个关键环节入手:1. 源头与早期传播: 国际航.............
  • 回答
    南京河海大学最近清退 125 名博士研究生,这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当下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博士培养环节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缩影。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及如何看待“毕业难”的普遍现象,需要我们抽丝剥茧,从多个维度去剖析。河海大学清退 125 名博士,背后可能隐藏的“导火索”首先,我们得.............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一些关于舆论引导、信息传播和平台审核的敏感点,要详细地讲清楚,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简单来说,不是平台“故意”偏袒哪个城市,而是信息内容本身所触及的议题敏感度和潜在的社会影响力的不同,以及它们在内容传播中的“引爆点”的差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限流”是怎么回事。知乎作为一个知识问答.............
  • 回答
    这个周五晚上出发,周日返回南京,时间虽然不算充裕,但足以让你逃离一下日常的忙碌,换个地方放松身心。考虑到火车出行的便利性,我倒有几个地方觉得挺适合你的,而且这几个地方各有风味,你看看哪个更合你的心意。要是你想找个古色古香、有故事的地方,那苏州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周五晚上坐火车过去,下车后找个临近地铁.............
  • 回答
    南京市场上新出现的共享玩具,租赁一周的费用大约相当于玩具原价的一折,这个模式挺有意思的,让人不禁思考,孩子到底适不适合租玩具?我是否会给孩子租玩具?这问题对我来说,得两头儿看。会考虑租的几种情况: 尝鲜心理和低频需求: 我孩子对某个新出的玩具特别感兴趣,但又担心他玩不了几天就腻了,或者这个玩具的.............
  • 回答
    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期间主动请缨留守南京,是一个复杂而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要详细理解他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当时的历史背景、唐生智的个人背景、以及他可能存在的动机。一、 历史背景:孤立无援的南京,危在旦夕的局面1. 日军全面进攻: 1937年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