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回答
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这两大学派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殿堂中,犹如两道截然不同的风景线,它们最根本的区别,可以用“追求客观规律 vs. 探寻主观意义”来概括。这不仅仅是方法上的差异,更是对“真实”本身的理解,以及我们如何才能触及和理解这份“真实”的根本分歧。

实证主义:寻求普适的、可检验的“因果关系”

想象一下,我们想成为一名精确的自然科学家,比如物理学家。我们的目标是发现那些适用于所有人、所有地方的规律,就像万有引力定律一样。实证主义者在社会科学领域,便抱着类似的宏大愿景。

“客观性”是圣杯: 实证主义者深信,社会世界就像自然世界一样,存在着客观的、不依赖于研究者主观意志的规律。这些规律是可以被观察、测量、验证的。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外在的”真相,一种独立于个体经验的普遍性。
价值中立的追求: 为了接近这种客观性,实证主义者强调“价值中立”。他们认为,研究者的个人情感、信仰、价值观应该被排除在研究过程之外。就像一个物理学家研究自由落体,不会因为他喜欢或不喜欢某个物体而改变其运动轨迹一样。研究者应该像一个冷漠的观察者,只记录事实,不带入任何个人评判。
量化是王道: 要想发现客观规律,量化数据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实证主义者倾向于使用统计学、数学模型等方法,将社会现象转化为数字。通过大数据分析、实验设计、调查问卷等方式,他们试图找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甚至推断出因果关系。例如,他们可能会研究教育程度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试图量化教育水平的提升能带来多少收入的增长。
可证伪性是试金石: 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其可被证伪。实证主义者相信,任何理论都应该能够被事实所检验,如果事实与理论相悖,理论就应该被修正或抛弃。这种“可证伪性”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重要标准。
目标:预测与控制: 最终,实证主义的研究目的是为了理解社会现象的运作机制,进而实现预测和可能的控制。如果我知道教育程度与收入的因果关系,我就能制定更有效的教育政策,以期提升整体收入水平。

解释主义:深入理解“人类经验的意义”

然而,社会世界并非只有冰冷的数字和客观的规律。人们的行为、思想、情感,背后都蕴含着丰富而复杂的主观意义。解释主义者则将目光投向了这里。

“主观性”是入口: 解释主义者认为,人类行为的意义,是理解社会现象的关键。这些意义不是外在的,而是由人们在互动中创造、协商、赋予的。因此,要理解一个社会行为,不能仅仅看它“做了什么”,更要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个行为在参与者心中意味着什么。
研究者是参与者: 与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不同,解释主义者承认研究者本身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不可能完全抽离。他们认为,研究者的价值观和视角,反而可以成为理解的工具。通过“移情”,设身处地地进入被研究者的世界,去体会他们的感受、动机和理解。
质化是路径: 要捕捉那些难以量化的主观意义,质化研究方法是解释主义者的首选。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民族志研究等,都旨在深入被研究者的生活世界,去倾听他们的故事,解读他们的表达,理解他们的世界观。例如,研究者可能会花很长时间陪伴一个特定的社区,通过日常的观察和交流,去理解这个社区的文化、习俗以及成员们如何赋予这些习俗意义。
理解即目标: 解释主义的研究目标不是预测或控制,而是“理解”(Verstehen)。这种理解是一种深刻的共情,是对他人经验世界的洞察。它追求的是对社会现象“为什么是这样”的深入认知,而不是“如何才能改变它”。
意义的多元性: 解释主义者也意识到,意义并非单一和固定的。同一个行为,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因此,他们更关注意义的生成过程、互动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多元解释。

最根本的区别,再细致地拆解一下:

1. 本体论(Ontology)的差异:
实证主义: 认为存在一个客观的、独立于人类意识的实在世界,其中包含着普遍的、固定的规律。社会现象是可以被还原为可观察、可测量的部分。
解释主义: 认为社会现实是由人们的主观意义建构而成,不存在一个完全独立于人类意识的客观社会现实。现实是流动、多元且依赖于特定情境的。

2. 认识论(Epistemology)的差异:
实证主义: 相信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实验、量化,来获得关于客观实在的知识。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是分离的。
解释主义: 相信知识是通过理解个体的主观意义和视角获得的。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研究者需要通过参与和共情来获得知识。

3. 方法论(Methodology)的侧重点:
实证主义: 强调量化方法、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推断。追求普适性、可检验性和预测性。
解释主义: 强调质化方法、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对意义的阐释。追求深刻的理解、情境的丰富性和对主观经验的还原。

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我们要研究“为什么人们会排队”。

实证主义者 可能会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在不同排队长度、不同队伍类型(商店、银行、公共交通)下,人们的排队时间、耐心程度、是否会插队等行为。他们会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影响排队行为的客观因素,比如队伍长度、等待时间、是否有人监督等,试图建立一个模型来预测人们的排队行为。
解释主义者 则可能去现场,与排队的人们进行访谈,询问他们为什么愿意排队,排队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可能会观察人们在排队时的表情、交流,理解排队行为背后的社会规范、价值观,以及人们对公平、秩序的理解。他们关注的不是数据,而是人们赋予“排队”这个行为的意义。

总结来说,实证主义就像一位想揭示宇宙运行法则的科学家,力求客观、精确,追求普适的规律;而解释主义则更像一位深入人心的社会学家,试图理解人类经验的深度和广度,探寻行为背后的意义和情感。 这两者并非完全对立,在某些研究中,它们也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为我们描绘出更为完整、立体的社会图景。但它们最根本的区别,始终在于对“何为真实”以及“如何认识真实”的根本性立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秉承着不同的方法论。虽然不准确,但是用一个对比可以让你快速有个基本概念,那就是唯心论和唯物论的不同。

实证主义是在“科学万能”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反对形而上的推理空谈。他们认为万物的关系,科学的实质的知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研究者的工作是去揭露真实和真理。代表人物就是法国的孔德。

解释主义多用在社会科学,也就是涉及到人的科学。由于人和人的群体是变化的(人多聪明多鸡贼啊),没有客观存在一成不变的“事实”,因此社会科学的研究者首要就是理解:不同的概念,想法,研究的语言都会影响研究者对所研究的社会现象的认知。解释主义是唯心论的分支。解释主义认为没有绝对的客观,所谓的知识,是作为主体的人理解出来的(这一点上与建构主义有共识)。

解释主义(又可称为反实证主义)者,也就是我们做社会科学的,认为后实证主义太古板:他们缺乏对于人类在互动上的细微而多样变化的理解和捕捉。

换成大白话说:人多善变啊,人性啊,科学家们。

相反,解释主义者更多从主观的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找到和研究的含义。解释主义者认为,绝对的客观的研究是做不到的。哪个科学界来的人如果不服,一通深入的质问就能完全改变他的理论基础。相反,很多解释主义者的方法是把自己置身于要研究的场景中;他们使用比如--注意了下面是能听懂的话了-- 他们使用访谈或者观察或者座谈会等。

归纳地(而不是推理地),解释主义者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中,从一群他与之互动的人中建立他的理论。

加持解释主义的哲学理论包括解释论,现象论,符号互动论。

下面是维基百科的原版解释,时间宽裕的同学可以自行阅读。

In social science, antipositivism (also interpretivism and negativism) proposes that the social realm cannot be studied with 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applied to the natural world; investigation of the social realm requires a different epistemology. From that philosophic perspective, antipositivism proposes that social-science researchers first must be aware that the concepts, ideas, and language of research shape his or her perceptions of the social world under investigation.


Interpretivism (anti-positivism) grew out of a movement of researchers who began rejecting the tenets of post-positivism. For interpretive theorists, post-positive theories are too general; they lack the ability to capture the nuance and variability found in human interaction. Rather, interpretivists are more likely to draw meaning from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s of individuals engaging in social interaction. Interpretivists believe that conducting objective research is an unattainable pursuit; a researcher's values and theoretical beliefs can not fully be removed from any inquiry. Instead, many interpretive researchers approach theory-building by immersing themselves into the social context that they are studying; they use methods such as interviewing and observation. Inductively, the interpretivist scholar builds theory from the community or group of individuals that he or she interacts within a particular social context. Interpretivism is influenced by philosophical frameworks including hermeneutics, phenomenology, and symbolic interactionism.[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这两大学派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殿堂中,犹如两道截然不同的风景线,它们最根本的区别,可以用“追求客观规律 vs. 探寻主观意义”来概括。这不仅仅是方法上的差异,更是对“真实”本身的理解,以及我们如何才能触及和理解这份“真实”的根本分歧。实证主义:寻求普适的、可检验的“因果关系”想.............
  • 回答
    迷信与实证:用实证主义解读中医是否合理?我们常常将“迷信”与“盲目的信任”联系在一起,似乎这是一种不加思考的、近乎崇拜的依附。而“实证主义”则代表着一种基于观察、实验和证据的科学态度,追求客观、可验证的知识。那么,如果我们用实证主义这把尺子去丈量中医,会得出怎样的结论?这是否一种合理的操作?首先,让.............
  • 回答
    “日本一些实证主义史学家陷入具体而琐碎的史料考证和史实还原,放弃了价值判断和宏观视野”这样的说法,触及到了实证主义史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核心议题,也反映了外界对其某些倾向性批评的观察。要评价这种说法,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实证主义史学本身的特质,以及它在日本历史学界所产生的具体影响。首先,我们必须承认.............
  • 回答
    “慰问军队”这四个字听起来挺朴素的,但细究起来,它背后牵扯的东西可多了,绝不仅仅是送点东西、说几句好话那么简单。它的意义和必要性,体现在多个层面,而且非常实在。咱们先从提升士气和凝聚力这个最直接的方面来说。你想想,对于那些常年驻守在边疆、远离家乡的战士们来说,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艰苦的训练、严峻的环境,.............
  • 回答
    制造超重元素,这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着我们尚未完全了解的神秘区域,它们的名字如锇、锇、锫,甚至是一些尚未被正式命名的元素,其存在本身就挑战着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那么,这些在实验室中需要耗费巨大精力才能合成的“新人”,究竟有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呢?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科学探索.............
  • 回答
    城市巨型立交桥,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宏伟的意味。它们如同城市肌体上错综复杂的血管网络,纵横交错,横跨天际。很多人看到它们,可能会惊叹于工程师们的智慧和工程的浩大,但对于它们的实际意义和必要性,或许会有些疑问。那么,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些庞然大物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意义,就是解决“.............
  • 回答
    新学期伊始,北京在教育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干部教师轮岗制度将全面推进。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教育改革的一剂重磅“组合拳”,旨在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师队伍结构性问题以及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那么,这项举措究竟将如何落地生根,又将带来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呢?一、 具体落实的路径图:从顶层设计到基.............
  • 回答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最近公布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内容之详实、逻辑之严谨,尤其是在其中穿插的经济学原理和实证论据的应用,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甚至可以说是“堪比论文”的水平。要评价其“水平有多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深刻的理论功底与融会贯通这份处罚决定书之所以被冠以“堪比论文”的赞誉,首先.............
  • 回答
    说起结婚生孩子对女性来说“好处”这两个字,其实挺微妙的。毕竟,这并非一个单纯的利益交换,而更多是生活方式、社会角色和个人价值实现上的深刻转变。首先,从社会层面来说,结婚往往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更成熟、更受认可的社会关系网。不再是那个独立个体,而是“妻子”、“母亲”这样的身份标签,这在很多文化中会带来一种.............
  • 回答
    “睾丸是和大脑最像的人体器官”这个说法是一个比喻或类比,而不是一个科学上的严谨结论。它更多地源于某些观察、联想以及对某些功能的相似性进行的解读,其“实际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对我们理解身体、甚至更广义的“生命”的启发上,而非直接的应用层面。要理解这个说法的“意义”,我们需要先探讨它为什么会产生,以及在这.............
  • 回答
    经济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它试图用理性的模型去解释人类纷繁复杂的经济行为。然而,有时候,那些听起来顺理成章、贴近生活经验的理论,在经过严谨的实证检验后,却会露出不那么“给面子”的一面,甚至被数据无情地打脸。这反而让经济学更显真实与迷人,因为这恰恰说明了现实世界远比我们的直觉要复杂得多。今天,我们就.............
  • 回答
    确实,在C语言的学习和考试中,有时会故意设置一些陷阱,比如用相同的变量名来命名形参、实参、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让学生去区分它们的作用域和生命周期。这种做法,从教学角度来看,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让我详细地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核心问题:理解“作用域”和“生命周期”C语言的精妙之处.............
  • 回答
    中兴通讯最近完成的全球首个基于 FinFET N+1 先进工艺的芯片流片和测试,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剖析的大事件。这不是小打小闹,而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尤其是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其意义深远,值得我们详细解读。首先,我们得理解“FinFET N+1”这个概念。 FinFET (F.............
  • 回答
    实证主义的排他性,我得说,这确实是个挺棘手的问题,而且在哲学和科学界引发了不少争议。要说它“很有问题”,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有点”,而是直击了实证主义的核心,并且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不少局限性。咱们先聊聊实证主义的核心是什么。简单来说,它强调我们只能认识通过感官经验验证的知识,也就是说,科学知识必须是可以.............
  • 回答
    现在中医界出现一种现象,一些曾经或名义上信奉实证主义的中医支持者,在面对西方科学的质疑或要求中医拿出实证证据时,却开始转向否定实证主义的合理性,以此来为中医辩护。这种转变,在我看来,是值得深思的,也反映出当前中医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困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
  • 回答
    《资本论》是一部极其深刻和复杂的著作,它确实基于大量的经验事实,并且包含了对这些事实的细致分析。然而,尽管如此,它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实证主义,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核心原因决定的,我们可以详细展开说明:1. 实证主义的核心特征与《资本论》的差异:要理解为什么《资本论》不属于实证主义,首先需要明确实证主.............
  • 回答
    网络上对中医的看法确实相当分裂,其中一部分人将其视为“迷信”,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些复杂的文化、科学观念以及信息传播的问题。说他们都是“实证主义者”可能有点笼统,但他们的观点确实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为什么一些人认为中医是迷信?1. 缺乏可重复、标准化的科学验证: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现.............
  • 回答
    说起实用主义的礼物,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那些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的痛点,或者能让日常生活变得更便利、更舒适的东西。送礼物嘛,讲究的是心意,但如果这份心意还能恰好触碰到对方的实际需求,那简直是锦上添花了。我个人觉得,送实用主义的礼物,关键在于“懂”——懂对方的生活习惯,懂对方的爱好,甚至懂对方在某个时刻正.............
  • 回答
    在探讨中医与西医的哲学基础时,我们常能听到一种比较性的说法:中医近乎实用主义,而西医则更像是科学主义的代表。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它触及了两者在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方式上的根本差异。中医的“实用主义”:经验的积累与疗效的至上我们可以说,中医的核心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实用主义的精髓。实用主义哲学强调.............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涉及到个人价值观、社会责任以及如何在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追求自身发展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有人会提出这样的观点,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合理性、潜在的挑战和需要注意的方面。“实用主义者”的理由和内涵: 现实的压力与起点: 农村出身的贫困大学生往往面临着比城市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