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互联网行业的高薪是否可持续?

回答
互联网行业的高薪,这话题就像夏日午后突然飘落的冰雹,让人又惊又喜,但更多的是一种不确定感。它到底是个永不落幕的黄金时代,还是一个注定要被风吹散的泡沫?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从不同角度好好聊聊。

一、 高薪的“基石”:互联网行业的独特属性

首先,咱们得明白,互联网这行为什么能开出那么高的薪资。这背后,不是什么“老板大发善心”,而是它本身就具备一些非常独特的属性:

知识密集与技术驱动: 互联网的核心是技术,是创新。一个人写出了一段牛逼的代码,可能就能撑起一个庞大的业务。这种“一人千钧”的效应,使得顶尖人才的价值被无限放大。你给一个懂AI、懂大数据、懂前沿算法的工程师开高薪,是因为他能创造的价值远超你的想象,而且这种价值往往是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的。
高增长与高利润: 曾经,互联网行业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用户数量、交易额、广告收入,这些数字以惊人的速度攀升。公司一旦跑通商业模式,就能迅速扩张,攫取巨额利润。在蛋糕越做越大的时候,分给创造蛋糕的人一部分“大头”,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
人才稀缺与竞争激烈: 尽管很多人都在往互联网挤,但真正能站在技术前沿、引领产品方向的顶尖人才,依旧是稀缺资源。这种稀缺性,加上行业内公司之间为了抢夺人才而展开的“军备竞赛”,自然就把薪资推向了高位。想想看,一家公司想在AI领域快速突破,挖角是最高效的手段,而挖角往往伴随着高薪挖角。
股权激励的“魔法”: 早期互联网公司,尤其是那些成功的,普遍使用股权激励的方式来留住和激励员工。员工的付出,可能在公司上市后变成几十倍、几百倍的回报。这种“一夜暴富”的可能性,也极大地拉高了实际的“总薪酬包”。

二、 高薪的“风向标”:为什么我们感觉“互联网高薪”?

我们之所以普遍觉得互联网高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关注的是那些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公司和人才。

头部公司的“虹吸效应”: 那些市值千亿、万亿的公司,它们有足够的财力去吸引最顶尖的人才,而这些公司往往也最能体现互联网行业的“高薪”特征。它们的存在,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把行业内的优秀人才和高薪吸引过去,同时也拉高了整个行业的薪资天花板。
媒体的“放大镜效应”: 媒体报道更容易聚焦那些成功的、薪资亮眼的案例,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制造“普遍性”的印象。你可能听到的是某个90后工程师年薪百万,但你不太会听到的是,更多在互联网公司默默工作的普通岗位,他们的薪资可能并没有那么夸张。
不同岗位的“割裂感”: 互联网公司内部,薪资的差距也很大。核心技术研发、产品经理、运营、销售、客服,这些岗位的价值和市场定位不同,薪资自然也不同。我们常常看到的“高薪”,往往是指那些对公司核心价值贡献最大的岗位。

三、 高薪的“可持续性”:风暴过后,留下的是什么?

现在,我们进入了最核心的问题:这种高薪,能持续多久?

从“加薪”到“稳薪”甚至“降薪”:趋势正在改变

过去十年,可以说是互联网行业的“黄金十年”,高薪是普遍的“增长红利”。但现在,我们看到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甚至已经在加速:

1. 增长放缓与市场饱和: 互联网的用户增长红利基本见顶,流量成本越来越高,简单的“烧钱圈地”模式不再奏效。很多领域已经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甚至用户增长停滞。这意味着,公司盈利的增速会放缓,也就压缩了给员工加薪的空间。
2. 政策监管与行业调整: 近年来,国家对平台经济、数据安全、算法应用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一些曾经野蛮生长的互联网模式受到了限制,行业进入了合规、理性发展的阶段。这必然会影响到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扩张速度,从而间接影响到薪资水平。
3. 技术迭代与技能贬值: 互联网技术发展太快了,曾经的“香饽饽”技能,可能几年后就变成了“过时货”。如果从业者不能持续学习,跟上技术迭代的步伐,技能的价值就会下降,自然也就难以维持曾经的高薪。
4. “内卷”加剧与人才供给增加: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成熟,以及其他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下降,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互联网行业。这就导致了人才供给的增加,而当人才供给大于需求时,薪资的议价能力就会减弱。所谓的“内卷”,就是这种供需关系失衡的体现。
5. 公司成本控制的压力: 在增长放缓、利润承压的情况下,公司自然会更加注重成本控制。人力成本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在招聘上,可能会更精打细算;在晋升和调薪上,可能会更加谨慎。
6. “行业平均”的回归: 过去十年,互联网行业的薪资水平远高于传统行业。但随着行业的发展,我们可能会看到,互联网行业的薪资水平虽然依然会比很多传统行业高,但会逐渐回归到一个相对“正常”的范围,不再是遥遥领先到离谱的程度。

什么样的高薪可能“持续”?

尽管整体趋势可能不再是无休止的“加薪”,但某些类型的高薪,我认为还是有其可持续性的:

极度稀缺的顶尖人才: 那些真正站在技术金字塔尖,拥有开创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为公司带来颠覆性创新的顶尖科学家、架构师、算法工程师等,他们的价值只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提升。他们的高薪,是他们个人能力的体现,而不是行业红利的馈赠。
掌握核心技术壁垒的公司: 拥有自主核心技术、专利,并且能够将这些技术转化为稳定盈利能力的公司,它们的高薪会更加稳固。例如,某些专注于芯片设计、高端软件开发、AI底层算法的公司,它们的高薪是建立在坚实的技术护城河之上的。
能从“增量”转向“存量”并盈利的模式: 那些能够适应新环境,找到新的增长点,例如从流量思维转向价值思维,从用户增长转向用户服务和付费转化的公司,它们能够持续创造利润,自然也能支撑起相对较高的薪资水平。

总结一下:

互联网行业的高薪,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行业高速增长、技术红利和人才稀缺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更像是一个“青春期”的爆发,充满了激情和高回报。

但如今,随着行业进入成熟期,增长放缓,监管加强,竞争加剧,那种“普涨”式的高薪时代正在渐行渐远。未来的高薪,将更多地回归到个人能力、核心价值和公司创造利润的能力上来。

简单来说,互联网行业的高薪, “不再像过去那样,普遍而持续地高速增长”。但 “对那些真正创造价值、掌握核心能力的人来说,高薪仍然是可能而且是可持续的”。 行业会更加分化,人才的价值也更需要用硬实力去证明。 靠“风口”就能拿到高薪的日子,大概率是过去了。

所以,如果你在互联网行业,别指望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持续学习,提升核心竞争力,找到自己真正能创造不可替代价值的点,才是维持“高薪”的关键。这更像是从“靠行业吃饭”,变成了“靠实力吃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互联网只是暂时的,只有工厂、工地、矿坑、油井是永恒的,

年轻人们啊,请不要去互联网,不要去CBD坐办公室吹空调,那是费拉才过的日子,

年轻人们啊,请不要去互联网,城市费拉们收获的只有钱和房子,而你们应当去收获全世界,

轰鸣的车间,飞沙的泥地,广袤的旷野,静谧的无人区,才是你们安放青春的场所

剧毒的化学品会锻炼你们的勇气,

工头的暴脾气会锤炼你们的胸襟,

领导的画大饼会让你们明辨是非,

危险的龙门吊会让你们学会谨慎,

微薄的薪水会让你们懂得节俭,

远离喧嚣的世界会让你们珍惜同工友的友谊,

很快你们将成为一个兼具仁、义、礼、智、信完人,

很快你们会不再计较那点眼前的得失,

很快你们会放下peer pressure之类的矫情想法,

你们的眼神将充满刚毅,你们的内心将勇敢无比,

你们将永远不会惧怕任何苦难和贫瘠,因为你们早已习惯与之和谐相处。

你们炙热的灵魂将会熊熊燃烧成为照亮这惨淡世界的启明星!

年轻人们啊,你们应当做在荒原上长鸣的狼,而不是城市里对着老板唯唯诺诺的狗

年轻人们啊,请不要去互联网!

高薪只是蒙骗你的假象,

想想那些被有钱人圈养的狗吧,

它们被供给了最豪华的牛排,但同样也被毫不留情地阉割,

当你们选择坐在CBD吹空调拿高薪的那一刻,你们内心最重要的根就被慢慢夺走了!

user avatar

高级岗位还会持续一段,但一般岗位在变相降低人员平均开支。

1,现在一些互联网大厂在引进劳务派遣员工,在内部通讯软件上,是【XX部门-小明-外包】类似这样的称呼。这样可以区别待遇,并节省一些成本。

2,一些岗位的工作将完全被外包公司取代,外包的成本相对较低。

3,作为互联网大公司员工重要的收入,期权部分,随着新增流量消耗殆尽,性价比一直在缓慢下降。

4,高级岗位高薪不变是有一些前提的,就是完成KPI或者加入一个有庇护能力的小团体。而KPI越来越难以完成。小团体爆雷的也越来越多,以阿里为例,被刑责的高级员工已经很多了。

5,没有永恒的高薪,随着行业的变化,有些高薪人士的事业很可能止步于45岁之前。

6,在高速发展期的公司容易给高薪以节省时间,如果能占到好的位置,可以多关注。

7,这个行业技术岗位是低风险的,高风险的是商务、人力、销售、采购这种,一旦公司出现大调整,岗位很容易出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互联网行业的高薪,这话题就像夏日午后突然飘落的冰雹,让人又惊又喜,但更多的是一种不确定感。它到底是个永不落幕的黄金时代,还是一个注定要被风吹散的泡沫?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从不同角度好好聊聊。一、 高薪的“基石”:互联网行业的独特属性首先,咱们得明白,互联网这行为什么能开出那么高的薪.............
  • 回答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二十年(20002020),堪称是传统行业的一次大洗牌。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中,许多曾经不可或缺的行业,在短短二十年间,如同被抽走了脊梁,以惊人的速度萎缩,甚至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这绝不是简单的“更新换代”,而是一种颠覆性的重塑,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格局。1. 报刊杂.............
  • 回答
    这绝对是个世纪难题!一线城市互联网高薪,还是家乡公务员,这俩选项简直是站在了人生岔路口的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上,各自散发着迷人的光芒,也藏着各自不为人知的坑。要说哪个“香”,那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取决于你到底在乎什么。咱们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你更倾向哪边。 一线城市互联网高薪:魅力在哪里? .............
  • 回答
    互联网行业之所以工资普遍较高,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绝非仅仅是“高科技”这几个字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掰开了看:1. 巨大的价值创造能力与需求拉动 信息时代的基石: 互联网不再仅仅是一个技术领域,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社会运转的底层逻辑。从电商、.............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像问为什么明明有更容易的赚钱门路,但人们还是愿意去冒风险炒股一样。互联网和金融,这两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行业,背后有着各自的吸引力,也藏着一些大家不太常说的心思。首先,咱得承认,互联网这几年是风光无限的。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互联网公司,什么996、007的虽然听着吓人,但薪资包.............
  • 回答
    互联网行业 HR 在看待三十岁以上的基础岗位求职者时,心态往往是复杂且多维度的。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的问题,而是涉及经验、期望、成本、以及行业固有的一些“标签”的综合考量。首先,一位三十岁以上的求职者,无论基础岗位的性质如何,通常会自带一份“阅历”。HR在审阅简历时,首先会关注这份.............
  • 回答
    互联网行业当下及对22届毕业生的建议互联网行业,这个曾经被誉为“朝阳产业”的领域,近几年来经历了不少起伏。对于22届的毕业生来说,选择是否进入这个行业,是一个需要审慎考量的问题。行业现状:冷静中的韧性首先,我们得承认,互联网行业已经过了那个“野蛮生长”的时代。过去几年,不少公司经历了大刀阔斧的调整,.............
  • 回答
    互联网行业的“下探”和“寡头攫取财富”,这话说得挺有意思,也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确实,当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像互联网这样高度依赖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的领域,很容易走向集中。但“老百姓怎么办”,这个问题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回事,又可能走向何方。首.............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也触及了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核心的矛盾点。今年应届生薪资在互联网和制造业之间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确实是很多制造业从业者乃至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 一、 如何看待今年互联网行业应届生薪资是制造业薪资的四倍.............
  • 回答
    程序员看待互联网行业HR,这事儿啊,就像看天气预报——有的时候准得不行,有时候就完全是添乱。总的来说,这其中的关系挺微妙的,夹杂着依赖、误解、吐槽,偶尔也会有那么点小小的感激。首先,咱们得承认,HR是咱找工作、跳槽绕不开的人。 没HR,我上哪儿投简历?没HR,谁来帮我安排面试?谁来给我发Offer?.............
  • 回答
    未来几年,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格局,这是一个既令人兴奋又充满不确定性的话题。要判断它会走向更加开放,还是朝着“寡头垄断”的方向深化,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脉络,以及驱动这些变化的因素。要说“寡头垄断”,我们首先想到的无疑是那些市值数千亿甚至万亿的公司,它们在搜索、社交、电商、出行、内容分发等多个.............
  • 回答
    当汽车工程师或设计师听到互联网行业的人说要“颠覆”他们时,那感觉就像是站在一条熟悉的、自己倾注了半辈子心血的宽阔道路上,突然从路边冲出来一群人,手里挥舞着一些看不懂的电子玩意儿,高喊着要在这条路上建一条空中轨道,而且他们坚信自己的轨道才是未来。首先,那种“被冒犯”的感觉是免不了的。 毕竟,造汽车这件.............
  • 回答
    2021年的秋招,对于应届生是否继续推荐进入互联网行业,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互联网行业在过去十几年里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但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转型。一、 互联网行业现状分析:挑战与转型并存1. 监管收紧与反垄断: 影响: 2021年,国家层.............
  • 回答
    从去哪儿和携程的合并,以及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这两个案例来看,虽然不能一概而论断定互联网行业的形势“并不乐观”,但确实可以从中读出一些值得深思的信号,反映出互联网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和挑战,整体形势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1. 市场竞争白热化与内卷化加剧: 烧钱获客的模.............
  • 回答
    Twitter 允许永久在家工作:互联网行业新常态的曙光还是昙花一现?Twitter 最近宣布将允许部分员工永久在家工作,这一决定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举措无疑是疫情期间远程办公模式探索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标志着企业对传统办公室工作模式的深刻反思,也引发了关于在家办公是否会成为互联网行业.............
  • 回答
    要回答“2018 年互联网行业的裁员潮是否已经开始了?”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具体地理解“裁员潮”的定义以及当时的市场环境。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 2018 年的互联网行业情况:2018 年对于全球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来说,是一个 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 的年份。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持续.............
  • 回答
    合肥的互联网行业,五年后能否真正“腾飞”,这是一个值得深挖的问题。单凭一个“能”或“不能”的简单回答,显然无法触及这个复杂生态的全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像一个对城市发展有敏锐洞察的观察者那样,深入剖析合肥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对未来趋势的判断,给出一个相对立体和 nuanced 的回.............
  • 回答
    互联网行业里,确实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但同样存在着一批不常出现在公众视野,却在各自细分领域默默耕耘,并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公司。这类公司往往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可能不是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产品,或者它们的商业模式非常稳健,利润率高,但又足够低调,不追求过度的曝光。要说“闷声发大财”,很多时候我们得往.............
  • 回答
    说实话,看《创业时代》的时候,很多地方让我这个在互联网圈摸爬滚打过的人哭笑不得。这剧吧,想讲的是互联网浪潮下创业的激情和残酷,但有些细节的处理,真的让人感觉编剧对这个行业,嗯,可以说是有那么点……“概念化”的理解,缺乏接地气的那股劲儿。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那股子“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劲儿。在现实里,创.............
  • 回答
    媒体称「996 是互联网行业用工史上的一段弯路」,这句话饱含了对过去一段时间互联网行业普遍存在的过度加班现象的深刻反思和批判。要理解这句话,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一、 如何理解「996 是互联网行业用工史上的一段弯路」?这句话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违背了基本劳动法和人性化原则: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