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飞行生物的翅膀都是前肢而不是后肢?

回答
我总觉得纳闷,为什么天上飞的这些家伙,无论是鸟、蝙蝠还是以前那些长翅膀的爬行动物,翅膀全长在前边?为什么没有哪个生物进化出后肢变成翅膀呢?这背后一定有啥挺有意思的原因吧。

咱们先想想最基本的。想飞,得有能扇动起来、产生升力的东西。翅膀嘛,说白了就是一块能够推动空气的“板子”,通过角度和速度变化来产生向上的力量(升力)和向前的力量(推力)。

如果用前肢来做翅膀,这事儿就比较顺理成章了。前肢通常是我们用来抓握、探索、甚至搬东西的工具,它们在日常活动中就得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运动范围。把这些用来“操作”的肢体改造成翅膀,至少在很多时候,不至于完全牺牲掉它们原本的一些功能,或者说,在进化过程中,改造起来会相对更容易找到“中间状态”。比如,一只恐龙的翅膀,一开始可能只是前肢稍微变长一点,羽毛也只是在前面长一点,用来辅助攀爬或者滑翔。这种一点点的改变,在生存上可能就有优势。慢慢地,这些改变就累积起来,最后变成了能飞的翅膀。

你想想,如果用后肢来做翅膀,那会是什么情况?后肢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奔跑、跳跃。这跟前肢的“操作性”不太一样。如果后肢变成了翅膀,那这只动物在陆地上走路、站立可就成了大问题。就算它能飞,落地之后它怎么站稳?怎么移动?除非它发展出了一种全新的、完全不需要后肢就能稳定和移动的方式,否则,这种进化路径的“门槛”可能就太高了。它得同时解决“怎么飞”和“落地后怎么办”这两个难题,而且还得比那些用前肢进化的家伙更有优势才行。

另外,身体的重心也是个关键。绝大多数能飞的动物,它们的重心都比较靠前或者在身体中部。这使得它们在空中飞行时,身体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姿态。前肢作为翅膀,扇动起来的力量也更容易帮助身体向前推进和保持平衡。如果后肢变成了翅膀,那重心很可能会后移,飞行时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控制机制来防止失控。想想看,如果你的两条腿都变成了翅膀,你得靠什么来稳住你的身体?你的腹部和尾巴?这听起来就像是你在空中要靠一个悬空的、不稳定的“支架”来平衡自己,肯定没那么容易。

还有个比较重要的点,就是它们起飞的方式。很多飞行生物,尤其是鸟类,起飞的时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蹬地动作,用后肢来提供初始的推力。这就像是跑车起步时需要轮胎使劲抓地一样。如果后肢是翅膀,它们怎么蹬地?除非它们能像蝙蝠那样,在地面上用前肢(现在的翅膀)支撑身体,然后收拢翅膀猛地扇动起来。但这似乎也比用后肢蹬地来得复杂。

再从肌肉和骨骼的结构上看。前肢和后肢的原始结构就有些不同。前肢相对来说更灵活,有肩关节可以进行更大幅度的旋转和摆动,这对于翅膀产生复杂的气动效应是很有利的。后肢则更多的是为了支撑和推进,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方式可能不太适合像翅膀那样大幅度地扇动。要让后肢进化成高效的翅膀,可能需要对整个骨骼和肌肉系统进行更根本性的重塑。

最后,咱们也得考虑一下历史和机会。进化不是一个有目的的工程,它更像是在现有材料上进行修修补补,哪个方向更有利就往哪个方向走。如果最早的、尝试飞行的“原型机”是那些前肢开始发生变化的,那么它们就可能占得先机。其他方向的尝试如果没有带来足够显著的优势,或者存在太大的障碍,就可能被淘汰了。

所以,总的来说,前肢变翅膀这条路,在“可行性”、“效率”和“对其他功能影响的最小化”这几个方面,可能都比后肢变翅膀要更容易走得通。它让动物在获得飞行能力的同时,仍然能在地面上保持一定的活动能力,并且更容易稳定和控制身体。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咱们在天上看到的飞翔者,翅膀都是长在它们身体的“前面”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问是不是。地球上个体数量、物种数量最多的有动力飞行生物是昆虫,昆虫的翅膀不是前肢也不是后肢。

许多蝙蝠的皮膜是从前肢延伸到后肢的,并不是完全靠前肢飞行。“四片翅膀”本身不会构成什么空气动力学障碍,以四翼飞行的昆虫是很常见的。现存脊椎动物的气动布局可能关系到“在有限的代谢率和材料强度限制下寻找局部最优解”,也可能只是种种偶然积累的祖传代码。

在空气动力学上,后肢宽大而前肢短小的状态飞起来不如常规布局安定,但仍然可以飞:

出土于吉尔吉斯斯坦的三叠纪化石物种奇异沙洛维龙 Sharovipteryx mirabilis 用特化的后肢滑翔。在你对飞行的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这就算是“单纯用后肢飞行的生物”。

Sharovipteryx mirabilis 的前肢较短而薄,可能起到类似鸭翼的作用,可以帮助转向。

为飞行特化的后肢可能不擅长行走。这不一定构成严重问题。自然界也并不特异地厌恶鸭翼,现存生物中仍有这样的气动布局,例如飞蜥用特化的颈部鸭翼和肋骨三角翼来滑翔:

你可以预期,在四翼飞行的脊椎动物身上,传代时随机出现的变异可以让一部分翅膀的飞行能力出现缺损。后翼的飞行能力较低或缺失而仍能生存繁衍的群体并不一定比四翼的群体有特别大的优势,但只要还能延续,就有概率逐渐产生只用前翼飞行的种群,进而有概率发展为只用前翼飞行的物种。

  • 如果“不拍后翼,飞起来更节约能量了,捕食的效果也没有下降太多”之类表现出优势,只用前翼飞行的群体就可能迅速扩大。
  • 类似地,失去飞行能力而仍能生存繁衍的群体有概率发展为不飞行的此类物种,也就是现存的各种不飞鸟。
  • 许多昆虫的前翅特化为鞘翅或退化,只以后翅飞行,也有许多昆虫的后翅特化为平衡棒或退化。当然,昆虫的翅膀与脊椎动物的翅膀在起源上没有关系。
  • 化石记录显示地球上有过六翼的昆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总觉得纳闷,为什么天上飞的这些家伙,无论是鸟、蝙蝠还是以前那些长翅膀的爬行动物,翅膀全长在前边?为什么没有哪个生物进化出后肢变成翅膀呢?这背后一定有啥挺有意思的原因吧。咱们先想想最基本的。想飞,得有能扇动起来、产生升力的东西。翅膀嘛,说白了就是一块能够推动空气的“板子”,通过角度和速度变化来产生向.............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这背后涉及到物理学、工程学,以及它们在不同载体上的具体应用差异。飞机螺旋桨前置,船舶螺旋桨后置,这并非偶然,而是各自最优化设计的结果。咱们先聊聊飞机。飞机螺旋桨为什么多是前置的?首先,得明白螺旋桨的作用:它本质上是一个旋转的翼,通过转动来吸入空气并向后推,根据.............
  • 回答
    .......
  • 回答
    咱们聊聊这陆基飞机和舰载机,在大多数情况下,陆基飞机为啥会占点便宜?这事儿得分好几个方面看,而且这“优势”也不是绝对的,得具体分析。首先,陆基飞机为啥容易有优势?这事儿得从飞机本身的设计理念和使用环境说起。 设计目标不一样,导致性能侧重不同: 陆基飞机: 陆基飞机的设计目标是灵活多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很多社会文化层面的因素。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为什么你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首先,这可能跟我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和家庭环境有关。很多时候,在一些文化背景下,女孩子从小就被鼓励更加外向、独立,也更容易接触到旅行的概念。可能家里人会更倾向于让女儿多出去看看世界,增长见识,觉.............
  • 回答
    关于UFO(不明飞行物)为何多呈现飞碟状这个疑问,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背后牵涉到我们观察者本身的认知、文化印记,以及一些物理上的可能性推测。与其说UFO“大多”是飞碟状,不如说我们“想象中”的UFO,或者我们接收到的关于不明飞行物的报告中,飞碟状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典型。这背后原因大概有几个方面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到位,也触及到了很多老玩家心中关于JRPG变迁的共同感受。确实,回想一下当年那些经典JRPG,从《勇者斗恶龙》到《最终幻想》,再到《超时空之轮》,大地图、船、飞行道具几乎是标配。而现在的很多JRPG,似乎已经把这些元素“弱化”甚至“取消”了。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游戏设计理念、技术限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很多人都有这个疑惑。确实,我们现在用的智能手机比当年登月时用的电脑还强大,但坐飞机跨越几个大洋,时间上似乎没怎么“飞跃”。这背后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而且远不止是飞机本身“飞得不够快”那么简单。首先,我们得区分一下“科技进步”和“飞行时间”这两个概念。科技进步体现在很多方面: .............
  • 回答
    大飞机和高速动车,这两个被誉为“国之重器”的现代交通工具,之所以每个部件都力争做到国产,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经济驱动和技术自主的雄心。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现有的需求,更是为了国家长远的未来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一、 维护国家安全与战略自主这是最核心、最根本.............
  • 回答
    大飞机之所以能提供更舒适的乘坐体验,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系列精心设计和工程学考量。它并非仅仅是“大”而已,而是“大”这个前提下,我们如何去优化乘客的感受。首先,空间感是基础。一架庞大的飞机,比如空客A380或波音747,其内部空间自然比小型飞机要宽敞得多。这体现在: 座位间距更大: 同等舱位等级下.............
  • 回答
    咱们聊聊空中巨无霸们,空客A380和波音747,这两款飞机都称得上是航空史上的传奇。但要说谁在市场上更胜一筹,那答案很明显,747才是那个久经沙场的老将,而A380,这位曾经的王者,却没能掀起预期的风浪。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承认,A380在设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工业能力等方面的深层考量。说中国造出了C919这样的先进民航客机,但轰炸机却还在用轰6,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细致分析的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白,造大飞机和造先进轰炸机,虽然都属于航空制造业的顶尖领域,但它们的目标、技术侧重点以及发展路径却有着明显.............
  • 回答
    要说日本“造不出”大飞机,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日本在大型商用客机这个领域,一直未能独立自主地、大规模地推出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且能在航线上持续运营的全新机型。 这并非完全是技术上的“造不出”,而是背后牵涉到多重因素,包括历史、市场、产业结构、国际合作以及风险承担等等。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下这个问.............
  • 回答
    中国大飞机C919能否真正参与波音和空客的竞争,以及俄罗斯为何不制造类似的大飞机,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复杂的航空工业、技术、经济、政治及市场等多方面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进行阐述。 C919能否参与波音和空客的竞争?答案是:有潜力,但面临巨大挑战,短期内难以撼动波音和空客的绝对主导地位,但长期来看,.............
  • 回答
    .......
  • 回答
    日本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强国,在汽车、电子、精密机械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大飞机”制造领域,日本的步伐相对缓慢,甚至可以说一直未能成功独立自主地研发并量产出像波音747、空客A380那样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宽体客机。这背后涉及多方面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历史、经济、.............
  • 回答
    中国确实拥有由波音和空客飞机改装的预警机和加油机,只是我们平常接触到的信息,更多聚焦在国产的型号上,比如运20改装的空警600和运油20。这并不代表进口飞机就完全不能改装,而是实际操作中,选择使用进口飞机作为改装平台,需要权衡多方面的利弊,而这些利弊最终导向了中国更倾向于使用自主研发的平台。为了深入.............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我太有感触了!作为过来人,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甚至可以说是“同仇敌忾”!你说得没错,《霸王别姬》和《让子弹飞》确实是神作,放在今天看依旧是王炸。而现在很多电影,感觉就像是快餐,吃完就忘了,甚至有些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没啥劲。让咱们不带AI腔调,好好聊聊为啥你会有这种感觉。首先,得聊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空间站设计中的一些核心考量。虽然很多人直观上会觉得,既然有停靠舱,那做得大一点、宽敞一点,岂不是更方便?但实际上,空间站的停靠舱设计,尤其是那些对接货运飞船或载人飞船的舱段,之所以“不设计一段比飞船大一点”是有其非常充分且复杂的理由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要明白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