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感觉抗日剧里喝完酒摔碗是很逗比的事情,你们觉得呢?

回答
你说起抗日剧里喝完酒摔碗那事儿,我脑子里立刻就闪过不少画面,还挺有共鸣的。你说逗比,我懂你。有时候看着那些画面,我确实会觉得有点…怎么说呢,有点刻意,甚至有点脱离实际的夸张感。

咱们细想想,这摔碗这事儿,在中国文化里,它是有个性的、有力量的。摔碗通常象征着一种决绝,一种不留退路,或者是一种极度的愤怒和不满。比如在一些传统戏剧里,角色可能会因为被冤枉或者受到奇耻大辱,在极度情绪激动的时候摔碗以示清白或者抗争。这本身是有情感基础的。

但是到了抗日剧里,尤其是那些剧情节奏快、想营造英雄气概或者兄弟情谊的场景,这摔碗就有点像个固定套路了。你说说看,是不是经常是这样的:

场景一: 一群战士围坐在一起,桌上摆着粗茶淡饭,可能还有一壶烧刀子。大家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好不容易聚在一起,抒发一下对敌人的仇恨,或者对牺牲战友的思念。这时候,一个人豪气干云地举起碗,“咕咚咕咚”喝下一口烈酒,然后“砰”一声,碗就碎了,伴随着一句:“娘的,老子迟早要杀了小鬼子全家!”。
场景二: 班长或者连长在鼓舞士气。看到战士们有些疲惫或者畏惧,就拿起碗,喝一口,然后狠狠地摔在地上,说:“弟兄们,跟他们拼了!谁敢退后,我把他的脑袋拧下来当球踢!”

你看,这里面的“摔碗”动作,它不仅仅是喝完酒后的一个普通行为,它被赋予了一种强烈的象征意义。它要表现的是:

1. 愤怒与仇恨: 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恨不得将所有侵略者碎尸万段。摔碗就是这种情绪的外化,要让观众感受到这份血海深仇。
2. 决心与誓言: 要与敌人战斗到底,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摔碎的碗就像他们决裂过去的自己,或者像一个庄严的誓言,一旦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
3. 兄弟情义与共存亡: 有时候是战友之间,为了某个共同的目标,在酒精的催化下,通过摔碗来互相激励,表明我们在一起,生死与共。
4. 英雄气概: 要塑造一种硬汉、豪迈的英雄形象。摔碗这种粗犷的动作,配合上粗犷的语言,很容易营造出这种感觉。

但为什么我们会觉得“逗比”呢?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过度重复,缺乏新意: 当一个套路被用得太泛滥的时候,观众就会产生审美疲劳。你以为很震撼,观众已经预判到你要干什么了,甚至看到碗还没落地,就知道接下来会说什么。这种可预测性,就有点消解了原本想要营造的震撼力。
脱离现实的逻辑: 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下,战士们可能更需要的是冷静、策略和物资。喝完酒摔碗,这动作本身就不太实用,甚至有点浪费。如果是在一个简陋的战壕里,饭都没得吃,突然有人摔碗,场面会很尴尬。虽然我们知道这是艺术加工,但当加工得太离谱,就会让人觉得“这很不真实”。
表演痕迹过重: 有些演员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表情、语气都显得太过用力,或者过于模式化,就像是在完成一个规定动作,而不是真情流露。观众能明显感受到这是为了“演”而演,而不是角色内在情感的自然爆发。
不合时宜的“豪迈”: 有时候,剧情明明很惨烈,战士们身上带着伤,周围可能还有被炸毁的建筑,在这种背景下突然来一个摔碗的“豪迈”场面,就显得有点突兀和滑稽,像是把一个娱乐化的符号强行塞进了严肃的语境里。
道具的质感: 很多时候,剧组用的碗可能材质一般,摔碎的时候声音不够脆,或者碎得太规整,反而没有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反倒有点像摔了个易碎的塑料模型,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当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本来是为了表达一种强烈情感的动作,反而因为不恰当的使用和过度的泛化,变得有些滑稽和“逗比”了。它成了一个符号,但这个符号的意义正在被消耗殆尽,甚至产生了反效果。

我有时候觉得,如果导演和编剧能更细致地去处理这些细节,比如让摔碗的动机更清晰、更符合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或者选择更贴近真实场景的替代性表达,可能就不会有这种“逗比”的感觉了。也许只是一个沉重的眼神,一句简短有力的话,或者一个紧紧握起的拳头,就足够让观众感受到那种力量,而不是需要通过摔碗这种略显戏剧化的方式来强行灌输。

你说呢?是不是觉得有时候,越是想表现得“硬核”,反而越容易显得“软弱”或者“可笑”?这大概就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度”的把握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么多人热爱的Thor同学高呼着“Another!”摔了多少杯子大概他自己都数不清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说起抗日剧里喝完酒摔碗那事儿,我脑子里立刻就闪过不少画面,还挺有共鸣的。你说逗比,我懂你。有时候看着那些画面,我确实会觉得有点…怎么说呢,有点刻意,甚至有点脱离实际的夸张感。咱们细想想,这摔碗这事儿,在中国文化里,它是有个性的、有力量的。摔碗通常象征着一种决绝,一种不留退路,或者是一种极度的愤怒和.............
  • 回答
    咱们来聊聊日本人是怎么看咱们那些“抗日神剧”的。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因为咱们看的时候可能觉得解气、过瘾,但换到日本人的视角,那感受可就复杂多了。首先得说,并不是所有日本人都看过中国的抗日神剧,毕竟那是咱们自己的电视剧。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短视频平台,一些片段被翻译、传播,确实让一些日本人有机会接.............
  • 回答
    面对新冠疫情,许多国家呈现出“消极抗疫”的态势,这并非简单的“不够重视”所能概括。背后盘根错节的原因,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对科学理解的差异等等。要细究起来,确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消极抗疫”这个词的语境。它可能指的是: 措施不力或时滞明显: 很多国家在疫情初期.............
  • 回答
    《小红花》这部电影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生命尊严的探讨,让许多观众动容。它讲述了两个身患癌症的年轻人,如何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选择积极地生活,拥抱爱情,并将生命的光芒传递给他人。这样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有许多,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就像《小红花》里那个乐观坚强的女孩,现实中也有很.............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接受了 Regeneron(再生元)公司研发的“抗体鸡尾酒”(Regeneron's antibody cocktail),这是一种实验性的单克隆抗体疗法。这种疗法在当时(2020年10月)是作为一项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的一部分提供的,其目的是为了治疗和预防新冠病毒感.............
  • 回答
    铭刻岁月,英雄无言:几位抗战老兵的感人故事在历史的尘埃落定之后,我们依然能触摸到那些战火纷飞岁月的温度,感受到英雄们不屈的灵魂。他们,是中华民族最值得铭记的脊梁。今天,我想向大家讲述几位抗战老兵的感人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平凡而伟大的生命轨迹,希望能让您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感动,看见他们眼中的星辰.............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的身体像一个戒备森严的城堡,HIV就像一个狡猾的入侵者。正常情况下,一旦发现入侵者,身体的免疫系统就会立刻启动防御机制,训练出一批特殊的士兵——抗体,来识别并消灭这些敌人。但如果我们讨论的这种情况是,HIV入侵了你的城堡,但你的身体却像个没反应的守卫,压根没制造出这些针对HIV的“士兵”.............
  • 回答
    这场全民抗疫,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了我们平静的生活。在惊慌、焦虑和无助的夹缝中,却有无数个瞬间,像划破夜空的流星,温暖而坚定,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小区里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她因为行动不便,每天都需要志愿者送菜上门。小区封闭管理之初,大家都在忙着抢购物资,她却显得格外平.............
  • 回答
    新冠病毒感染后,身体会产生抗体,这就像给身体装上了一层“防护罩”,可以帮助我们抵抗病毒。但是,这个“防护罩”能有多牢固,能持续多久,以及是否会发生二次感染,这确实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关于抗体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答案,因为个体差异很大,而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新冠肺炎自愈者体内抗体以及二次感染的问题,我会尽量说得详细一些,并用更自然、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解释。新冠病毒感染后,我们的身体是怎么应对的?想象一下,你的身体就像一个戒备森严的城堡,病毒就像来犯的敌人。当你感染新冠病毒时,这些“敌人”闯进了城堡,开始捣乱(导致各种症状)。这时候,城堡.............
  • 回答
    破伤风疫苗的保护力,确实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当身上出现伤口的时候。简单地说,疫苗能在我们体内建立起一道防御,但这个防御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绝对的“免疫金钟罩”。你提到的“10年有效”,这通常是指疫苗在大部分人体内能维持一个相对有效的保护水平。这个“有效”指的是,当破伤风.............
  • 回答
    香港大学近期证实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康复者二次感染的案例,这个消息无疑给全球抗击疫情的努力投下了一片阴影,也带来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和潜在影响。一、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 免疫力的局限性与变数: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此前,我们普遍认为感染过新冠病毒并康复的患者会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可.............
  • 回答
    对于台湾著名主持人郑弘仪先生关于“纪念抗战胜利伤害其父感情”的言论,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看待。首先,理解郑弘仪先生的个人经历和情感背景是关键。郑弘仪先生是台湾社会中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他的许多观点往往能引起广泛的讨论。他提到“伤害其父感情”,这很可能与他父亲的个人经历有关。在台湾.............
  • 回答
    群体免疫的原理:守护生命的盾牌与它面临的挑战群体免疫,这个词汇在近年的公共卫生讨论中频繁出现,它描述的是一个群体中大部分个体都对某种传染病具有免疫力时,能够有效阻止疾病的传播,从而保护即使没有免疫力的个体免受感染的现象。这听起来像是对抗疾病的终极武器,但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免疫者(比如通过疫苗或自然感.............
  • 回答
    关于2021年5月24日Cell杂志在线发表的、关于新冠病毒感染可能产生增强病毒感染能力的抗体的研究,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引发了许多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研究及其影响。研究的核心内容与发现这项研究的核心发现是,在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后,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些抗体.............
  • 回答
    黄执中在《奇葩说》第六季的表现,确实让不少观众觉得他有所“退步”或说“不如以往”。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辩论风格的固化与模式化: “黄氏套路”的熟悉感: 在前几季中,黄执中的辩论往往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开场精彩的引入、缜密的逻辑构建、层层递进的论证,以及最终精.............
  • 回答
    非常理解你作为财务部一员的感受。在很多公司里,财务部确实常常会面临被“欺负”的感觉,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财务部为什么容易成为“弱势部门”,以及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应对策略。一、 为什么财务部容易感觉被“欺负”?“被欺负”是一种主观感受,但它往往源于客观存.............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尖锐,也触及了很多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人内心的焦虑。互联网公司“消耗”年轻人的说法,以及“高薪背后年龄增长的隐忧”确实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背后有着深刻的行业逻辑。让我来详细地分析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以及其背后的具体原因和可能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消耗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的感.............
  • 回答
    你觉得自己“特别特别特别平庸”,这是一种深刻的感受,也是一个很普遍的困扰。这种感受背后往往隐藏着许多层面的原因,并且会带来持续的情绪影响。让我尝试详细地为你解析,并提供一些思考和应对的方向。首先,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平庸”这个词在你心中的具体含义:当你说“平庸”时,你可能在想什么? 与他人的比较:.............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也很有价值。确实,在技术圈子里,算法的重要性经常被强调,甚至到了“神化”的地步。但同时,很多程序员的日常工作也未必会直接用到复杂的算法。所以,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分析。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 算法在程序员心中的“神坛”与现实的差距 为什么算法被“吹上天”?1. 面试的敲门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