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冠姓权真的是女性想要的吗?换句话说,冠姓权是否是女性捍卫女权的产物?

回答
“冠姓权”这一概念,在中文语境下,通常指的是女性婚后可以选择随夫姓、冠夫姓,或者继续保留原姓的权利。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法律、性别观念以及女性的个人选择等多个层面,因此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

冠姓权是否是女性想要的?

答案是:一部分女性想要,但并非所有女性都想要,而且其“想要”的程度和原因也非常多样。

部分女性渴望,但并非出于女权主义的激进主张:
社会习俗的惯性与情感联系: 在许多文化中,特别是东亚文化,婚姻被视为两个家族的结合,而随夫姓是一种将新家庭与夫家血脉和传统联系起来的方式。一些女性可能仅仅是出于对这种传统习俗的认同,或者认为这能更好地融入夫家,与伴侣和孩子建立更紧密的家庭认同感。这更多的是一种对家庭和谐、情感联结的追求,而非对男权社会的挑战。
便利性考量: 尤其是在一些孩子随父姓的国家和地区,女性随夫姓可以避免孩子有两个姓氏带来的可能不便,简化家庭成员的姓氏构成,在日常生活、证件办理等方面可能更为便利。
个人偏好与家庭协商: 有些女性可能只是单纯喜欢夫姓,或者在与伴侣协商后,认为冠夫姓是符合他们共同意愿的家庭模式。

一部分女性不想要,或者不认为这是核心问题:
个人姓氏的身份认同: 许多女性将自己的姓氏视为个人身份、家族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愿轻易改变。她们可能认为姓氏是独立于婚姻的存在,不应该因为婚姻而受到影响。
对父权制度的警惕: 在一些情况下,女性不愿随夫姓,可能源于对父权制度中女性地位的警惕。她们认为,婚后必须随夫姓是父权制度将女性“归属”于男性家庭的表现,她们希望通过保留原姓来维护自身的独立性和平等地位。
姓氏的重要性被夸大: 一些女性可能认为,社会对姓氏的关注过于简单化了女性的地位问题。她们更关注的是婚姻中的实际平等,例如经济独立、家务分担、决策权平等、职业发展机会等,而姓氏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并非问题的核心。

冠姓权是否是女性捍卫女权的产物?

答案是:不完全是,但“选择权”本身确实是女权主义争取平等的体现,并推动了冠姓权概念的普及和讨论。

女权主义的推动与“选择权”的提出:
挑战父权制下的姓氏规定: 在历史上,许多社会都有明确的法律或习俗规定女性婚后必须随夫姓。女权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挑战这些父权制的结构,争取女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女性拥有选择冠姓的权利,是女权主义长期斗争的成果之一。
强调女性的独立人格: 女权主义的核心在于强调女性作为独立个体,不应被男性或家庭所“附属”。要求保留原姓,或者选择随母姓、双姓,都是对这种独立人格的体现。
推动社会观念的转变: 女权主义的讨论让更多人开始反思姓氏的意义,认识到强制女性随夫姓可能存在的性别歧视。这种讨论促使社会在法律和观念上更加包容多元的家庭姓氏选择。

但“冠姓权”本身的出现并非完全由女权主义驱动:
历史演变: 在许多文化中,姓氏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受到家族制度、继承权、社会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早期可能并非直接与性别平等挂钩,而是围绕家族和财产传承展开。
个人选择的自然演进: 即使没有强烈的女权主义意识,一些女性也可能因为个人原因选择不随夫姓,或者与丈夫协商出更适合他们家庭的方式。随着社会开放和个体意识的觉醒,这种个人选择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姓氏选择的多元化: 如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承认并支持女性婚后保留原姓、冠夫姓、甚至父母双姓等多种选择。这不仅是女权主义的成果,也是现代社会对个体权利和多元家庭模式的尊重。

总结来说:

1. “冠姓权”指的是女性婚后姓氏选择的权利,这本身是现代社会和女权主义进步的体现,即女性不再被强制要求随夫姓。
2. 一部分女性非常珍视和想要这个选择权,是因为它代表了她们的独立性、身份认同,或者仅仅是个人偏好和家庭协商的结果。
3. 并非所有女性都“想要”冠姓权,更不是所有女性都将其视为“女权”的标杆。 有些女性可能不看重姓氏,更关注婚姻中的实际平等;有些女性可能出于传统情感或便利性考虑,愿意随夫姓。
4. 虽然女性拥有“冠姓权”是女权主义争取性别平等的产物之一,但其背后也包含了历史的演变、个人选择的自由以及社会观念的多元化。 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权”本身,而不是某一种具体的姓氏选择。

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是:女性拥有选择婚后姓氏的权利,这个权利的争取和实现,是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成果之一。而是否选择随夫姓,则是女性在行使这项权利时根据个人意愿、家庭协商和社会文化背景所做的个体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自己争取儿女的冠姓权不是女权,为自己的儿媳妇争取孙子的冠姓权才是捍卫女权。

user avatar

冠姓权不是女性捍卫女权的产物 恰恰相反 是女性为了和男性绑定、讨好男性的产物。女性氏族向男性氏族转化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大福提升,而这种生产力的提升依靠的是体力劳动。男性的体力比女性强,因而旧有的女性主导的社会模式需要改变。

无论女性氏族还是男性氏族,孩子还未出生就需要告知大家父母是谁来避免下一代乱伦,古人缺乏成体系的伦理观,但依靠经验发现近亲结婚更容易生出畸形和虚弱的孩子。在向男性氏族转化的过程中,女性是没多少可以绑定男性的东西,所以搞出来了冠姓权来束缚男性。如果不想办法把拥有先进生产力的群体束缚起来,这些群体无所顾忌自由自在会极大的破坏社会秩序。

所以现代女性争取冠姓权是好事,最终会解放中国男性。其实黑人的婚姻模式就很先进,工作的权利、冠姓权、抚养的权利打包送给女性,女权兼职发展到顶峰,顺带被解放的黑人男性也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群体。

user avatar

我有一事不明

如果女方提要求说孩子要跟她姓,你该如何确认她是为了争女权,还是因为娘家有皇位要你们的孩子继承?

user avatar

不客气地讲,搬出“婚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来认为可以抽签决定冠姓权的人,智商过低,不配得到冠姓权

一、看到许多女性拿法律话事。这事归当院管吗?

法律确定女性有“冠姓权”?那你冠不了姓上诉到法院去看看吧,是不是没有必要在这里胡扯了?生两个就必须各冠一个,生一个就必须抽签决定或者复姓。男人不同意就起诉他,多简单个事,争什么争呢。

为什么至今还没有这样的案件?你可以去试试,法院客气点叫你回家自己协商去。不客气直接告诉你,协商不成没有特殊原由就按传统随父姓。

二、说男性剥夺了女性冠姓权,这些人的无知和恶意让男性的我很不适。真要剥夺吗?不管什么国家,人大代表也好,议员也好,立法会也好,男性占绝大多数,就按流程一人一票吧,只要男性真想剥夺女性的冠姓权,改法律易如反掌。

所以,男人剥夺女人冠姓根本就是扯淡。

在协商中得不到冠姓权,因为你实力不允许,难听点就是你不配。这个时候搬法律的“可以”显得无知可笑

法律中这个“可以”,就跟黑人、女人、凡满足某些条件的人都可以当美国总统一样。这个可以表示“不得禁止”。但还是要有实力根据流程搏奕。谁TM说宪法规定女人能当总统,而现在200年了女人还没当上总统,去宪法院上诉去。看别人骂你智Z不。

事实上,美国黑人当上了总统,而女人呢至今没当上总统。但某些国家元首早已有女性了。

事实上,中国许多家庭也有孩子冠女姓。现代有,古代没这法律规定的时候也有。古代招女婿,直接男的改女方姓,子女就更不用讲了。现代也“可以”招女婿。

再谈谈法律“可以”的吧。夫妻二人,一小孩,夫早亡,公婆健在。夫个人财产有200万,财产如何处置?

九成以上案例遗产全归妻子,公婆不会抢孤儿寡母的。难道公婆是法盲,不知道自己可以继承儿子的财产?

如果公婆参入,妻、儿、父、母同权,妻子只得50万,儿未满18岁的话,另50万可以作为监护人代管,但这50万公婆还可以监督。当公婆真的这么介入的时候,我相信现在这里叫得响当当的女性没有几个认为这“可以”。然而这个一旦起诉,法庭还真会管,这个是真可以。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

一是法律中民事部分不告不理,法律的"可以"有时只是保底,以协商为主。有些可以只是不禁止,但法律并不鼓励你以此挑事。

二是传统的力量大家都在遵守,不只是女性。敢问儿子早亡父母不想要点财产吗?特别现在大部分儿媳跟公婆没一点感情。只是看在孙子的份上就算了。

三是跟本题相关。如果女方告诉公婆将要把孙子改姓试试看?或者孙子本来跟女姓的。那九成可能就享受不了这待遇。

想要冠姓权,自己去努力去争取,别扛着法律的可以话事。女权也好男权也好,黑人权也好,劳工权也好,从来都是博弈争取。而不是拉出一条法律:法律规定员工可以不加班,所以你不得因为我不爱加班不招我,这是违法是歧视。。。

以男性为绝对主流的立法机构,已经把法律放在这里,已经表示并不会一刀切无来由必须冠男姓。你可以努力平权去争取,但是无来由冠女姓,女权做梦没醒吧。

user avatar

“冠姓权”的本质,不是孩子跟谁姓,而是制造了一个可打拳的话题

有了话题,就可以引流量,有了流量,就可以割韭菜恰烂钱。

话题火爆了,就可以话术洗脑,就可以进一步割裂男女、割裂家庭、割裂社会。

权话术逻辑:

1、先发明“男权”的概念。

2、把一切陋习归结为男权压迫。

3、将自己看不爽的事纳入男权压迫范畴,把所有阶级矛盾,地域矛盾,能力原因,体力原因等,通通用话术归结为性别歧视,开地图炮。

4、将社会上优秀女性强行归结为女权代表。

女权话术本质:

1、阶级歧视:歧视穷人。

2、性别歧视:歧视男人。

3、种族歧视:歧视中国人。

1+2+3=歧视中国穷男人

逮住好欺负的使劲打拳,与畅想结合部碎嘴村妇无异。

女权割韭菜流程:

1、全面撒网:疯狂制造两性敏感话题,沾边就算。(冠姓权是个“好”话题)

2、精挑细选:选择几个能引流的话题,疯狂扩张。(冠姓权话题被选中了)

3、多线操作:利用平台以及各个群落,培植粉丝,不断挑起性别矛盾。

4、仔细收割:嘛,大家都懂的,几个出名的女权大V已经有豪宅了吧?

女权的目的:

1、背靠金主,做给外国男人拉皮条的生意。(这就需要挑起两性矛盾,宣扬外国人美好,外国女性有更多的权益。)

2、背靠金主,做女性消费产品或者所谓女权课程的生意。(这就需要宣扬女性要通过消费对自己好一点,或者爱她就要给她花钱之类的话。)

3、割裂男女,割裂家庭,割裂社会。(这是隐藏在深层的目的。)

至于“冠姓权”,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被制造出来的敏感话题而已。

user avatar

几千年以来,孩子跟谁的姓好像都是水到渠成,孩子他爹姓啥,孩子就姓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关注这个问题,因为张三的孩子肯定会姓张,李四的孩子姓李,当然,养子除外。


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好像成了热门问题,张三的儿子不一定姓张、李四的儿子不一定姓李,因为现在女性认为,孩子他爹姓的需要延续,但是孩儿他妈的姓一样有权利延续,所以越来越多的女性出来争夺贯姓权。

于是,名目繁杂的离婚、家庭纠纷里面就多了一种因为孩子姓啥的矛盾引起的,很多因此导致家庭失和甚至最后劳燕分飞的结果。导致这种现象的不是什么男权或者女权的问题,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力量主要是经济的崛起,在家庭、社会上话语权逐渐增多。

增多的表象之一就是希望给自己孩子冠以自己的姓氏,随着网络的发展、女性经济能力的增加、这种现象肯定还会扩大。

这种现象结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认知、加上现在社会上男多女少的现实、长久以来男人需要成家立业、延续香火的传统思维,让现在女性在婚配上占据优势主动权、甚至附带让女方家庭也产生天生优越感。

​表面上看,女性主张贯姓权合情合理,毕竟孩子有她一半血统,能跟男方姓就可以跟女方姓,看起来很公平。实际上,这种看起来公平的事情,具体执行的时候,如果不是一开始说好,几乎所有的男方都反对,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不是一个姓。

对于南方来说,如果张三的孩子姓王,那绝对的是耻辱,以后几十年之中,凡是对别人介绍、一旦父子同时在场,那么就要不厌其烦的给人解释,他儿子为啥不姓李,反而姓王,甚至还要解释隔壁老王其实没有关系。

只要活一天,这一天就要做好给别人解释的准备,同时,别人家张王李赵都是父子一个姓,没有这么多麻烦,对于张三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折磨。对于儿女也是一样,他们也要不厌其烦地解释自己为啥不和他爹一个姓,仅仅是因为他妈为了争贯姓权?

这样为了自己的所谓虚无缥缈的权利,让一家人围着你不厌其烦的解释究竟啥原因,你是不是太自私?

几乎可以断定,如果没有实现的沟通,肯定百分之百的反对。男方家包括不限于父母、亲戚长辈的阻挠,这一些都是致命的,所以,对子女的姓氏有意见,如果是嫁到男方家的,最好提前沟通好,而不是嫁过去了先斩后奏,胡搅蛮缠。

对于中途产生跟自己姓的女性,其实还有个问题,你以各种借口抢来的姓氏能不能延续?如果你的儿子将来结婚,到时候儿媳也主张子女跟她姓,你咋办?支持还是反对?

如果支持,你用九牛二虎之力抢来的姓氏无法传承下去,或者你大度,直接表示自己孙子跟儿媳姓,那你忙活了半天有啥收获?如果不支持,双标不要这么明显!

如果你们家顺利地完成姓氏沟通,祖孙三代五六个姓,咋看起来不是一个家,而是一个大杂院收容所一样,张三李四的儿子儿媳王五赵六,孙子孙媳马七杨八乱不乱?家族大一点你们都能凑齐一本百家姓。

再者,姓氏还代表着继承和延续,张三的儿子肯定不能继承李四的家产,如果你娘家有兄弟,他们出嫁姊妹的子女也和他们一个姓,他们会不会怀疑你是想抢家产的?甚至都不需要大舅子小舅子开口,他们老婆就能把你轰出家门,到头来你里外不是人。

或者你家中独生子女,生了两个孩子,一个跟你姓,那么跟你姓的这个孩子对于男方家来说,始终都是外人,可以预料的是他所有的都不如另一个还在,养在男方家,他们容不下,养在娘家,相当于没爹妈。

将来他生活不如意,处处不如他的一个兄弟,他就会思考为啥都是一个爹妈的还在,为啥会变成这样,到时候你去解释,因为跟了你的姓,这时候你觉得你儿子会拿啥眼神看你?

所以,你要是想彰显自己权利,这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都要考虑清楚。儿子应该是承欢膝下、他以及子孙祭祀自己以及其他祖先的,而不是自己争女权的工具。祭祀是非常重要的传统,子孙祭祀祖先,给祖先贡香火,只要子孙延续,就没有短香火的问题,一旦没了子孙,就是俗称的断了香火。

这种祭祀绵延千年不断,现在看张三,可以根据姓氏来找出他那个牛哄哄的祖先,而如果一家子乱姓,别说千年,百年之后都不知道他爷爷的父辈祖辈姓啥,到时候跟个野孩子一样。

即使知道,家中排位摆出来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百家姓大联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家谱上不光女性的姓不一样,男性的也肯定百花齐放,这是家谱还是花名册?

女性人物即使如武则天,她夺取李唐天下,到后来立太子的时候,还是无法解决,侄子的宗庙不可能供奉姑姑的排位,一句话就能让武则天打下注意,现在的你有武则天的能量?

还是一句话,无法确定你争来的姓氏可以延续下去,就别钻牛角尖争所谓的贯姓权了,争家中决策权、经济权、少干家务这一些实际的权力更加能彰显女性的地位,不然到时候一团糟。

这一些事情,排除你提前沟通好将来孩子跟你的姓,对于临时起意的都是给自己添堵,给家庭添堵、给子女后代添堵,没有任何实际好处。最最简单的事情,嫁到男方家就跟男方姓,男方入赘就跟女方姓!

user avatar

我认为不是。

而且成功的忽悠了很多女性朋友。

世上哪来的所谓冠姓权?

只要“孩子随我姓”是你进入婚姻的必要条件,那你自然而然就能得到你想要的所谓“冠姓权”,

而这就是孩子之所以多数随父姓的最根本原因。

所谓争夺冠姓权的争论,就是教唆女性,你有冠姓权,诶,但你就不用,你就是玩,你就得等着男人主动把姓氏送到你手上才行。

你想改变,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来改变,而不是改变那些不想选择你的人。

我尊重你的意愿,但是你能不能也尊重一下我的意愿?反正咱俩又不可能结婚。


何必要所有男人都同意呢?何必非要结成社会的共识呢?

如果所谓冠姓权是平等的,那么随父姓难道就不平等么?这种事情是在生孩子的时候说的么?这是在找对象的时候就要说的。

世上有传统和默认的共识,这种东西的存在是降低社会运行成本的必要基础。这些东西固然不是不可改变的,但是你起码告诉别人说你要改变,别人才能尊重你的意愿,但是别人也不一定有义务为了你改变。

而且你不要别人多给了多少好处就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就放弃了你前一刻还心心念念的所谓冠姓权。


网上对冠姓权的忽悠成功忽悠了一大批女性,他们只告诉你这个东西你可以要,但是并没有告诉你该如何正确的争取。很多女性只是在这个旗帜下被人当枪使唤而已。

更进一步,这些忽悠冠姓权的人,在告诉女性:你过往所有的选择都是错误的。在平等的权利中,你必须选择与传统不同的一条道路才算进步。你必须站出来去战斗,去攻击,去对抗整个世界才能改变自身的处境。

user avatar

不是。至少我看不出来。

首先在现行法律里找不到“冠姓权”这仨字,而且这仨字和现行法律相悖。

婚姻法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为了防止歧义,保护妇女,故意在中间没加一个“也”(加了"也"便可能产生默认随父姓的歧义)。跟谁姓的权利既不在父也不在母,而在子女本人手上,也就是说所有女权人士反抗这个社会默认随父姓现状的第一步应该是去派出所把自己的姓给改了,这是法律赋予你的权利,没有任何人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止你。至于改姓带来的生活不便,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本来就是要有流血牺牲的,连这点代价都不愿意承受,别侮辱“主义”这俩字了好不。

不少回答里女权人士也表达了配偶无所谓自己也无所谓,配偶大男子主义自己就得争一争的态度。也就是说不少叫嚣着"冠姓权"的女权人士并没有实际诉求,只是为了争取权利而争取权利。乍一听很有道理,体现了当代女性勇于斗争的精神,但细一想你何苦来呢,一个真正的大男子主义丈夫肯定不会只在孩子跟谁姓这一个问题上大男子主义,而是在方方面面都大男子主义,你作为一个女权人士与之结合,婚姻生活必然鸡飞狗跳,没必要为了女权事业搭上自己的婚姻生活不是。

当然一部分女性确实有这方面的需求,不过即使父系社会最巅峰的时候也没完全堵上这条路,招赘婿啊。看看隔壁的日本,那些才华横溢的寒门子弟实现逆袭的一条捷径就是给大家族当上门女婿,别说孩子随谁姓,自己都得随老婆姓。招赘婿这招虽然不女权(就像武则天当皇帝同样不是女权的胜利),但显然上门女婿的比例可以反应女性对于孩子姓氏的需求究竟有多大,很显然这个需求并不大,所以虽然知乎上炒的凶现实里闹不起多大的风浪。没有迫切的需求就不可能有无限的革命热情。

能在这种问题上天天掰扯就证明我国妇女权利的保障工作还是相当到位的。

我反感有一小撮人其实自己并不在乎孩子跟谁姓,只不过想拿孩子随谁姓作为筹码向配偶索要其他方面的利益,把婚姻搞成生意,搞成生意最起码也要把合作共赢作为基调的,就想着一本万利拿干股,吃相未免难看了一点。

无论男女,以高薪高知自诩的知乎人士提"冠姓权"这仨字就是在丢人。我一个初中没上完的半文盲都知道法律用词之精确,不能妄加臆测。

在知乎上,能看到女权也能看到女拳,却独独见不到主义。我很失望很惆怅啊,如果黑人能靠搞零元购建立一个种族平等的美国,女权就能靠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斗争方法实现性别平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冠姓权”这一概念,在中文语境下,通常指的是女性婚后可以选择随夫姓、冠夫姓,或者继续保留原姓的权利。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法律、性别观念以及女性的个人选择等多个层面,因此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冠姓权是否是女性想要的?答案是:一部分女性想要,但并非所有女性都想要,而且其“想.............
  • 回答
    关于“现在的女性是否真的想要冠姓权”,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也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它牵涉到很多个人选择、家庭观念、社会环境,甚至是历史遗留的影响。要说得详细一些,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得明白冠姓权是怎么回事。 在很多文化里,婚姻的传统是妻子随夫姓。冠姓权,顾名.............
  • 回答
    冠姓权,这个词汇听起来有些拗口,但它背后承载的,却是千百年来根植于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一种复杂情感和观念。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姓氏归属”问题,更触及了家庭传承、性别观念、社会认同,乃至个人价值的方方面面。冠姓权,最核心的含义,是指一个人(通常是指新生儿)的姓氏,由哪一方父母的姓氏来决定。在中国传统观念.............
  • 回答
    冠姓权,对于男性而言,其重要性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它牵涉到家族传承、社会认同、个人价值感,甚至还有历史文化的烙印。与其说它是一种“权”,不如说它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惯性,一种对“家”的具象化表达。一、 家族传承的血脉纽带: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理解,冠姓权是家族血脉传承的视觉符号。在中国传统观念里.............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了中国传统婚俗中“冠姓权”与现代女性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传统“上门女婿”(倒插门)概念的重新审视。想要冠姓权又不愿放弃事业的女性,选择上门女婿确实是一个逻辑上可行且有一定合理性的选项。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为什么选择上门女婿能满足“冠姓权”和“不牺.............
  • 回答
    冠姓权这事儿,说起来可不单单是姓氏这么简单,它背后牵扯着太多太多的文化、传统、情感,还有一些非常现实的考量。我一直觉得,这事儿不能简单地用“对”或“不对”来一概而论,它太复杂了,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从历史和传统来看,冠姓权是父系社会的产物。在古代,社会结构大多是父系氏族,男性承担着家族的延续和传承的责.............
  • 回答
    在中国,当一位女性追求冠姓权时,她通常会选择随父亲的姓氏,但并非所有情况都如此。这背后涉及到一些历史、文化以及现代社会观念的演变。传统观念与父系社会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深受父系社会的影响。在传统的观念里,“父姓”不仅代表着血脉的传承,也象征着家庭的延续和地位。孩子随父姓,是家族名号得以延续的重要.............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触及当下社会深层变化的问题。女性不要彩礼,而冠姓权要求平分,这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经济和法律上的考量,更是婚姻观、家庭观以及性别平等意识的演进。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彩礼的本质与变迁首先,我们要理解彩礼的传统意义和当下现实。 传统意义上的彩礼: 在很.............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很多人在婚姻观念上的一个核心误区。简单来说,彩礼并非男性获得冠姓权的基础,这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法律上的关联。 但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法律以及现代婚姻的演变等多个维度来解析,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将两者联系起来,以及这种联系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家庭在婚姻中关于姓氏的讨论。在我看来,一个女性强烈主张“冠姓权”,背后可能有着多重的原因和考量,这本身是一种个人选择,值得我们去理解和尊重,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首先,我们得明白“冠姓权”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尤其是女性,通常是被忽略的一方。传统的男耕女织、男尊女卑的思维模.............
  • 回答
    英国男人对冠姓权的看法,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要”或“不要”的问题,而是牵扯到文化传统、个人选择、家庭观念,甚至是性别平等等一系列微妙的议题。在过去,冠姓权在英国社会几乎是默认的。女性结婚后,理所当然地会改随丈夫的姓氏。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习俗,与当时的父权社会结构息息.............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和你聊聊关于女性争取冠姓权这件事。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值得探讨的话题,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的想法也在变化。首先,我们要明白,冠姓权这事儿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有过一个转变的过程。过去,大家比较习惯孩子跟爸爸姓,这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习惯。就像很多文化都有自己的传承方式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文化传统、性别观念、个人权利、社会变迁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大部分男性都强烈主张冠姓权”,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历史与文化根源:父系氏族社会的影响从人类历史的早期来看,父系氏族社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社会结构下: 财.............
  • 回答
    如何看待一线城市要求冠姓权(通常指孩子同时拥有父亲和母亲姓氏)的独生女,这是一个涉及个人权利、社会观念、家庭结构和性别平等等多方面议题的复杂问题。下面我将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一、 核心诉求:平权与尊重 性别平等意识的觉醒: 独生女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接触的信息量更大,她们中的很多.............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些关于婚姻观念、文化差异和社会现实的复杂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如果一个男生对国内女生争取冠姓权持保留甚至反对的态度,他为什么不选择那些在婚姻中普遍接受改夫姓的外国女性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选择题”,而是涉及到情感、生活习惯、家庭观念、社会融入以及个人对“理想伴侣”的定义等多个层面。.............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非常微妙又普遍的社会现象,背后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句“男性”就能简单概括的。很多人一边嘴上说冠姓权无所谓,另一边行动上却异常坚决地维护自己的姓氏,这背后大概有这么几个层面的考量和心理活动:第一层:观念的滞后与集体意识的惯性咱们得承认,在大多数亚洲社会,包括中国在内,父系社会结构的影.............
  • 回答
    微博上关于女生因为冠姓权选择离婚的讨论,确实是一个挺能触动神经的话题。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家庭内部的姓氏之争,背后牵扯到的其实是现代社会女性地位的变化、家庭观念的演进,以及我们社会对于性别平等长期以来的一种隐性认知和实际实践之间的碰撞。冠姓权本身是什么?首先得明白,在咱们国家,大部分传统上是随父姓。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不少家庭中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背后可能有多种考量和心态。首先,从“冠姓权”这个层面来说,在很多文化里,孩子随父姓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但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女性希望保留自己的姓氏,或者让孩子随母姓,这反映了一种追求性别平等、希望在家庭和家族传承中.............
  • 回答
    这位博主关于冠姓权问题的探讨,触及了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社会议题。从她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这个问题的深度思考,并且试图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它。首先,她可能在强调冠姓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跟谁姓”的决定,而是一个背后牵扯到家庭结构、父权文化影响、以及女性在婚姻和生育中的地位的复杂议题。她可能在指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关于婚姻、家庭责任以及女性权利的讨论。如果回到这个问题本身——“不出彩礼,你会放弃冠姓权么?”,我的回答是,这取决于很多因素,而不仅仅是彩礼和冠姓权这两件事的简单交换。首先,我们得明白,彩礼和冠姓权在现代婚姻中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关于彩礼:彩礼,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