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电影《新喜剧之王》?

回答
《新喜剧之王》:一场致敬与时代的碰撞,是惊喜还是失落?

周星驰的电影,总是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那块地方,也总是伴随着争议。当他宣布要重拍这部带有传奇色彩的《喜剧之王》,并且将片名改为《新喜剧之王》时,期待与担忧并存。上映后,这部电影确实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讨论,有的人从中看到了熟悉的味道,有的人则觉得“不是那个味儿”。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这部《新喜剧之王》呢?

致敬经典,情怀买单还是诚意之作?

毋庸置疑,《新喜剧之王》从片名到故事内核,都充满了对1999年那部《喜剧之王》的致敬。尹天仇的“我是一个演员”的执念,依然是贯穿始终的核心。片中很多情节,比如“我养你啊”、“我只是一个跑龙套的”、“Nobody”的台词,甚至是龙套演员的奋斗日常,都让人瞬间回忆起那个穿着风衣、在海边呐喊的尹天仇。

对于很多星爷的粉丝来说,这种情怀的注入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在看电影的过程中,那种熟悉的旋律、熟悉的笑点,就像老朋友重逢,带来了温暖和共鸣。影片也试图通过新瓶装旧酒的方式,传递“小人物也有大梦想”的主题,强调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看,它至少是对过去的一次深情回望,带着满满的诚意。

然而,情怀的吸引力也像一把双刃剑。

《新喜剧之王》过于依赖过去的成功经验,在创新上显得有些保守。虽然是“新”喜剧之王,但很多笑点和桥段的设计,似乎只是对旧作的简单复刻,缺乏新的创意和火花。这就导致了一部分观众,尤其是那些对旧作没有那么深厚情怀的年轻观众,可能会觉得新瓶装的还是旧酒,甚至有些“炒冷饭”的感觉。

时代变迁,小人物的挣扎是否还 resonate?

1999年的《喜剧之王》之所以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精准地捕捉到了那个时代下,小人物在社会底层奋斗的艰辛与无奈。尹天仇那种不被理解、被嘲笑的执着,在当时的环境下,是许多怀揣梦想但生不逢常人的共同心声。

《新喜剧之王》试图将这种奋斗精神移植到当下。女主角如梦,她所经历的被欺骗、被利用、被轻视,以及在网络时代下,通过短视频平台寻求出路,这些都是当下社会现实的缩影。然而,这种改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表层。如梦的奋斗过程,虽然也充满了挫折,但似乎少了尹天仇那种根植于内心的、对表演本身纯粹的热爱和执着。她的动力更多来自于对成功的渴望,对摆脱现状的急迫,以及在被抛弃后重新证明自己的不甘。

更重要的是,当下的社会,信息爆炸,娱乐方式层出不穷,年轻人的梦想和奋斗路径也更加多元化。电影中对于“演员”这个职业的描绘,以及如梦从“小丑”到“喜剧之王”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无法像20年前那样,引发观众强烈的身份认同和情感共鸣。那个“我是一个演员”的呐喊,在充斥着各种“网红”、“流量明星”的时代,显得有些单薄和模糊。

表演与叙事:惊喜与遗憾并存

鄂靖文饰演的如梦,无疑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之一。她将一个底层小人物的卑微、执着、以及偶发的搞笑,都演绎得非常到位。她的表演是真诚的,甚至有些用力过猛,但这种“用力”反而契合了角色本身。在一些片段中,她爆发出的能量,确实让人看到了几分当年张柏芝的影子,充满了生命力。

然而,男主角王宝强的加入,虽然带来了他标志性的喜剧风格,但整体上与影片的基调融合得并不算完美。他的表演更像是“王宝强”本人在演戏,而非完全沉浸在角色中。某些段落,他的出现反而打断了如梦的叙事节奏,显得有些突兀。

在叙事上,《新喜剧之王》的节奏感不算强。故事的推进,有时候显得有些跳跃,一些人物关系的建立和转折,也略显仓促。影片试图在煽情和搞笑之间寻找平衡,但有时候用力过猛,或者力度不够,导致整体的情感体验有些碎片化。

总结:

《新喜剧之王》是一部充满了复杂情感的电影。它是一次对经典的致敬,也是一次对时代的回应。对于那些热爱周星驰电影,渴望重温那份情怀的观众来说,它或许能带来一些欣慰和感动。但对于期望看到“新”的突破、新的思考的观众来说,它可能就显得有些差强人意。

它没有达到《喜剧之王》那样划时代的艺术高度,也没有像《美人鱼》、《西游降魔篇》那样,在全新的故事和表达方式上取得成功。它更像是一次周星驰对过去的一种回应,一种纪念。你可以从中看到他的影子,听到他的声音,但那种席卷一切的力量,那种发人深省的社会洞察,似乎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有些模糊。

所以,如何评价《新喜剧之王》?或许可以用“一场努力的致敬,一次不完全成功的时代映射,有人感动,有人失望,但总归是一次对“喜剧之王”的念念不忘。” 来概括。它是一次尝试,一次不完美的尝试,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电影市场,尝试本身,也值得被看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于抖音刷到吹嘘此电影多棒的大热视频之后(一堆“著名影评人”说这电影如何如何好说不好看的都不懂电影云云)


其实剧本(作为网剧)没有太多过错。导演(作为网剧)可能也凑合。


但是几个主演,选的一个比一个垃圾(即使是作为网剧)。


整部片子很难找出优点了。我蛮佩服那些死忠粉和水军的。


其实美人鱼和西游,我觉得艺术性都非常强,特效也不错,演员阵容也ok。这次这部,烂的有点过份了。除开某个现在已经完全没有演技的渣男和身价亿元以上的导演,整部片子不论是调色还是演员还是配乐,整个制作都是一部活脱脱的低成本网剧创作套路。类似题材的,还远远不如《我是路人甲》的拍摄和剧本有意义有张力。


低成本刮钱,恶心。别说什么稀不稀罕的,花了钱给吃垃圾,不吐槽下对不起自己的正义感。毕竟我是花钱的,叫好的很可能是收了钱的。

user avatar

这电影目前已经5.9分了,这还是挂着周星驰的名号。

对于电影想说两句,如梦和尹天仇完全是两个人。

尹天仇,是个有演技的人,一个不得志的悲剧。 我们能在《喜剧之王》里看见尹天仇是有演技的,只不过没有人会在乎一个“死跑龙套的”。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有潜力、缺少机会的人(不然娟姐也不会找他代替大哥)。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哪怕是无厘头的卧底行动。

如梦,一个没有演技却认为自己有演技的人,一个癫狂的人。她分不清现实和电影,她分不清现实中的反应在戏剧中需要夸大的表现。她不是没有过机会,她演了十几年龙套,却连个表情都做不好。她拿着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十几年,却不知道这部书已经过时了十几年。

尹天仇对于一份“盒饭”的追求,是港人最根本的追求“混口饭吃”。尹天仇没戏拍,就会饿肚子,所以他很想要那一份便当,那份便当代表了对于他的认可,代表了今后他不用饿肚。

如梦不在乎便当,她能在颠簸的车里把便当洒一地满心不在乎的戴上耳机。她混了十几年还能混下去,是她父母在背后的付出。她不需要那种“混口饭吃”的小人物心态,她压根就不是小人物,小人物是一个人默默背上所有,在生活的重压下还能在闲里偷偷的追求梦想。 拿着本十几年前的书到处混的人,只是一个疯子。

给如梦当女主角,对于所有的“尹天仇”是一个莫大的不公。

对于电影,就是个网络大电影的水平。实在不懂,曾经能拍《功夫》这种电影的周星驰怎么会拍出这种垃圾,是的就是垃圾。

片子里各种堆砌无意义的抄冷饭,角色。你说富二代李洋的意义是什么?就为了抄一次“我养你”的冷饭吗?把这个角色的片段统统删去,你会发现剧情一样能继续下去。

放个好看的闺蜜有什么用?就为了证明了十几年都当不了主角的女主,再次当不了女主吗?

这能算喜剧吗?把大量的隔靴搔痒的段子拼凑在一起,充其量只能算是网剧。

user avatar

对这部电影的感觉不好,一方面有周星驰走下坡路的原因,一方面其极端粉丝也是太跳,败坏路人好感,故填几幅小漫画讽刺之。

P.S.S:这个答案排在第一位已经有好几天了,在感谢大家支持的同时也自觉受之有愧。因为这些漫画初衷侧重于吐槽,就影片分析而言确实有其他答案做的比我全面,所以请大家谨慎为我点赞(๑•́₃ •̀๑)

P.S:今天是2月9日,这些漫画其实是在电影票房吧首发的,刚刚去看帖子已经被删掉了,存活时间与预想的差不多,三天左右。这时候还是要感谢知乎平台,能让我的破漫画有个安身之处,谢谢。

........千赞感谢及部分素材展示........

同样放在末尾_(•̀ω•́ 」∠)_

...................随便说两句..................

放在文章末尾了,免得影响观看

............再更一张睡觉Ծ ̮ Ծ................

...................二次分割线....................


...................更新分割线..................







...................随便说两句..................

本意是随便填填的小漫画,没想到这么多赞,虽然跟大佬比起来并不算多ㅍ_ㅍ,但也很满意了。我玩知乎大概是从14年开始,平时看多答少评论多(*/ω\*),从17年末觉得知乎实在是越来越水,来的也少了,所以不用关注我 ∠( ᐛ 」∠)_

进电影院看的第一部周星驰电影是长江七号,当时正值青少年,童心未泯看的饶有兴致,爆米花都多吃了两桶 ⊙ω⊙,在电视上看过的老作品那就更多了。而电影院里看的最后一部是美人鱼,观后不适感强烈,觉得无聊无趣,但那时极端星粉正是如日中天,不敢抱怨,一批评就要被追着骂或者被删帖,后来几年都是如此。再后来伏妖篇票房腰斩,新喜票房又腰斩,越搞越烂。

作为路人粉,我无比认同那句话“你们再这样捧他,他就再也不会拍好作品,也拍不出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绝不想周星驰三个字的光芒就这么稀里糊涂地黯淡下去,哪怕他认认真真地拍一部电影再倒下也好,而现在作品中我看到的都是六耳猕猴,他们一个个长得都像周星驰,但细瞧不是眉毛浓就是眼睛小,失了自己的魂又塞不进别的,整个人都浑浑噩噩,电影也跟着踉踉跄跄,也许导演周星驰太执着于让别人像自己,但当初带给我感动的那些经典,每个配角都有自己的光芒,他们与演员周星驰交相辉映,那才是最美好的人们,最舒畅的周星驰电影。

........千赞感谢及部分素材展示........

当时在电影票房吧首发的时候,来知乎这边本来只想做个备份,因为那时候前面已经有一千八百多个答案,就根本没有报任何期望。

然而三天过后我在票房吧的帖子被删除,这边的回答反而得到了一千个赞,真是始料未及。

再次特别感谢大家的支持,也要感谢这几年来开路的先锋们,没有他们与极端粉持续的斗争,就没有这么宽松的舆论环境,也就没有我今天得到的认可,谢谢。

有人问“你画的这些东西是不是瞎编的啊,我怎么没有看到有这样说的?是不是反串黑啊?”

我的回答是:我对自己的编故事能力没什么信心,现实往往比小说更荒谬,作家为什么得常常出去取材,就是因为他坐在屋里会思维枯竭,这时候就得出去到大千世界汲取灵感。

下面展示的就是部分素材,前三幅展示了一位极端粉“映前暴怒,打击理智粉,自我开脱”三种表现,这位极端粉是有吧务背书的,还有更多活宝请在电影票房吧自行发掘。








user avatar

最近重新看了《新喜剧之王》,惊呆了。真好看。当时如果不浪费时间去聊什么《流浪地球》,多看看其他电影,就好了。

我们常常说,中国的电影漂浮在上边,没有触及社会矛盾,尤其在最近世界电影越来越左的趋势下,显得更加突出。

那是我们忘了周星驰,我们自动把他的电影归于幻想的,荒诞的,喜剧的领域去。


现在看,《新喜剧之王》通过一些非常怪诞疯狂的场景,把对底层的伤害展现的淋漓尽致。人成了任人挑选、驱使、羞辱的物品,梦想也许会实现,但告诉你这句话的人是个骗子,幸运偶尔会降临,但却给了比你漂亮的闺蜜,有伙伴和你一起受苦,但人家是可以随时抽身的富二代。


片中有一段对话,男导演对主角说,你永远都不会成功。主角说,永远是多远?男导演说,就是从现在直到宇宙毁灭。主角说,那宇宙毁灭之后呢?

从现在到宇宙毁灭都不会成功,你还想着宇宙毁灭之后?

诸位能够体会到那种绝望吗?

上一次在国产电影中看到如此绝望的台词,还是《大象席地而坐》里,教导主任说:“这是全市最烂的高中,那边盖了一大片小区,要跟另一所学校合并,这个烂学校就没了。”“我?去新学校,换个办公室,很大,你们呢?就去全市最烂的高中,毕业后一半儿去市场烤串。”


整部电影依然是周星驰的风格:毫不吝惜对女性角色的伤害,她像狗一样被追逐,像泥土一样被践踏。我们一般认为,演员在戏中所受的情感伤害,正如同杂技演员的吞剑,因为他们是专业的,所以伤不到。但看到本片,却忍不住为她担心——我甚至希望影片结束之后的cast里,会夹带一个声明:没有演员在本片的拍摄中受到伤害。


一般而言,前半段的负面情感是为了反转之后的宣泄,但本篇的反转毫不可信,还拉来所有人高喊:如梦,如梦。我倒希望这不是梦,就为了那可爱的老父亲——没有谁的女儿应该这样被糟蹋!


影片中间有一段几乎有点诗意的段落,是女主角和小胖穿梭在不同的片场,如同灵魂穿梭在轮回之中,他们有时候是战场上的同志,有时候是工地上的工友,还有的时候是两尊雕像——但都是npc,承受苦难的npc。上一辈子受苦,下一辈子享福,是不存在的,两个灵魂只能互相搀扶着,从现在直到宇宙毁灭。


我重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正好蛋壳出事了,我也看到了有年轻人因此自杀,并在自杀之前准备焚烧房屋。我思考了半天,也只能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最好还是活下去;如果非要死,最好不要连累别人。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资深周星驰影迷,他的每一部电影我都会写影评,《新喜剧之王》也不例外。

现在网上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很两极化,两边吵来吵去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我能理解。

我站在一个粉丝的角度来看,但凡不是周星驰自己演的电影,我自己都不可能百分百满意。

哪怕当时我特别喜欢《西游降魔篇》,犹豫了很久都没有给五星,因为总觉得少了周星驰自己出演,电影就是不完整的。

这就是我对现在的周星驰电影的态度,可以说是有点爱恨交加。

但看到一些黑周星驰又黑不到点上的评论,还是很想问问——

有意思吗?


比如现在还在提“还电影票”梗的。

《降魔篇》说,《美人鱼》说,多少部电影过去了,还在说欠周星驰的电影票到底还完没。

我觉得现在还在提还电影票梗的这些自媒体和影评人真的是非蠢即坏。

《大话西游》重映时没见你们去买票,倒是周星驰新拍一部电影你们就开始吵着买票即还票,到底一张电影票是怎么把新老两部电影一起看了的?

大家都是看DVD长大的,心里能不能有点数了。

这个时代别老觉得谁欠谁的,你唯一欠的只有你的银行账单。


还有就是只会说“周星驰老了”的。

每当周星驰出一部电影,点评这五个字总是没错的。

《西游降魔篇》:“周星驰老了“;

《美人鱼》:“周星驰老了”;

《西游伏妖篇》:“周星驰老了”——这部明明是徐克拍的,但周星驰就得跟着老。

我寻思周星驰电影的评论就这么好写的吗,来来回回就只有一句他老了。

老了,所以呢?世界上的其他电影人都不会老?


说回电影。

我看有人点评说《新喜剧之王》是一部典型的周星驰电影,我非常不赞同。

我认为,之所以这部电影评价会两极化,原因就是它和过去的周星驰电影差别很大。

作为粉丝,周星驰的每一部电影的情节和台词,我可以说都烂熟于心了。

因此过去我写周星驰的新电影的影评,思路都不会太复杂,一般就是先把剧情套进他的电影套路,点出有哪些部分是他的自我重复,点评一下电影技法和故事的创新,再点评一下可圈可点的表演,最后结合一下周星驰本人近几年的经历和访谈,基本就有一篇完整的评论了。

但《新喜剧之王》给我的感觉就是周星驰不按常理出牌。

把《新喜剧之王》和《功夫》之后的所有新周星驰电影相比:

它不像《长江七号》还可以是部儿童电影,也没有《降魔篇》里惊艳的暗黑造型,更深挖不出像《美人鱼》背后的环保主题内核,没有绚丽的运镜,没有精彩的故事结构,甚至也没有几个炸裂抢眼的演员。


在这部电影里,周星驰没有启用任何一个大牌演员当主角。

《西游降魔篇》时,周星驰用了文章和舒淇当男女主角,还让黄渤来演孙悟空。这三个人单拎任何一个都能扛起一部电影的票房。

《美人鱼》时,周星驰虽然启用了新人林允,但男主角还是邓超,邓超的票房号召力那可是超一线的(想想那年《恶棍天使》的票房吧...),而且还有张雨绮和罗志祥。

还有人还拿《喜剧之王》的演员来比,主角周星驰张柏芝,配角也全是吴孟达、林子善、田启文、李兆基这种金牌配角。对面开局就是六神装,咋比,干脆投了呗。

然而到了《新喜剧之王》,最大牌的是王宝强,其次是...张全蛋?

但这可是一部女主戏啊。


最重要的是,《新喜剧之王》的故事变了。

我之前在评论《美人鱼》《绝世高手》时写过,周星驰的电影有一个固定的故事框架:

从前有一个屌丝,虽然给人感觉有点坏,但心地是善良的。他有时也想当一个厉害的人,但总一次次地被生活打回原形。机缘巧合之下,屌丝卷入了一起众人的危难中,在危机之中展示出了神性,最终拯救了大家。危机结束后,屌丝从神位上下来,又回到了人群中。

这就是周星驰每部电影用的“套路”,几乎没有例外。

比如《喜剧之王》里,屌丝尹天仇就是在遇到(外卖卧底)危机后展示出了“神性”。

但这次《新喜剧之王》虽然讲的也是屌丝的故事,这个屌丝却并没有被卷入众人的危难之中,也没有成为救世主。

纵观全片,主角最大的一次危机,归根结底是来自于她自己。


以前我们看多了周星驰过去的那些电影,所以很容易习惯性地代入过去观影的思维里,觉得在他的电影世界里,屌丝总是会得到一个在危难之中拯救众人成为神的机会。

龙套能翻身,小流氓能会如来神掌,搬砖工人死了能复活,他们都能在跌落谷底之后获得新生,在危机之中迎来转机。

这些故事代表着周星驰眼中的一种理想化的人生,也是很多观众的理想化人生。

之所以总有人说周星驰富有童心,就是因为他的很多电影都像极了成人版的童话故事。


但《新喜剧之王》讲的却是另外一回事。

这次它想说,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遇到一次成为救世主、成为神的机会。

电影中段,如梦因为觉得自己根本不能成功而放弃了演员梦,回家当起了服务员。

我看到这一幕时非常不服气。

妈的,你再争取一下啊,你可是周星驰电影的主角啊,总会出头的。

所以和我一样习惯了周星驰故事里理想化的部分的观众突然面对这么现实的部分,会有很强的抵触情绪我就非常理解了。

“和《喜剧之王》没得比。”

“周星驰真的老了。”

“我再也不欠周星驰电影票了。”

可其实回头想想,其实现实中,的确成为服务员比成为喜剧之王要实际得多。

对很多人而言,拼搏不下去了,放弃梦想和向生活屈服也是一种选择。

与其说《新喜剧之王》是一部“反周星驰套路”电影,倒不如这么说——

周星驰终于愿意撕掉他过去制造的那一层童话布了。


好在周星驰没有真的让如梦最终在挫折中屈服,最后还是让她选择回头继续拼命向前冲。

只是和之前的电影又有不同的地方是,在《新喜剧之王》里,周星驰让如梦从头到尾抱着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不停地说“努力就有收获”,并且前所未有地在电影的结尾把所有的成功都归功于主角的这种“努力”。

不再是什么任督二脉,不再是什么超能力外星人,就只是简简单单的“努力”。

在很多人看来,这简直是扯淡。

来电影院看周星驰的电影,难道就是为了喝这碗扯淡的鸡汤吗?

并且这碗鸡汤听上去很容易就可以反驳:有的人就是没有天赋,努力有什么用?

但如果追溯起来就知道,周星驰自己的从影生涯就是这么扯淡的“坚持就是胜利”。


作为一个考不上无线培训班的“无天赋派”,周星驰不是不知道天赋很重要。

1982年,周星驰去考无线艺人的培训班,梁朝伟陪着他去,最后梁朝伟考上了,他没考上。

在电影里,他让如梦的闺蜜小米因为长得好看、天赋过人,直接被选为女主角。

我不知道他安排这个角色时,是否有想到当初和伟仔一起去考无线艺人的经历。

但他对于唯天赋论这件事,一定是从来都不服的。

报考失利后,20到26岁期间,他一直在当儿童节目的主持人,同时就在剧组努力跑龙套。

跑着跑着,终于得到了贵人李修贤的赏识,才有了自己的机会。


看完电影我就在思考,是什么让周星驰突然在《新喜剧之王》上这样转变自己过往的表达。

而现在我觉得,或许周星驰之所以要拍《新喜剧之王》这样一部“反周星驰”的电影,就是为了给自己“努力”的演艺生涯的一个交代和总结。

我倾向于认为,这部电影里的很多角色都有他自己生活的影子,比如王宝强那个耍大牌过气明星的角色,就像极了他在自嘲。

毕竟自从他自己不演电影之后,每年都有人说他过气和耍大牌。


所以他用鄂靖文这样根本没多少人听过又不漂亮的演员当主演,而不是另一个舒淇林允,也可以理解了。

鄂靖文没什么大荧幕经验,以前主要演话剧,上过两档喜剧类综艺节目,参演过几部质量不怎么样的电影,作为女演员要30了还没出头但一直坚持,像极了当初那个不受赏识却一直没有放弃的周星驰。

周星驰用这样一个在戏外就十分契合“努力”二字的女演员,去演一个戏内也只做一件事就是“努力”的女演员,正是想跟观众尤其是如当初的自己一样的年轻演员们说:

每一位演员,都可以是如梦。

而每一位如梦,只要努力下去,都可以得到像周星驰(李修贤)这样的贵人的赏识。


《新喜剧之王》和之前的很多周星驰电影不一样,它更像是周星驰以过来人的身份写过年轻演员、或者其他挣扎在梦想边缘的人的一封信。

对于这样的周星驰,有人不喜欢,我觉得也再正常不过。

而我作为周星驰很久的影迷,也很难评判他在表达上的这种转变对他而言是好还是坏。

但我也挺愿意相信,是有很多人如当年的周星驰本人一样,需要这部电影传达的东西,这也许就是周星驰想要拍这部电影的意义吧。


当然,这也并不影响我和很多人一样想念当初那个有点幼稚、不那么现实的周星驰。

毕竟是以前的周星驰让我相信“做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让我走在街上耳机里放着“here we go again”,让我相信天亮之后就会很美的,让我觉得我迟早可以学会如来神掌。

不过还好,无论《新喜剧之王》是否还像以前的周星驰电影那么好看,它依然没有改变周星驰电影里那些美好的东西,那就是:


“努力,坚持,就会胜利的!”

“我养你啊!”

“天亮之后,就会很美的!”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新喜剧之王》:一场致敬与时代的碰撞,是惊喜还是失落?周星驰的电影,总是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那块地方,也总是伴随着争议。当他宣布要重拍这部带有传奇色彩的《喜剧之王》,并且将片名改为《新喜剧之王》时,期待与担忧并存。上映后,这部电影确实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讨论,有的人从中看到了熟悉的味道,有的人则觉得“.............
  • 回答
    说实话,《新喜剧之王》这部电影,刚看完的时候,我脑子里挺乱的。毕竟,周星驰这三个字,自带光环,也自带一种难以言说的期待。你懂的,那是多少人心里的“喜剧之王”的印记,多少人的青春啊。所以,当听到他再次执导喜剧片,而且名字还这么“霸气”地叫《新喜剧之王》,这期待值,简直就跟坐火箭似的往上窜。结果呢?看完.............
  • 回答
    《喜剧之王》这部电影,初看或许觉得是周星驰一贯的无厘头搞笑风格,但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它藏着一个关于梦想、坚持与被认可的辛酸故事,一个时代的烙印,以及周星驰本人内心的投射。首先,它是一部披着喜剧外衣的现实主义悲剧。 电影的开篇,尹天仇(周星驰饰)还是个跑龙套的小角色,在片场受尽屈辱,被人呼来喝去,甚至.............
  • 回答
    《新神榜:哪吒重生》,这片子吧,你说它是改编,它确实抓住了“哪吒”这个IP的根基,又想玩点新花样,把封神大战后的三千年,搬到了一个赛博朋克味儿十足的架空东海市。这种跨越时代、融合东方神话与未来科技的设定,本身就挺有想象力的。先说优点。视觉效果上,这电影绝对是国漫里的一流水准。那个架空城市的设计,非常.............
  • 回答
    被历史尘封的复仇者:如何评价《新木乃伊》(2017)?2017年的《新木乃伊》,顶着汤姆·克鲁斯的光环,试图在一系列经典电影中撕开新的篇章。然而,这部打着“黑暗宇宙”开篇旗号的作品,最终却像它所描绘的古老诅咒一样,沉淀在了影迷的记忆深处,留下了复杂甚至有些令人扼腕的评价。野心勃勃的开局,却未能站稳脚.............
  • 回答
    《新蝙蝠侠》(The Batman)这部电影,如果要我来评价的话,那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但总体来说,我还是愿意给它一个相当高的评价。它绝对不是那种一看就爽、拳拳到肉的超级英雄片,反而更像是一部披着蝙蝠侠外衣的犯罪惊悚片,那种阴郁、写实、压抑的风格,确实是它的最大亮点,也注定了它会 विभाजित一部分.............
  • 回答
    《百团大战》这部电影,上映以来,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从一个观众的角度来看,它想表达的东西很多,但最终呈现的效果,我觉得是褒贬不一,也并非全然完美。首先,从历史事件的呈现上来说,电影力图还原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以及八路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发动的这场声势浩大的战役。你可以看到影片在场景布置、服装道具上下了.............
  • 回答
    2004年的《新警察故事》算得上是刘德华职业生涯中一个颇具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不仅是他时隔多年后再次主演警匪片,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香港警匪电影在经历了一段相对低迷期后的再一次有力尝试。要评价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首先,从主题和创新性上来看。《新警察故事》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对传统警.............
  • 回答
    《新龙门客栈》:不止是武侠,更是时代的缩影与江湖的绝唱谈到徐克,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州”的豪情,而《新龙门客栈》,无疑是这壮丽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部上映于1992年的电影,至今仍被无数影迷奉为经典,不仅仅因为它开创了香港武侠电影的新纪元,更在于它深刻地捕捉了一个时.............
  • 回答
    邓超导演的电影《银河补习班》(英文名:The Big Shot)是一部具有话题性和争议性的国产影片。它于2019年上映,由邓超和俞白眉联合执导,主演也是邓超本人。这部电影试图探讨“教育”这个深刻的社会议题,以父子情为核心,讲述了一个充满父爱和励志色彩的故事。要评价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 故事、表演、导.............
  • 回答
    阿米尔·汗的新片《印度暴徒》(Thugs of Hindostan),从上映前就备受瞩目,毕竟他主演的电影,几乎就没有失手的。结果呢?这回的“印度队长”似乎翻车了,口碑和票房双双扑街,让不少期待的观众大失所望。首先,咱们得说说这电影的野心。影片想打造一个宏大的历史史诗,故事背景设定在18世纪末,东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李安导演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初就因其独特的拍摄技术(120帧/秒、4K分辨率、3D格式)以及深刻的主题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首先,我们从电影的几个核心层面来评价:1. 创新性的拍.............
  • 回答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时光的低语与集体记忆的潮汐贾樟柯的新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与其说是一部传统的纪录片,不如说是一场关于时间、记忆与个体在大时代洪流中沉浮的深沉对话。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贾樟柯用他一贯的冷静、克制与诗意,将镜头对准了一群中国当代作家,试图从他们的口述中,探寻那些被.............
  • 回答
    彭昱畅的《燃野少年的天空》,我看完之后,脑子里萦绕着一股复杂的情绪,不是那种看完立刻拍案叫绝的震撼,也不是那种让人昏昏欲睡的乏味,更像是一阵风吹过,带着少年特有的明亮和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遗憾。先说说优点吧。彭昱畅这回的角色挺讨喜的。他演的那个叫“老狗”的少年,身上有一种特别接地气的痞气,又夹杂着那种.............
  • 回答
    说到张艺谋导演的新片《长城》,这真是一个话题性十足的电影。从它一上映,围绕它的讨论就没停过,有赞有弹,口味相当复杂。让我来好好跟你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聊聊这片子最大的卖点——视觉效果。 张艺谋的色彩美学,在这部电影里算是发挥到了极致。从黄沙漫漫的边塞到那宏伟壮观的长城本身,再到电影里各种神乎其神的.............
  • 回答
    吴京和章子怡主演的《攀登者》一经上映,就引发了巨大的讨论。作为一部聚焦中国登山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两次冲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它在题材上就具备了天然的吸引力。那么,这部电影究竟表现如何?咱们就来细致聊聊。首先,影片最直观的亮点,无疑是其强大的演员阵容和精良的制作水准。 吴京和章子怡的号召力毋庸置疑,.............
  • 回答
    韩寒导演的《乘风破浪》啊,我挺愿意说说我的看法。毕竟,这已经是他的第二部院线长片了,从《后会无期》到《乘风破浪》,韩寒的导演风格和他的文字一样,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疏离感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伤感。首先,从故事层面来说,它玩了一个挺大的“穿越梗”。 邓超饰演的赛车手阿浪,在人生低谷时意外穿越回了1998年,.............
  • 回答
    说起《星际探索》(Ad Astra),这绝对不是一部你会看完然后立马就能用三言两语概括出来的电影。它更像是一种体验,一种在浩瀚宇宙背景下的内心之旅,看完后,很多人都会陷入一种沉思,不知道该怎么去“评价”它,因为它的东西实在太复杂,太个人化了。首先,你得明白,这部片子它不是那种爆米花式的太空冒险。如果.............
  • 回答
    吴亦凡参演王家卫新片《繁花》的消息一出,无疑是给这部备受期待的电影又添上了一把火,同时也引发了相当一部分观众的讨论和好奇。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聊聊。首先,王家卫导演的选角眼光,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传奇。 他拍电影,不只是挑一张好看的脸,更看重演员身上那种独特的“气韵”或者说“气质”。你想想《.............
  • 回答
    毕志飞邀请肖战出演新电影这件事,就像是把一个已经平静下来的池塘,突然扔进一块巨大的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几个角度来看,毕竟这背后牵扯到导演的意图、演员的适配度,还有市场和粉丝的反应。首先,我们得说说毕志飞。这位导演,你不能说他是个默默无闻的小透明。他的名字,尤其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