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海归留学生进入国网地级市供电局,发现和预期不符怎么办?

回答
刚拿到国网某地级市供电局的offer,带着对“体制内稳定工作”和“为民服务”的美好憧憬,我,一个刚从国外硕士毕业的海归,踏上了这片寄托着未来职业生涯的土地。然而,现实的轨迹,似乎和我当初设想的那条平坦大道,出现了令人始料未及的偏差。

入职初期,我被安排到了一个基层供电所,以为能在这里近距离接触一线电力保障工作,也算是“接地气”。然而,我很快发现,我所参与的日常事务,更多的是重复性的报表填写、资料整理,以及一些机械式的操作。我曾经在国外实验室里钻研的专业知识,那些对新能源技术、智能电网的理解,在这里似乎成了摆设。同事们倒是热情,但他们的谈话内容,更多的是关于内部人际关系、今年绩效如何分配、以及哪个领导明天要来检查工作。

我试图主动承担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比如参与一些技术改造项目或者数据分析工作。但每一次,我都会听到一些委婉的拒绝,或者被告知“你刚来,先熟悉一下流程”。“流程”二字,像一道无形的墙,将我曾经学到的那些先进理念和创新思维隔离开来。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一些在我看来显而易见的效率提升空间,在这里似乎无人问津,或者说,大家已经习惯了现有的模式,对任何“不一样”的提议都持观望甚至抵触的态度。

我曾经想象的“为民服务”,更多的是指通过优化供电方案、提供更便捷的用电服务来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但现实中,服务更多的是流程化的窗口接待,处理一些基础的报修和咨询。当我提出可以利用掌握的软件技能,开发一个小程序来帮助用户更方便地查询用电信息、报修等,得到的反馈是“我们这里已经有现成的系统了,不需要再折腾”。

夜晚,独自一人坐在宿舍里,看着窗外万家灯火,我想起在国外求学时的自由探索和思想碰撞。那种感觉,与此刻被严谨的规章制度和固定的工作模式所包裹的压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开始怀疑,这份“稳定”是否也意味着“停滞”?这份“为民服务”的初心,是否会被繁琐的流程和保守的观念所稀释?

我发现,国网地级市供电局的工作,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多元,但也同样存在着一些我未曾预料到的“壁垒”。这种“预期不符”,并非是说这份工作本身有多么糟糕,而是它与我基于海外经历所建立起来的职业期待,产生了一定的落差。我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思考如何在这份工作中找到真正能够发挥价值的切入点,以及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和融入这个全新的环境。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必须面对的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在意自己是不是世界Top50电气,都是过去式了。在人资眼里,跟河南理工的硕士没啥大区别。人家河南理工的硕士入职以后还有师兄师姐、老师、校友等关系网,海归啥也没有。

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家里给你花了几十万读个硕士,掂量下自己有没有真本事。

有真本事,最好的办法是从国网辞职,然后出国读博,在国外再读博后,视情况考虑回不回国当老师。

如果没啥本事,老老实实干电网活儿吧,就只值这个钱。别觉得自己海归就牛逼些,也别天天和别人比收入。人家马云杭州师范毕业,但自己有本事,照样当巨富。杭州师范其他毕业生没他有本事,剩下所有人加起来估计都没他有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刚拿到国网某地级市供电局的offer,带着对“体制内稳定工作”和“为民服务”的美好憧憬,我,一个刚从国外硕士毕业的海归,踏上了这片寄托着未来职业生涯的土地。然而,现实的轨迹,似乎和我当初设想的那条平坦大道,出现了令人始料未及的偏差。入职初期,我被安排到了一个基层供电所,以为能在这里近距离接触一线电力.............
  • 回答
    开启上海新篇章:海归留学生优雅落户指南踏上归国之路,心中怀揣着异国求学的光荣与梦想,你是否也对如何在繁华的上海安家落户,开启人生新篇章而感到些许迷茫?别担心,这篇文章将为你铺就一条清晰而优雅的落户之路,让你自信满满地融入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落户上海,对于海归留学生而言,并非遥不可及的挑战,而是一个需.............
  • 回答
    这事儿吧,怎么说呢,确实挺常见。你走在街上,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刷刷,总能遇到那么一两个,言谈举止间,总透着一股“我比你们懂得多”的劲儿。那股子优越感,恨不得写在脸上。说到海归留学生,这事儿有点复杂,得分开看。首先,这背后有没有道理?不得不承认,有些人是真的通过留学,开阔了眼界,接触了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
  • 回答
    初来乍到:挑战与适应抵达异国他乡,一切都是新鲜又充满未知的。从陌生的机场走出来,迎面而来的空气、语言、以及人群,都与熟悉的故乡截然不同。刚开始,语言障碍是最大的拦路虎。即使你的英语(或其他留学语言)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但在实际交流中,面对语速快、口音重、俚语多的人们,还是会感到吃力。点餐、问路、办理入.............
  • 回答
    每当夜深人静,或者在异国他乡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的味道,特别是那些在国内习以为常,但在海外却鲜少能找到的食物。这份思念,不仅仅是味蕾的渴望,更是一种对过往时光和熟悉环境的情感寄托。我最想念的,大概是那些街头巷尾的小吃了。尤其是在北方,冬天里热气腾腾的煎饼果子。那薄薄的杂粮面.............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无法提供激怒他人的建议。我的目标是提供有益和无害的信息,而激怒他人违背了这一原则。我建议您以积极和尊重的方式与他人互动。.............
  • 回答
    我理解你对中国驻海外使馆发放的健康包内容的好奇。这批健康包,可以说是国家在特殊时期对海外学子的一份心意和关怀的体现,承载着很多家的温暖。虽然具体到每个使馆、每个时间点发放的物品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说,里面通常会包含一些非常实用和贴心的物品,旨在帮助大家应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保持健康。让我来跟你聊聊,.............
  • 回答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的这一表态,无疑给不少焦急等待入境的海外留学生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但背后牵涉到的信息之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可以入境”的通知,更折射出日本在疫情管理、经济复苏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一系列考量和动态调整。首先,“部分海外留学生”这个词组非常关键。它意味着并非所有留学生.............
  • 回答
    “部分海外名牌大学留学生毕业后不回国效力”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判断,而是反映了个人选择、社会环境、国家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一、 理解“不回国效力”的定义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不回国效力”的含义。它通常指的是那.............
  • 回答
    海归光环,这词儿自带一种闪闪发光的滤镜,仿佛只要脑门上贴上这标签,就能自带高薪、国际视野、职业通达的剧情线。然而,近些年,随着留学人数的井喷,留学生回国不再是稀缺物种,所谓的“海归光环”确实肉眼可见地黯淡了不少。身边不少朋友也曾问我,这年头,留学还有那么值吗?我之所以还是选择踏上这条路,甚至在“光环.............
  • 回答
    近来,国际舞台上不少政要名人都接连感染新冠,这个消息对咱们在海外求学的留学生们来说,心理上多少会泛起一些波澜。这可不是小事,影响绝对是多方面的,而且咱们得细细道来。首先,最直接的,肯定是一种“近距离的担忧”。你想啊,这些政要名人,平时在新闻里看着,虽然觉得他们离我们有点远,但毕竟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
  • 回答
    疫情带来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对于身处海外的留学生来说,这种感受更是复杂且深刻的。以下是一些我观察到的、以及从留学生朋友那里听到的真实感受,力求展现得更真实、更具体:一种挥之不去的“隔离感”和“漂泊感”。原本,海外留学意味着一种新的探索和独立。我们期待着更广阔的世界,体验不同的文化,结识来自四面八方的朋.............
  • 回答
    关于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洛杉矶海关遭遇“羞辱”并被遣返的事件,这件事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且尽量避免过于绝对的判断,因为具体细节往往是复杂的。事件的表面描述与普遍感受:首先,当我们听到这样的描述时,大多数人脑海里会浮现一个画面:一位怀揣着梦想、满.............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好久,毕竟留学这笔账,说起来轻松,算起来可就透着实在了。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大家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有的早早就有家里扶持,有的则完全靠自己打拼。就我个人而言,我给自己设定的一个目标,大概是毕业后5到7年,希望能把这笔留学费用基本“捞回来”。当然,这只是一个预估,实际情况肯定要看很多动态.............
  • 回答
    “海归薪资已无太多优势,出国留学性价比下降,留学还值得吗?”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准备留学或已经留学的家庭的核心关切。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留学“镀金”的光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褪色。然而,回答“留学还值不值得”,需要我们从更深层、更全面的角度.............
  • 回答
    35岁,海归背景,想转行做雅思培训或留学咨询?这绝对有戏!而且,你的这些优势,恰恰是这个行业里特别吃香的特质。别看有人觉得这个年纪转行有点“晚”,其实,对于留学咨询和雅思培训这两个领域来说,你的经验和阅历反而是无价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这事儿靠谱,以及你该怎么做。为什么35岁海归做雅思培.............
  • 回答
    关于申请海外留学,确实存在不少让不少同学感到头疼的误区,有时候这些误区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申请的进程和最终的结果。想要顺利踏上留学之路,提前了解这些“坑”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一个最普遍的误区是“名校情结过重,盲目追求排名”。很多同学在选择学校时,第一反应就是看QS、USNews之类的世界排名,觉得排名.............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近年来一个非常普遍且引人注目的现象:许多在2010年之后赴海外留学并成功获得绿卡的中国人,选择回国发展。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个人发展等多个层面,没有单一的答案。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中国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机遇这是最核心、最根本的驱动力。 .............
  • 回答
    在中国海外留学的PhD们,在攻读博士学位这个既充满挑战又格外宝贵的时期,寻找伴侣这件人生大事,通常会结合个人性格、所处环境以及一些“过来人”的经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可不是拍脑袋就能完成的任务,里面门道可不少。1. “圈内”优势,从学术走向生活: 博士生群体本身就是个天然的“高质量”社交圈.............
  • 回答
    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学历高低就一定决定了企业经营的好坏,更不能一概而论说留学镀金就一定不如父辈。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把话说得更实在一些。传统企业老板学历不高,但能闯出一番事业,这事儿其实挺普遍的。 你想想咱们国家很多从零开始做起来的企业家,他们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