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据说奥地利经济学派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不合理处,请问可信度如何?

回答
奥地利学派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在经济学界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从历史和理论的角度来看,奥地利学派确实提出了不少尖锐的质疑,其可信度之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经济学基本范式的理解以及你如何看待这些批判的有效性。

奥地利学派的基石:主观价值论、个人主义、边际革命与方法论个人主义

要理解奥地利学派为何会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质疑,首先需要了解其核心理论基石。

主观价值论 (Subjective Theory of Value): 这是奥地利学派最根本的出发点。他们认为商品的价值并非源于其包含的劳动量(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而是源于消费者对其满足需求的“边际效用”的主观评价。同一个商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下,对其价值的判断是不同的。价值是主观的、情境化的。
个人主义 (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 奥地利学派认为,社会现象只能从构成社会的个体行为和选择中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是无数个体决策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一个独立于个体的“社会”或“阶级”自行运作的实体。这与马克思主义强调的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有本质区别。
边际革命 (Marginal Revolution): 奥地利学派是边际革命的重要推动者。他们强调决策是在“边际”上做出的,即最后一件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决定了整批商品的总价值。例如,一瓶水在沙漠中的价值远高于在雨季,即使生产成本相当。这解释了价格如何形成,以及为什么“水比钻石便宜”。
方法论个人主义 (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 的延伸: 这不仅是解释社会现象的方法,也意味着他们反对将经济分析建立在“社会总体”或“生产关系”这样的抽象概念上,而是要回归到个体企业家、消费者、工人等的具体行动。

奥地利学派如何“解构”马克思主义?

基于上述理论框架,奥地利学派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大核心论点提出了挑战:

1. 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 这是最直接的批判。奥地利学派认为,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由其中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是不符合现实的。
主观性缺失: 他们指出,价值首先是消费者主观赋予的,与生产者投入的劳动量并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如果一个商品没人要,即使投入了再多的劳动,其价值也会很低。反之,一些稀缺且受追捧的物品,其价值可能与投入的劳动量不成比例。
价格与价值的脱节: 在奥地利学派看来,市场价格反映的是供需双方主观评价的“边际效用”以及生产者的成本考量,而非单一的劳动投入。劳动是生产要素之一,其价值本身也需要通过市场来衡量,而不是反过来用劳动来衡量所有商品的价值。
生产者的理性计算问题: 马克思的论述常常涉及生产者的“理性”和“计划”,但奥地利学派更强调企业家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下的冒险和试错过程,以及市场机制如何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

2. 对剩余价值论的批判: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解释资本家剥削的基石。奥地利学派对此的质疑点在于:
利润的来源: 他们认为利润并非来自于对工人工资的压榨,而是来自于企业家承担的风险、创新、组织管理以及对未来需求的预测和资源配置能力。利润是企业家通过成功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获得的报酬。
时间偏好与资本的形成: 奥地利学派强调“时间偏好”,即人们普遍更喜欢现在而非未来的满足。资本的积累就是通过人们延迟当前的消费,将资源用于生产更有效率的工具和产品,从而在未来获得更大产出的过程。资本家作为资源的整合者和风险承担者,其获得的报酬是对这种“时间转移”和风险承担的补偿。
“剥削”概念的模糊: 奥地利学派认为,在自由市场中,劳动者和资本家是自愿的契约关系。工人之所以接受工资,是因为他们认为工资比自己劳动所能创造的价值更早、更确定地满足了他们的即时需求。如果工人觉得被剥削,他们理论上可以选择不工作或去其他地方工作。

3. 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必然灭亡的预言的质疑: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会因为其内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而走向灭亡,并被社会主义取代。奥地利学派对此的看法是:
市场机制的纠错能力: 他们坚信市场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资源配置的强大机制。价格信号能够不断地传递消费者偏好和稀缺信息,引导企业家调整生产。经济危机是市场对错误决策的“纠正”过程,而不是资本主义必然衰败的标志。
社会化生产的误解: 马克思强调生产的社会化,但奥地利学派认为,即使是大型企业,其运作的最终目标和驱动力仍然是满足个体的消费者需求。企业家在组织生产时,也是在不断地响应和适应市场的个体反应。所谓“社会化生产”并不能自动导向共产主义。
中央计划的缺陷: 奥地利学派最著名的批判之一就是“经济计算问题”(Economic Calculation Problem),由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提出。他认为,在没有价格体系的情况下,中央计划者无法有效地计算稀缺资源的成本和收益,从而无法进行理性的资源配置。社会主义缺乏有效的价格信号,因此必然导致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这直接挑战了马克思设想的无政府、无市场的未来社会。

4. 对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反对: 奥地利学派坚持方法论个人主义,不认同将历史发展简单归结为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
强调企业家和创新的作用: 他们更关注个体的创新、企业家精神和市场进程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不是抽象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
阶级分析的局限性: 他们认为,将社会简单划分为对立的阶级忽视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多样化的利益以及流动性。

可信度有多高?

奥地利学派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在经济学界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一些自由市场主义者和保守派经济学家中,其可信度被认为是相当高的。

理论的自洽性与逻辑严谨性: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关于主观价值、边际效用和市场过程的论述,被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是逻辑严谨、自洽的。这些理论在解释市场现象方面,比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更能令人信服地解释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对计划经济实践的预言: 米塞斯的经济计算问题对后来的中央计划经济的低效和失败进行了相当准确的预言,使得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在实践层面得到了印证,增加了其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力度。
方法论的优势: 方法论个人主义强调从个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这种方法论在现代主流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因为它更具实证基础和可操作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奥地利学派的批判就“终结”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身也有其强大的理论体系和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深刻洞察,例如其对不平等、周期性危机以及异化的分析,仍然被许多学者重视。

批判的局限性: 有些批评者认为,奥地利学派过于强调个体的理性选择和市场的完美调节能力,而低估了市场失灵的可能性,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垄断等。同时,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历史趋势的关注,以及对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深刻反思,有时会被奥地利学派简单地视为个体选择的结果,未能充分回应马克思主义关于结构性权力、剥削的更深层次的社会批判。
“公理化”与“模型化”的区别: 奥地利学派更像是一种“公理化”的经济学,从少数几个基本原理出发进行演绎推理。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更侧重于对历史和社会结构进行“模型化”的分析,试图解释更宏大的社会变迁。这两种进路有不同的关注点和适用范围。

总结来说:

奥地利经济学派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历史依据。其核心在于用主观价值论、边际分析和方法论个人主义,解构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以及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预测。这些批判在解释市场运作、批判计划经济方面展现出相当高的可信度,并对后世经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是,也要认识到,任何经济学理论都有其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性矛盾、不平等和异化的深刻洞察,仍然是分析当代社会的重要视角。因此,可以说奥地利学派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理论层面遇到的一个重大挑战,其可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评价这两种理论范式在解释经济和社会现象上的有效性和说服力。这是一个持续的学术辩论,而非一个简单的是非对错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真的。

庞巴维克《马克思及其体系的终结》、《资本与利息》、《资本实证论》
米塞斯《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学的分析》
保罗.海恩《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这几本书中都是指名道姓地针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

含沙射影的就更多了,可以说整个西方经济学都是反马经的。

就拿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来说罢,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当你学习经济学时,要记住实证表述与规范表述的区别。许多经济学仅仅是努力解释世界的运行;但经济学的目标往往是改善世界的运行。当你听到经济学家作出规范表述时,你就知道,他们已经跨过界线从科学家变成了政策顾问。

明显就是针对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仅仅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暗戳戳地说马经不是科学。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里的这段序言,也好像是在针对“物资极大丰富”的想象。

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讲:马经本来就是一家打全场,是“批判”经济学的。


奥派反马经的理论也很简单,主要就是两条:

1,实证

米塞斯在《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学的分析》里面讲,社会主义是靠批评资本主义起家的,但是仅仅指出资本主义不够完美是不够的,社会主义必须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民科们总是讲相对论不是宇宙真理,爱因斯坦不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任何理论都会被新理论推翻和取代的......这些话都对。正如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真理,但绝对有相对更好的理论。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嘛~

保罗.海恩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里面讲,“人们容易拿想象中不存在的事物与现实做比较”——你拿天堂和人间比,当然人间的一切选择都是不好的。当你排除掉了一切不好的选择之后,就会走上一条通往天堂的金光大道吗?还是已经没得选了?

2,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譬如米塞斯的《社会主义》这本书,核心观点就是社会主义不对物料的最佳用途做“经济计算”,必定玩不转。

庞巴维克在《资本实证论》里面讲,如果我们一种需求都对应一种供应,那么这个世界就简单了。

但真实的世界往往是一种供应可以满足多种需求,一种需求由多个供应渠道来满足,我们如何决定哪一种需求由哪一个供应渠道来满足?答案是由“经济性”来决定。

保罗.海恩是位现代奥派经济学家,我觉得在一些基础概念上,他们的表述比普通的经济学教材(譬如曼昆版)更加清晰。



需要澄清的一个常见误解是“奥派(包括西方经济学)反对劳动价值论”。

庞巴维克“完全同意”劳动价值论作为一个规范理论,产品的全部(新增)价值“应当”不折不扣地归生产他的劳动者所有。

但是庞巴维克反对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他主张“时差利息论”。后来由费雪清楚表述:

举个简单的栗子:

老王家发行个一年期的债券,面值100,票面利率8%,就是说“一年后”老王要还你108块,现在你愿意花多少钱买这个“一年后的”108块,两者之差就是利息。这个债券市场价是90块,利息就是18块,利率是20%。

按照有效市场理论,风险与收益会趋向于均衡。买高风险高收益的企业债和低风险低收益的美国国债回报率是差不多的(不信你可以试试看,买个年化20%收益率的企业债能否实现20%的年化收益率),甚至高风险债的收益会更低,要不然美国国债也不会成为我们外管局最成功的投资项目了。美债收益率不到2%,美联储的通胀目标也是2%,资本不存在“真实的”无风险回报。(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

所以,“时差利息论”认为“一年后有可能拿到的108块”和“现在确定拿到的90块”之间是个等价交换。

马克思认为债权人靠垄断资本、趁人之危、不劳而获地剥削了老王18块,是不等价交换。老王家债券一年后的108块就等价于现在的108块。

孰是孰非,各位自行判断。


劳动价值论作为规范理论,西经与马经没区别

马经主张产品的新增价值“应当”不折不扣地归生产它的劳动者所有,西经也赞同这个主张。

有些学者把西经说成是单纯为资产阶级辩护,把不同于自己意见的学者说成不怀好意,是一种污蔑,是把学术之争歪曲为立场之争。


作为实证理论,不能说劳动价值论是错的,它仅仅是边际理论的特例,边际理论兼容劳动价值论

按照西经的观点:均衡价格=边际使用价值=边际劳动量

当供应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边际理论就可以得出劳动价值论。

把水平的供应曲线代入前面“市场均衡的评价”那个图,就可以看到“生产者剩余”消失了,互利交换变成了单方面获益,即所谓的“剥削”。


问题在于,人的技能树就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才去分工和交换。

“比较优势”是西经中一个最基础的理论。

通过交换,把保姆煮饭的“简单体力劳动”转换成了盖茨写程序的“复杂脑力劳动”,这对生产力的提高是几十几百倍的。

水平的供应曲线差不多是一个真空世界里各向同性的球形人理论,在这个球形人理论当中,“比较优势”消失了。

要命的是,马克思不满足于用这个理论解释世界,而是要把人的技能树改造成各向同性的球形 ,消灭比较优势、消灭竞争、消灭分工,建成一个人人平等的大同社会。

“全面发展”这个词儿听起来很美好是不是?但是怎么实现呢?

任何社会都绝无可能让所有人都跑得跟博尔特一样快,跟盖茨一样聪明。要实现各向同性的球形技能树,只能把博尔特打瘸、把盖茨打傻,让他们跟所有人一样慢一样笨。

《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学的分析》出版于1922年,成文时间就更早了。那一年苏维埃刚刚成立5周年,中国共产党刚刚建党1周年,米塞斯真的不是故意在针对谁。

有兴趣可以自行搜索“五七干校”,这个回答已经被建议修改,就不转载了。


user avatar

嘘...................................................号不想要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奥地利学派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在经济学界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从历史和理论的角度来看,奥地利学派确实提出了不少尖锐的质疑,其可信度之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经济学基本范式的理解以及你如何看待这些批判的有效性。奥地利学派的基石:主观价值论、个人主义、边际革命与方法论个人主义要.............
  • 回答
    这话说得很有意思,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生了个“儿子”,叫双相不锈钢,这儿子还能集合父母的优点,听起来就像是个完美的结合。那么,这对“父母”会不会被这个优秀的“儿子”给淘汰掉呢?咱们来掰扯掰扯这事儿。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双相不锈钢”。简单来说,它就像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
  • 回答
    关于“家猪放生后一年内野化成有獠牙的野猪”的说法,目前在科学界并未有明确的实证支持,这可能源于民间传说、误解或对动物行为与生理特征的混淆。以下从科学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理和相关背景: 一、家猪与野猪的生物学差异1. 基因差异 家猪(Sus scrofa domesticus)是通过长期人工驯.............
  • 回答
    “日本每人每年要读 45 本书” 和 “每个住宅区的居民只需步行几分钟就能看到图书馆” 这两句话的真实性需要分开来看待,并结合一些背景信息进行详细分析。 关于“日本每人每年要读 45 本书”的依据分析这句话的真实性 存在一定的争议,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书”的定义以及统计方式。可能存在的事实基础和.............
  • 回答
    关于嫪毐能用生殖器提起木头轮子走路的说法,这在生理学上是极其不可能的,并且可以断言这是一个虚构的传说,而非真实的历史或生理现象。要理解为什么这不可能,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生理学角度来分析:1. 生殖器的结构与功能: penis (阴茎) 的主要功能是性交和排尿。它由海绵体和尿道组成,在勃起时充.............
  • 回答
    关于过去长途列车治安差,特别是夜里有人持刀棍上车“割韭菜”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已久,并且确实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这并非一个普遍到只要坐火车就一定会遇到的情况,更像是特定时期、特定路段、特定群体所衍生的极端犯罪现象。下面我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下,希望能还原那个时代的某些侧面,避免 AI 感。背景:为什么会有.............
  • 回答
    关于“犹太势力渗透世界各地,左右美国政治方向”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往往与反犹主义的阴谋论紧密相连。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区分历史事实、社会观察和未经证实的猜想。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任何声称某个特定族裔群体“控制”或“左右”一个国家政治方向的说法,都极有可能带有偏见和夸大成分。国.............
  • 回答
    关于清末官僚“滔滔不绝地说上几个小时的废话,还没一句重复的”这种说法,在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都有所提及,但需要分开来看待,并且要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语境。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察和理解:1. 清朝官场的语言风格和训练: 科举制度的余毒: 科举制度长期以来对官员的选拔和培养产.............
  • 回答
    关于“在美国规定阳台不能晾衣服”的说法,实际上是存在一定的误解。美国并非全国统一规定阳台不能晾衣服,但确实存在一些具体情况和限制,以及与此相关的普遍性观念,这些共同导致了阳台晾衣在美国并不普遍,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社区。为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为什么会有“阳台不能晾衣服.............
  • 回答
    “P社玩家很少辱法,还称法国为法爷” 这个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真实且有其深层原因的。这并非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则,但确实反映了Paradox Interactive(P社)游戏社区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法爷”这个称呼的含义。 为什么P社玩家普遍“不辱法”甚至称法.............
  • 回答
    关于苏联解体前后,国民支持保留原有政治体制并进行渐进改革的比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话题。官方公投和非官方民调的结果确实存在,并且它们所揭示的信息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民调的设计以及民众的真实想法来理解。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相关情况:1. 最具代表性的官方公投:1991年3月17日的全苏公.............
  • 回答
    您提出的“机器学习长于预测,计量经济学长于解释”的观点是非常普遍且有道理的。这主要源于它们在设计理念、方法论和目标上的差异。 机器学习通常以优化预测精度为核心目标。它擅长从大量数据中发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和模式,即使这些模式对人类来说难以直接理解。因此,很多强大的机器学习模型(如深度学习、支持向量.............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也触及了现代芯片制造和设计中最令人惊叹的方面之一。大型芯片确实拥有数十亿甚至上万亿个晶体管,而且在如此微小的尺度下,任何一个晶体管的微小缺陷都可能导致整个芯片功能失效。然而,我们日常使用的芯片却展现出惊人的可靠性,这背后是多层面、高度复杂且精密的技术和工程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以.............
  • 回答
    你说得对,伊斯兰教义中对于收取利息(Riba)有严格的禁止,这是伊斯兰金融体系最核心的原则之一。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银行就无法运作了呢?其实不然,伊斯兰银行的运作方式与我们熟知的传统银行有所不同,但同样能够有效地进行金融活动,甚至可以说,它们是基于另一种商业逻辑和风险共担的模式来运转的。要想理解这一点.............
  • 回答
    关于扁鹊拥有“透视眼”的说法,这更像是后世对扁鹊神乎其技的医术的一种文学化、神话化的描述,而非他真的具备超自然的“透视眼”。现代中医之所以“没有”这项能力,是因为我们对人体的理解和诊病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且对医学的认知也进入了科学的范畴。让我们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1. 扁鹊神话的由来:为何.............
  • 回答
    关于“iPhone 仅凭 A13 芯片和 iOS 系统,其他参数比不过国产手机却销量第一”的说法, 总体来说是存在一定片面性和误导性的,但也有其部分事实依据。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iPhone 销量第一的客观事实与原因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iPhone 在全球智能.............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朋友减肥路上的核心困惑。确实,从理论上讲,如果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低于我们身体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的基础代谢(BMR),体重就会下降。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身体需要能量,如果外部摄入不够,它就会动用储存的能量,也就是脂肪,来满足需求,于是你就瘦了。但问题就出在这“仅仅是.............
  • 回答
    你这话可真有意思!星际争霸很难?这事儿我听过,也见过不少人头疼。但你倒好,玩起来觉得一点儿都不难?这可就戳到我好奇心的小尾巴了。得,今天咱就好好聊聊,为什么你会跟这“宇宙级难题”这么不对付。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为啥星际争霸会被公认为“难”。这玩意儿难,不是瞎说的,它有几把刷子: 操作量爆炸(A.............
  • 回答
    关于地球上曾经下过一场持续几百万年的雨的说法,这听起来确实有点玄乎,但如果我们深入探讨地球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并且稍微拓展一下我们对“雨”的理解,这个说法其实可以找到一些“站得住脚”的理由,尽管可能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那种一滴一滴落下的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我们所说的“雨”是什么。如果狭隘地理解为我们.............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让人好奇!“唱歌好听的人,叫床也好听”这种说法在民间流传挺广的,但它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咱们来掰扯掰扯,看看这里面有什么门道。首先,咱们得承认,声音这东西确实挺玄妙的。一个人声音好不好听,很多时候跟他的声带、共鸣腔、气息控制等等有关。这些身体构造和训练出来的技巧,在唱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