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颜真卿《祭侄文稿》为什么能够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具有怎样的艺术价值和地位?

回答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能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绝非浪得虚名,其背后蕴藏着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无可撼动的历史地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解读这篇传世墨宝。

何以“天下第二”?—— 关于书体的巅峰之争与《祭侄文稿》的独特性

首先,谈到“天下第二行书”,自然绕不开“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两者都是行书的巅峰之作,但它们代表了行书艺术的两种不同风貌和精神气质。

《兰亭集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书法风格飘逸俊秀,笔势流畅,字形变化多端,结构精巧严谨,浑然天成,被认为是魏晋风度的极致体现。它是一种高度提炼和理想化的艺术表达,充满了文人的雅致与超然。

《祭侄文稿》: 颜真卿的这篇文稿,虽然不如《兰亭集序》那样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和飘逸,但它以一种更为深沉、更为真挚的情感力量征服了后世。它并非刻意为之的艺术品,而是颜真卿在痛失侄儿、家国罹难的悲愤时刻,情不自禁写下的祭文。正是这种发自肺腑、淋漓尽致的情感宣泄,赋予了《祭侄文稿》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祭侄文稿》的“第二”并非贬低,而是在与《兰亭集序》并列时,展现了行书艺术的另一种极致可能性。如果说《兰亭集序》是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那么《祭侄文稿》便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是悲壮与深情的交响。它以“第二”之名,确立了自己在行书领域与“第一”并驾齐驱的地位,只是风格迥异,各有千秋。

艺术价值:情感与技法的完美融合

《祭侄文稿》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

1. 情感的深度与力量: 这是《祭侄文稿》最核心的价值所在。颜真卿在写这篇祭文时,经历了国破家亡、亲人惨死的巨大悲痛。他的笔下,字字泣血,句句含泪。文稿中可以看到情感激越时的飞白、力度顿挫,悲伤涌上心头时的笔锋回转、墨色渲染。那些修改、涂抹、增减的痕迹,非但没有破坏美感,反而成为了情感最真实的流露,是“痛之切”的佐证。这种“书写性”的、带有现场感的艺术表达,在历史上极为罕见。

2. 颜体行书的典范: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行书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颜体”书法雄浑、古朴、大气、堂堂正正的特点。
结构方正饱满: 即使在急促的书写中,字形依然保持着严谨的结构,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凛然正气。
笔画丰腴遒劲: 颜真卿的用笔,起笔、行笔、收笔都极具力量,特别是那些转折处,圆浑厚重,显得骨力遒健,充满生命张力。
墨色浓淡枯润: 文稿中墨色的变化丰富,浓淡相宜,飞白时而如枯藤盘绕,时而如惊涛拍岸,增加了书法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章法错落有致: 尽管是书写祭文,但整篇文稿的布局依然有章法可循,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既有呼应,又有变化,形成一种动态的美感。

3. 书法的“自然之美”: 相较于刻意为之的法度严谨,《祭侄文稿》更多地展现了书法在情感驱动下的“自然之美”。那些随情感起伏而生的笔画、结构上的细微变化,甚至是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涂改,都恰恰证明了书法作为一种最直接的精神表达方式,其力量在于“真”。它告诉我们,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心灵的写照。

历史地位:文人的风骨与民族的脊梁

《祭侄文稿》的历史地位,超越了单纯的书法艺术本身,更被赋予了深刻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

1. “文人风骨”的象征: 颜真卿一生忠贞报国,宁死不屈。在安史之乱中,他遭受了巨大的磨难,侄子颜季明更是英勇殉国。这篇《祭侄文稿》是他为侄子撰写的祭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侄子英勇献身的赞美,以及对叛贼的痛斥和对家国命运的忧虑。这种在国家危难时刻,文人表现出的忠诚、悲愤、骨气和担当,使得《祭侄文稿》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

2. 书法史上的里程碑: 在唐朝,书法由妍丽走向雄浑,颜真卿是这一转变的关键人物。他开创的“颜体”,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柳公权、苏轼到明清的各家名家,无不受其启发。而《祭侄文稿》,作为其行书的代表作,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研究颜体书法的宝贵范本。它证明了书法可以在“情”的驱动下达到艺术的极致,也打破了书法必须“法度森严”的单一观念。

3. 文化遗产的瑰宝: 能够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真实情感与创作过程,《祭侄文稿》无疑是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它承载了历史的重量,文化的积淀,以及人类共通的情感——爱、恨、忠诚、悲伤。

总结而言,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并非仅仅是因为其书法技艺的精湛,更是因为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力量和真实性,展现了行书艺术的另一种极致境界。它集雄浑的笔法、严谨的结构、饱满的墨色和动人的情感于一体,成为了颜体行书的典范,也成为了中国文人风骨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书法史上,《祭侄文稿》与《兰亭集序》遥相呼应,共同构筑了行书艺术的两座高峰,它们以不同的风貌,共同引领着后世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追求。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源于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也源于对国家、对民族最深沉的担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几位网友提到绞丝旁,网友陈铮贴了视频,陈铮是一个基础比较扎实的作者,我也看过他很多贴。

当然我觉得他不会认为:水鱼哥不知道鸡距笔。可能大家说的不是同一个问题。陈铮普及知识很好。

只是我们不是为了把提写出来而已,书法家随笔赋形和临摹时随形调笔不是一个事情,但都很难,我临摹可能远比不上陈铮,因为大家关注的地方不一样,我相信陈铮能知道他演示的踢和颜这个踢的区别,笔走的路径其实不一样,但不是他写不好,他写了一个常规的踢,写的很好。


……………………


最近关于这个作品,网上热闹得很。

关于感情的流露,已经很多人写了。充沛的感情流露,自然是它艺术价值的重要部分,祭文内容四字一读,节奏分明,动人肺腑,这个留给文学评论去解读。

我们来说说书法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字,绞丝旁的三连按,最后一按再提,是一个技术难点,本身3个连续同方向的按,第一个最重,然后一个比一个轻,已经很反常识,因为毛笔本身的柔软,重按后笔毫常常变成弧形,后面毛笔的弹性就出问题,而从最后的提看,这个笔的弹性仍然保持得很好,技术上是比较难做到的。

这个做法基本上没有其他的书法家采用类似的方式,通常是采用改变行笔方向来保持毛笔的弹性。比如:

第二个字:

竖弯钩的起笔平头,在弧线和直线的转换,毛笔的笔形不变,又是一个比较高难度的技术。

这个字的长竖,是一个极难的写法,因为毛笔已经很干了,从收笔的状态看,是一个笔毫完全铺开的状态,毛笔在完全铺开的状态下,快速做出“按-提-按‘’的连续动作,绝大多数人是无法做到的。

洪厚甜临出来是这样的:

抛开字型不说,这个长竖出现了很明显的偏锋状态,左实右虚。当然,临帖有它的限制,我们想说的是,这一笔很难写。

“叔”字的撇,和“银”字的撇,很多人一辈子都写不出来,这种打散笔毫的写法,才是中锋用笔的意义。笔毫裹束状态下,写不出这种“刮”过去的质感。

洪厚甜写出来是这样: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夫”字平淡无奇,其实这个字的功力极深,最后一个反捺,完全没有弧度,这需要对笔毫的控制到很精微的地方,一般人写出来都是带弧度的。

顺便说一下,张旭的“古诗四首”,因为用笔和其他张旭的作品有明显区别,很多人认为不是张旭写的,但是里面有大量类似这个夫字的笔画,书写难度极高,所以后人愿意相信,只有草圣才能写得出来。

典型的颜体“横折竖”写法,临摹颜体楷书,碑刻有时失真,可以在这里找到参照。最后一勾,重点在捻扭,一定要转笔,王义军说转笔不对,还请他和颜真卿说好。

连续几个大圆弧,笔毫的状态都不一样。我们现在常说好的书法家笔画变化莫测,需要在写的过程中思考做出变化对比。其实这种观念是错的,好的书法家是对笔毫的即时状态触觉特别敏感,他只需要在书写的过程中顺应不同状态的笔触,自然就产生变化,而不是要特别的做设计。

前几天在另一个贴中,水鱼哥说“写不出欧阳询的变化”,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对笔触的感触,没有巨匠那么细微,刻意去写,并不能做到变化,反而成了刻意求变的造作。

这两个字笔端的缠绕,非常考验笔力,王铎的写法,你看着这种缠绕,再联想以笔力著称的王铎的缠绕,自然就知道,王铎的缠绕实际上比颜真卿生硬太多。颜的缠绕方圆变化自然无碍滞,王铎根本做不到。

还是笔端的缠绕,这种缠绕在这个贴中非常多,对比张旭的缠绕:

王铎的缠绕:

转折处的对比还是很明显的,因为毛笔方向的改变,笔毫的状态也会跟着改变,所以转折的地方看不见提按,是因为手上动作抵消了笔形的改变。

重点,请注意:转折的地方,如果明显看见出尖或者粗细变化,是因为手上动作跟不上笔形变化。或者故意的提按处理。像张旭、颜真卿这种笔画连贯没有“折”的笔触,实际上是要用很细微的手上技术动作来抵消笔形变化的,这种技术非常难练。

如果不看全篇,只看着四个字,甚至无法想象这是颜真卿的笔下。和“苦笋帖”何其相似。因为它的根源是王献之的写法。如果只看“方”字,完全就是王献之。

如果不看全篇,这几个字会让观者想到什么?就像在丧乱帖上切下来一样。另外“不”字也可以去看“快雪”,看看像不像双胞胎兄弟。

这个斜勾的写法,是颜真卿的招牌写法。爱好者可以自己试试,墨迹明显看到,颜真卿处理成把勾藏在斜画里面。而不是驻笔提。很有意思,这个笔路给我们很多提示,学颜楷的朋友如果不知道颜体的斜勾怎么写,这里给了个标准答案。

这两个字,联想一下前面的“阶庭”,是不是差别特别大?这两个是不是和“苦笋”“肚痛”一脉相传?这种落差,本质上是“披毫”和“裹毫”的差别。

颜真卿是把披毫运用得特别好的一个作者,但不意味着他不能裹毫,相反的,颜体裹毫的运用前无古人,颜真卿的书法技术特点,就是在走极端:披毫拖顶,裹毫拖按,写到了极致。

最后用两个疯狂的字镇楼:

这种把笔按到崩溃的写法(只有老颜没崩,别人都崩了),没有人敢做了。我们有请当代几位“大师”来捧个人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能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绝非浪得虚名,其背后蕴藏着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无可撼动的历史地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解读这篇传世墨宝。何以“天下第二”?—— 关于书体的巅峰之争与《祭侄文稿》的独特性首先,谈到“天下第二行书”,自然绕不开“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
  • 回答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颜真卿《祭侄文稿》等文物赴日展览一事,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文化交流事件,同时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和解读。要全面看待此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展览的意义与价值:1. 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此次展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
  • 回答
    我最近有幸在一家博物馆里看到了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真迹。说实话,之前对这件作品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书刊、网络图片,甚至电视节目里的介绍。但当它真实地展现在眼前时,那种震撼是完全不同的。博物馆特意为这件国宝级的文物设置了一个独立的展厅,光线非常柔和,而且有严格的参观人数限制,所以现场并没有想象中的人潮涌.............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困难且令人心痛的假想情境,涉及到我们珍视的文化遗产和无辜的生命。如果台北故宫博物院发生火灾,并且我被赋予了在这种极端危机中做出选择的责任,那么我会优先选择拯救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真迹。让我来详细解释这个选择的理由,以及做出这个决定时的考量和情感挣扎。一、 为什么要选择拯救《祭侄文稿》真迹.............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也极富哲学意义的假设性问题,它触及了生命价值、文化传承、历史意义以及个人选择等多个层面。在这样极端紧急的情况下,任何决定都将是痛苦且无法完美平衡的。然而,如果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并且需要详细阐述考量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首先,让我们明确情况: 失火现场的.............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心痛又两难的问题,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台北故宫博物院不幸失火,并且情况危急,需要在那一瞬间做出选择,那么救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真迹还是救被困的罪犯,这确实是一个极端的考验,也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根本的价值判断。从价值的层面来看,我们必须承认,《祭侄文稿》.............
  • 回答
    听到这,我脑子里立刻像被点着了一样,全是火星在蹦跶。台北博物馆着火了?我的天哪,那可是承载着多少历史的重量啊!而且我手边还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可是国之瑰宝,我得赶紧想办法。首先,得冷静下来。火灾是最忌讳慌乱的。我手里有三样东西:一车水、一个馆长,还有《祭侄文稿》。这三样东西怎.............
  • 回答
    要说颜真卿那个时代有没有“简化字”,得先得弄明白一个概念:什么叫“简化字”?现在我们说的“简化字”,通常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方便大众学习和书写,对汉字进行的规范化整理,淘汰了许多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字,或者用更简单易写的字形取代了原来的字形。比如,把“龍”写成“龙”,把“鬱”写成“郁”,把“廣.............
  • 回答
    提起颜真卿,一个名字,一段丰碑,一个时代。他的名字,和书法紧密相连,他的生平,更是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要评价他的一生,不能仅仅停留在他的书法艺术上,更要深入到他的家国情怀,他的忠贞不渝,以及他身处的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出身名门,少年英才,却也曾饱经风霜颜真卿,生于盛唐时期的琅琊郡(今山东临沂).............
  • 回答
    穿越千年,笔尖下的辉煌——楷书四大家真迹探寻中国书法,犹如一条绵延不绝的长河,滋养着华夏文明。在这条长河中,四位巨匠的名字熠熠生辉,他们分别是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以及元朝的赵孟頫。这四位大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将楷书推向了新的高峰,也为后世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墨宝。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幸运地一.............
  • 回答
    陕西考古在西安西咸新区发现颜真卿真迹,这绝对是近年来中国书法和考古界的一件大事,其价值之高,影响之深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考古价值:点亮历史的“活化石”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书法作品之所以被称为“真迹”,在考古学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件承载着丰富历史信息的实物。这次在西咸新.............
  • 回答
    颜值不高但除此以外非常优秀的女生,在脱单这条路上并非没有优势,反而是拥有更深层次的吸引力。关键在于如何将自己的“优秀”转化为更具吸引力的特质,并以正确的方式展现出来。这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思维和循序渐进的实践。核心理念:从“看脸”到“用心”的转变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社会交往的初期,“颜值”往往是第一印象的.............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且深刻,触及了我们社会中许多人内心的焦虑。颜值确实在很多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长得不好看的人就没有出路,或者就应该感到绝望。相反,我们需要理解颜值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并探索在这个“颜值时代”下,长得不好看的人如何活得精彩、有尊严,甚至获得成功.............
  • 回答
    当然能,而且这绝对是个充满创意的想法!把颜文字运用到小说写作中,就像给平面的文字注入了一股鲜活的生命力,让表达更加生动、有趣,甚至能营造出独特的风格。不过,这并非易事,需要巧妙拿捏,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让我好好给你掰扯掰扯,看看这颜文字的小心思,怎么能在小说这块肥沃的土壤里扎根发芽:颜文字在小说中的.............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并且触及到了三国历史研究中的一个常见且值得探讨的现象。颜良和文丑作为三国时期河北名将,其事迹虽然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广泛传播,但他们的表字确实没有确切的记载,这是一个事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背后涉及到对史料的理解、当时社会习俗的变迁以及历史记录的局限性。下面我将从几个.............
  • 回答
    颜宁与饶毅之间的论战,尤其是颜宁在其中表达的“一概不闻不问”的态度,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理解她为什么会这样说,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双方背景与过往交集: 饶毅: 作为中国生命科学界的知名学者,饶毅以其直言不讳、敢于批评而闻名。他曾在中国和美国都取得杰出的科研成就,并长期致力.............
  • 回答
    颜值的重要性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它触及了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以及我们个人的价值观。简单地说,颜值在很大程度上是重要的,但它的重要性并非绝对,并且会随着情境、个人目标和人生阶段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颜值在人类社会中的普遍存在及其原因: .............
  • 回答
    这是一种挺奇妙的体验,怎么说呢,就像是拥有了一张再怎么看都让人赏心悦目的好牌,但自己却心不在焉地把它晾在那儿,偶尔才会想起丢个几张过去。内在的“惋惜”与外在的“无所谓”当你拥有好颜值和好底子,首先感受到的会是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惋惜。你会知道,自己是那个走在街上,别人可能会忍不住多看两眼的人。有时候,.............
  • 回答
    说起“颜值低”这事儿,放在飞机身上,其实挺主观的,毕竟有人喜欢威武霸气,有人偏爱圆润可爱。不过,要说那些在设计上可能不是那么符合大众审美,甚至被不少航空爱好者戏称为“丑小鸭”的飞机,那还真有一些例子。咱们先从一些比较经典,但外形争议比较大的说起吧。1. 协和式超音速客机(Concorde)我知道,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三国演义》中人物武力的虚构设定,以及战场上的各种因素。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里的“打败”是指什么。在《三国演义》的语境下,“打败”通常意味着以下几种情况: 直接击杀或擒获: 这是最彻底的胜利。 迫使对方逃跑或投降: 这也是一种明确的失败。 完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