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深圳自闭症儿童家庭入驻公租房被其他业主抗议,家庭成员个人隐私信息被曝光一事?

回答
深圳自闭症儿童家庭入住公租房被邻居抗议,甚至个人隐私被曝光,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这事儿闹得挺大,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这件事儿的核心,是两个群体之间,或者说两种需求之间的冲突:自闭症儿童家庭的居住需求和公共住房小区业主的担忧与权益。

自闭症儿童家庭的视角:

生存权和基本居住权: 咱们得承认,自闭症儿童家庭面临着比普通家庭更多的挑战。他们的孩子可能对环境变化敏感,需要一个稳定、相对安静的生活空间。而公租房,对于很多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来说,是他们安身立命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大城市,高昂的房价和租金,让很多普通家庭都感到压力山大,更何况是需要额外花费和精力照顾自闭症孩子的家庭。
社会接纳与融合的需要: 任何一个孩子,都需要在社会中成长,获得接纳和理解。自闭症儿童也不例外。他们需要机会融入社区,有机会与其他孩子接触,即使这种接触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包容。住在公租房里,也是他们融入社会的一个起点。
隐私权: 这点至关重要。在整个事件中,这个家庭的个人信息(比如孩子的情况、家庭住址等)被恶意传播和曝光,这是赤裸裸的侵犯隐私。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泄露他人隐私都是不道德、不合法的行为。他们就像是被架在了“火上烤”,不仅要面对孩子的特殊需求,还要承受被社会围观和攻击的压力。

小区业主们的视角(以及他们的担忧):

对自闭症儿童行为的误解与恐惧: 很多人对自闭症的了解不够深入,可能会将自闭症儿童的一些行为(比如可能会有的声音、情绪波动、社交困难等)与“麻烦”、“危险”等负面标签联系起来。这种认知偏差是导致抗议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可能担心孩子会影响到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人身安全。
公共资源和生活品质的担忧: 任何一个小区业主,都希望拥有一个宁静、有序、生活品质有保障的居住环境。当他们觉得某个新入住的群体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时,就会产生担忧,甚至出现抵触情绪。他们可能认为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求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或者影响到社区的整体氛围。
信息不对称和“被代表”的心理: 有些业主可能是在某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被一些情绪激化的言论所影响,或者出于一种“保护自己利益”的本能而加入抗议。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没有被充分告知,或者自己的意见没有被听到。

事件暴露出的深层问题:

1. 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包容度与认知: 这件事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让我们看到,我们社会在接纳和理解特殊群体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是所有人都了解自闭症,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了解和包容。这种无知和不理解,往往是排斥和歧视的温床。
2. 社区管理和沟通的缺失: 如果小区管理方或者相关部门在引入新住户时,能够提前做好信息沟通和科普工作,解释自闭症儿童的特点,说明可能出现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和支持措施,也许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恐慌和误会。事后诸葛亮地说,当初的管理和沟通确实不够到位。
3. 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脆弱性: 隐私信息被曝光,这是最令人发指的行为之一。它不仅仅是针对这个家庭的攻击,更是对所有普通公民隐私权的一种威胁。一旦个人隐私的边界被轻易打破,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这需要法律的严惩和技术上的保护。
4. 公租房政策的衔接与配套: 公租房解决了居住问题,但并没有解决融入社区的问题。对于自闭症家庭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住所,更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提供支持、理解和包容的社区环境。这需要政府部门在住房政策之外,还要提供相关的社会服务和支持。

如何看待这件事?

我觉得,我们首先要谴责的是恶意曝光他人隐私和煽动群体对立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冷酷无情,而且违法。任何个体或群体,都不能凌驾于法律和道德之上,去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

其次,我们要对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表达理解和支持。 他们是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怀和帮助,而不是被排挤和污名化。他们的孩子只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体验这个世界,他们同样拥有获得平静生活、接受教育和融入社会的权利。

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其他业主的担忧,即使这些担忧可能基于误解。 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科学的沟通和教育,化解这些担忧,引导大家形成理性、包容的态度。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对抗,而是沟通和引导。

更深层次的,这件事提醒我们要思考:

我们应该如何建立一个真正包容的社会?
如何在尊重个体隐私的前提下,让特殊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社区管理中,如何平衡不同居民的需求,化解潜在的矛盾?
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推动社会融合方面,还有哪些更主动、更有效的举措可以做?

总而言之,深圳这事儿,不是一句简单的“谁对谁错”就能概括的。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社会治理、公民素养、人道关怀等多个层面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双方能够通过理性的对话,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执法部门能够严惩侵犯隐私的行为;是整个社会能够对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简单的排斥和指责。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一个家庭都应该拥有安居乐业的权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公租房业主们合理合法合情取得居住在这里的权利,其他小区业主对公租房并没有产权,根本没资格做出这种要求。其在网上传播公租房业主身份信息的行为更是已经触犯了法律,希望他们能够得到法律的制裁。

评论区很多人的言论不堪入目,举报了一个又来一个,正经讨论问题的我不介意,上来扣帽子辱骂的走好不送。政府公示名单的目的是为了公开公正,公开时限14日为限,这种做法你要是有意见你可以单独讨论。但是部分其他业主在论坛发帖传播这些家庭的私人信息甚至辱骂攻击的行为是违法的。你如果认为这样做没问题,那我也没办法,我也只能说抱有这种观点的人在评论里辱骂他人也不奇怪吧。精神残疾的人也是残疾人,精神病也有很多不同种类,精神残疾和攻击性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有的人说新闻里这15位自闭症患者不是自闭症患者麻烦您拿出证据,而且精神病的种类很多有比较危险的也有安全的重点是弄清楚精神残疾者们是不是对社会安全的类型和病况。在对社会没有危害的情况下凭什么不可以和其他人一样正常居住在正常的环境里?张口闭口拿7.5万说事的人,您是不是觉的所有您认为不配住到您那“高档小区”的人,都应当建造一个贫民窟关起来才能出这口阔气呢?

user avatar

按照中国统计,自闭症发病率7‰,也就是说中国有1000万自闭症人口,自闭症有攻击性危害他人生命安全,那你们咋没有被全部消灭呢?


第一次听说自闭症威胁他人生命安全。
这十五个家庭应该联合起来发起民事诉讼,不仅告侵犯隐私权,还告他们诋毁他人名誉。


PS:鉴于评论区一群愤怒的“无辜受害群众”纷纷表示生命受到威胁,我必须说明,我就在自闭症谱系上(原为阿斯伯格综合征,后并入自闭症谱系)。

你要说我是一名自闭症,没毛病。

但是我想我是没有“杀人不犯法”这种权利的,小时候经常情绪失控摔东西,家长控制不住。但是从小到大也只有别人打我,没有我打别人的份,所以,我该怎么办?

是不是也考虑去举旗:非自闭症攻击性强,威胁自闭症生命安全?

凡事总是要讲证据的对吧,这赤裸裸的歧视我当然要站出来发文了,到底谁看了一两篇文章就以为了解自闭症然后来攻击一个群体?评论区你们这些人,你们才是令人厌恶的跟风党、键盘侠吧?

PSS:有人可能不信我是自闭症,可以看我的关注状态,关注我的人很多,但是我一个人类都没有关注。我猜我的关注量也说明,自闭症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希望评论区一群人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那个吹号手。


PSSS:

评论区这位 @恍恍惚惚恍恍 提到,以autism agressive搜到好多文章来说明自闭症有攻击性,下面是他的精彩截图。


看起来有理有据,好可怕啊,自闭症这么多攻击行为。嗯,那么我们换一下关键词,以children agressive分别在百度学术和google学术搜索,看看普通孩子的攻击性如何,会有什么结果呢?搜索结果为0? 嘿嘿~~~上截图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啊,“孩子”这种动物攻击性这么高啊?google学术有223万篇文章研究这个,223万啊,不是223,是2230000篇。太可怕了,普通孩子太可怕了。

你邻居你亲戚有孩子的,叫他们赶紧的搬走,别祸害别人了,是吧,@恍恍惚惚恍恍


静等恍惚君的科学解释。


经过恍惚君科学的解释"有部分自闭症患者有暴力倾向和有部分普通人有暴力倾向这都是没毛病的话,只要你脑子正常就能看出来"。

我提炼一下这句话的精髓:部分自闭症患者和部分普通人一样,也有暴力倾向。所以不仅部分普通人会危害自闭症生命安全,部分自闭症患者也会危害普通人安全。 这个观点很精彩啊,击中了要害。

所以小区举旗是肯定不对了,小区普通人那么多,自闭症才7个,肯定是普通人危害大啊。

user avatar

你乎一帮精神资产阶级又开始把自己代入到买了7万5一平豪宅的人了。凡是稍微替精神病患者家庭考虑的都要被骂白左黄左了。

告诉你们,你们很多人都买不起7万5一平的房子,但是你们的孩子都有概率患自闭症。

你们这些精神资产阶级就适合去花钱买个岛住一块儿。哪天谁家有了什么患者谁家没钱了就被驱逐出岛。岛上的人都是高素质健康的富豪。这才是你们想要的生活。赶紧去。

user avatar

我在想,同样是危险因素,如果是无主的狗,在小区内晃荡。大家反而会觉得喂养是有爱心的,驱逐是无情的。反而不会有人集体打横幅抗议之类的。

大家都知道无法保证精神病人不伤害他人,可是为什么对于无主的狗就这么自信呢?

对比一下真觉得……

user avatar

声明1:本人并非事件的经历者,所有推断及结论均建立在网上现有信息,包括家在深圳论坛上的《小区房价7万5,搬进来17个精神病人,咋办》的帖子、南方都市报对此事的相关报道、宝安区住建局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及公众号大米与小米文章中提供的部分信息。

声明2:本回答下做出的谴责和异议,部分针对网上目前信息所呈现的业主行为,大部分针对其他答主的回答和评论区里很多人的评论(有人真的是担心安全可以理解,但那操心房价贬值,拿房价来说事的,瞅瞅一个高房价把你的人性扭曲到什么地步了)。讨论问题请看清我说的是谁再来辩,请勿张冠李戴,谢谢~

以下为正文


回答问题之前,我想提请这个问题下回答问题和评论区讨论的各位,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你们有多少在看了《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时,被徐峥那句“他只有20岁,他有什么罪”这句台词感动的掉了眼泪的?而今天,讨论这个问题我首先也要问这么一句,这17个有精神残疾患者的家庭,他们有什么罪?

罪到被根本没见过他们的陌生人拉横幅,说他们的存在威胁了社区安全?

罪到网友上网发帖,以充满嫌弃的口吻直称他们“精神病人”?

罪到今天被拉到知乎这样的网络平台背后如此吐口水?

搞清楚这几个问题后,我再接着说,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但讨论前要弄清几个关键概念。

首先,自闭症被国家卫生部门列为精神残疾,它“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来自百度“自闭症”词条),目前医学上的相关研究显示,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自闭症患者会有暴力倾向和攻击性。害怕自闭症患者会危害大家人身安全的,可以去上网查一些相关的医学影像资料、文字资料等。甚至直接在知乎上搜索自闭症相关问题,有多少自闭症家庭的答主都在分享他们的经历,去看看这些患者到底有没有攻击性。

其次,对于“集中安置”一说认为15户自闭症患者家庭集中分配到公租房是不合理的,忽视了一点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家都是有相同病情的患儿,这些自闭症家庭是倾向于抱团互帮互助的。集中安置这些自闭症家庭,是有助于患者家属之间互相交流,有助于患儿康复的。那些认为不合理的,只是站在自己一个健全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这点上,我反而认为宝安区政府做的对,他有考虑到自闭症家庭护理和治疗的实际。

再次,说有精神残疾患者家庭入住影响房价的,请问你是否知道影响一个房子居住的主要因素?地段、学区、物业水平、房屋质量,这些都决定了房子居住的舒适度,精神残疾患者的存在并不能决定这个社区的投资价值好么?不认同的话,我们换个角度。一个一线城市,在房源如此紧缺,房价如此高的情况下,你需要买房,你找到一个有精神残疾家庭入住的社区,请问这个房子你就不买了?按照某些人的逻辑反向操作,如果政府想要压低房价,那把这个城市的精神残疾病患放到几个房价迟迟不降的社区,看看他们降价不?但是如果一个高房价的小区物业瘫痪,陷入了脏乱差境地,房价倒是有降的可能。还有拿px、天津港、奶粉甚至疫苗作类比的,这些精神残疾人,他们是化工厂,是原子弹吗?你们拿此作类比,无知愚蠢且坏。

最后,提请各位注意一个关键问题,此次闹事的是商品房的业主,而非即将与这17户家庭比邻而居的公租房租户,按常理来讲,跟17户家庭接触最多的是他们,按照商品房业主的逻辑,17户家庭是一旦跟他们享有公共区域(一条公共道路、地下车库和公共绿地),他们老人孩子的安全就受到威胁,那这2栋公租房的租户更危险啊,为什么他们不拉横幅?

理解最后一点,就能理解这次冲突的原因,就在于商品房业主对公租房的心理不平衡。这一不平衡在根源上并不是针对这17个家庭,而是针对公租房。因为他们需要花千万资产才能在这里居住,而有的人就能每月花几百元,跟他们享受近乎相同的资源。所以他们能接受博士,接收高端人才入住,因为即便他们心里不平衡,但高端人士的入住能够为他们提供资源,但精神残疾患者呢?似乎是提供不了任何东西。

再进一步设想一下,如果那两栋是同样的商品房,同样有17位精神残疾家庭入住,他们还会拉横幅抗议吗?

这件事,如果非要怪,就要怪开发商。因为政府当初卖地时肯定会约定好在小区内建设公租房,如果开发商在卖房时提前告知各位买主,就会筛选出一些在商品房和公租房需要共享资源这件事上很容易心理不平衡的人,商品房业主和公租房租户就能其乐融融。但开发商如果刻意隐瞒,那些容易心里不平衡的人就会找各种机会怼公租房租户,你每月就掏几百,凭什么跟我身价千万的共赏一片绿呢?

再从法理上深挖这个问题就是,公租房租户和商品房业主是否同样享有对一个小区公共设施的使用权。我在评论区里跟一位知友已经探讨过了,并且已将该评论置顶,我的观点如下:

在我国,土地性质为国有,在这片国有土地上盖的房屋,商品房房主只是对他的房产证里所确认的房屋的使用面积和公摊面积具有排他性的使用权(70年或40年),对于其房屋以外的道路、公共绿地等,他也有使用权,但这种使用权不能排他。公租房的租户,无论是疯是傻是富是贵是不是人渣,也同样具有这些公共区域的使用权,这种使用权同样不能排他。决定他们如何使用能否使用的决定权在政府,房产公司物业公司也只是对公共区域委托管理,它也无权决定谁能谁不能使用这些公共区域。以精神残疾人会给社区带来安全隐患为由提起反对公租房租户入住的人,同样可以将大型犬饲养家庭、黑社会行业家庭、家长缺教养的家庭赶出一个社区,因为狗可以咬人,黑社会可以砍人,熊孩子可以从22楼往下扔砖头砸死人,那样多好啊,把这些可能存在隐患的家庭都赶走这个社区就“完美”了。然而,可能吗?有必要吗?


非常不理智并带有强烈情感地说一句:今天,传说中的“中产遍地”的知乎,让我在这个问题下面看到了应该是一个健康的公民社会基石的中产阶层的嘴脸,他们上一秒可以为政府提高公共政策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言献策,为网上各种苦难和冤屈痛哭流涕、打抱不平,但一转身,就能在楼下绿地将挡在他面前的拾荒小孩踢到一边。

这些极度自私的人,我为你们感到汗颜。但愿你们一生扶摇直上,你们尊贵的、干净的后脚跟不会沾上这片土地的泥土。

user avatar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业主在买房时,到底知不知道有公租房?

如果不知道,那么可以理解这些业主的愤怒。

如果知道,那么没什么可说的——除非能证明这过程中住建局有什么暗箱操作,入住人士不符合资格等等。


其实,就算没有公租房,一样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我哥以前住的小区就有一户据说是有名的理疗师。很多那些手残脚残的家庭为了长期去他那里理疗方便,就在小区里租了房子住下来。于是小区内经常见到这些人一扭一拐的散步(锻炼?)。

那如果要按照这些业主的逻辑,他们是要抗议这些手残脚残的租客?还是租给这些租客的业主?还是干脆抗议那个理疗师不该买这里的房子?或者抗议开发商不该卖房子给理疗师?


@温酒

既然你屏蔽我了,那我就只能在这里跟你说清楚了:

你口口声声的说:

精神残疾人士集中安置区

然而,如果题目给的数字没有错的话:

同时,该项目配建公共租赁住房374套住房,就是已分配350套,剩余24套
宝安住建局将公租房配租给17家残障人士家庭,其中涉及自闭症家庭、视力残疾人士、肢体残疾人士、精神残疾人士等。

那么,在这次的分配中,350户家庭,假设按照一家三口计算,那就是一共1050人。假设每户有“自闭症家庭、视力残疾人士、肢体残疾人士、精神残疾人士”都只一个患者,那么,患者在入住人士中的比例是17/1050=1.6%

我再随手搜了一下数据:

2010年7月,一场围绕“精神病”数量的争论在国内爆发。据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另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

我不用那个吓人的1亿的数字,就用那个重性精神病患人数1600万,得出重性精神病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1.2%

再回头看看,人家那1.6%的比例里,不但包括精神残疾,还包括了视力残疾人士、肢体残疾人士……

所以,这1.6%真的很集中?

最后,作为政府的安置保障的公租房,向这类长期病患人士略微倾斜,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吗?

user avatar

每一种歧视,都会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没有一种歧视的本质,不是恃强凌弱。

精神病人有没有可能有暴力倾向?当然有可能,就像普通人可能有暴力倾向一样。由于精神障碍的多种多样,暴力倾向仅仅是我们比较容易观察到的一种表现,所以给我们留下了“精神病人暴力倾向比普通人更加严重”的刻板印象。瑞典70年代一项关于精神病人和普通人暴力史的全国性调查,显示重度精神病人暴力史比例仅有8%,而普通人高达20%。只有精神病人中的重度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倾向才高于普通人。

假如认为这个调查又是国外又是时过境迁,那么按照国内学者黄兴兵的统计,1995到2007年这13年间,做了精神病鉴定、资料完整的精神病人严重暴力犯罪共412例,其中杀人146例。而中国每年发生杀人案大约10000余例,13年合计13万例,重度精神病人杀人只占其中的千分之一,远远比重度精神病人的发病率1%要低。

所以结论十分明显:一个充满了普通人的小区,并不会因为精神病人迁入就增加任何实际上的危险性。试图赶走精神病人来降低危险性,本质上和因为恐惧辐射就要求拆掉通信基站的愚昧行为并无二致。

而且更令人不齿的是,这个行为还体现了对贫困群体毫不掩饰的恶意。我们可以做个假设,来判断这些住户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假如这十几户精神病人是集体购房而非入住公租房,那么他们还会如此抗议吗?

当然不会。他们会认为这是别人出钱买的房子,住是理所应当的,哪怕他们不喜欢这个邻居。所以歧视精神病人固然是这个行为的直接表现,但只有在这些精神病人同时还贫困的时候,这种歧视才会作为借口冠冕堂皇地被提出,把对贫困人群的恶意轻轻掩盖。

而如果今天你认同了这个借口,明天可能就有人会找到下一个。

user avatar

其实这个问题不用打开都知道会是些什么答案……


知乎早已成为流量商的乐园,整天充斥着打着各种旗号蹭流量吃人血馒头的流量商在这里争先恐后的正确表态生怕漏了哪个粉丝。至于问题,谁还关心问题,谁还关心事实?




说白了吧,问题的本质是什么?问题的本质是政府卖地炒高房价,然后又搞安置房来打压房价。这群人你说他们投机也好投资也罢,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买个房子升不了值租不起价,你要他们不叫唤是不可能的事情……

你们说服他们不歧视有爱心是没用的,你们要真有爱心就要去当接盘侠,把房子接下来,自然屁事儿没有了……

没有爱心的,真正歧视的,不只是他们,而是这个社会……


如果这个社会真的像知乎的这个问题下面的答案一样一片和谐,你放心,他们根本不会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深圳自闭症儿童家庭入住公租房被邻居抗议,甚至个人隐私被曝光,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这事儿闹得挺大,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这件事儿的核心,是两个群体之间,或者说两种需求之间的冲突:自闭症儿童家庭的居住需求和公共住房小区业主的担忧与权益。自闭症儿童家庭的视角: .............
  • 回答
    深圳的央行最近发了个通知,让各家银行自查房产抵押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情况。这事儿啊,可不是小事,得好好说道说道。为啥要这么做?那还不是因为“老毛病又犯了”。大家都知道,疫情以来,国家为了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推出了不少优惠政策,其中就包括了经营贷。这经营贷的利率相对较低,而且用途灵活,本意是让企业能.............
  • 回答
    小米掷重金布局自动驾驶,7737万美元收购DeepMotion(深动科技):一场意料之中又充满野心的资本运作小米,这个以“性价比”和“互联网思维”著称的科技巨头,近年来在汽车领域动作频频,而此次以773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亿元)的价格,将拥有先进视觉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的DeepMo.............
  • 回答
    看到麻省理工博士胡渊鸣用代码实现“冰雪奇缘”这样的壮举,确实会让人产生一种既兴奋又有些失落的感觉。兴奋的是看到了技术能达到的高度,失落的是觉得自己与这种创造力、才华还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自卑感”的出现是很自然的,它是一种对自身不足的认知,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处理这种情绪,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不是.............
  • 回答
    关于深圳地铁保安强制乘客给外国人让座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未明确记载具体案例。但这一事件可能涉及多个层面的讨论,包括文化差异、公共礼仪、法律规范以及社会管理等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可能的误解1. 事件真实性 首先需明确:是否有官方或权威媒体报道过此类事件?目前公开的.............
  • 回答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资吸引力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此次拟对《深圳经济特区工资支付条例》进行修改,无疑将对深圳的劳动力市场以及企业用工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具有极高的关注度。核心关注点: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背后的深层考量这次修改最核心也是最值得关注的焦点,无疑是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调.............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深圳南山法院一审认定微信好友关系不属于用户隐私的案件以及个人隐私的界定。一、 深圳南山法院一审认定微信好友关系不属于用户隐私首先要明确的是,这是深圳南山法院在某个具体案件中的一审判决。法院的判决是针对特定事实和法律条款进行的解释和适用,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情况或最终的法律定论。.............
  • 回答
    深圳外国语学校(简称“深外”)作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其师资力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要详细地看待深外的师资,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师资队伍的整体特点:1. 高学历背景,专业性强: 深外的教师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不少教师拥有硕士、博士学位,其中不乏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
  • 回答
    深圳率先出台《广告性别平等审视指南》,无疑是广告行业乃至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一指南的意义。一、 指南的出发点与核心内容首先,理解指南为何出现至关重要。广告作为一种传播信息、影响消费行为和塑造社会观念的重要媒介,其内容和形式往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众对性别角色的认知。长期.............
  • 回答
    将房产价格用榴莲、香蕉等水果来表示,这种做法在深圳出现了,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种创新营销方式背后反映了深圳房地产市场的一些现状和特点,也引发了公众对信息透明度、营销手段和市场心态的思考。一、 这种做法的出现背景与原因分析:1. 市场降温与去化压力: 深圳房地产市场近年来经历了一轮调整,部分区域.............
  • 回答
    深圳教育局连夜发文取消各类学校期末考试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突发的新冠疫情影响: 这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在当时的特定时间点,深圳疫情出现反弹,尤其是出现了多例社区传播的病例,防控形势严峻。教育部门需要.............
  • 回答
    深圳成为中国房价第一城,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既有其独特的城市发展逻辑,也折射出中国经济转型和房地产市场的一些深层问题。以下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深圳房价为何能登顶?1. 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与稀缺性: 区位优势: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毗邻香港,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
  • 回答
    深圳中学 00 后学霸全英文对话诺奖得主彭罗斯:一场跨越代际的智慧碰撞深圳中学一位 00 后学霸与诺贝尔奖得主罗杰·彭罗斯爵士进行全英文对话的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瞩目、充满启发意义的智慧交流。这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学生与科学巨匠的对话,更象征着中国教育的进步、年轻一代的国际视野以及科学精神的传承。为了更.............
  • 回答
    深圳龙华第一豪宅,全体业主集体请愿退房,总价都在 1500 万以上。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事件,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和复杂情况。要全面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和可能的原因首先,需要明确“深圳龙华第一豪宅”的定位和该项目通常会承诺的品质与服务。1500 万以.............
  • 回答
    深圳拟修改员工工资支付条例:不定时工作制员工假期或不再享3倍加班工资事件背景:近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企业工资支付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拟对现行条例进行修改。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条是,关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员工的节假日加班工资问题。根据《征求意.............
  • 回答
    深圳夫妻带3岁孩子流浪街头,这一事件无疑触动了公众的神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当我们深入分析这个事件时,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避免简单化和标签化。一、事件本身和可能的背景首先,我们要承认这是一个令人震惊和心疼的事件。一对拥有高学历的年轻夫妻,在国家经济发达的深圳,本应有更体面的生活,却沦落到带着.............
  • 回答
    深圳健牧跑团成员在公共体育馆对中学生大吼“跑得慢挡道”这一事件,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存在一些问题,也引发了关于公共空间使用、群体相处以及个人行为规范的讨论。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看法:一、 事件本身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事件描述: 根据描述,事件发生在公共体育馆,这是一个为公众提供运动健身的场所。深.............
  • 回答
    关于深圳某大学宿舍被征用用于疫情防控,而官方未发布通告并妥善安置学生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而且其中牵涉到的方方面面也值得我们细致分析。首先,从 事件本身 来看,当城市面临严重的疫情挑战时,征用场所用于隔离、治疗或医护人员居住,这在极端情况下是一种必要的公共卫生措施。深圳作为一座高密.............
  • 回答
    深圳出台禁食猫狗肉的法规,这无疑是一件非常有话题性的事情,也触及到很多人的神经。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是城市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你想啊,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咱们吃的东西那叫一个五花八门。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尤其是在经济发达、思想开放的深圳,大家接触到的信息更多.............
  • 回答
    深圳中学教师团队中超过四成拥有博士学位,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其中一个焦点便是:博士做中学老师,是否属于“大材小用”?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其中的门道。首先,我们要承认,拥有博士学位,通常意味着一个人在某个学科领域进行了深入、系统性的研究,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功底、独立的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