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手机评测很少评测射频部分的性能?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而且切中要害。确实,在我们日常看到的手机评测里,关于“射频性能”的详细论述几乎是凤毛麟角。大家更关注的是屏幕色彩、拍照效果、游戏流畅度、续航等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有几个挺重要的原因,我来给你掰扯掰扯。

首先,射频性能的测试难度和门槛非常高。

想象一下,你要测试手机信号好不好,是不是得找个信号弱的地方试试?但“信号弱”是个相对概念,而且你很难量化。真正的射频性能测试,需要专业的测试设备,比如信号模拟器、暗室、各种测试天线等等。这些设备不仅价格昂贵,操作也极其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才能熟练运用。

普通手机评测机构,或者说我们这些普通用户,就算想测,也没那个条件。你总不能拿着个手机在几十个不同的基站信号环境下挨个儿跑吧?而且,即使跑了,你也很难说明白这具体是手机的问题还是运营商网络的问题,或者是环境因素的问题。这其中的变量太多了,不是一句“信号好”或“信号差”能简单概括的。

其次,射频性能的表现太受环境和运营商的影响,难以标准化。

手机信号好坏,跟你所处的位置、你用的运营商、运营商在你那边的基站覆盖情况、甚至你手里拿手机的方式(比如是不是握住了天线)都有关系。同一个手机,在上海市中心信号可能爆棚,但在某个山区可能就只有一格信号。

评测的目的是为了给大众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参考。如果一个评测结果告诉你,“这款手机的射频性能非常好”,但用户拿到手,在自己家信号还是很差,那这个评测就失败了。反之亦然。这种结果的不确定性,让评测者在报道射频性能时会非常谨慎,因为一旦出错,会引起很多争议和误解。

再者,大多数用户的实际体验相对“够用就好的”状态。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只要手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正常接打电话、收发短信、上网,他们就已经满足了。很少有人会去钻研手机的信号质量到底有没有达到行业最优,或者在极弱信号下还能保持多久的连接。大家更关心的是“我出门能不能刷到抖音”,“我在地铁里会不会掉线”。只要不频繁出现这些问题,大多数人就不会特别在意射频性能的具体数值。

手机厂商自己在这方面也会做一些优化,确保在主流场景下都能有不错的体验。这种“够用”的水平,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就足够了。

第四点,科技媒体的定位和用户关注点的导向。

科技媒体的评测,很大程度上是要满足大众读者的需求和兴趣。读者想看的是手机能玩什么游戏、拍出什么样的照片、屏幕有多惊艳。他们更关注的是能直接体验到的、影响日常使用的方面。射频性能这种比较偏技术、比较“幕后”的性能,如果没有直接的视觉或听觉反馈,很难吸引大众的目光。

评测者如果花了大量篇幅去讲射频的原理、测试的设备、各种复杂的参数,普通读者可能也看不懂,甚至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媒体会更倾向于把有限的篇幅和精力放在用户更关心、更容易理解的点上。

第五,厂商在发布会上也不会“大肆宣传”射频性能的细枝末节。

手机厂商在发布会上,更多会强调“支持多少个5G频段”、“采用了最新的射频芯片”、“优化了信号接收算法”,这些都是概括性的描述。他们不会像分析电脑CPU参数那样,公布一堆具体的射频指标。因为这些指标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同样是晦涩难懂的。厂商更愿意强调那些能带来直观感受的卖点。

但是,这并不代表射频性能不重要。实际上,随着5G的普及和发展,以及用户对手机连接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射频性能的重要性也在逐步提升。一些高端旗舰手机,尤其是那些定位商务或者对通信质量有极高要求的用户,会对射频性能有更高的期待。一些专注于技术深度解析的科技媒体或者专业论坛,还是会有这方面的深入讨论。

所以,总结一下,手机评测很少详细评测射频性能,主要是因为:

测试难度高,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
结果受环境和运营商影响大,难以标准化和量化。
大多数用户的实际需求是“够用就好”,不追求极致。
媒体和用户关注点导向,更侧重直观体验。
厂商宣传也偏向概括性描述。

但这并不意味着射频性能不重要,它依然是影响手机使用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是它的评测和呈现方式,需要更高的技术门槛和更专业的视角。希望我这样解释,你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测SOC和电池,用免费的跑分软件就行。

测相机,抓起来一顿乱拍,然后放大放大看纹理就行。

测屏幕,红蜘蛛一千出头就能搞定。

测射频就难了,射频相关因素非常多而且复杂,第一需要专业知识,第二需要设备,测射频的设备那可老贵了,买得起你也用不来。

所以评测不测射频的原因就两:没钱没能力。

其实测评中任何一项要真正做测试,都是非常难非常专业的事情。

直到现如今,都还有手机厂商搞不定对普通用户续航测试的认知,这还是专业人才用专业设备去搞。

就更别提评测媒体了,我觉得大家太高看自媒体了,别太把我们这种自媒体当回事了,当娱乐信息看一看得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而且切中要害。确实,在我们日常看到的手机评测里,关于“射频性能”的详细论述几乎是凤毛麟角。大家更关注的是屏幕色彩、拍照效果、游戏流畅度、续航等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有几个挺重要的原因,我来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射频性能的测试难度和门槛非常高。想象一下,.............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也很普遍。你想啊,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但有时候,也正是因为信息太多太杂,反而容易让人产生一些偏差性的认知,尤其是对于像印度这样,本身就充满话题性和复杂性的国家。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可以聊聊,咱们一步一步来看:一、信息茧房和算法推荐的放大效.............
  • 回答
    三星手机的评论确实是挺两极分化的,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你问到根源,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产品定位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三星在高端市场投入巨大,主打创新和旗舰体验。它的Galaxy S系列和Note系列(虽然现在整合进S Ultra了),目标用户就是追.............
  • 回答
    关于B站上小米相关的讨论为何常常出现一边倒的负面评论,并且评论者自己也常常声称是小米用户,这确实是一个挺值得玩味但又有点令人无奈的现象。要深入聊聊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B站生态与用户画像: 年轻化和亚文化聚集地: B站的核心用户群体年轻,受众群体非常细分,对新鲜事物、技术潮流、.............
  • 回答
    哈哈,你这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确实,咱们平时看手机评测,又是拆机又是扒芯片的,看得津津有味,但看汽车评测,大多是开起来怎么样,外观帅不帅,配置高不高。为啥汽车界就没这么“暴力”的拆解评测呢?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涉及不少门道了。首先,这得从这两玩意儿的“体量”说起。你想想,一部手机,拿在手里也就一两百克,.............
  • 回答
    要说M9手枪评价不高,其实有点笼统了。严格来说,M9作为一款被美国军方采用长达三十年的主制式手枪,它肯定有过人之处,否则也走不到今天。但是,如果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视野下,特别是对比同时期的其他优秀手枪,甚至是一些更早期的经典型号,M9确实存在一些让不少使用者和枪迷感到“意难平”的地方。咱们就掰开了揉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黄牛”这个群体运作的核心逻辑,以及供需关系在不同平台上的表现。我来详细地为你解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你观察到的现象:核心问题:信息不对称、供需差与黄牛的利益驱动黄牛之所以能“手里小米9现货不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能比普通消费者更早、更稳定地获得商品货源,并且利用这种信.............
  • 回答
    知乎关闭评论功能,本意是为了净化社区环境,减少低质、攻击性言论的传播。然而,在某些答主手中,这一举措却可能意外地助长了网络暴力,这背后存在着一些复杂且令人担忧的逻辑链条。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1. 剥夺了“对峙”和“澄清”的平台,弱化了普通用户的制衡力: 原有的制衡机制失效: 在评论区开放的.............
  • 回答
    捷尔任斯基和贝利亚,这两位名字都与苏联秘密警察的残酷历史紧密相连的领导人,确实在历史评价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局面。虽然他们都拥有过巨大的权力,双手沾满了无数人的鲜血,但之所以会获得截然不同的历史评价,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一、 历史定位与塑造: 捷尔任斯基:革命的基石与“干净的双手”的象征 .............
  • 回答
    余承东对于华为手机疏油层和闪存问题的回应,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评价,而且很多观点在消费者和媒体中都引起了不小的讨论。背景回顾:首先,我们得清楚余承东在回应什么。过去华为手机在消费者口碑中,尤其是一些高端机型,曾出现过用户反馈的“疏油层容易脱落”以及“闪存混用”(即同一批次甚至同一型号手机,使用了不同厂商.............
  • 回答
    关于“懂手机的都不买华为 OV”这种说法,以及“真正懂手机的人都买了什么手机”,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话题,里面混合了技术理解、个人偏好、市场营销、品牌忠诚度以及一些网络上的刻板印象。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并给出我的看法。一、 如何评价“懂手机的都不买华为 OV”?这句话本质上是一种极端的、.............
  • 回答
    华为手机的“隐私空间”功能,最近在网上被不少人戏称为“渣男/渣女救星”,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它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绰号,主要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近乎隐身的方式来隔离和隐藏一部分手机里的敏感信息,让一些在感情关系中需要“留一手”的人找到了“避风港”。“隐私空间”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华为手机的“隐私空间”就.............
  • 回答
    说实话,看完小米手机《好好说再见》这部短片,我心里五味杂陈。刚开始点开的时候,我以为又是一部泛泛而谈的毕业季煽情片,但随着剧情的推进,那种熟悉的、真实的触动一点点爬上来,最后忍不住眼眶有点湿润。影片的“优点”和打动我的地方,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 真实,是最大的法宝。 这部短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
  • 回答
    vivo 于 3 月 1 日发布的 iQOO 手机(此处推测您指的是当年的 iQOO 旗舰系列,具体型号可能为 iQOO 3 及其衍生版本,或者如果是近期发布的,则可能是某个全新的 iQOO 系列。为了提供更详尽的评价,我将以近期(例如 2023 年底或 2024 年初)发布的 iQOO 旗舰机型作.............
  • 回答
    蔚来进军手机行业,原美图总裁尹水军加盟:一场充满潜力和风险的战略布局蔚来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其进军手机行业的传闻可谓是搅动了科技圈和汽车圈。而原美图总裁尹水军的加盟,更是为这一消息增添了更多可信度和看点。这不仅仅是一个跨界合作的故事,更可能是一场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意图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
  • 回答
    林斌,小米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在华为P30发布会上“隔空喊话”式地宣传自家小米9手机,这一举动无疑是科技界的一场小地震,也迅速成为当时热议的焦点。要评价这个行为,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蹭热度”和市场策略的角度来说,这绝对是相当大胆且极具攻击性的。华为P30系列,特别是P30 Pro,在当时.............
  • 回答
    欧盟再次拟立法强制所有手机统一接口为 USBC 的举措,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它不仅关乎消费者的便利性,也对电子产品制造商,特别是苹果公司,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和机遇。一、 欧盟再次拟立法强制统一接口为 USBC 的背景与动因欧盟之所以如此坚持强制推行 USBC 接口,其背后有多重考量:1. 减少.............
  • 回答
    这则“北大女神摆摊免费为中老年人安装百度手机助手走红”的新闻,确实引发了挺多讨论和关注的。从多个角度来看,这件事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从传播效应和人物塑造来看,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事件营销”。 人设的极致吸引力: “北大女神”这个标签本身就自带光环,结合了高学历、青春活力和接地气的服务行.............
  • 回答
    一加手机及其创始人刘作虎对华为的评论,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也折射出国内科技企业之间的发展理念、市场策略以及对技术创新的不同理解。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一、 一加手机的定位与刘作虎的观点基础 一加的定位: 一加自成立以来,就.............
  • 回答
    这句话,出自一位少林寺的僧人。乍听之下,似乎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抱怨,抱怨社会对他们这些修行人的刻板印象。但细细品味,却能品出不少东西,也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这位僧人说得没错。“我拿个手机,大家觉得不可思议,我开个车,大家说和尚开什么车。” 这句话背后,是对“和尚”这个身份符号化的深深的误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