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数据这玩意儿吧,真要搞得特别特别清楚,我怀疑谁都得心态崩盘。
人保部心想:你们培养了一群什么玩意儿?
教育部心想:我们培养了一群什么玩意儿?
财政部心想:就这?你们好意思每年要钱?
大学老师心想:这下以后上课更没人听了。
大学生心想:我擦,这还点个毛的到啊,赶紧找实习是真的。
中学生心想:这就是你们说的读书带来美好未来?
小学生心想:我就说吧,写作业没啥用,天天逼我写。
家长心想:我当年是为了什么买学区房来着?
房产中介心想:完了,今年学区房业绩肯定完不成了。
谢邀。
兄弟单位要炸咧。
六保六稳出来不久,不少部门就开始强调数据的可靠性。毕竟今年的KPI不是GDP,而是就业。
那聊到数据的可靠性,各大部门自然把眼光聚焦到了最不可靠的...毕业生就业数据。
这是教育部的传统艺能,而且是为数不多的、举国上下皆知的,数据造假。
老哥,平时你这么玩没事。现在讲六保六稳,就业是新KPI;而就业数据里最有发展参考价值的,就是毕业生就业。
我们一堆政策的制订依据,就是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今年你可别拉稀摆带,那要拖累我们一票人啊。
教育部表态:没毛病,我严查!六月份我印发的《关于严格核查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通知》,已经全面下发了!
当然,现在这个结果也是意料之中。
太容易看破了:你找个小盆友,问问ta同学里有多少是失业的。再去ta学校官网康康那个公布的就业数据。
问三个,门清。
不往猛了说,至少平均虚标了20%。
都什么时候了,还他娘的玩传统艺能。地方上的高科产业扶持和城乡社区开支,是参考毕业生数据来定的;中央的全国事业单位编制、部队部分岗位名额,也仰仗这类数据。
数据是统治的基础,闹呢。
当然,李姐万岁,不能一味吐槽。
教育部没有能力确认这类数据的真伪。
全国三千所大学,教育部哪个部门何德何能能穿透这三千所大学、掌握七百多万大学生的真实数据?高教司?
一般来说,学生自己报就业与否,再通过银行、社保等数据做碰撞,大概是八九不离十。
可惜我们一开始就选择了由学校来上报。当时是部门能力不足,用“高校自行统计”来暂且顶着,隔三差五说“将来”要“聘请第三方机构做独立、专业的核查”。
一说十几年,“将来”到今天也没来。结果来了疫情和经济下行,拉胯了。
总之,只要靠高校自行统计上报,这事就不可能解决。
毕业生就业是衡量一所高校的核心指标,更涉及到高校争取国家和地方土地、财税、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谁疯了,揭自己命根子的盖子?
别纠结教育部,盼望工信部赶紧出头,摁着几家互联网公司把这事办了吧。
统计就业率不需要经过高校,直接问学生就行。
甚至都不用问,直接拿毕业生的数据去和社保、银行、常见支付软件的数据对比。然后分级:
有五险一金的
有工资收入的
有周期性稳定收入的
有收入的
没收入的
。。。。
然后就分析出就业情况了。
问高校是不靠谱的,他们造假的动机最强烈。直接问问马云都比问他们靠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