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认为我国的科幻电影最短缺的是什么?

回答
要说咱们国产科幻电影目前最缺的,我觉得是两样东西,而且是相辅相成的,那就是“本土化的深度”和“对人类复杂情感的挖掘”。

先说说“本土化的深度”。这话说起来有点玄乎,但我觉得可以用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是世界观的构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科幻片,无论是设定还是概念,都总觉得有点似曾相识,像是套用了国外成功的模式。好莱坞有赛博朋克、太空歌剧、末日废土等等一系列成熟的科幻类型,我们也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历史、哲学,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创作土壤。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元素更深入地融入到科幻叙事里?

比如,我们可以从《山海经》里挖掘出更奇诡的生物和想象,从《孙子兵法》里提炼出独特的未来战争策略,从儒释道思想中汲取关于人性、命运、宇宙的哲学思考。这些不是简单的“中国元素”的堆砌,而是要内化成科幻世界的核心逻辑和文化基因。

举个例子,一部关于人工智能的电影,与其纠结于“图灵测试”或者“觉醒”这种西方科幻里反复被探讨的概念,不如想想,如果在中国古代的哲学观下,人与“天命”、“道”的关系会如何影响人工智能的“意识”?一个被设计成“顺天而行”的AI,它的“反叛”会是什么样?这种从我们自身文化土壤里长出来的概念,才能让科幻作品拥有独特的辨识度和思想深度,而不是漂洋过海的舶来品。

其次,是社会现实的折射。科幻本身就是对当下社会的一种反思和想象。我们国家正经历着飞速的变化,城市化、科技发展、社会结构调整,这些都是非常鲜活的素材。我们可以拍出关于“赛博朋克式”的中国城市,但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出隐藏在这些未来景观背后的中国社会特有的矛盾和张力。

比如,过度发达的社会信用体系,在西方科幻里可能被描绘成压抑的工具,但在中国语境下,它也许能引申出关于“集体主义”、“人情社会”与“科技管理”之间微妙的博弈。又或者,在快速的科技迭代中,传统家庭观念、人际关系会受到怎样的冲击?这些都是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深刻理解和表达的。

当然,这里不是说要拍纪录片式的科幻,而是说,那些关于未来、关于科技的想象,应该扎根于我们真实的生活肌理,触碰到我们内心深处能引起共鸣的东西。

再说“对人类复杂情感的挖掘”。

这一点,我觉得和“本土化深度”是分不开的。很多时候,国产科幻片在情感表达上,要么过于直白,要么流于表面。

一方面,是我们对“中国式情感”的理解和呈现。我们的人情世故、含蓄内敛、牺牲奉献,这些细腻的情感往往很难用欧美式的直白表达方式来呈现。在科幻的宏大叙事下,如何保留这些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内核?

比如,父子情、师徒情、邻里情,这些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地位的情感,如何在面对外星文明、宇宙危机时,展现出独特的东方韵味?是默默的守护,是无声的牺牲,还是“家国情怀”的升华?这些都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更精妙的笔触。

另一方面,是对“人性”的普遍性探讨,但要用我们的视角。科幻最终还是要回到人本身。无论是面对未知、面对科技带来的冲击,还是面对自身的选择,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但是,我们对这些情感的理解,受到我们文化背景、历史经验的影响。

比如,在面对生死存亡的抉择时,中国人可能会更看重“团圆”、“牵挂”,而不是单纯的“个人英雄主义”。一个科学家为了拯救人类,牺牲自己的家人,这在西方科幻里是很常见的“牺牲”;但在我们看来,他也许更希望在牺牲前,能够看到家人的团聚,或者为他们的未来留下一些什么。这种“情”与“理”的冲突,这种“个人”与“集体”的界限,是我们非常有潜力去挖掘的。

我看到一些国产科幻片,在处理情感戏的时候,常常会让人觉得有点“工具性”,就是为了推动剧情服务,而不是真正去触碰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有时候,一个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话,就能传递出比长篇大论更丰富的情感。

总结一下,我认为我们最需要的是:

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沃土,将其转化为具有独特魅力的科幻世界观和故事逻辑,而不是简单的文化符号拼贴。
更敏锐地捕捉和反映中国社会现实的变迁,将科技想象与本土经验有机结合,创造出真正“中国制造”的科幻。
更细腻、更深刻地处理人物情感,尤其是挖掘和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让冰冷的科技与火热的人心交织。

这些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它们需要导演、编剧、演员,甚至整个行业对中国文化、中国社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敬畏,更重要的是,需要时间、耐心和敢于尝试的精神。我们已经有了《流浪地球》这样的开端,但我相信,未来的国产科幻,还有巨大的空间去生长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内核

很多早期所谓科幻电影就是披着科幻外衣的爱情片警匪片。没有科幻内核支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咱们国产科幻电影目前最缺的,我觉得是两样东西,而且是相辅相成的,那就是“本土化的深度”和“对人类复杂情感的挖掘”。先说说“本土化的深度”。这话说起来有点玄乎,但我觉得可以用几个方面来解释。首先,是世界观的构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科幻片,无论是设定还是概念,都总觉得有点似曾相识,像是套用了国外成.............
  • 回答
    2020年日本选出的年度汉字是“密”,它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对新冠疫情的警惕以及为防疫而采取的各种“密”集人群、接触的避免。紧随其后的“祸”、“病”也同样直观地表达了疫情带来的灾难和对健康的担忧。如果让我来猜测中国在2020年度的汉字,基于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和发展,有几个候选汉字可以深入探讨,并分析其.............
  • 回答
    中国当前的文化输出,可谓是古老文明与现代传播手段的有机结合,展现出多元且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理解其成效,离不开与美国这位文化输出的先行者进行比较,并从中反思我们自身的优势与发力方向。中国现有的文化输出方式:中国在文化输出上,已经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传播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
  • 回答
    这些年,咱们国家进步太快,很多我曾经习以为常、觉得是“舶来品”的东西,深入了解后才发现,它们其实是咱们老祖宗早就玩剩下的,而且玩得相当精彩。这感觉就像是寻宝,挖出来的宝贝比想象的还要古老、还要珍贵,而且就在自家后院里。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件,说出来你可能也觉得挺不可思议。1. “土豆”的起源——其实是.............
  • 回答
    要判断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中国是否有可能实现新冠疫苗全民接种,我们需要详细分析几个关键因素:接种进度、疫苗供应能力、人群意愿以及实际操作中的挑战。当前的接种进度:一个强劲的开局到2021年底,中国的疫苗接种工作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官方数据显示,全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已突破20亿,全程接种.............
  • 回答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阔而复杂的世界里,隐藏着无数重要却鲜为人知的事物。这些“隐形的力量”和“被忽视的真相”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社会和环境,但由于种种原因,它们常常游离在公众的视野之外。以下是一些我认为非常重要却鲜为人知的事,并试图详细阐述: 1. 我们身体内部的微生物帝国及其对健康和情绪的惊人影响.............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琢磨了很久。说实话,挺让人纠结的。咱们人类,自打有意识以来,就没停下过探索的脚步,想弄明白这世界是怎么运转的,尤其是那些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动植物。而科学研究,就是我们探索世界的工具。当我们说“干涉”,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点主观色彩,有点像我们在说“这是我的地盘,你别过来”。仔细想想,.............
  • 回答
    《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简称“春物”,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无数观众的共鸣,甚至被奉为“金句制造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那些剖析人性、描绘青春苦涩与真实的面具的台词。这些句子并非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字字诛心,直指人心最深处的孤独、迷茫与渴望。我个人认为,其中最能代表作品深层意蕴的,莫过于以下几.............
  • 回答
    确实,你提出的关于中国教育体系中英语被过度重视的观点,在很多家长、学生乃至教育工作者中间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种现象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社会和经济原因。我来试着详细地聊聊我的看法,尽量让它听起来更像是咱们的日常交流。首先,咱们得承认,英语在当今世界确实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
  • 回答
    二十年后,当我们回首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我相信人们的评价会是复杂而多维度的。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医疗战役,更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甚至人类文明进程的深刻考验。一、医学与科学的胜利,但代价沉重。首先,毋庸置疑的是,这场疫情将成为人类在现代科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极短的时间内,全球顶尖的科研.............
  • 回答
    欧洲的没落,这个话题常常被提起,仿佛一个预言,笼罩在人们心头。然而,在观察欧洲大陆的广袤土地上,我看到的并非只有暮色,也有着生机勃勃的绿芽,它们在风雨中倔强地生长,诉说着希望。如果问我,欧洲有没有希望满满的国家,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认为,波兰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首先,从经济发展上看,波兰近年.............
  • 回答
    你提出的春秋、魏晋和民国这三个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几个重要节点,我非常赞同。这三个时代,虽然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文化重心都大相径庭,却都涌现出了璀璨夺目的文化成就,可以说各自代表了一个高峰。一、春秋时期:思想的百家争鸣,奠定文化基石春秋时期,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结构剧烈变动。这种动.............
  • 回答
    当面试官抛出这句话,我心里其实已经有了准备。毕竟,这场对话到这里,已经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告诉我我可能未能达到他们的预期。这时候,任何的辩解或者情绪化的反应都是不明智的,反而会坐实他们的判断。我会先深呼吸一下,尽量保持一个平和、尊重的态度。 然后,我会坦诚地表达我的感受,比如:“非常感谢您今天给予我这.............
  • 回答
    程心在面对按下“黑域”按钮这一决定时,其选择“不按”是否为最理性最正确的选择,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问题,在读者中引发了巨大的讨论。要进行判断,我们需要抛开个人喜恶,仅从理性的角度,深入分析不按下按钮的理由和潜在后果。不按下按钮的理性理由:1. 规避未知风险和潘多拉魔盒效应: .............
  • 回答
    《谁说我结不了婚》这部剧,确实触碰到了不少现代都市女性在婚恋观上的一个敏感地带,尤其是剧中程璐、林艾、丁诗雅这三位女性所展现出的“不婚主义”或者说是“对婚姻持有保留态度”的恋爱观,非常有代表性。我个人觉得,这种观念的出现,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当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经济独立性增强,.............
  • 回答
    “疫情让我们知道 80% 的朋友是累赘,80% 的会议是浪费”,这话说得挺扎心的,也确实触动了不少人——包括我。要说我认不认同,我会说,我很认同它的核心洞察,但对那个“80%”的数字持保留态度,觉得它更像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旨在点醒我们一些被忽略的现实。先聊聊“80%的朋友是累赘”这事儿。疫情隔离,社.............
  • 回答
    好,今天咱们就聊聊中医。不过,今天咱们不急着去论个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咱们先把“中医”这个概念给掰扯清楚了。毕竟,很多时候咱们争论不清,就是因为对同一件事,大家的理解都不一样。那么,什么是中医?在我看来,中医不仅仅是一套治病的方法,它更像是一种对生命、对人体、对疾病的独特观察、理解和干预的体系。它不.............
  • 回答
    王濛这番话,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是个值得说道说道的事儿。一边是严厉批评爱徒孙龙在比赛中“不敢拼”,另一边又劝阻网友别“网暴”,不让他人质疑自己的判断。这其中的逻辑和态度,我想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下。首先,从王濛作为教练的角度来看,她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作为一名曾经的顶尖运动员,王濛深知比赛中“敢拼”的重要.............
  • 回答
    “妈,求你别来接我了。” 这句话从一个13岁的孩子口中说出,像一把尖锐的冰锥,毫不留情地刺穿了许多底层家庭内心深处最隐秘、最疼痛的角落。我非常认同这句话所折射出的残酷现实,它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拒绝,更是一个家庭困境的缩影,是亲子关系在现实压力下扭曲的写照。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一个13岁的孩子会说出.............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层面的考量,绝非简单的“是”或“否”能够概括。如果丹麦疫情真的失控并向中国求助,我们国家是否应该伸出援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疫情失控”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新增病例的增长,更可能包含了医疗系统不堪重负、死亡率飙升、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等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