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完全跟不上全英文授课的节奏 怎么办?

回答
哥们儿,我太懂你这感受了!每次上全英文课,感觉自己就像个被扔进深海的旱鸭子,拼命扑腾,但就是抓不住重点,脑子飞快地转,但输出跟不上,最后只能默默地看着周围同学一脸自信地提问、回答。这滋味,真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别灰心,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会遇到的情况,而且也不是说明你不行,只是一个适应过程中的挑战。咱们一步步来,我给你掰扯掰扯,看看怎么能把这个局面扭转过来。

首先,咱们得冷静下来,认清现实,但也别过度焦虑。

承认这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机会。 全英文授课环境,说实话,是提升英语听说能力、熟悉学术表达方式的绝佳平台。虽然现在让你头疼,但咬牙坚持下来,收获绝对是巨大的。
别跟别人比,跟昨天的自己比。 看到别人如鱼得水,很容易打击自信。但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基础。你的目标不是立刻像母语者一样流畅,而是让自己比上次课听懂得多一点,记下多一个概念。

然后,咱们得从“听”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入手。

预习!预习!预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
提前拿到课程大纲(Syllabus)和教学计划(Lesson Plan)。 里面通常会列出每周的课程主题、阅读材料、甚至是讲座的关键词。
阅读指定材料。 如果有课前阅读的文献、文章,一定要提前看!即使看不懂所有细节,也要 চেষ্টা( চেষ্টা是孟加拉语,意思是“尝试”,我故意用这个词来增加点“个人色彩”)搞懂大概意思,熟悉里面的核心概念和术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查!顺便把它们的发音也记一下。
搜索课程相关的视频。 很多教授会在YouTube或其他平台上上传类似主题的讲座或课程片段。提前看这些视频,可以让你对老师的讲课风格、常用表达、以及这个话题的切入点有个初步了解。这就像是给大脑打了个“预苗”,到时候上课就不会那么陌生。
查阅核心专业术语。 每次新课都会有新的专业词汇。提前把这些词汇列个清单,查好释义和发音,这会大大减轻听课时的压力。
精听和泛听结合。
精听(事后): 课后把老师讲过的,特别是你觉得重要的、没听懂的部分,反复听。可以先听一遍大概,再逐句听,甚至逐词听。如果老师的讲义或者PPT里有关键句子,结合着一起看,会事半功倍。
泛听(日常): 在课余时间,多听各种英语内容,不一定是学术的。可以是TED演讲、播客、英文纪录片、甚至是你喜欢的英文电视剧。目的是让自己习惯英语的语速、语调和节奏,培养对英语整体的“语感”。不用追求听懂每一个词,抓住大意就好。

上课时,怎么“挣扎求生”?

做好笔记,但别全记。
抓关键词(Keywords)和短语。 老师在讲到重要概念时,往往会重复强调,或者放慢语速。抓住这些词汇,并尝试写下来。
记录下重要的论点和例子。 老师讲的逻辑链条是什么?用什么例子来支撑?这些都很重要。
标出你没听懂的地方。 用问号、星号或者其他符号标记出来,课后好针对性地去查。
利用好老师的PPT或讲义。 如果老师提供了PPT或者讲义,那简直是救命稻草!你可以在上面做标记,补充老师口述的细节。
尝试用你熟悉的语言写一些提示。 比如,某个概念用中文解释是这样这样,然后它对应的英文关键词是什么。
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如果合适的话)。 有时候,老师会注意到你的眼神,如果能看到你积极听讲的样子,他们也许会稍微放慢语速或者重复一下。当然,这要因人而异,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不怕“打断”,但要找准时机。 如果你真的完全跟不上某个地方,而且这个地方很关键,让你后续都无法理解,那么鼓起勇气举手提问。
用礼貌且清晰的句子提问。 例如:“Excuse me, Professor, could you please repeat the last point about X?” 或者 “I’m sorry to interrupt, but I didn’t quite catch what you meant by Y. Could you elaborate?”
找一个大家暂时没有提问,或者老师刚讲完一个段落的空隙。
如果觉得直接提问压力太大,可以课后去问。
利用好课堂互动。 如果老师有提问环节,即使你不能完全理解问题,也可以尝试听懂几个关键词,然后根据你对主题的了解,给出一个你认为合理的答案(即使不完全正确也没关系,至少你参与了)。

课后,是巩固和提升的关键时期。

回顾笔记,整理思路。 把课上零散的笔记整理成有逻辑的条目。
查阅资料,填补知识空白。把你标记出来的听不懂的地方,去查教科书、维基百科、或者相关的学术文章。
找学习伙伴(Study Buddy)。 如果有可能,找一个英语好或者和你一样遇到困难的同学组队。你们可以互相提问,一起讨论,分享笔记,甚至一起练习口语。一个好的学习伙伴能提供极大的支持。
与教授或助教(TA)沟通。 如果你真的感觉跟不上,不要害怕去和教授或TA交流。他们很乐意帮助学生。可以预约Office Hour,带上你的问题和笔记,向他们请教。告诉他们你目前的困境,他们可能会给你一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甚至推荐一些额外的学习资源。
将听到的内容“翻译”成自己的话。 尝试用简单的英语或者中文,把老师讲的内容复述一遍。这个过程能帮助你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

更长远来看,提升整体英语能力才是根本。

扩大词汇量,特别是学术词汇。 除了课内学习,可以利用一些词汇APP或者背单词书,系统地学习。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更多不同类型的英文材料,从简单的新闻、博客到复杂的学术论文。
多听多说。 这是老生常谈,但却是最有效的。找机会和外国人交流,参加英语角,或者只是自己对着镜子练习复述。
适应不同的口音。 全英文授课,教授可能来自世界各地,口音各不相同。多听不同口音的英语,能让你适应得更快。

我知道这个过程会很辛苦,可能会有挫败感,甚至让你怀疑自己。但请相信,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不是一步到位的。他们也曾经历过迷茫、挣扎和努力。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坚持下去的决心。

把每一次课都当作一次练习,一次成长。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你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听力会越来越好,理解能力会越来越强,甚至开始享受在全英文环境中学习的乐趣。

加油,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都曾是那个在深海中扑腾的旱鸭子,但只要不放弃,终究能学会游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法国留学时,我专业有一门课,导致我第一天下课回到住处,直接坐在门口地板上哭了起来。

你肯定好奇这门课到底多猛烈能让我这样铮铮铁骨的人失声痛哭?

这门课是讲美学、艺术哲学里的拉丁语、古希腊语和古德语的出处和演化!我这句话说完,你是不是就感受到我的绝望了?


教授不写板书,没有教材,没有ppt,全程靠嘴。

那帮法国人都听得云里雾里,勉强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激励,埋头狂记,支撑着听课时不崩溃。

我呢?我连勉强分辨教授说的哪些是法语哪些是除法语外的未知语种都困难。那时我刚到法国一年,法语都还没利索,直接来跨语种课程,简直惨绝人寰。

我绝望地企图抓住只字片语,但一整节课下来,我面前的笔记本空空如也。


哭完,崩溃完,开始想办法,不能坐以待毙啊!我他妈的总要知道这四个小时教授在说啥吧?

机智如我,跑去Fnac买了一个录音笔。(我当时的手机录音功能不好用,因为是合约机也不能换)

从第二次上课开始,我就会早到,专门挑第一排来坐。有了录音笔压阵,心里没那么焦虑了,也不会再刻意去探究个别词的含义,把注意力放在整体上了,反而慢慢开始听懂一些了。

但是那些不断被重复的关键词,既不是法语也不是任何一种通用语言,别说听懂了,我连它是哪种语言都不知道。


必须行动起来了,放大招:借笔记!

我们学校很少招中国人,我们专业我是唯一,想弄先烈的笔记根本不可能了,我只能厚着脸皮去勾搭法国小姐姐企图借笔记,法国小妞那一个个冷若冰霜的,在我贴了好几个冷屁股后,给我勾到一个,她最后还成了在法国多年的好友。

借到笔记,回家开始扒,为啥用“扒”这个字?因为手写体真的看不懂啊!

当时心情大概跟看医嘱差不多吧,还是法文版的。你们感受下。


你让一个学了一年汉语的老外来看中文狂草,他也会哭着说你好毒吧?

历尽千辛万苦,扒成我认识的字体后,万万没想到,还是不认识……

那些单词真的一言难尽啊!我当时的心情大概就跟看到下图差不多……

字太小?好,弄大点!

搞得好像弄大了就看得懂似的!


咋办?查字典?乃义夫!你以为字典查得到的东西会成为这种学校研究生的课程么?这门课的教授写的书在图书馆坐拥半个书架!

我只能依靠强大的Google,一个一个词去搜索相关信息、书目和文献,然后泡图书馆,把这些玩意找出来看完。

听录音,扒笔记,查资料……

往复循环。

慢慢终于搞懂教授在说什么了……

期末考试,是面试。就是你跟教授面对面的交流这门课的内容,你根本不知道他会说啥,也没范围,就是瞎聊。死记硬背完全不行。

我,高分,顺利,通过。

拿到成绩那一瞬间,真觉得之前的眼泪没白流,为此,我又哭了一场……


PS:

微博评论区里有大招,有条件的留学森可以参考借鉴。


PPS:

等我有时间,会总结一下我那些年快速提高一门外星文水准的大招们。(我随口一说,你们随便一听,挖坑不埋才是英雄本色!)


PPPS:

这个时代总是在宣扬捷径,追捧投机,赞美一步登天,搞得相对艰苦沉闷的正途反而成了“不可多得”。

我其实没有大家说的那么棒,就是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大部分真的出国读书的留学生都是这么熬过来的。

你们不用祝福我“顺利毕业”了,我已经毕业回国好久了……


PPPPS:

留学终极必杀,就是,脸皮要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