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关于“犹太人”的称呼,背后牵扯到历史、语言演变以及文化认同的方方面面。要说为什么是“犹太人”而不是“优太人”,这主要和这个族群最古老的自我称呼以及他们与外界互动时的称谓有关,而“优太人”这个说法,则更像是一种现代的、可能带有误读或音译差异的变体。
首先,我们得回到这个族群的源头。他们最古老的称呼,在他们的圣典《希伯来圣经》(基督教称为《旧约》)中,就已经出现了。他们的祖先,最早被称作“希伯来人”(עבריים, Ivri'im),这个词的含义可能与“渡过”(来自约旦河)或“来自远方”有关,暗示着他们早期的迁徙和游牧生活。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而“犹太人”这个称呼,则与他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国——“犹大王国”(ממלכת יהודה, Mamlechet Yehudah)——紧密相连。这个王国是以其最主要的部族“犹大”(יהודה, Yehudah)命名的。在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联合王国分裂后,南部的十个支派形成了犹大王国,而北部的十个支派则形成了以色列王国。后来,以色列王国被亚述帝国所灭,其国民流散。犹大王国虽然也经历过巴比伦的征服和流亡,但其国民在返回故土后,在文化和宗教上逐渐成为这个民族的核心,也使得“犹太人”(יהודיים, Yehudim,意为“来自犹大的”或“犹太的”)这个称谓逐渐取代了“希伯来人”,成为了这个民族最普遍的自我认同和外部称谓。
这个称谓是通过希腊语(Ιουδαίος, Ioudaios)和拉丁语(Judaeus)传播开来的。当我们看中文的译名时,“犹太人”这个翻译,很大程度上就是沿袭了这种历史上的语言流变。在汉语中,“犹”这个字,虽然本身不带有直接的地理或血统含义,但它在音译和文化接受的过程中,成为了最贴近“Yehudah”或“Judaeus”发音和感觉的字。
那么,“优太人”这个说法呢?这可能源于一些误读、音译上的差异,或者是一种不那么主流的、甚至是错误的称呼。在中文的音译系统里,我们经常会遇到同一个外来词有多种不同的译法,尤其是在早期接触和翻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够精确的音译。但“犹太人”这个称呼,由于其历史的悠久性和官方、学术界的广泛使用,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约定俗成的标准译名。
所以,简单来说,“犹太人”这个称呼,是这个民族历史上从“希伯来人”演变到以其核心王国“犹大”来命名的结果,并通过古代的语言传播体系(希腊语、拉丁语)最终被中文采纳和固化的。而“优太人”,更像是一种非主流的、可能带有误差的变体,未能取代“犹太人”这个根深蒂固的称谓。这就像很多国家和民族的中文译名一样,虽然有多种说法,但总有一个是最常用、最被认可的,而“犹太人”就是那个在中文语境里最能代表这个古老民族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