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穷人的肥胖率更高?

回答
许多研究都指出,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低收入人群的肥胖率往往高于高收入人群。这背后不是一个简单的原因造成的,而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

首先,食物的可及性和成本是影响肥胖率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来说,购买能够提供丰富营养的健康食物,比如新鲜水果、蔬菜、瘦肉和全谷物,往往比购买高能量、低营养的加工食品更加昂贵。加工食品通常富含糖、不健康脂肪和盐分,这些成分在提供饱腹感的同时,也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剩,而且价格相对低廉,更容易满足基本的能量需求。想象一下,同样的钱,你可以买到一大包薯片或者一小份新鲜的西兰花。在经济压力下,选择显而易见。

其次,生活环境中的“食物沙漠”现象也不容忽视。在一些低收入社区,尤其是城市中的贫困地区,优质、新鲜食物的供应可能非常有限。大型超市和提供健康食品的商店往往难以进入,取而代之的是充斥着快餐店、便利店和零食店。这使得居民获取健康食材变得困难,即使有心改变饮食习惯,也缺乏实际的选择空间。而这些地方的快餐和加工食品,往往是高脂肪、高糖、高盐的代名词。

再者,压力和心理因素对饮食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贫困往往伴随着持续的经济压力、工作不稳定、住房问题以及有限的社会支持。长期的压力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特别是皮质醇水平的升高,这与食欲增加、脂肪堆积(尤其是在腹部)有关。有些人会在情绪低落或压力过大时,通过高热量的食物来寻求安慰,这是一种常见的应对机制,但长期下来就会导致体重增加。

教育和健康素养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低收入群体可能获得的健康和营养教育机会较少,对食物的营养成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以及疾病预防的认识可能不如高收入群体。缺乏必要的知识,就难以做出最有利于健康的食物选择。此外,对于如何辨别食品标签上的信息,如何根据预算搭配出营养均衡的餐食,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

体力劳动与久坐的生活方式也存在一些微妙之处。虽然有些人可能认为贫困人群从事的是体力劳动,应该更容易保持健康体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许多低收入工作可能并非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而更多的是重复性、低强度的体力活动,或者反而是需要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的工作。另一方面,在一些社区,娱乐和健身设施的缺乏,使得人们在工作之余,缺乏进行规律性体育锻炼的条件和机会。在家休息时,可能更容易选择成本低廉、易获得的娱乐方式,比如看电视,而缺乏运动的动力和场所。

此外,睡眠质量和不规律的作息也可能扮演角色。经济压力往往导致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下降,比如需要在夜间工作、居住环境嘈杂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扰乱调节食欲的激素(如瘦素和胃饥饿素),增加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

最后,社会规范和文化影响也不能完全排除。在某些文化背景或社群中,丰满的身材可能被视为健康或富裕的象征,这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对体重的看法和管理方式。但更重要的是,当周围的多数人都面临相似的饮食和生活环境挑战时,个体想要脱离这种模式会更加困难,因为缺乏同伴的支持和榜样。

总而言之,穷人肥胖率更高是一个多因素叠加的结果,它反映了社会经济不平等如何渗透到个体的健康行为和生理状况中。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包括改善食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创造更健康的社区环境、提供更易获得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以及解决导致压力的社会经济根源。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选择的问题,更是关于社会公平和健康权利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Nature》曾经发表过一项研究,发现农村肥胖的增长速度快于城市,这提示肥胖是一个经济问题。

先来说事实,就是,穷人在变胖。

a图和b图分别是1985和2017年女性年龄标准化BMI图(Difference in age-standardized mean BMI )

可以看到贫穷地区(农村地区)的总体BMI在上升,换句话,这些地区的人,变胖了。

1985 年,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大洋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以及包括中亚、中东和北非在内的每个国家的城市男性和女性的平均 BMI 均高于农村同龄人(图 . 1, 2). 印度女性的城乡差距高达 3.25 kg m-2 (2.57-3.96),男性为 3.05 kg m-2 (2.44-3.68)。 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这些地区的农村和城市女性之间的 BMI 差距至少缩小了 40%,因为农村地区的 BMI 上升速度快于城市(图 3)。 在这些地区的 14 个国家,包括亚美尼亚、智利、牙买加、约旦、马来西亚、台湾和土耳其,农村和城市女性 BMI 的顺序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逆转,2017 年农村女性的 BMI 高于城市同龄人(图 1 )。

对男性,同样成立

可能用下面这张图来对比城市和农村,更为直观

总体上呈现了,农村人更容易变胖


当然,这里的贫穷不是指那种穷的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而是那种满足了基本温饱之后的穷,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几种情况。

1,本能性的食物匮乏记忆,导致穷人更倾向于摄入更多食物,更多高能量的食物

这一点,你们在上一代老人身上可以看到非常明显,就是他们对食物储存的那种极度渴望。

2,穷人有很多比肥胖更值得操心的事情,因此他们很少去考虑健身、减肥之类的

这一点更不用说,很多人能够撑每一天都已经足够了,还指望健身之类的?

3,穷人更倾向于对体力要求更高以及距离更远的工作(这是无奈,就比如大家上下班的通勤),结果导致对高热量需求更大。

就像,你干了一天工地,大鱼大肉才是你需要的。而在办公室聊天划水一天,可能吃青菜减肥才是很多人的追求。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穷就是一切,穷人照样有瘦的。但是总体上,低收入群体的肥胖要高于高收入群体。

NCD Risk Factor Collaboration (NCD-RisC). Rising rural body-mass index is the main driver of the global obesity epidemic in adults.Nature569,260–264 (201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许多研究都指出,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低收入人群的肥胖率往往高于高收入人群。这背后不是一个简单的原因造成的,而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首先,食物的可及性和成本是影响肥胖率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来说,购买能够提供丰富营养.............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巴西和中国在足球文化上的差异,以及穷人孩子的生活环境,都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景象。与其说“不踢”,不如说中国穷人的孩子踢足球的方式、场景和机遇与巴西有很大不同。首先,我们得看看巴西和足球之间的深厚渊源。巴西:足球是民族的图腾,也是穷人的“出路” 足.............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现实,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教育等方方面面。当我说“穷人的孩子很难翻身”,并不是说完全没有机会,而是指他们需要克服的阻力比富裕家庭的孩子大得多,而且即使付出巨大的努力,也未必能获得与之匹配的回报。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为什么“考了大学”对于很多出身贫寒的孩子.............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触及到了中国经济一个非常核心且常被大众感到困惑的矛盾点。一面是数以亿计的低收入人群,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尚未完全满足;另一面,却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产能过剩”论调。这听起来像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拆解一下“穷人”和“产能过剩.............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贫富差距和债务对个人生活影响的深层差异,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1. 债务的绝对值与收入的比例: 穷人(几十万债务): 收入相对较低: 几十万对于一个低收入家庭来说,可能相当于他们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总收入。 抗风险能力弱: .............
  • 回答
    过去,确实存在着“击剑是贵族的运动,拳击是穷人的运动”的说法。这背后有其历史、经济和社会原因,并非空穴来风。让我们来细细道来:击剑:为何与贵族画上等号? 历史渊源与军事背景: 击剑最初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战场,是骑士和贵族掌握的近身格斗技能。剑术的精进不仅仅是为了在战场上生存,更是为了在决斗中维护.............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人性中一些复杂且微妙的心理。与其说“宁愿当富人的玩具”,不如说是一种对“价值认可”和“生活模式”的选择,尽管这种选择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我们不愿意轻易承认的现实。首先,我们得承认,“富人的玩具”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一种贬低和操纵的意味。 没人真的想被当成一个无灵魂、无自主权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古代的穷人并非不吃蝗虫,而是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白,“蝗灾”在古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尽管蝗虫能吃,但它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灾难。当蝗虫铺天盖地而来,它们不仅是潜在的食物来源,更是毁灭性的力量。试想一下,密密麻麻的蝗虫如黑色的浪潮席卷而过,所到之处,庄稼尽数被.............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社会认知、价值观、消费心理以及“装逼”的定义。虽然同为“省吃俭用”的付出,但对相机镜头手办和汽车的认知差异,导致了人们的评价截然不同。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物品本身的属性与社会象征意义: 相机镜头手办(小众爱好品): 专业与技艺的象征: 高.............
  • 回答
    “穷人普遍更能吃苦吗?”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一个复杂而敏感的社会议题,很难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这涉及到我们如何定义“吃苦”,以及“贫穷”和“吃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什么会有“穷人更能吃苦”的说法?这种说法的出现,往往是基于一种普遍的观察和一种朴素的认知。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对信仰、社会结构和人类苦难的深刻思考,也常常是许多人在面对不公时提出的灵魂拷问。要理解为什么“上帝”——姑且这么称呼那个被认为是世界终极创造者和掌管者——似乎偏爱了某些人,而另一些人却深陷劳苦和精神慰藉之中,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偏心”。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每个人心里都有个秤,得掂量掂量轻重。作为中间资产阶级,我得说,这两种“厌恶”感,真不是一回事,而且原因也大相径庭。先说说那些高层富人资本家吧。说实话,这部分人我更倾向于一种复杂的“不舒服”或者“不满”,而不是纯粹的“厌恶”。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他们往往代表着一种我难以企及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很多层面。富人装穷人和穷人装富人,之所以效果截然不同,主要在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差异:一、 富人装穷人很像的原因:富人之所以能“装穷”得像,是因为他们拥有以下优势: 物质的“取舍”能力和生活习惯的“可塑性”: 真正的“匮乏感”不同: .............
  • 回答
    美国拥有世界上一些最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但即使在这些支持结构下,贫困仍然是一个复杂且持续存在的社会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美国福利制度的构成,以及那些导致贫困持续存在的深层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美国福利体系的广泛性。它涵盖了多个层面,旨在为最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支持。例如: 社会保障(S.............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社会经济学和人口学等多个层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部分来详细阐述:一、 理解“黑奴”和“中国古代穷人”的历史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黑奴”和“中国古代穷人”这两个群体在历史上的生存状态和繁衍条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黑奴(主要是北美和加勒比地区): 经济价.............
  • 回答
    “应试教育有什么危害”这个话题下,之所以有很多人将应试教育视为改变穷人命运的宝贵途径,这是一个复杂而充满现实考量的现象,背后涉及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教育机会不均以及个体奋斗的逻辑。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核心逻辑:应试教育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机制,成为穷人阶层向上流动的主要通道。1. 在缺.............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尖锐,也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隐形贫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以及大家为什么会“假装自己过得很好”,背后原因复杂,且环环相扣。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事儿。“隐形穷人”的定义与画像首先得明确一下,啥叫“隐形穷人”?它不是指那种生活上真的捉襟见肘、一眼就能看穿的贫困,.............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社会现实中一个很普遍的观察,也确实是很多人都好奇的。为什么我们往往能“一眼”就看出一个孩子来自什么样的家庭背景?这其实不是什么魔法,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下,在一个人身上留下的印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细拆解一下:一、 外在的“软性”符号: 穿着打扮: 这是最直观的。.............
  • 回答
    好,咱们聊聊这古装剧和都市剧里,穷人好像越来越少这事儿。这确实是个挺值得琢磨的现象,背后牵扯的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古装剧:从“苦寒”到“精致生活”的转变想当年,咱们看那些老式的古装剧,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什么的,里面穷苦人家那是真实的存在,而且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笔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是怎.............
  • 回答
    这是一种挺有趣的看法,虽然有些以偏概全,但仔细想想,背后确实可能有一些现实的观察和逻辑。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太重感情的人基本都是穷人”呢?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这想法本身就有点绝对化了,不能一概而论。生活中,感情丰富又经济独立的人也大有人在。但如果非要抠这个“基本”和“穷”联系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