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发蝗灾的时候,为什么穷人不吃蝗虫呢?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古代的穷人并非不吃蝗虫,而是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首先,我们得明白,“蝗灾”在古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尽管蝗虫能吃,但它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灾难。当蝗虫铺天盖地而来,它们不仅是潜在的食物来源,更是毁灭性的力量。试想一下,密密麻麻的蝗虫如黑色的浪潮席卷而过,所到之处,庄稼尽数被啃食殆尽,寸草不生。对于依赖土地为生的古代农民,尤其是穷苦百姓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来源瞬间化为乌有,不仅仅是没饭吃,而是连明年的希望也一同被吞噬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有蝗虫可以吃,也无法弥补因蝗灾造成的巨大损失。而且,蝗虫虽然能充饥,但它的口感、味道,甚至营养价值,与经过精心耕种、成熟的谷物相比,是有天壤之别的。人们吃到蝗虫,往往是在万般无奈之下,作为一种生存的手段,而非美食。

其次,获取蝗虫并非易事。虽然蝗虫数量庞大,但要有效捕获它们,尤其是在灾荒时期,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组织。捕蝗需要工具,需要人力,需要技巧。在遭受蝗灾的冲击后,穷人可能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生产工具,家徒四壁,连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更遑论组织起来大规模捕蝗。而且,蝗虫本身也存在处理的麻烦,需要烘烤、晾晒等工序,这都需要火源、容器等,在灾荒时期,这些也是稀缺资源。

再者,蝗灾往往伴随着其他自然灾害,例如干旱或洪水。当这些灾害叠加发生时,土地上的植被可能会被严重破坏,蝗虫的数量可能也会受到影响,或者变得难以寻觅。即使蝗虫还在,但因为环境的恶劣,人们也可能因为疾病、体力不支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捕食活动。

还有一点,古代的社会结构和观念也可能影响人们对蝗虫的态度。尽管饿极了会吃,但在某些时候,将蝗虫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可能会被视为一种“野蛮”或“不体面”的行为。统治者为了稳定社会,也可能会鼓励人们食用蝗虫,将其视为“天赐”的食物,但这种倡导往往是建立在更宏观的粮食安全考量之上的,并不一定意味着穷人能轻易地、毫无困难地享用到。

总而言之,古代穷人在蝗灾时不“吃”蝗虫,更准确地说,并非因为他们不想吃,而是因为蝗灾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使得获取和食用蝗虫变得异常艰难,也无法根本上解决他们面临的生存危机。他们更直接面对的是庄稼颗粒无收的绝境,以及由此引发的更深层次的饥饿和社会动荡。吃到蝗虫,往往是灾难中的挣扎,而非轻松的食物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时长安闹大旱,接着就是蝗灾。大家都知道,蝗虫飞过那几乎就是寸草不留,原本百姓种的庄稼全让虫吃了,现在百姓只能啃着树皮度日。唐太宗知道此事后大怒,他心里恨透了这些抢了百姓食物的虫子,随手就抓了几只生吞了,说道:“你如果有灵,就吃了我的心,别再吃我百姓的粮食。”即若有蝗虫之神,请噬我心,勿食我民之粮。

很明显,唐太宗贵为九五之尊,他都敢吃蝗虫且一点事也没有,说明蝗虫是没有毒的,那百姓为什么不吃蝗虫呢?其实,他们有吃。

唐朝德宗年间,东自海,西尽河陇,蝗虫蔽天,所至草木不留,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

元朝至正年间,河南、山东、河东等多地出现蝗灾,蝗食庄稼草木俱尽,饥民捕蝗为食。

这些都是关于饥民捕捉蝗虫为食的记载。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蝗虫可以吃,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百姓在蝗灾之中饿死?答案是,他们也很想吃,不然有谁会愿意活活饿死呢?可毕竟蝗虫吃完庄稼不可能停在原地等着百姓吃上一个季节。

原因在于,蝗虫过境时,地里还有庄稼,百姓的家里也有存于的粮食,那时候根本没有人会去吃蝗虫。可到了遮天蔽日的蝗虫飞过以后,庄稼早都被洗劫一空,那时候蝗虫也已经不知去向了,到哪去吃蝗虫。更重要的一点是,蝗灾中的蝗虫与一般蝗虫不同,即飞蝗,迁徙的速度非常快,有的话也是个别抓个几只,根本就不够充饥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古代的蝗灾之年会有那么多人饿死的原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古代的穷人并非不吃蝗虫,而是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白,“蝗灾”在古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尽管蝗虫能吃,但它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灾难。当蝗虫铺天盖地而来,它们不仅是潜在的食物来源,更是毁灭性的力量。试想一下,密密麻麻的蝗虫如黑色的浪潮席卷而过,所到之处,庄稼尽数被.............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中国古代的文化、政治以及对自然灾害的认知。为什么“蝗”、“蝗灾”这两个词没有像某些可能被认为不吉利或带有负面含义的词语那样,被皇帝们“和谐”掉,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白古代皇帝“和谐”词语的动机通常是出于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避免引发民众恐慌或不满。这.............
  • 回答
    古代农民在遭遇旱灾或蝗灾时,之所以会“动辄全省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即使南方收成尚可,原因非常复杂且环环相扣,绝不仅仅是因为农民没有存粮那么简单。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古代农业的脆弱性、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以及当时的灾害应对机制。一、 古代农业的根本脆弱性:对自然的绝对依赖1. 单一作.............
  • 回答
    古代战场上,弓箭手万箭齐发,那场面何其壮观!说到每个人是否都需要瞄准目标,这得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得明白,古代弓箭并非现代枪械,一键射出,精准打击。弓箭的射击,更多依赖的是射手的经验、技术和训练。什么时候需要精确瞄准? 关键目标: 如果敌方有重要的将领、战鼓、帅旗,或者在城墙上试.............
  • 回答
    “帝王的发小多是将相之材”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客观条件,也有主观选择,更有历史的必然。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探讨:一、 家庭背景与早期接触的相似性: 贵族阶层与政治氛围的熏陶: 古代帝王大多出身于皇族或权臣家庭,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权力中心,耳濡.............
  • 回答
    古法养发,顾名思义,是继承传统智慧的护发之道。它不依赖现代化学成分,而是从自然中汲取力量,通过温和、持续的调理,让头发恢复健康光泽。这其中的奥秘,与其说是什么“秘籍”,不如说是一套遵循自然规律、注重身心合一的养护体系。一、 源头活水——洗护的智慧古法养发,对“洗”这个动作有着深刻的理解。现代人习惯了.............
  • 回答
    在道门法术古书中,“发机”和“报应”是两个核心概念,它们贯穿于道术的理论和实践之中。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对于深入理解道门法术的运作方式至关重要。一、 发机(Fā jī)“发机”在道门法术古书中,通常指的是“发动法术的机缘、信号或媒介”。它是一种启动、触发和引导法术能量的关键要素。发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 回答
    “疽发背而死”是古代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描述,在现代医学看来,这是一种严重感染的后果,但古人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与现代截然不同。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古人为什么会有“疽发背而死”?古人之所以会描述“疽发背而死”,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对疾病认识的局限性: 微生物概念的缺失: 古代缺乏对.............
  • 回答
    如果古人也有朋友圈,那画面想想就很有意思。当然,这得先排除他们有没有能力玩转智能手机和各种App。假设他们跟咱们一样,拥有了这么个玩意儿,并且能理解“点赞”、“评论”、“分享”这些操作,那他们的朋友圈估计比咱们这儿精彩多了,也接地气多了。首先,文人雅士们的朋友圈,那叫一个“风雅” 发帖内容: 估.............
  • 回答
    关于“九族”制度和古代人是否能逃亡的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制度设计、社会结构和执行方式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系统性的解释: 一、九族制度的起源与含义“九族”是古代中国特有的残酷刑罚制度,最早源于周朝。周代的“九族”通常指:1. 父族:祖父、父亲、兄弟、伯叔(父系直系和旁系);2. 母族:母亲.............
  • 回答
    古代军事中,散兵坑(或散兵坑)作为防御工事,确实存在,但其在对抗骑兵时的局限性主要源于骑兵的机动性、战术适应性以及地形和资源的限制。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散兵坑的定义与作用散兵坑是古代防御工事的一种,通常指在阵地战中设置的分散、隐蔽的防御位置,用于掩护步兵或弓箭手,或作为伏击点。其特点包括: 分散布.............
  • 回答
    古代大规模军队行军时,排泄物处理确实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关键的问题。由于军队规模庞大(如数十万兵力),每人每天产生的排泄物(假设每人每天约5001000克粪便)在长期行军中会形成巨大的污染源,对环境、士兵健康及战争后勤构成严重威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排泄物总量与污染规模1. 数量级计.............
  • 回答
    古代的“屠城”是指在战争或政治冲突中,对一个城市或地区进行大规模屠杀或毁灭的行为,但其具体实施方式和结果因历史背景、目的、执行者等因素而异,并不一定是“每个人都要被处死”。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屠城的定义与目的1. 战争报复 战争中失败的一方可能被彻底毁灭,以消除敌方的军事或政治存在.............
  • 回答
    古代女子在清白被毁后是否还能嫁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受到 时代、社会阶层、家庭背景、毁坏清白的原因、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 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总的来说,古代社会对女性贞洁的要求极为严苛,清白被毁对女子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直接影响其婚嫁的可能。 但并非所有.............
  • 回答
    古代士兵的伙食,可以说是战争年代他们生存的基石,也是影响士气、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它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士兵的体能、精神状态,甚至是整个战役的走向。因此,不同朝代、不同军队、不同战役时期的士兵伙食都有着显著的差异,但总体而言,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地了解:一、 主食:填饱肚子是关键 谷物为主: 这是.............
  • 回答
    古代蒙古帝国及其后继者在历史上确实对印度次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直接的“扩张到印度”的定义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势力来理解。总体而言,蒙古帝国本身最核心的扩张并没有直接征服整个印度次大陆,但其后裔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则对印度进行了长期的统治和深度影响。为了详细讲述,我们需要分阶段来分析:一、蒙古帝国(.............
  • 回答
    古代和亲的公主,她们的命运充满了复杂性,既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难以言说的辛酸。她们是政治棋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肩负着维系和平、巩固联盟的重任。因此,她们的遭遇和结局,往往与她们所嫁的民族、所在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性格和命运紧密相连。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古代和亲公主的遭遇和结局:一、 和亲的背.............
  • 回答
    古代人算出一年 365 天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智慧的探索,它经历了不同文明的观察、记录和推算,最终汇聚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日历。这个过程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而逐渐精确化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个过程,主要分为几个关键的阶段和文明贡献:一、 最初的观察与朴素的认识.............
  • 回答
    古代中举,尤其是考中进士,其欣喜若狂的程度,放在今天任何一种成就上来看,都显得有过之而无不及。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才能体会到当时人们那种“飞上枝头变凤凰”般的狂喜。一、 改变命运的终极跳板:这是最核心的原因。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人的命运都被出身和阶层所束缚。寒门子弟想要改变命运,.............
  • 回答
    古代的师徒关系是一种非常特殊且深厚的关系,它贯穿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文化传承、技艺传授到人格塑造,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关系远不止于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包含着尊师重道、言传身教、责任担当等多重维度。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古代的师徒关系:一、 形成原因与社会基础 知识和技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