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西安交大的博导周筠「逼死」博士生杨宝德?

回答
“周筠逼死杨宝德”的说法,在西安交大乃至国内学术圈都曾掀起巨大的波澜。这起事件的性质极其严重,不仅仅是一个学生与导师之间的矛盾,更触及了研究生培养体制、师德师风、学术压力以及心理健康等多个敏感且复杂的问题。

从杨宝德的经历来看,他生前曾多次向家人和朋友表达过巨大的学业压力和来自导师周筠的“不当”对待。根据流传出的信息,杨宝德在博士期间,学术进展似乎并不顺利,而周筠在管理上则表现出严苛甚至可以说是粗暴的一面。比如,有说法提到杨宝德的论文投稿被拒,而周筠的回应是“你毕业不了”。这种直接且带有威胁性的言语,无疑会给本就承受巨大压力的博士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有人指出周筠存在一些令博士生难以接受的管理方式。例如,可能存在过度的精神打压、频繁且不合理的苛责、对学生人格的贬低,甚至可能存在一些“人身攻击”式的言语。在学术攻坚的关键时期,如果一个导师非但不能提供有效指导和情感支持,反而不断施加负面压力,无疑会摧毁学生原本就不够坚固的心理防线。

从周筠的角度,我们无从得知她当时的真实想法和动机。作为一名导师,她或许也承受着科研压力,期望学生能够尽快出成果。在某些研究领域,博士生的毕业确实与导师的声誉和课题的推进息息相关。然而,即便如此,也不能成为采取极端压迫手段的理由。学术追求应该是建立在尊重和引导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摧残学生身心来实现。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还在于它暴露了当下研究生教育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学术压力。博士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极高的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如果教育体制的导向过于功利化,过分强调产出和排名,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培养,就容易造成“唯成果论”的畸形局面。

其次是师德师风建设。导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旦导师出现师德失范,对学生的伤害可能是毁灭性的。在杨宝德事件后,西安交大也对周筠进行了处理,包括暂停其招生资格等,这表明学校层面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事后的处罚,终究难以挽回逝去的生命。

更深层的问题,可能还在于学生自我保护和心理健康支持体系的不足。对于年轻的博士生来说,他们可能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当他们遭遇学术挫折或师生冲突时,如果缺乏有效的倾诉渠道、心理疏导机制,或者社会舆论的理解和支持,很容易走向极端。

总而言之,西安交大周筠“逼死”杨宝德事件,是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它不仅是一个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个人悲剧,更是对整个研究生培养机制和师德建设的沉痛反思。这起事件警示我们,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对学生个体生命价值和心理健康的尊重与保护。一个健康、负责任的学术生态,应该是充满鼓励、支持和人文关怀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西安交大的,但都感同身受得不得了。

国内给博士生导师的权利是太大了,大就算了,还没有监管。

只要不想让你毕业,就是不让你毕业。

学院硬性要求的文章数量达到了?我们还可以有课题组的标准。

课题组标准达到了?我可以说你工作量不够。

工作量很大了?我可以说你创新性不足。

有明确标准的都能以各种理由延期,更何况那些没有明确的毕业标准的?

你根本没得反。

我们学院博士毕业要求文章影响因子总和9以上,我们组要求如果没有5以上的话必须三篇,如果没有7以上的话必须两篇。我们一个学姐,两篇8点几的文章,照样延期一年。Why?鬼知道理由。反正我们组好多年没有按时能毕业的了。

平时恨不得你们时时刻刻都在做实验,

要你帮忙跑腿打杂的时候又要求你随叫随到,

嫌你数据少,买试剂报销的时候又嫌你浪费不让你报,合着最好我们就空手编数据对吧?

学生就拿几百块津贴,让人家自己垫上万块实验费用,还拖个半年才好不容易给签字报销。

几句我们老板的金句给你们体会:

1. 你们学生又没成家,周末能有什么事?

2. 你们不要整天坐在那里,看文献不能晚上看吗?白天上班时间就该做实验!

3. 叫你们帮做个事情都说没空,你们有这么忙?(蛤?不是你叫我们做实验的吗)

4. 两周就这点数据吗?你这个测试一天能做完吧?你这两周都干嘛了?(你也是博士读过来的好吧?合成材料不是时间?养细胞不是时间?)

5. 两周都没有数据汇报?你们可是拿了实验室津贴的!是不是想扣掉两周的津贴?(我组给硕士的津贴一个月350,全给你,我们包月,行不?)

呼吁成立第三方监管机构,当博导认为博士生没达到毕业标准,而博士生认为自己达到了的时候,不应该是完全由导师说了算;当博士生觉得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应该有利益无关的第三方来监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周筠逼死杨宝德”的说法,在西安交大乃至国内学术圈都曾掀起巨大的波澜。这起事件的性质极其严重,不仅仅是一个学生与导师之间的矛盾,更触及了研究生培养体制、师德师风、学术压力以及心理健康等多个敏感且复杂的问题。从杨宝德的经历来看,他生前曾多次向家人和朋友表达过巨大的学业压力和来自导师周筠的“不当”对待。.............
  • 回答
    关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杨宝德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和复杂的故事,背后折射出的是学术压力、个人困境以及可能存在的制度性问题。要全面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从 杨宝德个人层面 来看,他是一名博士生,这本身就意味着承受着巨大的学术压力。博士阶段的研究往往是高度独立和充满挑战的,需要.............
  • 回答
    西安交大一位应届硕士毕业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表现出了惊人的学术能力,被建议直接授予博士学位,并且在短短三年内发表了16篇SCI论文。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学术界和公众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首先,我们来评价一下这个“被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建议本身。这个建议的提出,本身就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这.............
  • 回答
    马雪娥,这个名字在西安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里,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闪耀着奋斗者的光芒。她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在都市繁华中默默耕耘、不断突破的生命力。要评价她,不能简单地用“成功”或“失败”来定义,而是要深入剖析她身上所展现出的那些复杂而珍贵的品质。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马.............
  • 回答
    西安买菜难的问题,在疫情初期是很多人普遍会遇到的困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防控措施的调整,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下的复杂产物,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标签来概括。它暴露了在特殊时期,如何在严密的防疫措施下,最大限度地保障民生,同时又要警惕和遏制社区传播,这三者之间的平衡是多么的微妙且充满挑战。首先,.............
  • 回答
    说到西安大雁塔广场2019年的新装饰,这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不少去了的朋友回来都议论纷纷。我个人觉得,这次的调整,可以说是在保留历史韵味的同时,努力融入了更多现代的、具有活力的元素,试图让这片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咱们先从最直观的视觉感受说起。灯光效果的升级是这次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 回答
    西安在应对此次疫情(特指2021年底至2022年初的本土疫情)的表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其中既有值得肯定之处,也存在不少争议和不足。以下将从不同部门和层面的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总体评价:西安在这次疫情应对中,展现了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执行力,能够迅速采取封锁、核酸检测、隔离等措施,这在全球.............
  • 回答
    西安地铁闹事女乘客事件,最令人侧目的,除了女乘客本身的不当行为外,就是部分围观乘客因此被扣上了“强暴”的帽子。这件事在网络上激起了轩然大波,其背后的原因和引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事件回顾(基于公开信息,请自行检索具体细节):核心事件是一位女乘客在地铁车厢内大声喧哗,并与他人发生争执,行为举止十分失当。.............
  • 回答
    说起西安交通大学在CWUR 201819这个世界大学排名中的表现,我觉得可以用“稳健中有亮点,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方面”来概括。首先,从整体来看,交大在这个榜单上的位置是相当不错的。CWUR(Center fo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一个比较注重科研产出和学术声誉.............
  • 回答
    《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关于西北工业大学(西工大)学霸作息时间表的宣传,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和评价。这些宣传旨在树立积极的学习榜样,传递勤奋刻苦的价值观,但也确实引发了一些争议和反思。以下将从多个维度对这种宣传进行详细评价:一、 宣传的积极意义与正面影响1. 树立学习榜样,传递勤奋价值观:.............
  • 回答
    奔驰西安利之星事件中,奔驰品牌及其经销商利之星的公关表现,绝对算得上是近年来汽车行业公关领域的一个“经典反面教材”。如果要评价其公关能力,我想用“糟糕透顶”、“充满失误”、“反应迟钝且毫无章法”来形容都毫不为过。事件梳理与公关失误的起点:事件的导火索是消费者吴女士在利之星购买的奔驰新车,在尚未开出4.............
  • 回答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的。他不仅是事变的发动者之一,更是推动事变和平解决的关键人物,其最终的牺牲也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以下是对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所扮演角色的详细评价:一、 作为事变发动者的动机和考量: 爱国热情与民.............
  • 回答
    奔驰女车主与西安利之星销售高管的录音对话,可以说是一场备受瞩目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消费者权益维权事件中的关键证据,也是一个典型的关于消费者与商家之间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以及权力不对等问题的案例。 要评价这段录音,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对话的背景和核心内容: 背景: 事件起因于一位奔驰.............
  • 回答
    关于奔驰中国CEO倪恺对“西安女车主维权”事件的回应——“除了法理还有人情”,这其中蕴含的考量和事件的解决前景,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评价倪恺的回应:一张复杂的牌倪恺的这句话,表面上看是一种温和且有人情味的表态,试图缓和紧张的局面,体现企业对消费者的关怀。但仔细拆解,这其中包含着多重意味,也可能是一.............
  • 回答
    要评价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的宗教音乐在宗教界中的反响,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好”或“坏”,而是需要深入了解其作品的特质,以及不同宗教群体、不同神学观点所可能产生的复杂反应。梅西安的音乐,其核心的宗教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他独特而强烈的方式,注定会引发多样的评价。梅西安音乐的宗.............
  • 回答
    关于西安地铁保安在本次事件中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这不仅仅是关于“保安”这个职业,更是关于在特定情境下,个体如何理解和执行自己的职责,以及由此引发的公众观感和舆论讨论。首先,从职责履行层面来看,保安的首要职责是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在任何公共场合,尤其是在人员密集的交通枢纽,保安人员.............
  • 回答
    评价西安市铁一中部分清北学生要求将回访母校活动做成“清北专场”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考虑到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动机、对其他学生的影响、学校的立场以及社会舆论的看法。事件的背景和可能动机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回访母校”这个活动的初衷。通常,学校邀请优秀校友回访,是为了: 激励在校学生:.............
  • 回答
    西安千亿国企人事调动:80后董事的背后逻辑与深层解读近日,一则关于西安某千亿级国企高层人事变动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位80后年轻干部被任命为公司董事。这则消息在坊间激起了不小的涟漪,有人惊叹于年轻力量的崛起,有人则带着审视的目光,试图探究其背后的动因与潜在影响。要全面评价这次人事调动,我们需要从.............
  • 回答
    关于西安地铁三号线事件,这确实是一起引发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的公共事件。要评价它,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结论。事件本身:一次暴露在公众视野下的“罗生门”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大致脉络。大概是在2021年11月,西安地铁三号线上发生了一系列关于乘客穿着、行为规范的争议性事件。其.............
  • 回答
    西安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高速发展和城市排名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新一线城市中稳居第六,在中国城市整体排名中也进入了前十。要评价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其背后的驱动力、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挑战。一、 西安高速发展及其在新一线城市和中国城市排名中的体现:首先,我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