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周,程泽堃做完模拟题时,常常已到早晨五、六点,六点半回到宿舍睡一个小时,再接着去上课。“忘记当时的感受了,只记得日出很美。”
简单来说,”什么是对个人有裨益的“、”什么是值得在社会范围内被提倡的“,和”什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三码事……
不过说起来,前几年广为流传的那个清华学霸作息表似乎也没有引起太大的不满,大概是那时候人们对”内卷“这件事还没有太多的认知,并且还相信努力会有回报吧。
但其实仔细想想宣传学霸这事情也挺难的,人家努力就是卷王,不努力就是凡学家……或者又开始埋怨基因的不公了。所以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挺值得讨论的:当今社会,我们认为什么品质是值得被鼓励和推崇的呢?或者说,是否存在一种可被广泛接受的价值观?
1.睡一小时不值得提倡,如果有人效仿而猝死,《人民日报》承担责任吗?这样的报道是危险的
2.他课表没我满
3.他课后真的努力,是我可以学习的
4.看到这样的报道让我感到难受
我个人感觉,大学哪怕完成基本的任务,已经很辛苦了。我的作息大概是这样的:早上8点上课,到晚上9点。回去以后把课上没搞懂的东西看一下,把作业做一下,然后刷刷b站,差不多到1点睡觉。
周末主要是做一些班级,社团,党团活动,还有做作业。基本上可以睡两个上午的懒觉。遇到三五天的假期,则有空玩玩游戏。
其实,这样的日程已经让我觉得很累了,因为平时常常有些莫名其妙的政治任务和项目要做,那就需要消耗睡觉的时间了。到了期末,更是狂肝论文和狂复习。实际上,我想象的大学生活不是这样的,我感觉我现在过的生活可能是我想象中的高中。但由于内卷的压力,我不得不这么做。在工作日,我连打开游戏的时间都没有,每天都需要些满一张to do list,因为有太多事了,容易忘记。哪怕这样,我的成绩也只能维持在班级中游。
但是,我觉得我这样的节奏安排已经是极限了。有比我更优秀,更努力的人在,我都看在眼里。但是我真的不希望再有人把这些极端的例子抛出来,似乎是觉得我们还不够努力。是,我是还不够努力,但我真的不想在大学再依靠燃烧我的生命,去冲刺那0.0几分了。
我的一位老师说过:你有100分的能力,不用每次都去做到100分,做90分即可。不要让自己太累了。她因为我的论文字数太多而“批评”了我,此后,我减少了自己学习的时间,坚持12点上床,哪怕留一点东西周末再看。在内卷的博弈中,这不是个人的最优决策,但却是群体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