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中国青年报发布这样的信息?

回答
评价《中国青年报》发布某条信息需要具体分析该信息的内容、来源、目的、传播方式以及潜在影响等多个维度。由于您没有提供具体的信息内容,我将从一般性的角度,阐述如何评价《中国青年报》这类官方媒体发布信息的角度,并尽量详细地展开:

一、 评价的维度

评价《中国青年报》发布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

1. 信息内容本身的准确性与事实性:
事实依据: 信息是否基于可靠的事实和证据?是否有明确的来源(如采访对象、研究报告、官方文件等)?是否有交叉验证的可能性?
客观性与公正性: 信息在呈现事实时是否尽量保持客观,避免带有明显的主观偏见或引导性?是否平衡了不同观点(如果信息涉及争议性话题)?
完整性: 信息是否全面地呈现了事实,是否存在选择性披露或遗漏关键信息的情况?

2. 信息发布的意图与目的:
信息告知: 仅仅是向公众传递事实和新闻吗?
价值引导与理念传播: 是否旨在弘扬某种价值观、宣传某种政策、或者塑造某种社会舆论?(这是官方媒体常有的功能)
教育与启蒙: 是否旨在提升青年的认知水平、引导其思考问题、或者激发其积极性?
动员与号召: 是否号召青年参与某种活动、支持某项政策、或者达成某个目标?

3. 信息传播的方式与语言风格:
语言的严谨性: 使用的词汇是否精准、专业?是否存在模棱两可或含糊不清的表述?
情感色彩: 语言是否过于煽情或激进?是否符合媒体应有的理性与审慎?
受众定位: 信息是否考虑了目标受众(中国青年)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
形式与载体: 是文章、评论、深度报道、图片新闻、还是短视频等?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传播效果和解读方式。

4. 信息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
正面影响: 是否有助于提升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进步、或者解决实际问题?
负面影响: 是否可能引发误解、加剧社会对立、或者对青年人的思想产生负面引导?
舆论导向: 是否在某一议题上形成了主流声音,对其他声音产生了压制作用?

5. 《中国青年报》作为官方媒体的属性:
定位与职能: 《中国青年报》是中国共青团中央的机关报,其重要职能之一是“引导青年、服务青年、代表青年”。这意味着其发布的信息通常会与国家政策、青年发展、主流价值观等紧密相关。
可信度与权威性: 作为官方媒体,其信息通常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但同时也意味着其信息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或引导。
责任与监督: 官方媒体也承担着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其发布的信息也应接受公众的监督和审视。

二、 具体评价步骤(如果知道信息内容)

如果我知道您提到的具体信息内容,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评价:

1. 理解信息的核心内容: 这条信息是关于什么主题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关键事实或数据被提及?
2. 识别信息来源与作者: 是谁发布的?是编辑部评论、记者报道、还是特约撰稿人的观点?是否有明确的出处?
3. 分析信息背后的逻辑与论证: 信息是如何展开论述的?论证过程是否严谨?是否使用了有效的证据支持其观点?
4. 对照相关事实与背景知识: 将信息内容与已知的事实、历史背景、相关政策进行比对,判断其准确性。
5. 考量信息可能受到的限制: 《中国青年报》作为官方媒体,其信息发布是否受到新闻审查或其他内部政策的影响?
6. 评估信息对青年群体的潜在作用: 这条信息可能如何影响青年人的想法、行为和态度?它是在激励他们、教育他们、还是在引导他们接受某种观念?
7. 参考其他媒体或专业人士的评价: 看看其他新闻机构、学者或行业评论员是如何评价这条信息的。

三、 一般性评价的补充说明

《中国青年报》的独特性: 《中国青年报》的受众主要是青年,因此其信息发布往往会更侧重于与青年相关的议题,如教育、就业、价值观、社会参与、成长烦恼等。它既要承担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任务,也要努力贴近青年生活,用贴近青年人理解的方式来表达。
“评价”的主观性: 对任何信息的评价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取决于评价者的知识背景、立场和价值观。因此,一个全面和公正的评价需要尽量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
信息发布的“复杂性”: 官方媒体发布信息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涉及多方协调和目标平衡。因此,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

如果您能提供具体的信息内容,我将能够给出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评价。

例如,如果您提供的某条信息是关于“鼓励青年创新创业”,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

内容: 它提供了哪些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信息?案例是否真实可信?是否提供了具体的实践建议?
目的: 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还是真正帮助青年解决创业难题?
语言: 语言是否积极向上,是否能够激发青年的创业热情?
影响: 是否真正能够提升青年对创新创业的信心和能力?

总而言之,评价《中国青年报》发布的信息,需要保持一种批判性思维,既要认识到其作为官方媒体的特定定位和功能,也要审视其信息内容本身的质量和可能产生的实际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苹果树长不成参天大树,通常也就长到三五米。用长成参天大树来忽悠苹果树,这算是丧良心。

第二,苹果树一般种二三十年就会老化,然后被砍掉。最后,这棵苹果树活了一辈子,就拿到了30个苹果。

user avatar

从前有一个结了10个果子的苹果树。

这叫做无产阶级


从前还有个摘果子的闲人。

这叫做资产阶级


苹果树不喜欢闲人摘他身上的果子,闲人偏要摘苹果树上的果子。

这叫做阶级斗争


如果你问闲人为啥能摘苹果树身上的果子,他会告诉你,这果园子是他家开的。

这叫做资产阶级因垄断生产资料,从而对无产阶级进行剥削


闲人忽悠苹果树,说苹果树虽然被摘了果子,但收获了成长。

这叫做经济基础决定思想上层建筑


有的苹果树信了,于是第二年结了100个果子,被闲人摘走了99个。

这叫做奋斗逼


闲人非常高兴的摘走了99个果子,转身却发现这么多果子压根卖不出去。

这叫做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惊险的一跃


闲人一脸懵逼的看着自己手里的99个果子,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没有其他的树来买他的果子。

这叫做生产相对过剩的实质是消费相对不足


于是所有的闲人都强迫自家果园子里的苹果树,更加拼命的结果子。

这叫做资产阶级最大限度的榨取无产阶级剩余价值


有的闲人发现手里的果子实在卖不动,于是开始一颗一颗的砍自己家的苹果树。

这叫做资产阶级将风险转嫁给无产阶级


闲人的仓库里堆满了烂掉的果子,苹果树纷纷饿的面黄肌瘦;双方大眼瞪小眼。

这叫做经济危机,即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于是卖苹果的闲人对苹果树们说,当今国民苦不堪言,你们的家人也是这样吧?我们苹果家是无产者,香蕉家是大老板,西瓜家是大地主。他们没有向我们开战,是我们的幸运,如今我们要抓住向他们开战的时机,一举入关,以成霸业!

这叫做世界大战的目的是资产阶级转移国内矛盾


有很多苹果树听到这番慷慨激昂的发言,热血沸腾奔赴边疆。于是他们都死了。

这叫做世界大战的实质是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战争


但是有一个苹果树脱下了披着的粗糙树皮,并且居然开口说了话。原来我们生而为人,而非只会一味生产果子的树木。

这叫做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具体表现为物品化,商品化和工具化


于是另一些苹果树纷纷褪下树皮,逐渐开始思考,这一切的起因究竟是什么。

这叫做无产阶级逐渐从自发性走向自觉性


有一些率先褪下树皮的苹果树们,被其他的苹果树杀死了;但自始至终,苹果树们是必然存在的,是必然向前的,是必然觉醒的。

这叫做死亡不属于无产阶级,International必然会实现


——“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
——“这是人民的逻辑。”


————————————————

过往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来,让我们复习:

1- 《国际歌》最后一段歌词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2- 某教员的Bombard the Headquarters -- My First Big-Character Poster节选

……某些领导同志,却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压制不同意见,实行白色恐怖,自以为得意,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

user avatar

非常典型的修正主义思维。

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剩余价值的论述,一般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没有真正搞懂什么是剥削。很多人理解的剥削还是农业社会式的,类似于我生产了十个面包,资本家拿走五个,这就是剥削。这么理解,说明这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还没有入门。

历史上有一个经济学派,叫做重农主义,这个学派的很多理论为后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但这个学派并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经济学派。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学派理解的经济还处于“货-钱-货”阶段,不是资本主义的“钱-货-钱”。

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前者理解的经济,仅仅是互通有无,交换货物。金钱只不过是一种媒介罢了。交易的目的还是为了实打实的货物。在物质紧缺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把钱有什么用呢?

而对于真正的资本主义经济学来说,钱才是最终目的,生产货物只不过是一种赚钱途径罢了。我们知道,剩余价值的存在令社会的消费能力总是小于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使得货物总是周期性的滞销。因此,购买力就成为最稀缺的东西。通俗的讲,谁拥有金钱谁就拥有了支配他人劳动的权力。

例如我花二十块钱点个外卖,外卖小哥就会赶快把食物送过来,生怕误了时间扣钱,甚至冒着生命危险闯红灯。那么是这个小哥特别喜欢我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这个小哥此时的劳动时间被我(和同一地址的人)支配了。当然这种支配并不像奴隶社会那样用皮鞭棍棒直接暴力占有,也不像封建社会用饥饿迫使农民竞相压价,维持在一个勉强饿不死的地租水平。理论上,外面小哥是“自由”的,他完全可以拒绝干这一份工作。但是,他的所谓选择只能是要么受雇于这一家企业,要么受雇于另一家企业。想要赚钱,就要出卖自己的劳动时间,也就是受人支配。

请记住:资本主义不是一个物质分配体系,而是一个权力支配体系。所谓资本主义,核心并不在于物质分配的方式与多少,而是在于对劳动时间的控制和利用。

人类的现代生活完全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除非是跑进深山老林,否则我们生活所需的一切都需要在社会上购买商品。我们消费的每一分钱,都实际上支配了别人的一段劳动时间。而为了换取金钱——这个支配别人劳动的权力象征——我们也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时间。看起来挺公平?别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说,他们也要占一份儿(剩余价值)。也就是说,我想要支配别人50,我就要让别人支配100,这就是为什么资本主义越发达,我们的生活越被人支配的原因。

你以为那些资本主义的辩护者不会谈论剥削吗?不,他们可往往把剥削挂在嘴上的,甚至特别像是一个社会主义者(马前卒)。但是他们偷换了一个概念:他们把剥削剩余价值,从收割“无差别的劳动时间”换成了单纯的占有物质。

按照他们的说法,剥削是这样的:一开始,你一个月只能生产100个面包,资本家拿走50个,你就只剩50个,自然过的饥寒交迫。后来,生产力提高了,你一个月生产1000个面包,那么就算资本家拿走600个,你不还剩400个?是不是过的宽松多了?那么,倘若你一个月可以生产10000个面包呢?是不是哪怕只分3000个也算富裕了?

如果你相信了,你就上当了。我们所说的社会民主主义者,就是这个路数。他们说,过去工人饥寒交迫,只不过是因为那个时候生产力底的暂时现象,只要生产力高了,好日子就来了,所谓“中产阶级”将会成为社会主流。所以,按照他们的理解,阶级矛盾是可以调和的,只要合法斗争让工人多分一点就好了嘛。网络上常见的所谓“工业党”(马前卒)、“科技救世论者”(比尔盖茨)也是同样的理论基础。在他们看来,所有问题都是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问题。只要人民“忍一忍阵痛”,让生产力尽快发达起来,以后就有好日子过。

而真实的资本主义游戏规则是什么样呢?是无产者无论怎么努力,自己能够支配他人的劳动时间必然少于自己付出的劳动时间。也就是所谓的越奋斗越穷,越努力越忙。只有少数掌握较高技术(工人贵族)或者略有资本(小业主)或者特别幸运的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时间卖个好价钱。但是这些人越是依赖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就越要想方设法改造自己,让自己变成更加优秀的劳动力出卖者。换句话说,他们将会把自己改造成了更加优秀的经济燃料,他们的劳动不但不能促成自身的解放,反而让自己像个陀螺一样被资本鞭打(劳动的异化)。

前一阵不是一会儿流行“逃离北上广”,一会儿又流行“逃回北上广”吗?在资本流通发达的地区,可以更好的把劳动力变现,卖的价钱高,可是被割韭菜(支配他人劳动和自己付出劳动的差值)更狠;而在不发达地区,劳动力变现困难,卖的价钱低,可以支配他人的劳动时间少。哪个都不好选择。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物质已经不是问题了。我们现在已经吃的太饱担心肥胖,冬天有羽绒服穿的暖暖的,早已摆脱了饥寒交迫的状态。但我们会认为自己已经取得解放了吗?偷换概念者总是将物质的丰富,或者说多分点物质,代替对人的劳动的权力支配的思考。于是我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商品,却失去了越来越多的时间。为了多支配别人一点,就要更加拼命的被人支配。甚至被人支配也要要竞争,否则你的劳动根本没人要。这就是996是福报的逻辑。

“一部分的过量劳动是另一部分人失业的原因” ——恩格斯

比起资本主义,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对人的剥削简直是像牛嚼牡丹,太过粗放。在资本主义的调教下,几乎每个人都在自觉自愿的从小接受资本主义的专业训练,并为一时的胜出而沾沾自喜。资本主义的辩护者用各种许诺来麻痹劳动者,比如“工业党”说:只要生产力上去了,好日子就来了!“入关党”说:“抢别人的市场,打烂别人的产能,你也能大牛排大豪斯。”社民党说:“我会想办法让你多分点货物。”只要懂一点马克思主义,哪怕只有一点点,你也能认识到其中的荒谬。

再说点题外话吧。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这样,我干脆躺平好了。我把自己出卖的劳动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做一个佛系青年,谁都拿我没办法。比如说房价太高我就干脆就不买,看你拿什么割我的韭菜?

资本主义还收拾不了你?

房价作为一个资金回笼(没收劳动者积攒下来的支配他人劳动时间的权力)的工具,有不少缺点,最突出的就是有上车门槛。这就让部分难以上车的人无意中摆脱了这种游戏的支配。那么有没有好的替代品呢?当然有,就是金融产品。你以为我说的是股票?不,我主要指的是保险。

保险这个东西,首先上车门槛特别低。就是一个数字游戏嘛,不管你的收入处于什么档次,那些聪明的精算师总能提供一款适合你的套餐。你以为你可以不买?特朗普知道吗?我们中国人谈论最多的是他的修墙、禁穆令之类,而美国最关注的是什么?是奥巴马care的存废。我们今天还不怎么买保险,是因为我们的经济还处于高速增长期,暂时没有必要进入保险社会。一旦“后发优势”(抄别人作业)造成的快速增长难以为继,新技术革命又没有爆发呢?你以为日本人的失去的30年是怎么来的?

保险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买了一大堆保险的人,肯定不会是一个愿意社会大变革的人。大家都买保险,那么社会就会越来越稳定。你看日本社会刑事案件都没有多少。大家吃得饱穿的暖,就是没精神。大概以后相亲,大家不会再问房车情况,而是问:“你买的是什么样的保险套餐?”大胆做个预言:在不久的将来,知乎上讨论保险的热度就会急剧升温,大家将会如同了解手机配置一样熟悉各种保险搭配。

user avatar

精神鸦片们最爱说的话就是:“等到....的时候,你现在遭受的困扰/烦恼都会成为力量/能力”

而印度种姓制度洗脑贱民们,心甘情愿让他们遭受剥削的也是:“这一生乖乖受压迫受剥削遭受苦难,来生你就能当婆罗门。”

在这个印度都已经书面废除种姓制度的2020年,中国青年报还像三千五百年前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半岛给土著洗脑一样的给中国青年洗脑,有一说一,太臭了,建议改名印度青年报以正视听。

user avatar

我也来讲个小故事好了。

从前,有一个群辛勤的小蜜蜂,它们第一年出产了10千克的蜂蜜,但是,附近的人类拿走了其中的9千克。

人类很开心,小蜜蜂们很难过,不过还是决定继续努力。

第二年,他们努力出产了20kg蜂蜜,然后人类拿走了19kg。

人类更开心了,小蜜蜂们更难过了,不过它们还是决定继续努力。

第三年,它们节衣缩食,而且不论老幼,全都发动出去没日没夜地采蜜。最终,小蜜蜂们生产出了50kg的蜂蜜,尽管大家都面黄肌瘦、瘦骨嶙峋,但它们都认为自己的好日子就要到来了。然后,人类拿走了其中的49kg。

人类很高兴。

终于,小蜜蜂们发现了事情奇怪的地方,为什么蜂蜜明明是自己产出的,却不是由自己支配的。


无论那平地还是高山,都有小蜜蜂辛勤工作的身影。

然而,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其实关键就在于,既然留给蜜蜂1kg蜂蜜就可以延续它们的种群,又何必留给它们2kg呢?(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下的劳动力再生产)


最让我感到悲哀的是,居然是中国青年报发表出了这个荒谬绝伦的苹果树故事。它根本配不上中国青年这四个字。

建议感兴趣的同学不要去看这篇完整的报道,通篇不讲科学、不讲事实、不讲普通劳动者的真正出路,反而大谈些什么,强者、弱者、支配者,实在令人作呕。

最让我叹为观止的是,作者仿佛完全没了解过马克思主义,却在纯靠想象地大谈劳动和劳动时间之间的辨析。

其实这篇报告还是稍微讲一点“科学”的,毕竟引用了薛兆丰教授的话,没错,就是那个“工人剥削资本”的薛兆丰大教授。


小蜜蜂们的结局是,它们团结了起来,用毒针把人类赶走了,然后充分拥有了支配自己生产的蜂蜜的权力,于是种群不断发展、繁盛,最后幸福地生活了下去。

user avatar

图片来自网络

user avatar

多结果子,被人拿走。

少结果子,被人砍掉。

结不多不少的果子,老地主找了个苹果励志家,说这树不思进取,去年100个,今年还是100个,混吃等死。

果树很生气,结出毒苹果。

拿走苹果的老地主全家被毒死,拎走了几斤苹果的励志家也死了。再不会有人来拿苹果,也没有人来砍树了。

这样,苹果树得到了所有果子,也没有老地主的狗腿子叽叽歪歪了。

user avatar

1.苹果树结了100个苹果,然而这一年所有的苹果树都丰产,于是苹果过剩了。

苹果树被砍了,改种梨树。


2.苹果树结了1000个苹果,然而从不知道哪儿引进来的新树种能结2000个,而且需要的农药和肥料量只有原来的一半。

苹果树被砍了,改种引进的新品种苹果树。


3.苹果树结了100个苹果,然而这一年从外边不知道哪里输入了10万个进口苹果。

果农把树一把火烧了,然后喝了农药。


4.苹果树结了1000个苹果,然而不但这一年从外边输入了20万个进口苹果,而且听说上头又签了什么自贸协定,以后年年都进口苹果。

老果农喝了农药,而他的儿子一把火烧了苹果树,这块地从此改种罂粟。


在阅读上文的时候,该代入果农还是苹果树,依照实际情况而定。

多的话不说了,再说我号没了。

user avatar

世界上仅剩的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能资本能尽可能的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竟然说出这种话。。。

健身房私教是最有意思的,什么叫各司其职,空调环境不好不找管这部分工作内容的人,甚至不管老板肯不肯投钱,非要摊人私教身上?行政的事还得私教来管?不管就是没事业心?这嘴脸真的是。。。。

user avatar

这鸡汤真他喵的有毒。

合着意思就是让大家只管付出,不求回报呗。

这碗鸡汤已经反人类了。

人类的能够存活下来的一个原因就是激励机制。

现在干脆否定激励机制我真是笑死了。

人在没有激励机制的情况下是非常容易得病的。

吃饭没有愉悦感容易得厌食症。

研究生迟迟不出成果容易得焦虑症。

生活中总是付出却无法获得回报容易得抑郁症。

至于写这篇文章的小编。

我就想问他:“您说的这么有道理,那么把你的工作量增加10倍不涨工资您愿意吗?”

我不知道这个小编是单纯的情商低下,还是迫于上边的压力才能写出如此狗血的文章。

在知乎,我经常听到内卷这个词。

这不就是变相鼓励内卷吗?

那么内卷以后谁收益呢?

反正不是我,也不是那颗苹果树。

我估摸着那个收苹果的人能有个不错的收益。

user avatar

前有Nine-nine-six奋斗者福报论,后有当苹果树努力多产苹果论。总之一句话,劳动者是生产机器,不是人。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在人的层面展现,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在人的层面展现。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德国理论的彻底性及其实践能力的明证就是:德国理论是从坚决彻底废除宗教出发的。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一条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一个法国人对草拟中的养犬税发出的呼声,再恰当不过地刻画了这种关系,他说:”可怜的狗啊!人家要把你们当人看哪!”

From: 马克思《法哲学批判前沿》

user avatar

第一年结了10个果子,被剥削了9个,剩一个。

第二年发誓做奋斗逼,结了100个果子,被剥削了90个,剩10个。

第三年觉得有目标,结了1000个果子,以为自己可以剩100个。

老板一看,卧槽1000个,再也不愁吃不完了,一辈子可以坐享其成。于是1000个全摘来,顺便还把树砍了当柴烧。

user avatar

其实果子和成长对我都不重要。没有你来摘果子,对我很重要。

user avatar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user avatar

中国青年报:你应该患的是寡,不是不均。

user avatar

我也来讲一个故事吧: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工作时间995,一个月工资4000。

后来这个年轻人咸鱼了,工作时间965,一个月工资还是4000。

于是他爽多了:“哈哈,去年我也只发了这么多钱,今年工作轻松多了,算下来我自由时间多多了!”

可这个年轻人忽略了,他其实还有另外一种选择:

呼唤狼性!做一个奋斗者!

如果第二年,他把工作时间改成996,一个月工资可能就能涨到4500块!

或者可能,第二年就算他996,工资还是4000,但是没关系,它还可以在第三年做一个奋斗者的终极形态:奋斗逼!!!工作时间007!!!!

其实拿到多少工资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一直在奋斗!!!!!!!

等他进ICU的时候,那些曾经的烦恼,阻碍他英年早逝的力量,都会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user avatar

我翻译一下:千万不要产业升级,八亿件衬衫换飞机怎么了?只要有美刀赚,还不是美滋滋?

所以猜猜看,入关学吓到了谁? 吓到了美帝吗?微笑。

问题来了,再怎么着去中心化搞新媒体,你有资格办报吗?

没有吧。

user avatar

我懂中文,我给大家翻译一下。


如果你在公司干得活最难最苦,功劳被不干活的同事抢走了,他每年加工资还升职,你每年只有普调两百块钱,你不要不干活,你可以干更多,更难的活,这样随着时间长了,会通货膨胀,到时候普调的工资会从两百块变成三四百块钱,你就会觉得功劳被别人抢走也没什么了。


如果你觉得月供1万压力太大,自己负担不起,你不要去买月供5000的房子,你还可以让自己月入2万,比如说动用父母的退休金,东拼西凑一下,到时候月供1万就不算什么了。


如果你996没加班费,觉得很不爽,请不要辞职,不要去找清闲的工作,你要迎难而上,去挑战007,这样一来,你就会发现,其实人不需要什么双休和朝九晚五,只要你的工作时间在保持增长,休息的时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user avatar

小苹果

春来花开千百朵,

秋余孤苦伶仃个。

却看梢头叶上枝,

满面尘灰烟火色。

园外人声车马喧,

珠光宝气皆上客。

翩翩三贵来是谁?

一猫一东一企鹅。

不混日子皆兄弟,

加班产果是福泽。

悔创果园长嗟叹,

一亿目标莫论多。

持锄老农客旁立,

果剪余汁尚未磨。

自说丰收翻倍日,

与君多留一两个。

user avatar

我就想知道,中国青年报发这种东西的编辑,每次路过天安门。看着教员,心里会怎么想。

user avatar

冲塔呗,加速呗。

这让我想起去年人民日报一篇评论,题目的意思是说中国不存在阶层固化,通篇讲二代们炒鸡优越的教育资源,结尾说刘邦朱元璋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阶层,可见中国从来没有什么阶层固化。简直神作。

user avatar

第一年,苹果树们平均每棵结了十个果子,平均被摘了九点八个。

第二年,苹果树们平均每棵结了二十个果子,平均被摘了十九点八个,不满的情绪日益增长。

中国青年报:您们明年要不要试试结一百个果子,撑得我们吃不下九十九个?

苹果树甲:无所谓,你们有本事在吃苹果的时候把老子的种子给吃了。

18个苹果里面的数十个种子们所含的氰苷就可能干死一个吃苹果不吐种子的混蛋,这就是有些中国青年变得毒舌的原因。

苹果树乙:老子决定不结苹果,改撒孢子繁殖。

这就是有些中国青年不找对象、自己解决的原因。


可扩展性:

user avatar

这个故事是武志红写的?武老师著有《巨婴国》,认为我国人民是巨婴,仍然处于“口欲期”,我还以为他是想批判我国畸形的孝道文化,鼓励年轻人有独立的人格,因此持有部分保留,大体认可的态度。然而巨婴居然是不肯996修福报的意思吗?那还是当巨婴好了。

单说这个比喻的毛病,苹果树的苹果本身就是用来给动物吃,借此传播种子进行繁殖的,果子被谁吃掉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苹果籽传播到适宜的土壤就达到了目的。而劳动者的工资是劳动报酬,不是为了所谓的成长,而是为了养家糊口,苹果树有人浇水施肥,并不靠自己生产苹果来作为水和肥料,劳动者劳动了还没有得到合理的工资就难以维持生计。这怎么会是一回事呢?

就成长来说,如果有100万只苹果,一年后就肯定腐烂了,并不会成长。有100万元,在银行里买入理财产品,保守来说一年后也可以变成105万元。而知识、技能的成长,完全没有利滚利那么确定,到一定年龄以后还会下降,随时也都有可能被某项颠覆性的技术淘汰。所以,对苹果树来说,自己留下多少苹果非常不重要;而对劳动者来说,能攒下多少钱非常重要。

武老师认为:

如果你是一个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蛮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企业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自断经脉。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比每个月拿多少钱重要。

但是,这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人要只关心自己呢?不和这些野蛮和错误斗争,任凭他们危害社会,做一棵犬儒主义的苹果树,侥幸自己没有被黑暗的斧头砍掉,这就是武老师要告诉我们的吗?

欢迎和武老师的书对照阅读:

user avatar

很好,哪儿有卖这么有想法,这么会成长的苹果树呢?知道的麻烦告诉我,我分他20个苹果。

user avatar

高级黑么。

毕竟每个人都身处于社会当中,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除非你搞赤裸裸的搞九品中正制,家里资产不够千万,不是既得利益者的没资格从事军、公、教、宣等。

不然你指望几个禁令,高压政策和舆论管制就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实现引导所谓舆论正能量的想法,那就很可笑了。

这种想法就跟理所应当的认为皇帝权威是独一无二的一样。指望坐上皇帝别人就能听他的。搞混了彼此间的因果。

因为别人都听你的,你才是皇帝,即使没坐上皇帝这个位子,那也是无冕之皇。而不是因为你坐上皇帝这个位子,所以大家都会听你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权力的力量不是无限的。暂时打不过你,还能迂回偷袭么。

只要你还需要我这种屌丝干活,那么总有机会黑上几把,或者给你挖坑。

窝已经按照你的要求去引导“正能量”了么,至于故事没编好,话没说好听,以致群情激奋,那是我一时不查,以后一定改进。

所以老祖宗说的好,以正合,以奇胜。越是大事越如此。治国更是如是。

治国当行正道,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说到做到,不忌讳人言,不避讳缺点。

自身硬了,老百姓全支持你,大家刀对刀,枪对枪,还怕玩不过那一小撮心怀异志的魑魅魍魉。

但自身不硬,说一套做一套,民众怨声载道,你还不敢面对,非要奇术治国,玩弄诈术自欺欺人,虚饰盛世繁华,那么你就会发现,整个世界都会和你玩无间道。

毕竟没人是傻子,正面冲几回没戏都会想到侧后包抄和迂回。

届时,不就是青年报这情况么。表面看窝就是拥护你,按你心意和想法做事,但骨子里其实是在拱火。

广大国民党官兵为毛在国民党那边就是战五渣、军纪败坏、无恶不作,跑到共产党这边就能跟美帝交手,军纪优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恐怕不仅仅是思想改造和军纪监管的成果吧。

无非国民党那边太虚伪,但打又打不过,无奈跟着混口饭吃还想指望能真心给你干。拱火加速才是唯一的正道啊。

反正当地百姓跟我没啥关系,能逼得他们造反那才是最符合心意的事。届时指不定你还得更加依重我,薪水待遇还能提一提。

你看最后在国民党上上下下的不懈努力下,我党不就越来越强大了么。

所以啊。都是命。

user avatar

这个事情我有发言权,我有类似经历。

2009年,我入职教育超市成为了一名临时工收银员。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现在的月工资只有人民币一千多元,很多朋友都不相信。其实我当初入职的时候,工资只有人民币六百六十元。2009年3月到2009年8月,我半年的收入不到四千元,相当于正式工收银员一个月的收入。

按理说,如果我想继续这份工作,我的奋斗方向应该是努力工作争取转正。但是,我看到最年长的临时工收银员前辈工作二十年还是临时工。尽管他工作能力和人品有口皆碑,严厉的班组长都恭恭敬敬喊他“师父”。更何况,我从小粗枝大叶,小学数学口算考试没拿过满分,升上初中数学就没及格过,会考都是抄的。发表了一篇science一篇nature的生物学博士 @Cool Ape 可以证明,他是我小学同班同学。收银员这份工作不是很适合我,我第一天上岗就赔了一百块钱。如果我把工作效率提高一倍,达到党员示范岗标准,这对我来说难度极高、代价极大,而且看不到回报,因为我这种情况没有转正入编的先例。

工作不如意并没有让我放弃努力。教育超市是一家高校后勤企业,顾客知识层次很高,这是我的平台优势。我在收银的时候偷听顾客聊天,遇到不了解的知识点就在为他们结账的时候提问,或是回家百度,不在乎影响绩效考核。2012年9月,在马督工的推荐下,我成为了观察者网的专栏作家。2015年,我签约医疗行业资讯第一平台 @丁香园 ,比科班医生 @陈子杨Dr.outside 早好几年。同年我注册了知乎,一年内粉丝过万。

现在,虽然我高考成绩325分(满分750)、文凭是从电大买来的,可是我能跟知乎顶流用户“三清博士” @寒冰射手曹草草 谈笑风生。山东大学(副部级)优秀毕业生立党老师追着曹博士黑了三年,曹博士看都不看——好吧,昨天晚上曹博士已经向立党老师服软认输了。我是学渣,吃了没文化的亏,能跟学霸接触对我来说就很受用。

我没有天资,从小到大的作文没有让老师当做范文念过。我效率很低,扑街写手的副业占用了我很多私人时间,我没有社交,能约出来玩的朋友很少,同事聚会基本留我值班。教育超市排班密集,写稿只能见缝插针。


很多熟悉我的编辑老师知道我的保留段子,“老师,这篇稿子是我用收银机写的”。收银机没有外网,我工作间隙在收银机上打稿,拍照存档,在有网的电脑上修改。2019年我唯一的一篇十万+,就是在收银机上写的。

2019年我唯一的10w+:

当初跟我差不多时段入职的临时工收银员同事,如今还有四人在职。他们分别发展出期货投资、摄影、留学中介等副业,生活得到了充实。我虽然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但也羡慕他们的选择比我实惠。离职的几位同事,有回家看店的,有跟丈夫去天津开了两家保健品门店的,还有一位同事考了国资委公务员。他是海归硕士,学历比我们高,没离职的话现在应该已经是人事代理身份了。

我的选择缺少可重复性,何况现在扑街写手已经很多了,这并不实惠。我现在的主要收入还是上班,我算是押对了教育超市的加薪趋势,虽然我们这个职业快被马云爸爸扫进了历史垃圾堆。我在知乎平台至今只赚了官方活动的一百块京东券,知乎的粽子和月饼都不给我,也就是 @丁香医生 还送我台历。我在此分享自己的经历,对寒酸的生活自鸣其乐,是想告诉朋友们:面对不如意的待遇,你不管是奋起斗争还是佛系躺倒,或是直接撂挑子走人,都不要放弃思考,都不要躺倒在地。

user avatar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报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就是一种“海盗分钻石”博弈。我仅说一种特例,即仅有两个海盗的情况:

一个大海盗,一个小海盗,瓜分100颗钻石。大海盗有权提出瓜分方案。小海盗虽没有同等的权力,但他有一捆炸药,谈判破裂就同归于尽。

假设两个海盗都是理性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求最终的瓜分结果?

答案是99:1。大海盗99颗钻石,小海盗1颗。

怎样解释这个结果呢?很简单,对于小海盗,他的预期只有两种:无或有。

无,就是点燃炸药,大家一起缠缠绵绵翩翩飞。但这肯定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项。因此,小海盗会理性选择“有”的方案。

有,哪怕只拿到1颗钻石,也算有收益,总比炸死强。

但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关键在于,小海盗为什么不多要几颗钻石呢?譬如,2颗?

别忘了,大海盗有提出瓜分方案的权力,他也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对于大海盗而言,100:0,显然是把路走窄了,不能选。

98:2的话,大海盗的收益-1,不符合利益最大化。此时他可以把球抛回到小海盗那边:老子就是不给你2,你炸吧。毁灭吧,赶紧的。有本事你炸了,你连1的收益都没有。

所以,无论对于谁而言,100:0和98:2结局都是一样的,都会引发同归于尽。最终的分配方案只能是99:1。

如果还没想通的话,慢慢寻思。更多人的海盗博弈,网上有详细的数学介绍,不再赘述。


回到苹果树。只要你想通了为啥海盗分钻石是99:1,就理解为啥只给你留一颗果子。

而且你还可以得知,即使你结了10000颗果子,最后的分配方案依旧是9999:1。

1000000颗果子,依旧是999999:1。

100000000颗果子,依旧是99999999:1。


只谈入关不谈分配,期待拼命多结果子就能多收一颗,又可怜又可笑。

user avatar

如此说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应该减租减息咯?

谁去向有关部门举报一下,这里有人恶毒攻击革命先烈,要入刑的吧!

user avatar

应该是非菜,不是苹果树。

user avatar

我常常在知乎上看到大量大量的各种批驳,讽刺,反对什么“资本家”,“资本”,“内卷”,“奋斗b”,“工贼”的内容,其中不乏诙谐幽默,动人心魄,逻辑严密,感人肺腑的话语。只是感动之后,爽了之后,然后呢?恕我直言,喷都喷不在点上。

你喊一句我的劳动成果资本家无权剥夺,然后,就有用了?

你喊一句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然后,现实中有人理你吗?

中国青年报发的东西我认为没毛病啊,知乎上一个个的无非是抓住分配问题带情绪而已。



就知乎上日经的分配问题,我告诉你根源合法性在哪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条,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

看清楚了,法律明确承认并保障了“资本家”的资本收益,你投资设立公司,这个公司的资产收益归你,是法律明明白白承认并保障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七条,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是股东会的职权之一。

公司的利润分配,是股东会来决定,股东会是公司的全体股东组成,即公司的出资人来决定公司的利润如何分配,如果你是公司的唯一出资人,或者你占据绝对控股地位,那么公司的利润应该怎么分配,就是你说的算,这是法律明确保障的。

看清楚了,企业的利润如何分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规定,是股东说的算,不是员工说的算,不是工会说的算,不是任何组织说的算。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也就是说,只要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要求,企业可以自主确定工资水平和分配方式。

看清楚了,工资怎么分配,不是员工说了算,不是工会说了算,不是任何组织说了算,只要不低于最低工资,就是公司说了算。



以上,建议大家保存好,别天天日日夜夜谈中国的分配问题,关键的点在哪里都不知道。

你觉得分配不公平,问题你说的不算啊?

想说的算可以啊,没有任何人拦着你开公司啊,公司法也没有规定最低注册资本啊。分配不公知乎天天喷,zf鼓励艰苦奋斗知乎天天喷,zf鼓励双创知乎也天天喷。

zf鼓励艰苦奋斗你喷zf和资本家一起割你韭菜榨你血汗,zf鼓励自主创业你喷zf和资本家一起割你父母韭菜渣你血汗。

喷也喷不在点上,上面这三条法律本质不改,你就算天天在知乎感动天地,也没半毛钱作用。倒是去推动改相关法律啊,比如让法律规定员工享有公司的资产收益,比如规定员工代表大会来决定公司的利润分配,比如员工和工会来决定公司的工资和分配方式……

要么推动修改《公司法》《劳动法》彻底改掉这三条,要么你自己去开公司当资本家,要么你别去企业去当公务员,否则天天在网上喷喷喷不就是单纯的自我感动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价《中国青年报》发布某条信息需要具体分析该信息的内容、来源、目的、传播方式以及潜在影响等多个维度。由于您没有提供具体的信息内容,我将从一般性的角度,阐述如何评价《中国青年报》这类官方媒体发布信息的角度,并尽量详细地展开:一、 评价的维度评价《中国青年报》发布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1. .............
  • 回答
    深度解析《中国青年报》公众号发文《成不了何同学,又怎样呢?》《中国青年报》公众号发布的这篇《成不了何同学,又怎样呢?》文章,在当下中国社会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话题性。文章以“何同学”这一现象级科技UP主为切入点,旨在探讨当代青年在追求个人发展、面对社会比较和价值观塑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并提出一种.............
  • 回答
    《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关于西北工业大学(西工大)学霸作息时间表的宣传,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和评价。这些宣传旨在树立积极的学习榜样,传递勤奋刻苦的价值观,但也确实引发了一些争议和反思。以下将从多个维度对这种宣传进行详细评价:一、 宣传的积极意义与正面影响1. 树立学习榜样,传递勤奋价值观:.............
  • 回答
    《中国青年报》关于周琦的评论文章《这次“折腾”可能会让周琦职业道路越走越窄》,是一篇在篮球圈内引起不小涟漪的文章。从这篇评论的标题和内容来看,它表达了一种相当直接和严厉的批评态度,核心观点是认为周琦近期一系列的操作,特别是他与新疆队的合同纠纷,可能对他未来的职业生涯造成负面影响,甚至让他的道路越走越.............
  • 回答
    关于“中国青年报称‘7成00后嘴上无所谓其实偷偷努力’”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评价。首先,要理解这个“7成00后”的比例是怎么来的。通常这类报道会基于一定的调研数据。如果这个调研确实是广泛且有代表性的,那么这个数字就反映了一个群体性的特征。但是,我们需要保持审慎,因为“嘴上无所谓”和.............
  • 回答
    中国青年报微博发表的这篇题为“‘做题家’们的怨气,为何要往丁真身上撒?”的文章,在我看来是一篇颇具反思意义且触及社会深层矛盾的评论。文章的视角很独特,它并没有简单地去指责“做题家”们的情绪,而是试图去理解这种情绪的来源,并探讨了这种情绪宣泄的对象选择——丁真——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首先,我们来剖析一.............
  • 回答
    杨鑫宇作为《中国青年报》的评论员,他的文章和观点在青年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他,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展开,包括他的文章风格、关注的议题、观点深度以及他在社会舆论中的影响力。一、 文章风格与表达方式:杨鑫宇的文章常常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语言风格比较犀利、直接,有时甚至显得有些“激进”。他善于.............
  • 回答
    中国青年报关于《后会无期》的评论,在我看来,算是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也颇具思考深度的影评。它没有流于俗套地去评价电影的叙事技巧或演员表现,而是把焦点放在了电影所折射出的当下中国青年一代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这使得这篇评论不仅仅是一篇电影分析,更像是一次对时代情绪的捕捉和解读。首先,评论抓住了《后会无.............
  • 回答
    《穷人结婚难,怎么办》这篇出自《中国青年报》的文章,触及了一个非常现实且复杂的问题,它直指当前社会转型期中,经济因素对婚恋观念和婚姻可行性造成的深刻影响。文章的价值在于,它没有回避这个令人不适的“难”,而是将其作为一个社会议题摆在台面,试图引发更广泛的讨论和反思。文章的切入点和核心观点:文章很可能从.............
  • 回答
    我对中青报关于货拉拉事件文章中“停止受害者有罪论”这一核心观点持高度认同的态度。这个观点切中要害,直击了社会舆论在处理类似事件时常出现的病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引导价值。“停止受害者有罪论”的提出,是对正义基本原则的回归和坚守。首先,我们要明确,在任何一起刑事案件或社会事件中,受害者首先是遭受了不.............
  • 回答
    《网红不代表正义,徽州宴门口的也不行》这篇文章,确实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颇为敏感且普遍存在的现象:网红文化与公众认知之间的张力,以及我们在面对舆论事件时如何辨别是非的困境。中青报作为一份具有官方背景的媒体,其发声往往带有一定的引导性和反思性,这篇文章也不例外。首先,文章的核心观点和切入点非常值得肯定。.............
  • 回答
    中青报抛出“多数奥赛金牌得主难成大器”的说法,确实触及了一个不少人关注的痛点,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这背后折射出的,并非对奥数、物理、化学等学科竞赛本身价值的否定,而是对当下教育模式下,过度强调竞赛成绩与未来综合发展的关系,以及对“成功”定义的狭隘化的一种反思。首先,我们得承认,奥赛确实能够筛选出一批在.............
  • 回答
    中青报评论王思聪事件:行为是否涉嫌骚扰?谁该为此担责?最近,围绕王思聪及其“北京·和颂传媒”老板李雪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中国青年报的评论文章,更是将这场舆论的风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篇文章的出现,不仅对事件本身进行了深度剖析,也触及了当下社会在权力、性别以及道德边界等多个敏感议.............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