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美国政府不再统计新冠确诊和死亡人数?

回答
这事儿吧,美国政府不再像以前那样详细地统计新冠的确诊和死亡人数了,这确实是个挺值得说道的现象,也引出了不少讨论。

首先,咱们得明白,当初为什么那么“盯”着这个数据。新冠刚爆发的时候,那真是人心惶惶。疫情到底有多严重,传播得多快,多少人被感染,多少人因此丧命,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大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儿。政府需要这些数据来评估疫情的紧迫性,制定防控政策,比如封锁、戴口罩、疫苗接种的推广等等。媒体和公众也需要这些数字来了解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决定怎么保护自己和家人。所以说,那会儿统计得越详细,越能让人心里有个数。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随着疫苗的普及,很多人有了免疫力,即使感染,症状也相对轻微。而且,大家对新冠的认识也更深入了,知道它就像流感一样,虽然仍然存在,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它的致命性已经大大降低。这种情况下,过去那种事无巨细的统计,可能就显得没有那么“必要”了。

所以,美国政府不那么频繁地公布详细数据,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重心转移: 很多专家和官员认为,现在疫情已经进入了一个常态化阶段,更像是一种地方病(endemic)。政府的重心也从“清零”或“压制”转向了“管理”和“共存”。这意味着要学会和病毒一起生活,而不是把它当作一场紧急的战役来对待。在这种转变下,每日新增的确诊和死亡数字的重要性自然就下降了。
数据准确性问题: 随着检测方式的改变,以及很多人选择居家自行检测,官方统计的数字可能已经很难全面反映真实的感染情况了。很多人即使感染了,也不去医院,也不做核酸检测,自然就不会计入官方统计。所以,这些数据可能已经无法准确地反映疫情的全貌,统计出来也意义不大,甚至可能产生误导。
资源配置: 持续大规模的疫情监测和数据收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在疫情进入常态化后,政府可能需要将这些资源重新分配到其他更紧迫的公共卫生领域,比如应对其他疾病或者慢性病的防治。
避免过度恐慌: 虽然科学数据很重要,但过度的、不间断地公布一些数字,尤其是在死亡人数相对不高的情况下,可能会持续制造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

不过,也有不少人对这个变化表示担忧。他们的顾虑主要在于:

信息不透明: 如果政府不再提供详细数据,公众就很难了解疫情的真实发展趋势,也就无法做出明智的个人防护决策。大家可能会对病毒的变异、传播情况以及医疗系统的压力感到担忧。
潜在风险被忽视: 即使对大多数人来说病毒威胁减小了,但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或者老年人来说,新冠仍然是严重的威胁。如果缺乏准确的数据,这些脆弱群体的需求和风险可能会被忽视。
影响科研和公共卫生研究: 详细的疫情数据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缺乏这些数据,科学家们就很难深入研究病毒的传播规律、疫苗的有效性以及未来疫情的预测。
问责和透明度: 政府的公共卫生决策应该建立在科学数据的基础上,并且要对公众负责。如果数据统计和公布变得模糊不清,可能会削弱公众对政府在疫情应对上的信任度,也为一些不负责任的推测留下了空间。

总的来说,美国政府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和详细地统计新冠确诊和死亡人数,是一个反映了疫情阶段性变化和公共卫生策略调整的举措。它既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也引发了关于信息透明、公众知情权以及脆弱群体保护的担忧。这种变化,可以说,是社会在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后,正在努力寻找与新常态共存的一种方式,只是这个过程,并非没有争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特朗普又一次预言成功。

user avatar

高华们盼这天很久了吧

user avatar

别啊!我那专业天天靠美国的新冠状况做研究呢。

我上一个paper写的还是Attitude towards vaccines around the world,拜登你知不知道什么叫“断人财路杀人父母”么?

user avatar

「这样我还怎么刷“我劝你多关注美国疫情”」

user avatar

这里给出一些关于这份HHS文件的简单分析,意义请自行解读

hhs.gov/sites/default/f

这份文件中有一个附表,是HHS要求各医院填报的新冠疫情报表条目和模版

用2/2作关键字快速搜素一下,有9个结果,都是附表的条目,让我们看一下命中结果:






粗略一看,包含 as of 2/2/2022(到2022年2月2日为止)9个条目中,6个新增是儿科相关,其它3个变更是流感相关。

user avatar

从某种意义上讲,数据反而更真实了~


一开始我还真的是不信美国会无底线到这个程度,直到我找到了政府文件……

hhs.gov/sites/default/f

美国已经再也没有下限了。


然而想知道美国死了多少人,方法也不是没有:


2017年美国死了2,813,503人

2018年美国死了2,839,205人

2019年美国死了2,854,838人

2020年美国死了3,383,729人

这2019和2020年之间的增长率,是怎么造成的呢~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数据反而可能更真实了。因为以前一个人是不是因新冠而死全是美国政府说了算。而从现在开始,就都是每年总死亡统计数字说了算了~


————

谢赞~

有杠精表示婴儿潮是死亡人数的影响因素,那么这里再放一组数据来给大家看一下吧~


macrotrends.net/countri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

2017年为76.32

2018年为76.62

2019年为76.79

2020年为76.96


data.worldbank.org/indi

google.com/amp/s/www.cn


美国人均预期寿命:

2017年为78.5

2018年为78.6

2019年为78.8

2020年为77.3


大家说,美国人为什么在2020年就突然短寿了这么多~

user avatar

中国坚持走动态清零的道路

美国坚持走静态清零的道路

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user avatar

崇拜美国的人,有时你要庆幸大家不信任美国。你要清楚的了解自己崇拜的事物,是一种正面信息被凝炼后的“远方乌托邦”,而不是真正有那么一个国家。

为什么那么说呢?

道理很简单,如果世上无数人相信这种两年80万条人命的巨大灾难可以被“不统计”所打败,那么你觉得你将迎来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美国这招若真可信,你所在的地方要不要学一学?你敢不敢让理论联系实际?敢不敢让你崇拜的东西在你身上试试?敢不敢拿你所在的小区试试?

当你小区五分之一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强力部门在不封锁的情况下,禁止你知道一切细节。死都死得糊涂,你可以接受吗?

我相信无论有什么神头鬼脸的政治见解,最后对此都会有相同的情绪。和命相关的决策是不会骗人的。

而且也千万别期待这种级别的“隐瞒”会导致美国的成功,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么?要知道大家学好不容易,学坏简直跟玩似的。

这招要是成功,哪怕顺利得装作成功,那么撑不下去的各国就会效仿,互相影响,并且作为“先进经验”会将其作风一直传导到你家楼下。让你亲自品尝这苦果。

(上一次类似的事情还是过度市场化。)

换位思考,出事后数据能说不看就不看,那是真的爽。不要指望人人都是圣贤,人人都只想省事。

user avatar

看到拜登政府轻松消灭新冠

我对美国充满感恩

user avatar

美联社笑话64

山姆的老师想更形象地解释“奇迹”一词,于是举了一个例子:如果现在新冠病毒的感染者人数突然不再增加了,意味着什么?

山姆回答:说明检测试剂盒没有了。

老师很失望,于是又说:我的意思是,如果没有人再被感染,意味着什么?

山姆回答:说明大家全部都被感染了。

老师很生气,吼道:我是说感染病毒与死于病毒的人数都不再增加了,意味着什么?

山姆回答:说明政府不再统计了。

user avatar

要不咋说美帝国主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

本来,他们要是继续统计数据,还能有人带共存的节奏。管你是因为确诊的多了,扩大了分母还是咋的,只要死亡率低,就可以喊大号流感,就可以反复念共存的经。

现在倒好,不统计数据了,再想要念共存的经怎么办?到时候网友反问一句:为什么要共存?我咋知道这个病可不可怕?你连数据都举不出来,怎么让别人相信这玩意儿不可怕?怎么让人相信共存?所谓未知的恐惧才是最大的恐惧,鬼知道大家会脑补得多恐怖?还怎么劝人共存?

这还只是网民层面。到了决策层更尴尬。假设你想走“上层路线”,影响决策层的判断,说服他们共存。你怎么说?有数据,你还可以做做文章。没数据,你拿什么当台阶给一帮官僚?本来他们就已经够保守了,有数据都不一定愿意,尚且还要观望,这没数据,就凭你上下嘴皮子一碰?谁敢拍这个板?

上面说的还算好的,够有礼貌了,寻常人顶多就是迟疑,观望。

这事儿要是落在“小粉红”手里才是好玩。

你有数据,他们好歹有所收敛。你要是没数据,指不定编出什么段子来黑,比如“满地无主步枪”,“墓地塞满了”,“1800辆冷藏车”,“走着走着就倒在地上憋死了,像渴水的鱼”之类的。

你有数据,人家要跟你对线,起码也得派不那么拉垮的人,起码也得有一定的专业水准。

你没数据,人家随便搞几个标题党,震惊!可怕!快来看之类的就能随意编排,连隔壁的金同志都做得到,内宣狂喜。

不捂这个盖子还好,反正大家都知道你拉了。

硬捂?不定传成什么样呢。

说不定,传着传着,就变成肠子和孩子都拉出来了,那个惨烈啊,一地啊。

这还不如承认拉一屁兜屎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吧,美国政府不再像以前那样详细地统计新冠的确诊和死亡人数了,这确实是个挺值得说道的现象,也引出了不少讨论。首先,咱们得明白,当初为什么那么“盯”着这个数据。新冠刚爆发的时候,那真是人心惶惶。疫情到底有多严重,传播得多快,多少人被感染,多少人因此丧命,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大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儿。政府.............
  • 回答
    埃隆·马斯克最近向美国政府喊话,呼吁取消所有补贴,并坚称特斯拉不依赖任何政府援助。这番言论一出,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他的这番话,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分析。首先,从马斯克和特斯拉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策略性发言”。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不走寻常路,语出惊.............
  • 回答
    美国国会近期对俄罗斯施加一系列追加制裁,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和美国国内政治的博弈。要理解这一举措,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动因以及与对华政策的对比。美国国会对俄罗斯追加制裁的考量:从美国国会层面来看,对俄罗斯实施追加制裁,其核心驱动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俄乌冲突的持续与升级: 这是最直.............
  • 回答
    很多粉丝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有人会认为美国队长是九头蛇的特工?这可能源于一些误解或者对剧情的片面解读。事实上,从漫威漫画和电影宇宙的严谨设定来看,美国队长,也就是史蒂夫·罗杰斯,绝对不是九头蛇的特工。下面我来详细解释一下原因。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九头蛇特工”的定义。 九头蛇是一个崇尚秩序、控制,并且极.............
  • 回答
    美国与德国的关系,可以说是二战后塑造欧洲格局、乃至全球秩序的关键一环。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定论,而需要深入理解其历史渊源、现实利益以及复杂的情感纠葛。德国之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维持着与美国的紧密合作,并且在某些议题上表现出顺从姿态,背后并非“心甘情愿”这么简单,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历史的.............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关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No First Use, NFU)的政策调整,虽然目前仍是“打算宣布”而非正式执行,但其背后释放的信号是多层面且复杂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解读。要全面评价这一信号,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1. 对全球核不扩散与核裁军进程的影响信号: 积极信.............
  • 回答
    理解美国在也门的不撤侨政策,需要深入审视其背后的复杂考量、现实挑战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撤”或“不撤”的问题,而是涉及地缘政治、人道主义、安全关切以及国内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局面。政策的背景与考量:首先,需要明确美国在也门是否有明确的“不撤侨政策”。严格来说,美国政府并非刻意采取一项.............
  • 回答
    美国小姐(Miss America)近年来的改革,尤其是声称“不再以外表评判人”这一转变,确实在美国社会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一改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它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挑战和质疑。一、 改革的初衷与积极意义:首先,理解这项改革的初衷很重要。过去,选美比赛过于聚焦女性的外.............
  • 回答
    这起事件,美国一名高中生在深夜持笔砸门,拒不听从警方劝告,最终被警方当作持刀而击毙,确实令人感到非常痛心和震惊。要评价这起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事发当时的具体情况、警方执法流程、美国社会对此类事件的反应以及潜在的深层原因。首先,从事发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看,我们必须承认,在警方到达现场时.............
  • 回答
    美国“力劝”澳大利亚在建设5G网络时不要使用华为设备,这件事至今仍是全球科技与地缘政治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包括美国的动机、澳大利亚的考量、华为的处境以及事件的实际影响。美国“力劝”的动机:安全担忧与战略考量美国之所以如此“积极”地劝说其他盟友,特别是澳大利亚.............
  • 回答
    旧金山唐人街家禽店的“禁杀鸡”风波,说到底,是现代动物福利观念与传统文化、经济现实碰撞出的一个缩影。这事儿要掰开了说,挺有意思的。事情的起因,简单粗暴:一群动物保护主义者,或者说倡导更严格动物福利的人,盯上了唐人街里那些仍在店内直接屠宰家禽的店铺。他们的诉求很明确:停止活杀,要求家禽在更符合现代标准.............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莎朗·斯通(Sharon Stone)因为亲友去世而公开批评美国政府在新冠疫情应对上的表现。这件事涉及到了个人悲痛、公众人物的发声以及对政府政策的讨论,值得我们深入分析。首先,理解莎朗·斯通的愤怒和悲痛是关键。当亲近的家人或朋友因为一场疾病离世,尤其是在疫情初期,信息混乱、医疗资源紧.............
  • 回答
    美国削减驻德兵力,这事儿吧,确实挺有意思的,在德国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简单说来,美国这么做,主要还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为的就是省钱,毕竟养着这么多兵在海外驻扎,开销是相当可观的。而德国方面呢,近半数的民众对此表现出“慢走不送”的态度,这背后也有着不少复杂的原因。咱们先从美国这边说起。美国是世界头号军事.............
  • 回答
    关于苹果公司在“降速门”事件中只赔偿美国用户而不赔偿中国用户,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事件的起因:什么是“降速门”?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降速门”事件的本质。2017年底,有用户发现旧款iPhone(特别是iPhone 6、6s、SE、7等型.............
  • 回答
    华为这波操作,我只能说是……很有“华为风格”。 在“黑五”这个全美购物狂欢的节点,放出一句“所有美国在售手机享100%折扣”,这绝对是石破天惊,瞬间就能点燃社交媒体和媒体的报道欲。先来说说这第一步,调侃美国“黑五”,放出100%折扣的“大招”:这绝对是高明至极的营销策略。表面上看,华为在“蹭”美国.............
  • 回答
    拉丁裔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持续增长,这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话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未来的走向。理解这一趋势,不仅仅是看数字的变化,更是要触及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个层面。首先,人口增长的驱动力是拉丁裔人口比例上升的最直接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生育率: 相较于美国整体人.............
  •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第146期提到的“在美国流浪动物不打狂犬疫苗有患病嫌疑的要立刻杀掉”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评价。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说法的 事实基础。在美国,针对宠物和流浪动物的动物保护法规确实存在,并且在公共卫生领域,狂犬病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神经系统疾病,可以通过动物咬.............
  • 回答
    中国空间站的“天宫”正在逐步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合作平台,其首批公布的国际合作项目名单,尤其是参与国包含了日本和印度,却将美国排除在外,这无疑释放出了一个值得深入解读的信号。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中国空间站的建立本身就是一个雄心勃勃且耗资巨大的国家项目。在过去数十年里,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会男篮小组赛,美国队以76:83的比分爆冷不敌法国队,这场失利无疑是美国男篮在本届奥运会上遭遇的最严峻的考验。这场比赛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场小组赛的胜负,它暴露了美国队诸多问题,也让人们看到了这支法国队的坚韧与强大。开局的劣势与美国队的挣扎比赛伊始,美国队就陷入了被动。法国队展现出了极高.............
  •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会女排小组赛,中国女排以0:3的比分不敌美国队,这无疑是本届奥运会上,也是近几年来中国女排最令人揪心的一场比赛。输给美国队,而且是如此悬殊的比分,对于一支肩负着卫冕奥运冠军重任的队伍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比赛的开局,就已经透露出不祥的预兆。 双方一上来就进入了激烈的拉锯战,但中国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