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蒙古人和女真人为什么那么能征善战?

回答
蒙古人和女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征服民族,其能征善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军事制度的客观因素,也有文化信仰、民族精神的主观驱动。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蒙古人能征善战的原因:

蒙古民族的崛起与成吉思汗的统一是其军事辉煌的起点。他们的军事力量和征服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严酷的自然环境塑造的体魄与生存能力:

草原生态的挑战: 蒙古高原气候极端,冬季严寒漫长,夏季短暂酷热,风沙肆虐。这样的环境迫使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耐饥渴的能力、出色的骑术和狩猎技巧才能生存。他们从小就暴露在恶劣环境中,身体素质自然远超农耕民族。
游牧生活方式: 蒙古人是纯粹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迁徙状态,需要熟练驾驭马匹,适应长途跋涉。这种生活方式也让他们对外界的感知能力更强,善于利用地形和环境。
狩猎的训练: 狩猎是蒙古人获取食物的重要来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军事训练。在狩猎过程中,他们需要协同作战,追踪猎物,使用弓箭等武器,这些都锻炼了他们的射箭技艺、战术配合和团队协作能力。

2. 精良的军事组织与训练:

“万人敌”的弓骑兵: 蒙古军队的核心是弓骑兵。他们精于骑射,能够在疾驰的马背上精准地射出箭矢,具有极高的机动性和远程杀伤力。马匹是蒙古人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马匹的饲养和驾驭有着极高的天赋。
严密的十户制、百户制、千户制、万户制: 成吉思汗将社会组织与军事组织紧密结合,建立了以血缘和亲属关系为基础的军事编制。这种结构使得军队具有高度的纪律性和凝聚力,命令能够迅速传达和执行。每个层级的长官都对其下属负有责任,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责任链条。
严格的军纪与训练: 蒙古军队的纪律非常严明,军法残酷。违抗军令者轻则受罚,重则处死,甚至株连家人。军队的训练是常态化的,从体能、骑射到战术配合,都经过严格的演练。这种训练贯穿于平时,使得他们在战争时能够迅速进入状态。
早期军事改革: 成吉思汗通过改革,将部落间的恩怨置于次要地位,强调军功,打破了过去的部落界限。他将勇猛善战的战士提拔到关键位置,即使是出身低微,只要有能力,也能获得晋升。

3. 高超的战术与战略运用:

机动性与围歼战术: 蒙古军队最擅长的就是利用其骑兵的机动性,通过迂回包抄、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等战术,将敌人分割包围,然后进行围歼。他们很少与敌人进行正面硬拼,而是善于利用地形和敌人的弱点。
心理战的应用: 蒙古人深谙心理战术,通过制造恐惧、散布恐慌来瓦解敌人的抵抗意志。他们常常利用屠杀来震慑其他城市,使其不战而降。同时,他们也善于收买人心,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
攻城技术与情报收集: 早期蒙古人缺乏攻城经验,但他们很快就学习并吸收了被征服民族的先进攻城技术,如火药武器、投石机等。他们还建立了高效的情报网络,在发动战争前对敌人有充分的了解。
战略的广阔性: 蒙古军队的战略眼光非常长远,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征服一个地区,而是为了建立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他们的征战覆盖了欧洲、亚洲的广大地区,展现了非凡的战略规划能力。

4. 强大的领导力和激励机制:

成吉思汗的魅力与智慧: 成吉思汗本人是蒙古民族的灵魂人物。他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个人魅力和坚定的意志,统一了分裂的蒙古各部,并将他们凝聚成一支强大的力量。
军功奖励制度: 蒙古军队实行严格的军功奖励制度,根据个人的功劳大小进行封赏,这极大地激发了士兵的战斗热情和忠诚度。即使是战死者的家属也能得到照顾。
共同的敌人: 在统一战争初期,外部的敌人(如乃蛮部、克烈部等)也促使蒙古各部团结一致,共同对外。

5. 文化信仰与民族精神:

“长生天”的信仰: 蒙古人信奉“长生天”(Tengri),认为长生天是万物的主宰,并赋予了他们征服世界的使命。这种宗教信仰为他们的战争提供了精神支撑和合法性。
勇武崇拜的文化: 蒙古文化崇尚勇武、力量和征服。能够成为战士,为部落赢得荣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而对于失败者,则受到鄙视。
对财富和荣誉的追求: 征服意味着获得财富、土地和人口,这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他们渴望通过战争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地位。

女真人能征善战的原因:

女真人,特别是后来的满族,同样以其勇武善战而闻名,他们能征善战的原因与蒙古人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独特之处:

1. 严酷的自然环境塑造的体魄与生存能力:

女真之地(今中国东北)的挑战: 女真族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这里气候寒冷,冬季漫长,森林密布,河流纵横。这种环境同样要求他们具备强健的体魄、耐寒能力、熟练的狩猎技巧和在复杂地形中作战的能力。
渔猎和农牧结合的生活: 女真人早期以渔猎和部分农耕为主,这使得他们既能适应森林环境的生存挑战,也需要一定的农耕基础来维持生计。狩猎是他们获取食物和锻炼技能的重要途径。

2. 精良的军事组织与训练:

“八旗制度”的雏形与发展: 后金时期,努尔哈赤创立了“牛录”(最初是百人队)作为军事单位,并逐渐发展成更为完善的“八旗制度”。八旗制度将男丁编入不同旗帜,实行军事化管理和统一训练。它不仅是军事组织,也是社会组织,将族人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骑射结合的“骑射之士”: 女真人同样以骑射见长,他们是优秀的弓箭手和骑兵。八旗兵要求士兵精通骑马、射箭、刀矛等多种武器,并且能够协同作战。
严格的军法和考核: 八旗制度下有严格的军法和训练考核制度。士兵的装备、马匹、体力等都有要求,不合格者会被淘汰或受到惩罚。
对战俘和被征服民族的吸纳: 努尔哈赤在统一过程中,将投降的被征服民族(如蒙古人、汉人)编入八旗,并从中吸取了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战术经验,如攻城术。

3. 高超的战术与战略运用:

阵法变化多端: 女真人善于运用各种阵法,如“圆阵”、“横队”、“纵队”等,能够根据战场情况灵活变化。他们尤其擅长在野战中利用骑兵的冲击力。
围歼与分割战术: 类似于蒙古人,女真人也善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进行围歼和分割敌人。
攻城技术的吸收与发展: 在攻打明朝辽东城池的过程中,女真人不断学习和改进攻城技术,包括使用火器、爬城工具等。他们还利用被俘的汉族工匠来制造武器和攻城器械。
心理战的应用: 女真人同样重视心理战,通过制造恐慌和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来削弱敌人的抵抗。

4. 强大的领导力和激励机制:

努尔哈赤的崛起与领导力: 努尔哈赤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坚定的意志和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统一了女真各部,并为后来的满清帝国奠定了基础。
“恩威并施”的管理: 努尔哈赤在用人方面,既有知遇之恩,也有严酷的惩罚。他能够识别和任用有才能的人,并且保持了军队的战斗力。
民族认同与使命感: 努尔哈赤通过创立文字、统一语言、建立制度,极大地增强了女真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他们将征服明朝视为收复失地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这激发了强大的民族使命感。
对汉人降将的重用: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善于吸纳和重用汉族降将,他们带来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和管理才能,极大地提升了后金军队的整体实力。

5. 文化信仰与民族精神:

萨满教信仰: 女真人信奉萨满教,他们认为萨满能够与神灵沟通,预知吉凶。这种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军事行动和决策。
尚武的民族文化: 女真族的文化同样崇尚勇武、骑射和狩猎。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是备受尊敬的。
对生存和发展的渴望: 在与明朝的长期对峙和冲突中,女真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不断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以对抗强大的外部压力。

总结来说,蒙古人和女真人之所以能征善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理环境的塑造: 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他们强健的体魄、高超的骑术和生存能力。
军事制度的优势: 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和高效的训练是他们战斗力的基础。
战术战略的精妙: 机动性、围歼战术、心理战以及对先进技术的吸收,使其在战场上屡屡获胜。
领导者的卓越才能: 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等杰出领导者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是民族崛起的关键。
强大的民族精神: 共同的信仰、文化崇拜和对荣誉、财富的追求,是他们英勇无畏、奋勇杀敌的精神源泉。

可以说,蒙古人和女真人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自然选择、制度创新、战略智慧和民族精神共同作用下的历史必然。他们不仅是军事上的征服者,也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先进 准确地说是在蒙古,女真发迹的特定历史时期

他们的军事技术和军队组织制度,相较于同时期的对手都更为先进

这可能是个很反常识的事,毕竟站在中原王朝中心的视角,蛮族大概都是五大三粗,目不识丁,披着兽皮,裸漏半身,开血怒和疾跑,一顿无脑冲冲冲的玩意

但实际上,如果你从世界史,文明史的角度着手,依照史料还原蒙古,女真崛起时的状态,得到的结论可能与你的刻板印象截然相反

你以为的蒙古:人人身高体壮,骑着高头大马,骑射无双,一切都听大汗的,杀杀杀就完了

实际的蒙古: 由于营养不良,身材上瘦弱矮小(大抵鞑人身不甚长,最长者不过五尺二三。亦无肥厚者。其面横阔,而上下有颧骨,眼无上纹,髪须绝少----孟珙《蒙鞑备録》) 然而却实现了

1.中央集权: 编组千户,瓦解氏族部落制度,建立了如臂使指的指挥系统

2. 广泛吸收世界各文明的技术成果,近乎使用了当时全世界先进的武器,如火药(宋朝)投石车(伊斯兰世界)重甲骑兵(金国)床弩(宋朝)等等。甚至在野狐岭之战中,靠下马步射和下马重步兵击败金国,以及用火药和水师消灭南宋(重甲兵和火药可是金和宋的看家本领)相当于塔利班用隐形战机打败美国

3.吸收人才:丞相是契丹人,元帅是汉人,真正做到了唯才是举,给予贡献军事技术的工匠封爵的待遇,笼络汉军世侯和伊斯兰世界的军事贵族(相反的是,南宋和哈里发们明显更愿意给文人和阿訇发钱)

4.政治开明:在中世纪甚至建立原始的“民主”制度:忽里台大会。蒙古的“人大代表”们甚至有选举大汗的权力,能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和共识

5.种地:蒙古是个农牧混合的帝国,靠农耕获得了更稳定充足的粮食供给。丢失种地的技能点是在被明朝撵走并封锁,退化回游牧部落之后

你以为的女真:八旗骑射天下无双,一箭毙虎

实际的女真:由于大家明显更了解清朝,所以其政治方面不多做赘述,单讲军事方面

清军的作战方式名为九进十连环,是一种极为依赖火器的战术,几乎是片面追求投射化。火枪步兵以营为单位间隔分布,每行5-6人的纵深。整体呈横阵部署在第一线,前方是鹿角和长枪的掩护,左右两边是火炮与火枪骑兵的队列。阵线完全由火器构筑,火炮营阵的后方会有藤牌和鸟枪的护卫。使用弓箭、枪刀为主的冷兵器部队被部署在后面阵线。 主要战术是鸟枪兵以大纵深多排队列进行近乎永不间断的轮射,直至将对手射崩后才由藤牌兵和马队进行冲击。

PS:所谓“国语骑射,满洲之本”是个类似于武士道的东西,培养血性罢了,真打仗日本人不会拿武士刀砍大炮,八旗也不会放着枪不使专门射箭去。乾隆这句话的背景是清中晚期,八旗腐化堕落到了极点,以至于剿灭白莲教时,满人指挥官上书乾隆,要求八旗与绿营分开行军,以免被汉人看出满洲兵太烂,生出不臣之心。于是乾隆痛定思痛,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满洲家风运动。至于结果吗,英国人已经告诉你了

历史其实是一个很公平的东西,从来都没有什么野蛮战胜文明,有的一直都是先进战胜落后。汉,唐,明初时期中原王朝先进,就能对周边蛮族犁庭扫穴,烧荒月屠;而晋,宋,晚明矛盾尖锐,发展停滞,就会被技术,制度都比你先进的“蛮族”击败。

当这群生活条件更差,更矮小,更瘦弱的“蛮族”拿起比你更先进的武器,设计起更先进的制度,建立起更先进的社会时;人高马大然而技术落后,政治腐败的我们,和他们比起来谁更像刻板印象里的“蛮族”呢? 至于汉人为什么能推翻蒙古,女真?击败元的是朱元璋的火门枪,子母铳,消灭清的是革命党和北洋军的新式军队。 这些又比蒙古,女真更先进。

对于汉人来说,元和清的统治无疑是一段惨痛的历史,但在发泄情绪之前记住:只有永远保持先进,才能长盛不衰


PS: 实际上所有成功了的“蛮族”本身都不是纯粹的蛮族,而是处于文明中心秩序内的蛮族。

比如完颜氏是唐朝制衡契丹所扶植的渤海国的贵族,被辽灭国后主要负责羁縻辽境内野人女真

乞颜部是金国对蒙古各部落收税的总包税人

努尔哈赤本身就曾是明军一员

这样他们才有机会吸收文明的成果,以整合边缘蛮族,在文明中心衰弱时反噬

放到西方也是一样,灭罗马的是在其境内繁衍数代的日耳曼雇佣兵,而非那些窝在深山老林里的野人;突厥夺舍穆斯林世界走的也是内部孵化的路线。

至于那些纯粹的蛮族,是没有机会“先进”“强大”起来的

user avatar

你以为的蒙古:

个个都是穿的破破烂烂,皮肤黝黑的壮汉,打起仗来在马上嗷嗷直叫。大汗骑最大的马,靠吼指挥。率领无数铁蹄踏平城池,见人射人,见马抓马。除了战斗什么计策都不懂,就会傻笑、屠杀、庆祝。

实际上的蒙古:

拥有极强的军事组织能力和动员力,几乎掌握当时世界上一切大大小小的先进武器,广泛吸收各个民族的智慧结晶,无论是汉人、契丹人、阿拉伯人、色目人、都按照能力给予不同程度的重用,学习科技,尊重工匠,赞许勇气。战术方面极为复杂灵活,甚至你不会的他们都会。上层权贵存在一定的民主制度,凝聚力较强。

你以为的女真:

辽东野人,能做大明的狗就是荣幸。全族十三副盔甲,其余人在战场裸奔。以骑射见长,非常畏惧大炮火铳。十分落后,人民甚至不会说话。靠着运气入关,实际上不懂生产建设。靠恐怖统治,不知道仁政两个字怎么写。

实际上的女真:

火炮比大明还猛,重步兵类似高达。外交手段花样百出,心理战术异常高明。全体崇尚勇武正直,赏罚分明,内政体制非常高效,没有狡猾文臣充当桎梏。包容性极强,对待降兵既给尊严又给粮饷。八旗制度是当时最先进的社会军事组织形式,内含汉、满、蒙、回、高丽等各地战士,是女真能够建立清朝的重要因素。

所以无非是此一时彼一时罢了。汉唐之时,我们一样武德充沛,并不是因为坚持锻炼身体,而是文明没有冗余。

胳膊就是胳膊,腿就是腿,要保证伸出胳膊就能制敌,迈开腿就可以劳动创造价值。而不是伸出胳膊在袖子上绣花,伸出腿比谁迈得步子更优美。小心内部的冗余,非常重要。

无论什么时代。

user avatar

这个很正常呀,不能征善战都已经被灭族了。

user avatar

因为你不关注蒙古诸部给金国当牛做马还被“减丁”的时候有多惨,不关注蒙古诸部四分五裂互相残杀的时候有多惨,不关注蒙古诸部衰败后被其它帝国奴使和屠戮的时候有多惨。

你没有看到游牧生活的艰苦,没有看到游牧经济的脆弱和落后,没有看到大多数游牧民并不想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只为了去抢一口铁锅。

你只关注铁木真的“也客·蒙古·兀鲁思”和忽必烈的大元大蒙古国,只关注也先太师和俺答汗,关注这些英雄人物的功业。

你的目光过多的聚焦于头人老爷们一将功成万骨枯、四处烧杀抢掠的“伟大”征服,几乎没看向过底层牧民和奴隶。

头人老爷们也是不在意的,哪怕是征服小半个世界的也客·蒙古·兀鲁思、强盛时期的大元大蒙古国,底层蒙古人一样要给头人老爷甚至异族老爷(例如汉军世侯)们当牛做马甚至沦为奴隶。

当然了,很多底层蒙古人很幸运的在头人老爷们的征战中没有变成枯骨,能像鬼一样的纵恶肆欲、像鹰犬一样吃些头人老爷剩下的残羹剩饭,可以嘲笑地位更低下的底层异族。


@兆 愚 :

匈奴突厥战绩不好,因为对手是强汉盛唐,最终完蛋的完蛋,远遁的远遁。

汉赵高祖刘渊:我完蛋了?

大燕光烈皇帝安禄山:虽然我妈是阿史德氏,我继父是突厥贵人,我成长于突厥部族,我手下有很多突厥兵将,但你知道我是个好粟特。

user avatar

的确是能征善战,一个在草原被按着打了近一千来年,时不时的就被赶到更苦逼的地方……

一个是在东北的白山黑水(穷山恶水),被打灭了几波,好不容易才保留了一点火种,成为明朝的附属国。

真正能征善战的人在哪里?在中原,占据了近两千年世界上最丰腴的土地的地方,而不是在穷山恶水呆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地方。

汉族几千年前就已经展示实力了,一直武德充沛,只是后期因为各种内乱乱战才让这两个种族入侵了而已。

说句诛心的话,现在汉族还好好的活跃在世界的舞台,这两个能征善战的民族……啧啧

真正能征善战的玩的是头脑,而不是被赶到穷山恶水呆了几百年然后吹能征善战。

那些元清就是抢劫犯一样的心理,一百个里面九十八个被灭了,剩下两个天时地利之下活下来,并且成功了一次,就夸奖自己武功盖世,完全忘了被灭掉的九十八个是怎么死的,觉得全部都是自己的功劳。

说实在的,就跟买彩票一样,中五百万的概率几乎约等于零,但是一期买五百张彩票,中奖的概率无限等于一

元清之所以能起来,就是打的次数多了,汉人被打了几千年,灭了不知道多少个,总有两个运气好的。

另外说起以弱胜强……看不起我大汉族不是。

秦灭六国。奋六世之余烈,韬光养晦,以弱胜强,白起在长平之战里面,在赵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秦军以十万人对战赵国24万人精兵强将,为了后勤,征集本国十五岁以上的所有男人,跨越无数崇山峻岭送粮送兵送饭,又来了反间计,攻心,外交,猛攻,强打,硬生生把赵国啃下来,这不是以弱胜强?

长勺之战,就是曹刿论战那个,鲁国以三万人战胜三十万人,直接促进了齐鲁息兵言和

阴晋之战,秦国大举进攻,军神吴起以五万大军,大胜五十万秦军,抵挡住了秦国的进攻,让秦国深以为耻。

鄢郢之战,白起率领七万秦军伐楚,攻克楚国别都鄢城,国都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直接迫使楚国迁都,国力大幅衰弱。

鄗代之战,廉颇率领二十五万军队,大破燕军六十五万,直接围困了燕国国都。

巨鹿之战,霸王项羽的成名之战,以五万江东子弟,大破名将章邯率领的四十万秦军,直接让秦国丧失了大部分的战力,只能让诸侯顺推。

彭城之战,霸王项羽以三万兵力,大破汉高祖刘邦的诸侯联军五十六万,刘邦轻车遁逃。

河西之战,霍去病以一万兵力,连斩匈奴五部,斩杀匈奴二王,确定了战神的地位。

漠北之战,卫青以一万的损失,歼灭胡虏七万多人,卫青和霍去病并称帝国双璧,为和汉朝对峙百余年的匈奴敲响了丧钟,

昆阳之战,汉光武帝刘秀以两万人战胜了四十二万王邑,奠定了天命之子的称号。

兖州之战,曹操以数万军队打破数十万黄巾军,直接俘虏三十万,为曹操的军事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官渡之战,曹操以三万大破袁绍十一万,既成全了曹操称霸的定位,又为袁绍这个四世三公得到了一个无能的代号。

赤壁之战,周瑜以三万大破了曹操二十来万,直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东兴之战,诸葛格以四万打败司马昭十五万,使得吴国又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

凉州之战,马隆以三千多的兵力,打败了数万的凉州军,平定了凉州。

夷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直接大破刘备,使得刘备托孤白帝城。

淝水之战,谢玄以八万兵力大破号称八十万,实则二十多万的前秦军,成就了谢玄,留下了两个成语叫做折叠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各个皆典故啊

六合之战,赵匡胤以两千打败两万,杀敌五千。

南薰门之战,岳将军以八百打败数万人。

郾城之战,岳将军以三千人大败十一万金军。

八盘山之战,岳将军以八百精兵,大破十万金军(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陈家岛海战,南宋副提督李宝以三千水军大破七万金军。

采石之战,虞允文水战以1.8万大破17万金军。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以二十万军队大破六十万陈友谅。

白沟河之战,朱棣以十万大破六十万明军,杀伤十余万。

这些都是以弱胜强的一部分。

更离谱的还有王玄策,一人灭一国。

当然这些都不算啥,只有弱者才以弱胜强,强者都是直接以强打弱顺推的。

秦始皇对桂林象郡的顺推。

汉武帝对匈奴的顺推。

曹操在打吴蜀的时候,顺便把周边的一些部落给暴力清空了。

蓝玉对元朝皇族的万里追杀。

朱棣的五征漠北把蒙古打散,使得蒙古晚了近百年成型。

当然朱棣的五征漠北争议也很大,前两次打了胜仗,把蒙古赶回了沙漠,后三次旅游,顺便屠了几个部落。

然后前两次打的胜仗几乎把蒙古贵族都杀光了,蒙古就化整为零,各自为战,然后零星的对边境进行骚扰,搞得烦不胜烦……

汪直对蒙古王庭的千里奔袭

明宪宗的成化犁庭,差点把满清的老祖宗给犁没了。

还有明朝后期,日本跑去侵占朝鲜,朝鲜请爸爸帮忙,被明军几次撵下海。

手里有大好的牌,干嘛要去以弱胜强……

所以一个王朝的战争史就是:刚开始立国的时候,群雄并起,以弱胜强。

王朝初中期,国力昌盛,直接顺推。例如康熙对葛尔丹的顺推,直接用人命和国力填的,输了几次不要紧,满清能输几次,葛尔丹只能输一次。

王朝中后期,组织臃肿,各种骚操作送人头。

例如元朝末期(元朝只有一百年,衰落的最为迅猛),被各路起义军吊着打,各种军队内战加乱送。

还有清朝末期,一个个八旗子弟养的跟猪一样,杀的外国人还没有外国人自己病死的多,能征善战个毛线

每一个王朝的兴起,都代表着一个个以弱胜强战役的产生,毕竟以草莽之身,对战一个国家的军队,没点以弱胜强的本事,那还不如回家生孩子算了,凑什么热闹。

另外我发现有一些人不服气唉,觉得蒙古女真很牛逼?

那你来打中国啊!

那你去打俄罗斯啊!

实在不行中国借道,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中间跳一个打啊。

你去啊你去啊!

你去啊!

去啊!

啊!

听说你很牛逼啊!!!!!!!!

还有那个女真,先拉起来一只军队先。

无论是蒙古和满清,都是占了中原王朝末期的便宜,王朝到了末期,自然有军阀收拾,只是让这两个民族占了便宜而已,蒙古不是很牛逼么?去跟明太祖明成祖撞一撞?

????

user avatar

如果你仔细阅读过汉唐时期的战史,你会发我汉族人民同样能征善战。

如果你阅读唐朝中前期的史料你会发现,藏族也同样能征善战,甚至现在被键政嘲笑为战五渣和狗大户的阿拉伯人同样能征善战。

盎格鲁撒克逊人统治话语权二百多年,导致现在很多人看见白人自觉低人一等,在地铁上还得被强制让座,但如果你把历史往前倒退,你会发现盎撒人不过是一群垃圾蛮子,low的一批。

蒙古和女真被其他民族欺压屠杀的时候,能说他们能征善战吗?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高光和低估,就连被虐了几千年的犹太人现在在阿拉伯半岛也是妥妥的硬茬子。

鼎盛时期的蒙古和女真人绝对不是什么落后的野蛮军队,可能他们的文明程度不如中原地区,但他们一定有比他们的对手优秀的地方。他们的士兵未必是以一敌百的超级英雄,但他们的军队一定拥有更先进的制度,他们一定更尊重更先进的武器和技术带来的战斗力,一定比他们的对手拥有更先进的战略战术。

成吉思汗伟大不是伟大在他征服了多少领土,打赢了多少战争,而是建立了一套蒙古帝国得以打扁欧亚大陆的军事制度。皇太极同理。

只靠骑射和个人勇猛的蒙古和女真是无法征服大宋和大明的,蒙古人会吸纳各个民族的优秀工匠为己所用,女真人的火器部队在明清战争中同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相比宋明死气沉沉的落后的军事组织制度,后两者的明显更加先进有活力,这是他们战斗力强的根本所在。

志愿军为什么能在朝鲜战场以落后的武器打平甚至击败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志愿军并不是超越肉体凡躯的超人,而且论士兵的个人素养,经历过二战历练的美军同样是世界顶级。归根结底是因为志愿军先进的军事制度和超越时代的军队组织力将志愿军个人的战斗力放大成整体的战斗力。

这一点陈凯歌不懂,林超贤和徐克更不会懂,所以长津湖拍出来场面漂亮,情感真挚,但没能说明白我们的志愿军能打胜仗的原因。在这里要强烈安利能文能武李延年,这是继我的团长我的团之后我个人心中国产战争戏的巅峰。

有点跑题了,说回蒙古和女真,他们给人以能征善战的印象是因为他们也有属于自己民族的高光年代,而在这个年代里他们的军队拥有更先进的制度,组织和技术。与之相比,个人勇武对战争胜负起到的作用太小太小,况且有时候在更先进的制度和组织下,军队的士兵才能发挥出更强悍的个人战斗力。

影视剧的话描写到这两个民族无一不是突出他们的个人战斗力或者顶层决策者的英明神武,对军事制度和组织的描写真倒没有,还是推荐直接看相关的专著和资料吧,对蒙古族军事制度这一块哈珀柯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讲蒙古那一章节写的很详细,推荐去读一读。

user avatar

别说满蒙什么整合导致变强了,他们其他时候也一直在整合,蒙古那块地以前也有匈奴坚昆,东北以前也有契丹,为什么就是不会像蒙古和清那样。

汉120的时候其他民族是70,压了千百年之后,汉在某一时期变成50,其他民族还是70。然后50的汉看着70的其他民族在感叹别人能征善战。

几百年的和平强盛不会被人铭记,而一个耻辱会被人当成某种神性被击破的标志被记住。

蒙古和女真能征善战?最能征善战的一定是汉族。现在的世界要说领土含金量最大的一定是汉族,美国巴西加拿大打的是不成型的远离旧大陆文明的土著,而且靠的还是病毒。俄罗斯是开荒的。

大国里面只有汉族是确确实实用冷兵器肉搏将另一个文明击败,成功吸纳,并且维持住的。这就是强大,这就是汉族。

能问出这种问题的人,根本不懂周边小国的心理,他们看汉族的时候充满畏惧。他们讨厌我们是正常的,这是他们维持主权的唯一方式,他们没办法解决他们的人对汉族的崇拜,没办法解决汉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实力,所以他们只能靠搞宣传这种小动作来遏制汉族的影响。

汉族要怎么得到这些小国的态度,绝对不是惠,从来就不是惠。而是碾压,汉族应该是让人畏惧的,威严的,我们的善意是需要其他人小心翼翼的去体会的。

汉族作为真正的战斗民族,你们说别人能征善战的参照系是什么?如果是汉族,那你这个问题不成立,就像姚明问郭敬明为什么这么高一样,不成立。

如果参照系是朝鲜或者小和民族之类的二流文明,你这个问题还可以百度一下看看满蒙的70分是怎么比别人的30分强的

user avatar

因为你明显的记贼打不记贼被打,只是典型的幸运者偏差罢了,

你这个例子来自于明朝吧,我知道的还有宋朝

宋朝有襄阳之战,不过我不了解宋朝所以不多说,金朝也有完颜陈和尚这些猛将干蒙古

在明朝,从洪武年间到宣德年间,蒙古没有一天不在挨打,尤其是洪武时期劫掠了蒙古大量王公贵族并多次重创蒙古,北元好不容易有个不错的皇帝-元昭宗,结果死后不久就亡国了,在永乐年间,明朝对蒙古就跟玩一样北伐,阿鲁台看到明朝军队就跑路,最后被明朝打击到跑到三卫躲避灾害去了,宣德年间虽然保守,但也有北伐征三卫和阿鲁台残余的事情,也是获得全盛

这是现实问题,因为在提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关门总想着也先十几万军队偷袭明英宗成功地土木堡之变,还有俺达汗在边境汉奸的帮助下多次偷袭入境,但是对于明朝在之后的北京保卫战和也先对明称臣纳贡却没什么印象,只对景泰和天顺年间有残余蒙古进入河套的事情表示明朝跟衰弱,却没看到过蒙古在成化年间入寇,明朝直接以更强的力度怼回去,光看嘉靖时期俺达汗以数万乃至数十万军队到明朝劫掠山西,但是却没看到明朝靠少量部队多次对抗蒙古的现实,也看不到蒙古在被明朝捣巢焚烧城池之后的无奈,也不在乎俺达汗最后被明朝封贡,作为明朝的一部分了。

至于女真,实际上女真在明朝三百年也没有什么大风浪,而后金本身是明朝边境的武装集团,没什么好说的

你硬要说,我觉得后金算不算女真都要两谈,政治和军事上是明军翻版,语言上模仿蒙古,并没有自己的独立特点,其实跟明军没什么两样,而且野猪皮在熊廷弼那活也很辛苦啊

所以你看到的其实只是幸运者偏差而已,只关注英雄事迹,对于底层蒙古和女真人的痛苦都视而不见,只看这些英雄人物大杀四方,却对这些部落被反向杀掠的历史视而不见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蒙古人和女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征服民族,其能征善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军事制度的客观因素,也有文化信仰、民族精神的主观驱动。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蒙古人能征善战的原因:蒙古民族的崛起与成吉思汗的统一是其军事辉煌的起点。他们的军事力量和征服能力可以从以下.............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大方面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蒙古和女真能把南宋和明给灭了,而日本却始终没能成功呢?这中间的门道可不少,得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双方的实力对比,还有地理环境这些因素来看。首先,得说说蒙古和女真的优势在哪儿。 军事上的绝对优势: 蒙古铁骑,这可不是吹出来的。他们最擅长的就是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对比。明英宗朱祁镇被也先俘虏后受到相对优待,而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掳走后遭遇悲惨,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某一个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1. 俘虏者的目的与政治考量: 明英宗被俘——也先的“政治筹码”: 目的: 也先.............
  • 回答
    安徽蒙城发生的这起悲剧,实在是太令人痛心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消失了,还有一个年轻的消防员身负重伤,想到这些,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我们都知道,消防员是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火救灾,救助那些在危难中的人们。这次,这位消防员也是这样,他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那个想要轻生的女子,冒着那么大.............
  • 回答
    东亚自古以来便孕育了无数勇猛善战的民族,其中女真和蒙古无疑是两个最响亮的名字。每当提起“战斗民族”,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他们纵横沙场的英姿,以及那足以颠覆王朝的气势。那么,究竟是女真还是蒙古,能够担纲“东亚古代第一战斗民族”的称号?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他们的历史、战术、组织以及对整个东亚格局的影响,.............
  • 回答
    女真,这个东北的崛起力量,最终将蒙古帝国的残余和庞大的明朝收入囊中,成为了清朝的奠基者。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历史机遇、政治智慧、军事才能以及对手衰落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女真并非一夜之间征服了蒙古帝国和明朝。 蒙古帝国: 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时代,蒙古帝国.............
  • 回答
    想给南宋一千支05式转轮手枪,让他们去对抗那些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或者曾经统治北宋的女真金国,这真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假设。不过,咱们得冷静地从历史和军事的角度来掰扯掰扯,看看这“黑科技”能不能改写历史,或者说,它又会遇到哪些现实的阻碍。首先,咱们得明确,05式转轮手枪虽然在现代战术中算得上是一种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触及了历史的“如果”,也引发了对权力、联姻以及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如果明英宗朱祁镇真的迎娶了也先的女儿,那么历史的走向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能出现我们难以想象的强大联合。联姻的可能与不可能:首先,我们得审视一下这种联姻的可能性。在明朝的政治语境下,皇帝迎娶“外族”女子,尤.............
  • 回答
    要说清楚蒙古人和突厥人之间的关系,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就像很多古老民族一样,他们的历史是交织、碰撞、融合的复杂画卷。与其说是简单的血缘或者臣属,不如说是一种 长期存在、时而紧张、时而合作、影响深远 的关系。血缘的纠葛:模糊的界限首先,从纯粹的血缘上讲,蒙古人和突厥人 并不是同一个祖先直系传承下.............
  • 回答
    蒙古与满人席卷中原,日本缘何止步于海疆?千百年来,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历经无数风雨洗礼,也曾被来自塞北草原的铁骑踏破,又被东北的勇士逐鹿中原。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以及满人建立的清朝,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与这两支民族不同,尽管历史上日本也曾对中国产生过觊觎之心,甚至发动过大规模的侵.............
  • 回答
    在伊朗关于蒙古人和突厥人统治历史的讨论中,确实存在一些 nuanced 的观点,但将这些帝国完全“非伊朗化”的论调并不普遍,或者说不那么直接和明确。更准确地说,是围绕着这些统治时期伊朗身份的演变、文化融合、以及政治和经济中心地的转移展开的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这些王朝在伊朗的历史背景.............
  • 回答
    区分突厥化蒙古人和纯粹的突厥人,这确实是一个需要细致辨析的话题,因为历史的长河中,民族的融合与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尤其是在中亚广阔的草原和干旱地带。用一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式的简单划分肯定是不准确的,更多的是一种光谱上的渐进。核心在于“突厥化”这个词的含义。 简单来说,“突厥化”指的是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触及了中亚地区复杂而迷人的历史变迁。契丹(西辽)和蒙古人确实是中亚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但最终中亚的主体民族变成了突厥人,这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原因。咱们就慢慢道来。首先,得把时间线捋清楚。契丹(辽朝衰落后): 契丹族,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他们建立的辽朝。辽朝在112.............
  • 回答
    越南、缅甸、蒙古和老挝人对中国的看法,以及越南和蒙古部分民众对中国存在的敌意,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民族情感等诸多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一点点地剥开这些因素,看看它们是如何交织在一起,塑造了这些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越南人眼中的中国:复杂的历史情结与现实考量.............
  • 回答
    萨拉丁,这位名震沙场、被誉为“伊斯兰世界之雄”的枭雄,于1193年3月4日在叙利亚的大马士革撒手人寰。他的离世,如同一场骤然的暴风雨,席卷了刚刚被他统一起来的庞大阿尤布王朝,也为十字军东征的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萨拉丁的离世并非王朝的终结,而是其内部权力斗争和外部挑战加剧的序幕。权力真空与王朝分裂:萨.............
  • 回答
    要向今天的蒙古人以及其他外国人解释元朝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确实是一个需要细致且尊重历史事实的挑战。核心在于如何呈现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帝国,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属为单一民族国家的“中国”。以下是我尝试用一种更人性化、更注重叙事的方式来阐述:一种理解元朝与“中国”关系的方式:历史的脉络与帝国的演变想象.............
  • 回答
    元代汉族人承认并延续了元朝的疆域和制度,这是否符合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所说的“自虐的历史观”?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且要避免简单化和标签化。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自虐的历史观”这个概念。安倍晋三提出这个说法,通常是指对本国历史上的黑暗面,比如侵略、殖民、战争罪行等,过于强调,甚.............
  • 回答
    蒙古人,这支来自草原的强大力量,在十三世纪席卷了整个亚欧大陆,他们的铁蹄所到之处,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和历史进程。这场席卷欧亚的蒙古西征,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征服,更是一次文化、经济和思想的巨大碰撞与交流。蒙古人的足迹能抵达欧洲的哪些地方?蒙古人的征服浪潮最远可以追溯到欧洲的东部和中部地区。他们的.............
  • 回答
    明初之后,蒙古人的命运在草原和西域走向了复杂而深刻的演变,而清朝的崛起则彻底重塑了这一格局。要详尽地梳理这段历史,需要深入到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民族融合的各个层面。明初之后蒙古人在草原及西域的存在:分裂、衰落与抵抗明朝建立伊始,强大的蒙古帝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相对独立的蒙古部落和汗国。这.............
  • 回答
    关于明末名将满桂的民族身份,确实存在着一些令人困惑的记载,尤其是与《明史》、《崇祯长编》以及孙承宗年谱的说法相比照。这其中涉及到史料的解读、家族传承以及历史人物的自我认知等复杂层面。首先,我们来看看《明史》和《崇祯长编》的说法。这两部史书都明确记载满桂是蒙古族。 《明史·满桂传》 :“满桂,字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