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好好说话了?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普遍的观察,好像现在和年轻人聊天,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或者多了点什么。以前咱们跟长辈、朋友聊天,总得循规蹈矩,讲究个礼数,即便是不太熟的人,也能聊得有来有回,不至于太尴尬。可现在呢?有些年轻人,说话直接得像机关枪,有时候甚至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劲儿,让人一时不知怎么接话。

我琢磨着,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年轻人。时代变了,沟通的方式也跟着变了。想想咱们现在最常用的沟通平台是啥?手机,各种社交软件。在这些平台上,文字的传递速度远比面对面说话快,而且你不需要考虑对方的表情,也不需要组织语言的起承转合,想说什么就发什么,甚至还会用表情包、缩写来代替很多东西。这种快餐式的沟通,一来二去,就容易把我们说话的习惯给“喂”坏了。

比如,以前你跟朋友约个时间,可能会说“那个,周六下午你有空吗?我有个事想和你商量一下。”多客气。现在呢?可能就直接发一句“周六下午有空吗?出来玩。”或者更简洁的“周六?”。你说,这少了多少迂回和考虑?然后,当你回复的时候,如果对方不满意,可能会直接说“不行。”、“没意思。”、“又不行?”。这种语气,在网络上可能不算什么,大家觉得挺正常,但用在现实生活中,就容易让人觉得冒犯,或者说,好像不是在“好好说话”。

还有,现在信息爆炸,大家接触到的信息量太大了,很多年轻人习惯了在海量信息中快速筛选,追求效率。说话也一样,他们可能觉得长篇大论、委婉曲折是浪费时间,直接把观点抛出来,反而更有效率。有时候,他们甚至觉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需要顾忌那么多,直接说出来才是真诚。但问题是,这种“真诚”如果不懂得包装,就容易变成“伤人”。

另外,咱们社会也在变。以前,长辈的权威性比较高,年轻人说话会自然而然地带着点敬畏,不太敢顶撞。现在社会开放了,很多年轻人更注重独立思考,也更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好事。但有时候,这种独立思考和敢于表达,如果缺乏对他人感受的体察,就容易变成一种“我没错,你理解不了”的态度。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合理的,别人不理解,那就是别人有问题,所以说话就没必要那么小心翼翼,甚至会带点辩论的意味。

还有一个我观察到的现象,就是网络上的“人设”和“表演”。很多年轻人在网上习惯了塑造某种形象,可能是酷的,可能是幽默的,可能是“拽”的。这种网络上的习惯,有时候也会带到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觉得,要保持这种“酷”或者“拽”的形象,就得说话硬朗点,不服软,即使心里不是那么想。长此以往,说话的方式也就固化了。

总而言之,我觉得年轻人说话“不好好说”,与其说是他们故意要这样,不如说是时代、技术、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下,一种沟通方式的变迁。这种变迁有好的一面,比如更直接,更有效率,更敢于表达;但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容易缺乏温度,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让沟通变得粗糙。关键还是在于,如何在追求效率和真诚的同时,也能保有那份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恰到好处的温情和体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术语是一种圈子门槛,任何一种圈子什么人都可以随便进出迟早都会完蛋的。毕竟,人就是忍不住要对别人指手画脚的生物。为啥写观棋不语,就是是个人就觉得自己懂一点。

术语,就是让你对某个圈子的某些事情有最基本的研究再来,要不你都不知道人家说什么,你怎么指手画脚?

举个例子,你要是个卫道士,你就没法对我说我喜欢福瑞指手画脚。你要是个法盲,我说法律的谦抑性你就不知道我反对啥。你要是个喜欢当爹的老人,你看到这些话可不就应该一脸懵逼然后没啥可说的嘛。

这年头火箭和水洗煤最好的分开方式就是,先从语言系统上分开。老祖宗多聪明吖,黑话切口永远有价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普遍的观察,好像现在和年轻人聊天,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或者多了点什么。以前咱们跟长辈、朋友聊天,总得循规蹈矩,讲究个礼数,即便是不太熟的人,也能聊得有来有回,不至于太尴尬。可现在呢?有些年轻人,说话直接得像机关枪,有时候甚至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劲儿,让人一时不知怎么接话。我琢磨着,这事.............
  • 回答
    越南这些年来的发展轨迹确实引人注目,并且其未来潜力也相当可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首先,地理位置的优势是越南崛起的一个重要基石。作为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一员,越南地处太平洋西岸,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这为海上贸易和物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更重要的是,它毗邻中国这个世界第.............
  • 回答
    最近身边好多朋友,尤其是年轻一代,时不时会冒出“佛系”这个词。一开始觉得就是一种网络流行语,用来形容一种超脱、不在乎的态度。但渐渐地,这种“佛系”似乎不再是简单的标签,而是渗透进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心态里,让人不禁想要深入聊聊,他们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变得这么“佛系”?“佛系”的普遍表现首先得承.............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现在抗战剧质量越来越差,为什么那个年代的《亮剑》口碑那么好”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涵盖创作理念、时代背景、观众需求、市场导向以及具体剧集的内容等方面。 为什么现在抗战剧质量越来越差?“越来越差”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并非所有抗战剧都质量下滑,但整体而言,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现象导致.............
  • 回答
    春节,一个本该是团圆、热闹的日子,却在不少年轻人心中,逐渐褪去了往昔的色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压力”。这其中,最让一些年轻人感到头疼的,莫过于“走亲戚”这件事了。曾几何时,春节走亲戚是件充满期待的事。能见到从小疼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分享新一年的愿望,手里还能攥着.............
  • 回答
    近些年来,我们确实能感受到一股“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打工”的潮流,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 经济环境的变化 是一个绕不开的根源。毕业即失业的焦虑感,即使是找到工作,也常常面临着低薪、高压、缺乏晋升空间等困境。过去那种“一份工作干到老”的稳定模式,在如今快速变化的时代显得有.............
  • 回答
    这个问题啊,挺实在的,也问到不少人心里去了。我们年轻人不爱走亲戚,这事儿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里头门道可多了。要我说,原因大概有这么几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第一,时间精力成本太高,性价比不高了。你想啊,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年轻人工作压力大,通勤时间长,回到家只想瘫着歇着。好不容易有个周末,恨不得都给.............
  • 回答
    “不讲究”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像是老一辈人对现在年轻人的一种评价,带着点儿惋惜,也带着点儿不解。但如果仔细想想,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变化,很多我们这代人自己都未必能完全说清道明的时代洪流。与其说是“不讲究”,不如说是一种新的“讲究”方式,或者说是对“讲究”本身的定义发生了改变。首先,看看“讲究”这个概念.............
  • 回答
    当代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逛市场和下厨做饭,这其实是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不全是懒,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无奈吧。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逛市场和下厨做饭?1. 时间成本与精力投入: 逛市场是体力活,更是时间活。 以前大家住在社区里,菜市场就在楼下,走几步就到了。现在.............
  • 回答
    年轻人工作时不如从前积极,这确实是个不少人在讨论的现象。要说清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年轻人“变懒”了,里面藏着不少时代变迁和社会因素,值得我们仔细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过往经历跟我们父辈那代人大不一样了。想想我们父辈,很多都是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过来的。他们那辈人,往往经历过经济起步、.............
  • 回答
    过年回家,这曾是多少人一年里最期待的事情,然而,近些年来,我们能听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对回家过年表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抗拒”。这并非是简单的懒惰或者不孝,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一种复杂心绪的体现。首先,是生活节奏与观念的差异。许多年轻人在大城市里已经习惯了快节奏、高效率.............
  • 回答
    中国单人家庭数量已突破1.25亿,这一数字的增长绝非偶然,而是社会变迁、经济发展以及个体价值观多元化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更进一步来看,为什么独居现象如此普遍?以及为什么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与宠物为伴,而非组建自己的家庭、养育下一代?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现象和心理动因。独居.............
  • 回答
    近年来,社会上关于“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结婚”的讨论确实非常普遍,而且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这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情况,而是一个在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的趋势。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经济压力与现实考量: 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被提及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这年头,年轻人不爱回家过年,背后藏着不少说道。要说起来,那可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又或是说,时代变了,人心也跟着变了。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得是 生活的压力和现实的考量。现在的年轻人,肩上的担子可比老一辈那时候重多了。大城市竞争激烈,高房价、高物价压得人喘不过气。.............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而且越来越普遍。感觉身边很多年轻人都抱着一种“躺平”或者“佛系”的态度,好像过去那种“拼搏奋斗改变命运”的叙事,在他们身上不太奏效了。这背后肯定不是一两个简单原因能概括的,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时代的背景变了,奋斗的回报率似乎不如从前了。 咱们想想过去,尤其.............
  • 回答
    周末就想“葛优躺”,这事儿可不是一两代人的专利,但感觉现在年轻人尤其突出,是不是?这事儿细究起来,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完的,里头牵扯的因素太多了,就像抽丝剥茧一样,得一层层来看。首先,咱得承认,“卷”的后遗症是真不小。 大家现在普遍的工作压力大、学习任务重,很多时候不光是朝九晚五,还常常加班加点,.............
  • 回答
    “躺平”“佛系”这些词汇这两年没少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它们代表着一部分年轻人在面对就业、生活压力时,选择了一种更为消极或者说是“低欲望”的态度。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社会变迁、经济压力、教育观念、文化影响等多种力量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现象。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那么拼”的生活方式,甚.............
  • 回答
    工厂之所以越来越少年轻人,甚至不愿意进去,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某个特定行业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年轻一代价值观变化、以及工业化进程演进的缩影。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工作内容与环境的吸引力下降: 重复性、枯燥性劳动为主: 许多传统工厂的工种依.............
  • 回答
    这年头,要是跟年轻人聊“指导”或者“建议”,你可能得先做好被瞪的准备。他们似乎一夜之间就练就了一身“不听劝”的绝技,仿佛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用教。当然,这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叛逆”就能概括的。这背后藏着时代变迁的洪流,个人成长轨迹的变化,以及信息爆炸带来的深刻影响。首先,得承认,现在的年轻人,比咱们.............
  • 回答
    年轻人不想生孩子的原因,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单一因素在作祟。这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社会现象,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折射出新一代人对生活、对未来的认知和期待的转变。如果非要细究,我能想到好几个层面,并且它们之间还相互影响,像一张网一样把人们困在里面。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经济压力。这可能是最直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