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足了,什么都有了,就不把高档消费当人生仪式了,而把一切的一切都当成禅意了。
过去,很多人说起来这辈子够本儿了,去过巴黎了,穿过杰尼亚了,睡过李海欣了,吃过米其林了.....,好像因此可以结束人生了。这就是极度贫困带来的人生仪式感。
人生,无论在哪条皮囊里,都是罕见的生命奇迹与物理学偶然,真的不能轻易浪费啊,尤其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仪式感上而不自知。
去过巴黎之后,还可以去阿塔卡马看星星啊;睡过李海欣,还应该让她怀孕给你生猴子给你爱上一辈子啊;吃过米其林,就不该尝尝臭鲱鱼吗?
人生有趣的事太多了,高的也是乐趣,低的也是乐趣,高不成低不就,简直就是乐趣无穷。我们这一代人开始,基本上不必考虑太多的吃饭穿衣基本需求,那么之上的一点一滴的神经感受都在享受。
生活不该陷入无聊枯燥的仪式感,
但生命应该每分每毫都是体验禅。
这就是审美观里人均千美元的枫丹白露土豪金,人均万美元的托斯卡纳暖土黄,人们既赞盛樱的绚烂,更服落英的侘寂。
恕我直言,“讲究”某种程度上像是一种封印,限制了发挥,而“不讲究”才是解除封印。
都看过美国大片吧?
越是不修边幅,看起来拉垮,脏乱差,越是主角光环附体。
相反,越是光鲜亮丽,越是浑身插满flag。
这不是纯搞笑,而是有现实基础的。
答主是律师,按一般人的想象,律师该是什么样子的?
比如,这样?
不对。很多时候,你可能看到我们是这样的: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越久,就能感觉到,你越讲究,小丑就越像你自己。
我们甚至会刻意不讲究。
我如果去外地办案(比如立案吧),地方越远,越不方便,我越会把自己打扮得惨不忍睹。
头发不剃不梳,胡子不刮,衣服不洗,鞋子不刷。
一看就是风尘仆仆的样子。
只有这样才方便开绿灯。
偶尔插个队,“对不起,外地来的,来一趟不容易”。
偶尔口吐粗鄙之语,“对不起,外地来的,办点事不容易”。
偶尔材料不齐全,“对不起,异地办案不容易,麻烦通融通融,您先收着,缺什么我回去给您寄过来”。
多半都有商量的余地。
你要讲究,可以啊。“一看您就是懂法的,不好意思,规矩就是规矩,下次再来”。
咋的?不服?你能穿西装戴名表撒泼打滚骂街扮可怜?
这就是我开头说的,“讲究”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封印。
谁都想讲究,体面。
小西装穿着,小皮鞋踩着,小皮包夹着,小眼镜戴着,小腔调拿捏着,小架子端着。
可是不行。
你得时时刻刻准备全身心投入,去争,去斗,去扯皮,去撕逼,去狡辩,去装傻,去搪塞,去紧张,去焦虑,去尴尬。
去应付那些偏偏要放下体面才能做成的一些事,又或者,准备好丢那些做不成会让你更不体面的丑。
你讲究,体面,很多时候就抹不开面子,放不下架子,过不去坎子。
年轻人大多不可能是上位者,而是挣扎在尘世间(甚至是底层)。
挣扎着的人,体面不到哪里去,也讲究不到哪里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