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年轻人工作的时候越来越不积极了?

回答
年轻人工作时不如从前积极,这确实是个不少人在讨论的现象。要说清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年轻人“变懒”了,里面藏着不少时代变迁和社会因素,值得我们仔细掰扯掰扯。

首先得说说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过往经历跟我们父辈那代人大不一样了。

想想我们父辈,很多都是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过来的。他们那辈人,往往经历过经济起步、国家建设的黄金时期,当时社会机会相对集中,只要肯卖力气,肯听话,晋升和改善生活是比较容易的。一份稳定的工作,即便辛苦点,也能带来切实的归属感和未来的确定性。而且,那时候社会价值观也相对单一,“听话”、“努力”、“奉献”这些词汇是普遍的成功密码。

但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成长在一个信息爆炸、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他们的父母,很多也是经历过经济腾飞的,也努力工作为他们提供了相对优越的成长环境。这意味着,他们不像父辈那样,一开始就面临着“饿肚子”的生存压力。生存的基石已经比较稳固了,他们自然会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工作之外的事情,去追求更深层次的需求。

而且,教育的普及和观念的转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这意味着他们不仅仅是劳动力,更是拥有知识和思想的个体。他们会去思考“我为什么而工作?”“这份工作有没有意义?”“我付出的努力是否值得?”这种反思能力,在信息获取更便捷的时代,更容易被激发和放大。

还有一个关键点是“价值匹配”和“意义感”的缺失。

现在的年轻人,不太容易满足于仅仅为了“有份工作”而工作。他们更看重工作的内在价值,也就是这份工作是否能让他们感到充实、有成就感,是否符合他们的个人兴趣和价值观。如果一份工作枯燥乏味、重复性高,或者与他们内心深处的追求背道而驰,他们很难长时间保持高昂的热情。

打个比方,如果父辈那代人工作,可能更像是“为了稻粱谋”,目标明确,就是养家糊口,改善生活条件。而现在的年轻人,更像是“为情怀买单”,如果工作本身能触动他们的情怀,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他们会愿意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反之,如果这份工作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那他们觉得“凭什么要我这么拼?”。

再说说社会竞争和压力形态的变化。

虽然大家总说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但这种压力和父辈那代人经历的压力不太一样。父辈的压力可能更多来自于“跟上时代”,努力追赶经济发展的步伐。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内卷化严重、不确定性极高的社会。

你看,教育内卷,找工作内卷,升职加薪也内卷。明明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可能因为大环境不好,或者因为一些看不到的规则,晋升的通道并不那么顺畅。这种“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体验,会极大地打击积极性。

而且,“成功学”的泛滥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很多时候,年轻人看到的都是那些少数成功者的光鲜亮丽,他们被教育要“拼”、“要敢于挑战极限”,但却很少被告知成功的背后有多少偶然因素,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牺牲,以及大多数普通人努力了可能也无法达到那种高度。当他们发现自己努力了,但离那些“成功范本”依然遥远,甚至感觉自己只是在为他人做嫁衣,那种失落感和怀疑感就会滋生。

还有,工作与生活的边界模糊以及对“健康”的重视。

这几年,“内卷”之下,许多公司提倡“奋斗者文化”,加班成为常态。但现在的年轻人,经历了疫情的洗礼,对健康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越来越不愿意为了工作而牺牲自己的健康、家庭和个人生活。

他们更倾向于追求一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或者说是“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的理念。如果一份工作需要他们“996”甚至更惨,而且没有任何补偿或者让他们看到清晰的价值回报,他们会本能地抗拒。他们会问:“我为了这份工作牺牲了我的健康和陪伴家人的时间,最后到底得到了什么?”这种对自我福祉的重视,让他们在面对不合理的工作要求时,选择更“消极”的应对方式,比如“按部就班”,或者干脆“躺平”。

当然,工作环境和管理方式也至关重要。

如果一个公司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领导风格僵化、不尊重员工,或者激励机制不透明,这些都会让年轻人感到不满。他们渴望被看见、被认可,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公平的对待。 如果领导只会一味地压榨,而不懂得赋能和激励,那么积极性自然会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年轻人工作不积极,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现象,它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包括他们成长的时代背景、受教育程度、价值观的演变、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工作本身的性质和企业管理方式等等。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客观地看待这个现象,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这更像是一种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个体需求升级的表现,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和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工作以来,就听到过很多朋友都吐槽过自己公司的团建活动,并明确表示很反感公司的团建活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年轻人工作时不如从前积极,这确实是个不少人在讨论的现象。要说清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年轻人“变懒”了,里面藏着不少时代变迁和社会因素,值得我们仔细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过往经历跟我们父辈那代人大不一样了。想想我们父辈,很多都是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过来的。他们那辈人,往往经历过经济起步、.............
  •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目前的心情,22年4月入学庆应修士,同时人在国内,对于在日本的求职确实会感到有些担忧。不过别急,虽然情况有些复杂,但只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还是有很大机会达成目标的。下面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在国内应该如何为赴日就活做准备,尽量详细,让你心里有个谱。核心思路:在国内打好基础,利用好线上资源.............
  • 回答
    亲爱的,听到你现在正经历的困境,我真的非常心疼。毕业七年,实际工作经验两年,之后又经历了重度抑郁和两年的待业期,这确实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旅程。但请相信,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可能性就此终结。我们一起捋一捋,看看毕业七年、工作两年、重度抑郁待业两年的你在面试时如何自我介绍,以及你未来还能从事哪些工作。首先,咱.............
  • 回答
    年轻人找工作都想找双休,这事儿说起来,真不是什么新鲜事。毕竟,谁不想在周末好好放松一下,跟朋友出去玩,或者陪陪家人呢?双休,这两个字对于很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简直就是“理想工作”的代名词。为什么年轻人这么“钟情”双休?1. 生活品质的追求: 现在的年轻人,跟父辈们不一样了。他们经历的信息轰炸.............
  • 回答
    这事儿啊,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越来越普遍了。我身边就有不少年轻人,明明工作就在市中心,可家却安在了郊区,甚至更远的地方。一开始我也觉得挺奇怪的,毕竟每天通勤时间这么长,多累啊。但后来跟他们聊了聊,才发现这背后真不少门道,也不是一股脑儿的“跟风”,而是有他们自己的考量。我总结了一下,他们选择“与工作地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能说到心坎里去了。我身边很多长辈、朋友也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公司辛辛苦苦提供一个平台,给年轻人发工资,让他们能养活自己,养活家人,这不就是天大的恩情吗?怎么有些年轻人一点都不“感恩”呢?他们好像把这当成理所当然,甚至还挺挑剔。要说原因嘛,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年轻人不感.............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我觉得在咱们这一代年轻人身上确实挺普遍的。我身边的朋友,包括我自己,也经常会有这种“选择题”。感觉现在很多年轻人,并不是说完全排斥辛苦,而是对“辛苦”的定义和“付出”的回报有了更精细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在的年轻人成长环境和上一辈不太一样。我们不像父辈那样,可能经历过物.............
  • 回答
    中国灵活就业者数量的激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这个数字已经非常庞大,并且还在持续增长。我身边有灵活就业的人吗?是的,我身边就有不少灵活就业的人。这不仅仅是数据上的体现,更是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曾经的同事/朋友: 有些我认识的朋友,他们之前在传统的公司工作,但因为各种.............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代社会许多年轻人的普遍困境,确实,工作动力缺失、职业发展迷茫、以及“未老先衰”的“中年危机”感,在年轻一代中越来越普遍。这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经济环境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增长放缓与“内卷”加.............
  • 回答
    近些年,确实感觉身边的年轻朋友们,提起工作时,那种曾经的热情和冲劲似乎不如从前了。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会流露出一种“提不起劲”的感觉,即使是对于当初自己很喜欢的工作,也常常会感到乏味和疲惫。这背后并不是简单的“懒惰”,而是很多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的体现。首先,“内卷”的压力和看不到上升通道,让很多年轻.............
  • 回答
    最近几年,我发现身边很多年轻的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一种对工作提不起劲、对未来职业道路感到迷茫甚至绝望的情绪。这种感觉并非个例,它像一股潜流,在年轻一代中蔓延开来,引发了不少讨论。究竟是什么让这么多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感到如此“没劲”呢?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社会大环境的“内卷”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当下不少年轻人的心声。其实,这背后不是简单的“懒”或者“不思进取”,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承认一个大背景:安全感与不确定性。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可能就指着他们。父母一辈经历过很多大起大落,对于稳定性的渴求自然会传递给下一代。.............
  • 回答
    “躺平”“佛系”这些词汇这两年没少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它们代表着一部分年轻人在面对就业、生活压力时,选择了一种更为消极或者说是“低欲望”的态度。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社会变迁、经济压力、教育观念、文化影响等多种力量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现象。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那么拼”的生活方式,甚.............
  • 回答
    近年来,“体制内”工作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显著提升,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有多重因素在驱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安全感与稳定性:时代背景下的普遍需求 经济不确定性增加: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也面临结构性调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挑战。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周.............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之所以普遍不太愿意从事渔民这个行业,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一点,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让你有个更直观的感受。首先,得说时代不一样了,年轻人的观念也变了。 生活方式的巨大反差: 咱们得承认,现在年轻人追求的是什么?舒适、便利、有规律的生.............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核心痛点,也挺让人无奈的。简单来说,传统工科模式之所以“卡壳”却又难以主动改变,背后是多股力量在博弈,有惯性,有现实的利益,也有思维的僵化。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为什么说传统工科模式“很不适合年轻人”?这里说的“不适合”,不是说工科本身不好,而是指那种以“灌输为主、考.............
  • 回答
    说实话,在咱们这儿,想在工厂里找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有时真跟大海捞针似的。以前哪有这情况,都是小伙子们抢着去,觉得能进工厂,有份稳定的工作,就跟端上铁饭碗一样。可现在呢?年轻人宁可去送外卖、做直播,也不愿踏进那厂房的大门。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跟你唠唠,不带任何官方腔调,就是咱们老百姓日子里看到.............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普遍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在一些大型医院里,确实能看到一些年轻医生在工作态度上,不像过去大家印象中那样“医者仁心”、“全心全意”,有时会显得有些冷漠、急躁,甚至不够耐心。这背后可能牵扯到不少复杂的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来捋捋。首先,巨大的工作压力和高强度是绕不开的一个因素。 现在的医院.............
  • 回答
    四川51岁农民工走红:记录生活,触动心灵四川一位51岁的农民工,因为用朴实而真挚的镜头记录自己的工地生活而意外走红网络。他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认可,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一、 51岁农民工为何走红?这位农民工的走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解读:.............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到工厂打工”这个话题。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经济现象,涉及到年轻人观念的变化、社会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传统工厂的吸引力不足等多个因素。一、 年轻人观念的转变与自我价值的追求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受到更好的教育,信息获取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