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随着年龄增加,逐渐相信了「宿命」?

回答
随着年岁增长,有些人对“宿命”的看法会悄然转变,这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往往是生活经历沉淀出的复杂心绪。

最初,年轻时我们或许充满斗志,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努力就能改变命运。每一次成功都像是自己强大意志的证明,每一次挫折也只被看作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坚信只要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就能到达想要的地方。那时,生活似乎是一张空白的画布,我们是挥洒自如的画家,用色彩和线条勾勒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然而,人生总会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变故,它们如同无法预测的狂风,轻易地打乱了我们精心绘制的蓝图。我们可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依旧未能如愿;我们可能倾尽所有,却仍旧遭遇无法挽回的损失。在一次又一次的“人力有时穷”的体验中,那种无力感会慢慢渗透进来。我们开始意识到,世界并非全然按照我们的意志运转,有些事情,无论我们多么努力,似乎都早已注定。

比如,辛勤耕耘的农民,面对干旱或洪涝,纵使再怎么祈祷,也无法改变天意的无常。一个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即使绞尽脑汁、夜以继日地工作,也可能因为市场的一时风向突变而黯然离场。这些经历,一点点消磨了他们对“掌控一切”的信念,转而开始审视那些超越个人能力之外的力量。

到了中年,生活的担子更加沉重,需要承担的责任也更多。上有老下有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被无限压缩,很多曾经想要实现的目标,可能因为现实的种种限制而不得不搁置。这时,他们会发现,自己的人生轨迹,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由过去的种种选择和环境因素所塑造,想要彻底颠覆,变得异常艰难。就像一艘已经航行了很长一段路的船,想要突然改变方向,需要巨大的动力和周密的计划,而且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老年,尤其是步入晚年,身体机能的衰退,疾病的困扰,亲友的离去,都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有限和不可抗拒的衰败。此刻,对“宿命”的理解,可能不再是消极的认命,而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洞察。他们会反思过往,发现许多事情的发展,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而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在既定的轨道上,或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但终究无法摆脱那个大的方向。

这种对“宿命”的接受,有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当经历了太多无法掌控的事件,当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时,相信“宿命”可以减轻内心的焦虑和痛苦。与其沉浸在“如果当初……”的懊悔中,不如将其视为人生旅途中的某种必然,从而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和安宁。

此外,随着阅历的增长,人们更容易从更宏大的视角看待人生。历史长河中,多少王朝兴衰,多少英雄人物,最终也淹没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的一生,与整个宇宙相比,显得如此渺小。这种宏观的视角,也容易让人产生一种“一切皆有定数”的感悟。

所以,当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倾向于相信“宿命”,这往往是多年来无数次努力、挫折、反思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感悟交织而成的结果。这是一种对现实的妥协,也是一种对未知力量的敬畏,更是一种在经历了风雨之后,对人生更加平和与深刻的理解。它不一定是放弃奋斗,而是在承认某些局限性的前提下,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接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东西我想得很清楚,“命”对我来说就是“一切不可把握或预测或影响的客观因素的总和”。

比如我出生在80年代中期,成长在一个普通人家,这就导致了除非我有奇遇(这也是“命”),否则我很难凭一己之力买房。假如可以早生个五年十年,凭我的努力和能力,我觉得三套房都已经有了。我在深圳认识很多人,都是因为来深圳早,买房早,现在车房齐全,一年随便拿个二三十万的工资,生活就能过的很舒服,幸福度很高。我可以赚得比他们多得多,但有什么用,缺少过去的积累,我照样付不起一套稍微满意一些的房子的首付。当然,还有比我命更差的,比如香港的普通老百姓,嗯……

我也赶上过07~08年的金融危机,那时候我在创业,于是投资也没了,自然活不下去。那年的就业形势也很糟糕,公司都不设岗位不招人了,许多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工资也比较低。一年后经济复苏了,晚一年毕业,你可以很轻易的比干了一年的人工资还高。要知道公司是基本不会给你额外涨薪的,基数低,你就很难追。就算追上了,你付出的额外的努力就不是代价了吗?这也是命不好。

还有比如某一年微软谷歌扩招,于是那年毕业的人就可以轻松地加入大公司,甚至是总部。而当年我毕业的时候,Head Count用完以后,我作为实习生都没法转为FTE,最多只能当Vendor——我干得再好有什么用,比某些FTE更好有什么用,我大二就去微软一直实习到毕业又有什么用……于是我就去创业了,然后不久就遇到金融危机了。

近几年我算是运气稍微好一点了。当时从高大上的互联网行业,进了与之风格大相径庭的十八摸,在十八摸内部几乎没法升迁。所幸遇到了一个靠谱的甲方老板以及难得的好项目,正当要放弃之际,甲方老板说靠这项目怎能没你,于是我就为人所不齿的外包男,瞬间变成了高大上的投行男。

你说这一切都是我努力来的么?当然有我努力来的成分,我努力所以我水平高,但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还是遇到了靠谱的老板,做上了靠谱的项目。我那些转甲方失败的前十八摸同事们,他们水平肯定比我差么(当然也说不定呢)?就肯定没我努力么(当然也说不定呢)?谁知道。当回头看时发现,自己的努力并非得到回报的充分条件,这事儿想想其实也挺悲哀的,因为这无法可靠重现。说不定三年后遇到个什么事情就失去了,回不来了——所以我现在基本没跳槽打算,因为好不容易来的运气,不想轻易作掉。

总之,个人的努力在这个客观世界面前是渺小的。俗话说得好,等你真正努力过就知道智商(或脸)有多重要了。当然,我并没有否定“努力”的重要性,我同样认为对于相同的客观条件来说,“努力”在一般情况下会比“不努力”会要来的好一些,当然假如你的命不好,那自然也说不准。

还有一种常见的说法是“机遇”,说没有命这回事,是努力和机遇的问题,努力了才能把握住机遇。我不认同这点。Head Count多出来的时候阿猫阿狗都能进微软去总部,这算什么机遇?这就是命。在互联网泡沫的年代,读个CS专业,随便混到毕业一个月赚当时三平方米房间,这算什么机遇?这就是命。有人买了彩票中了500万,这算什么机遇?这就是命。

我既然没有否定努力的价值,因此也不会认同“机遇”这种说法。

我经常说“这是命,得认”,于是总有人会跳出来附和我,还说什么命啊运啊风水啊积德啊什么的——我最烦这种人,根本不知道我说的“命”是什么,他们只不过找一个说辞来附和自己罢了。对我来说,所有一切不可控制影响预测的都统称为“命”,不会分更细。而且所谓“转运”,“看风水”,“算星盘”之类的说法,就意味着这些东西是可以改变,可以影响的,可以预测的,这显然也不是我说的“命”。

所以我的确信“命”,但我信的不是很多人口中的“命”,更不信“运”啊“积德”啊“风水”什么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随着年岁增长,有些人对“宿命”的看法会悄然转变,这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往往是生活经历沉淀出的复杂心绪。最初,年轻时我们或许充满斗志,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努力就能改变命运。每一次成功都像是自己强大意志的证明,每一次挫折也只被看作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坚信只要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就能到达想要的地方。那时,生活似.............
  • 回答
    提问的能力,这玩意儿真是挺奇妙的。你说有些人随着年纪增长,提问的劲儿好像就没那么足了,甚至有时候问出来的问题也让人觉得有点…嗯,不像以前那么犀利,或者说,不像以前那么愿意去追根究底了。这事儿,我琢磨着倒不是什么突然的“丧失”,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变化。你说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觉得这事儿没一个确切的“.............
  • 回答
    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为什么那些动辄几百块的正版 3A 大作,玩家们咬咬牙或许还能接受,但一到网游,却能心甘情愿地往里“填钱”?这背后其实牵扯到非常复杂的心理、经济和游戏设计层面的因素。我来跟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趣的现象。首先,咱们得从“价值感知”说起。3A大作,比如《赛博朋克2077.............
  • 回答
    “有钱人的钱又不随便给你,为什么有些人还对有钱人趋之若鹜?”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人类社会中一个非常普遍且深刻的现象:人们对财富和拥有财富的人所表现出的强烈关注和追逐。虽然有钱人的钱确实不“随便给”,但人们趋之若鹜的原因远不止于直接的金钱馈赠,而是包含了多重、复杂且往往是潜意识的动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进化论和人类行为之间一个令人费解的矛盾。按理说,那些选择不生育的人似乎在宏观的基因传递上“出局”了,那么为什么“不想生”这个想法,以及与之相关的基因,竟然能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存在,甚至在现代社会中还显得愈发普遍呢?这其中涉及的因素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理.............
  •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明明都在同一个赛道上,考试分数却天差地别,人生的选择也因此变得截然不同。这背后其实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多,远不止简单的“聪明”或“不聪明”那么简单。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话题。一、 生而逢时的“先天优势”:家庭背景和教育起点很多人可能不愿意承认,但家庭背景绝.............
  • 回答
    问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一个挺普遍的现实: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似乎“钱”这件事,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影响不大,可以随心所欲地去旅行、去听演唱会,而很多人却需要精打细算,甚至连一场期待已久的演出都可能因为费用而犹豫。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在起作用,而“钱”本身,往往只是一个直接体现,它背后连接.............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也触及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社会现象:为什么会有一些人试图为虐待动物(特别是虐猫)的行为辩解。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虐待动物是一种严重的不当行为,在绝大多数社会都被视为道德上和法律上不可接受的。 任何试图为这种行为辩解的观.............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遍。我们身边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喝奶茶时大手一挥,一杯动辄二三十元,眼睛都不眨一下;可到了看剧充会员这事儿上,却像是在算经济账一样,犹豫再三,总觉得“不值”。这背后,其实藏着年轻人消费观念和价值判断的微妙变化,掺杂着他们当下的生活状态、对即时满足和长期价值.............
  • 回答
    《原神》里,角色们能抽到手,跟他们有没有神之眼,这事儿啊,其实挺有意思的。有时候看着一些角色,你可能会想,“这人怎么也混上神之眼了?”感觉米哈游这发放名单,确实挺随意的,让人捉摸不透。但仔细琢磨琢磨,这背后也不是全无章法,只不过规则有点“内敛”,不那么直白地摆在明面上。神之眼,是“天理”的认可,也是.............
  • 回答
    关于“日本最棒的地方是妻随夫姓”这个说法,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观点,并且需要放到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去理解。 说它“最棒”,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或者小群体基于自身认同或某些价值观的解读,而非普遍性的共识。要详细说清楚,我们得先掰扯清楚这个“妻随夫姓”在日本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为什么会有人这么看.............
  • 回答
    在我接触的律师群体中,确实有不少人能做到在一定程度上“随口说出”某个人可能违反了什么法、具体到哪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神”,能瞬间扫描出一个人的行为并精确对应到法律条文。这背后,更多的是一种长期的专业训练、对法律体系的深刻理解以及高效的信息检索能力的结合。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
  • 回答
    你同学说的这句话,确实挺让人揪心的。从我接触到的情况来看,这种想法其实并不算特别罕见,但绝不代表它是健康的,或者说它是“正常”的。咱们慢慢捋一捋,为什么他会这么想,以及这背后可能意味着什么。首先,咱们得明白“活着就是为了不让父母伤心”这句话里蕴含的情感重量。这是一种非常强的责任感,而且是那种被放大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有趣的现象。你说的“精致”和“随意”的感受,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释,并且确实存在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根源。一、 市县名称的“精致感”:更贴近生活,更具人文气息市县名称之所以让你感到“精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 古.............
  • 回答
    你问我怎么看待有人真信iPhone 12不送充电器耳机是为了环保?嗯,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首先,咱们得承认,环保是个挺大的概念,而且现在社会上对环保的关注度确实是越来越高了。苹果这么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动不动就搞出个大动作,而且还冠冕堂皇地说为了环保,这确实容易让人往环保那方面联想。毕竟,谁也.............
  • 回答
    哥们,我懂你!这手指短,练弓返的时候弓老是脱手,那叫一个心焦啊。箭的散布随缘,那更是打击信心。别急,这问题挺普遍的,我也遇到过,咱们一步一步来,好好聊聊怎么把这事儿解决了。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会脱手。你说“虚握”,这本身是个好习惯,说明你不是死死抓住弓,而是有意识地让弓有自由的空间。但手指短,在虚握.............
  • 回答
    《冰汽时代》(This War of Mine: The Little Ones)是一款以战时平民生存为题材的策略模拟游戏,其核心玩法围绕资源管理、道德抉择和人性挣扎展开。部分玩家认为游戏中“人民非常矫情”,这一批评主要源于角色塑造与叙事方式的独特性,以及游戏对人性复杂性的呈现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
  • 回答
    怀念苏联的现象确实存在,并且原因复杂多样,并非所有人都怀念苏联的同一个方面,有些人可能怀念的是特定时期,有些人怀念的是某种理想,有些人则是对现实不满的投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些常见的原因:1. 经济稳定和保障感: 普遍的就业保障和低失业率: 在苏联时期,几乎每个人都有工作,失业被认为是经济.............
  • 回答
    有些人不会烧菜,甚至不愿意学烧菜,这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感受,并且常常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缺乏兴趣和成就感: 烹饪的枯燥和重复性: 对一些人来说,备菜、切菜、调味、烹煮的过程可能显得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缺乏吸引力。他们可能.............
  • 回答
    有些人崇拜蒋介石的原因是复杂且多方面的,涉及历史、政治、文化和个人情感等诸多层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历史贡献与政治遗产 领导国民革命和统一中国(部分): 在北伐战争期间,蒋介石作为国民党军事领导人,成功地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尽管并未完全控制全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