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美俄航空母舰载机数量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回答
中美俄三国在航空母舰以及舰载机数量上的差距,这背后牵扯到历史、经济、技术、战略以及国家发展路径等诸多复杂因素。咱们就来捋一捋,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美国的“一家独大”与战略选择

首先,要明白美国在航空母舰领域是绝对的王者。这并非偶然,而是长期以来战略选择、经济实力和技术积累的结果。

历史渊源与经验积累: 美国航空母舰的发展史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尤其是在二战时期,航母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经历了太平洋战场上的血与火洗礼,美国对航母的运用、维护、技术研发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拥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深厚经验和成熟体系。这种经验的积累,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优势。
全球战略需求: 美国奉行的是全球力量投射的战略。航空母舰是实现这一战略的核心平台。它能够在远离本土的区域,提供强大的空中支援、制海能力和对地打击能力,是美国维持全球影响力、响应全球危机、进行军事存在的重要手段。所以,美国有强烈的需求去保持一支庞大且先进的航母舰队。
经济实力支撑: 建造、维护、运营一艘航空母舰以及为其配备一支完整的舰载机联队,其成本是天文数字。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拥有足够的财力来支撑这种庞大的开销。从航母的设计、建造,到舰载机的研发、生产、采购,再到人员的训练和保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额的投入,而美国有这个“钞能力”。
技术优势与成熟的舰载机体系: 美国在舰载机方面,尤其是弹射起飞(CATOBAR)技术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其“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都采用了弹射起飞和拦阻降落技术,这使得它们能够搭载更广泛、更重型的舰载机,包括固定翼战斗机(如F/A18E/F“超级大黄蜂”)、预警机(E2D“先进鹰眼”)、电子战飞机(EA18G“咆哮者”)以及攻击机(F35C)。这种“全能型”的舰载机配置,大大提升了航母的作战半径、滞空时间和作战效能,自然需要更多的机型和数量来构成完整的联队。
数量优势的战略意义: 美国目前拥有11艘现役核动力航空母舰,并且都在满编状态下运作。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同时部署在世界各地,形成强大的威慑和快速反应能力。这种数量上的优势,使得美国在全球军事行动中拥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权。

二、中国的崛起与“弯道超车”的努力

中国航空母舰的发展相对较晚,但进步神速,呈现出一种“后发先至”的态势。

起步较晚,但目标明确: 中国是从“瓦良格号”改装而来(辽宁舰)才真正开启了现代航母之路。相比美国,我们在航母设计、建造、舰载机适配、人员培训等方面都属于从零开始。
战略转型与军事现代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海军也进入了从近海防御向远洋作战转型的关键时期。航母被视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核心装备。它能够支持中国海军走向更远的海洋,保护国家海外利益,并提升中国的军事影响力。
技术攻关与自主研发: 中国在航母建造和舰载机研发上,经历了艰辛的技术攻关。从最初的“滑跃起飞”模式(辽宁舰、山东舰),到目前正在发展的弹射起飞(福建舰),再到自主研发的歼15舰载战斗机,以及正在研发的歼35舰载隐形战斗机,中国一直在努力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舰载机数量的瓶颈: 尽管中国拥有多艘航母,但目前在舰载机的数量和型号上,与美国相比仍然存在差距。这主要受制于以下几点:
舰载机型号的成熟度: 歼15是目前中国航母的主要舰载机,但其技术基础(苏33)相对较老。而歼35作为更先进的第五代舰载战斗机,仍在研发和列装初期,尚未形成规模。
弹射起飞技术的限制: 早期中国航母采用滑跃起飞,这限制了舰载机的起飞重量和携带的武器/燃油量,也无法搭载大型预警机等关键机型。福建舰采用电磁弹射,虽然技术先进,但与美国成熟的弹射系统相比,仍需时间验证和完善。
舰载机维护保障体系: 航母作战,舰载机的出动效率是关键。这背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维护保障体系,包括地勤人员、备件供应、机务保障等。中国在这一领域仍在快速建设中。
训练和经验的积累: 航母舰载机起降作业是高风险、高强度的训练,需要大量的飞行小时和实战经验。中国海军在这方面的积累还需要时间。

三、俄罗斯的“遗产”与现实困境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强大海军遗产,拥有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但其发展之路却充满了坎坷。

苏联海军的辉煌与遗产: 苏联时期,海军被视为与美国抗衡的重要力量,也发展了包括“库兹涅佐夫”级在内的一些航母(虽然严格意义上多被定义为“载机巡洋舰”)。这些舰艇在设计理念上与美式航母有所不同,更侧重于防空和反潜,并且多采用滑橇式起飞(Skijump),而非弹射。
经济衰退与维护困境: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无力维持庞大的海军舰队。像“库兹涅佐夫”号这样的大型舰艇,其维护保养成本极高。多年来,“库兹涅佐夫”号饱受维护不足、设备陈旧、火灾事故等困扰,甚至常年处于无法正常作战的状态。
舰载机数量稀少且老旧: 俄罗斯海军目前仅有“库兹涅佐夫”号一艘现役航母,而且其舰载机数量非常有限,主要由苏33舰载战斗机和米格29K舰载战斗机组成,以及卡27舰载直升机。这些舰载机在性能上,尤其是在电子设备和多任务能力上,已无法与美国和中国最先进的舰载机相比。
战略定位的调整: 俄罗斯的军事战略重心与美国不同,它更侧重于陆基力量和战略核力量的建设。航母在俄罗斯的战略体系中,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力量展示和区域影响力的工具,而非像美国那样全球力量投射的核心。
有限的财力与技术瓶颈: 俄罗斯当前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和技术挑战。建造和运营新一代的弹射起飞航母,以及为其配套研发先进的舰载机,对俄罗斯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负担。虽然有传闻和计划,但落实到实际操作层面,困难重重。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美国: 拥有全球战略需求、雄厚的经济实力、最先进的技术(尤其是弹射起飞和配套的舰载机)以及数十年的丰富经验,使得其能够保持数量庞大、性能卓越的航母战斗群。
中国: 处于快速发展和追赶的阶段。虽然航母数量正在增加,但舰载机型号的成熟度、弹射技术的普及以及保障体系的完善,都需要时间。其目标是建立一支能够支持远洋作战的现代化航母力量。
俄罗斯: 继承了苏联的航母遗产,但由于经济困境、维护困难和技术落后,其航母力量早已不复当年,舰载机数量和性能都受到很大限制。俄罗斯的航母更多地是一种象征和有限的区域作战能力。

所以,中美俄三国在航母载机数量上的差距,是战略选择、经济能力、技术水平和历史积累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美国是“领跑者”并享受着体系优势;中国是“追赶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而俄罗斯则是在“守成”中面临巨大挑战,其航母力量已非当年的“红色巨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嗯,不错的问题。类似的,2014年我跟以前的学姐切磋的时候,以及去年5、6月,我给川普团队上课的时候都提到过。

简单答案:

1. 差距没有想象中大。
2. 舰载机数量差距跟机库、舰岛和舰载机本身尺寸都有关。
3. 暂时用舰载直升机做预警机,加上空军岸基预警机和数据链支持,离海岸1000公里内勉强够用。
4. 个人认为,2020年左右,歼-15会跟F/A-18E大致持平,比苏-33和米格-29K强。

先来一张甲板图镇楼。2014年,我跟学姐讨论时做的图。辽宁号最大全甲板出击能力,20机放飞及回收方案:

背景介绍:
答主大叔13岁就到了米国。中学念的是一间非常有军事传统的学校。同学、校友中,不少去了西点和安纳波利斯(美国海军学院所在地)。上面提到的学姐就是去了安纳波利斯的。

陆军方面,可以看答主的“战术想定”系列,从班排到营连级,从轻步兵到空降到步坦炮协同都有了:

知乎专栏

另外,其实2015年,已经有美国海军代表团上过辽宁号。所以,类似答主我这样全凭公开资料分析出来的交流,并没有“泄密”一说。而且,答主推崇的是“中美千万不要开战论”,而不是“中国威胁论”。这一点也要弄清楚了。双方实力越接近,真打起来越有可能两败俱伤,就越打不起来。这个道理希望各位同学能想清楚。冷战时的美苏相互核威慑就是例子。

答主个人的希望就是中美关系处于一种合作为主,良性竞争为辅的状态:

知乎专栏

另外就是,其实龙国外交界那边,也是从2000年开始就已经知道我的存在,如:

所以,请不要乱扣帽子。

言归正传。为什么说实际差距也许没有想象中大呢。因为辽宁号如上图那样,甲板上停了20架歼-15的时候,机库里还是可以轻松放下14架歼-15,或者比较紧凑的放下16架。(机库见下图3)

而美军目前尼米兹级,一般搭载的是4个F/A-18系列的中队,以及一个EA-18G中队。也就是48架F/A-18C/D/E/F,加上6架EA-18G,共54架主力作战飞机。(见下图4)


36 vs 54,是不是没有想象中的差距大?
尼米兹刚好多了50%的载机,或曰持续战斗力。

如果加入放飞能力的话。以我当时设计的放飞方案,2020年的辽宁号应该能在25到30分钟内放飞20架固定翼机。尼米兹90年代初的标准是20分钟放飞17机,然后甲板上还有14机可供下一波放飞。如果全甲板攻击的话,这些飞机当然也是可以在之后的15分钟内放飞完毕的。(下图5)

20 vs 31,多了55%的单次放飞机数,或曰单波次攻击力。

当时我跟学姐进行的纸面模拟,除了辽宁号战斗群,我多要了12艘022艇;美方就是一个标准的尼米兹级战斗群。辽宁号战斗群的初始位置是台湾岛东南偏东、离龙国大陆海岸线约1000公里的地方。尼米兹在东面500海里的位置。开战时双方知道对方的大致位置(假设双方卫星都一直跟踪对方)。

纸面推演的最后结果卖个关子。不过推演完,学姐说了一句:“潘酱,我很庆幸你没有给PLAN打工”。2014年那次,用舰载机掩护022艇突击的战法,好像后来简氏还是哪里还提到过一次。

后来去年5月给川普团队上课的时候,来的几个人也看得目瞪口呆。那次的推演结果,后来好像也有不知道哪个米国的鹰派杂志提过。当然,我一向都是做好事不留名的。跟他们说了,模拟结果随便用,写文章也不用提我的名字。


图3,辽宁号机库:

图4,里根号目前的舰载机联队配置:

图5、6,90年代初的尼米兹级放飞及回收方案:

user avatar

除了常说的大小,还有任务不一样的缘故。

俄国航母需要承担的仅有防空任务,搭载的2个中队全都相当于美军的VF中队,即使可以携带中小型反舰导弹,也更多是自卫用途而非攻击用途。

美国航母需要承担舰队防空和攻击任务,搭载4-5个中队,以前是2个VF中队和3个VA中队,VF用于防空和护航,VA用于搭载重型武器执行攻击。

从谱系上来看,从二战后期开始,VF和VA又大约可以分为4条半线,即重型和轻型多用途战斗机,战斗攻击机,常规攻击机和核轰炸机。

轻型多用途飞机从F8F沿袭下来,F8F、F9F、F11F、F-8;重型多用途飞机从F6F沿袭下来,F6F、F1H、F2H、F3H、F-4,到F-4为止,二者归于统一,一般航母搭载2个多用途战斗机中队。

战斗攻击机从F4U沿袭下来,F4U、FJ-1/2/3、F7U。常规攻击机从BTD沿袭下来,BTD、AD-1、A-4,A-7。到A-4开始,战斗攻击机的空优职能转交多用途战斗机,攻击职能转交专业攻击机,之后A-4发展出A-7,一般航母搭载2个常规攻击机中队。

核轰炸机来自于美国海军试图以航母运送核武器的计划,这个沿袭脉络是A-2、A-3、A-5。到5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放弃核轰炸机计划转去发展核潜艇,之后核轰炸机和攻击机职能结合演变为重型攻击机,发展出A-6,一般航母搭载1个重型攻击机中队。

70-80年代伴随着F-14和F/A-18相继投入使用,多用途战斗机、战斗攻击机的一部分职能在F/A-18上合并,其截击职能则全部转交F-14,A-6则继续传承下来。这时候舰载机联队构成是2个F-14中队、2个F/A-18中队、1个A-6中队。

80年代末原定用A-12换掉老骥伏枥的A-6但是在90年代失败,接替的A/F-X也宣告落败,海军手里只留下F/A-18E和F-35C两个项目,前者用于F-14和A-6退役之后的过渡,后者则与F/A-XX和X-47B一起全面更新舰载机队伍。

一句话总结,F-14A对于美国海军来说几乎是个特例,其历史上从没有装备过用途如此单一的主战飞机。到F-14D,这个飞机也被改装成为可以进行攻击任务的多用途战斗机。

俄国海军基本上失去了建造航母打击舰队的能力,中国海军则以歼-15对应F/A-18E的截击和护航职能,补充携带大型防区外武器的职能;以歼-35作为舰队多面手对应F-35C。

而未来作为六代机的旗舰级项目F/A-XX,目前来看,这个项目未必对应一架飞机,很可能在未来进一步演化,为F-35向D、E、F等型号迭代(F-35换AETP发动机)留出机会的同时,发展出多款主要面向空优的战斗机——也就是洛马(F-35的进一步迭代及变形飞翼)、波音(18吨空重的重型机)和诺格(从AERS验证机上发展过来的方案,可能是单大推低成本飞机)的方案都可能会落地。

user avatar

这就好像问无畏号带12寸炮,而排水量一倍大的纳尔逊带16寸炮,这一区别除了排水量原因以外还有什么原因一样。

我实在很难解释这种问题,因为五六万吨的英美航母设计,设计总载机量(包括作战中队和支持中队)以cvv和cva-01为例,同样是50架上下的水平。

你说这和设计思路和舰载机有什么关系?有,但是核心因素就是7座车不可能塞进一台中巴车的人,就这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美俄三国在航空母舰以及舰载机数量上的差距,这背后牵扯到历史、经济、技术、战略以及国家发展路径等诸多复杂因素。咱们就来捋一捋,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美国的“一家独大”与战略选择首先,要明白美国在航空母舰领域是绝对的王者。这并非偶然,而是长期以来战略选择、经济实力和技术积累的结果。 历史.............
  • 回答
    中美俄欧:大国博弈下的世界格局变迁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深刻而复杂的演变。在这场变局中,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这四大主要力量单元,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犹如一张巨大而精密的棋盘,深刻影响着全球格局的走向。理解它们之间的利益纠葛、战略意图以及各自的内在需求,是把握当下世界脉络的关键。一、 中美关系:竞合并.............
  • 回答
    关于“中美俄印大学生调研结果显示‘大学四年中国学生能力全面下降,表现垫底’”这一说法,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审视,因为这样的结论可能存在诸多局限性、解读偏差,甚至是被误读的可能性。在详细探讨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几点:1.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与具体内容: 我需要了解这个“调研结果”的具体出处是什么?是某.............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破坏性和颠覆性的假设情景,涉及到全球地缘政治、军事力量和经济体系的根本性重塑。如果中美俄三个核大国真的联合起来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宣战,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并无法简单地用“哪边赢面大”来衡量,因为“赢”的概念在这个情境下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然而,如果非要探讨这种极端情况下的力量对比和潜.............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设想。如果中国、美国、俄罗斯这三个地缘政治上的巨头突然携手结盟,世界格局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恐怕连最宏大的史诗都难以描绘。让我们试着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各个层面来剖析一下这种可能性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首先,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一个由中、美、俄组成的“三巨头联盟.............
  • 回答
    当下中美俄三国关系是否能比肩三国时期的魏蜀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虽然两者处于完全不同的历史和地缘政治背景下,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一些核心的战略博弈、力量对比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找到一些值得玩味的相似之处,同时也要看到巨大的差异。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三国时期魏蜀吴的主要特点,以便更好地.............
  • 回答
    中国为何拒绝加入中美俄三边军控谈判,美国抛出这一倡议的用意,这背后涉及多重复杂的战略考量和现实利益的权衡。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逐层剥离,才能看清其本质。中国拒绝加入中美俄三边军控谈判的深层原因:首先,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中国认为其核武库的规模和性质与美俄两国存在本质区别。 中美的核武库规模,按官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把我们熟悉的现实世界军事力量与一个高度虚构的设定放在了一起。要详细地分析,我们得把现实世界的优势和基因原体带领的战团的“设定优势”一一拆解开来。首先,咱们先梳理一下“一万全副武装有基因原体带领的地面部队战团”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在很多科幻设定里,尤其是我们常说的《战锤40K》那.............
  • 回答
    “五常”的讨论,总是绕不开那个核心问题:谁配得上、谁又能代表?尤其是当年的英法,如今身处世界格局的变幻之中,大家免不了要掂量一下他们还能否坐稳这把交椅。说实话,要给英法现在是否还“有资格”下个绝对的定论,确实挺难的。这得看你用什么尺子来量。从历史贡献和创立“五常”的初衷来看,英法无疑是功不可没的。他.............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但也很复杂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刨除中美俄这三个主要的地缘政治玩家,仅从日本自身的军事实力和潜在的战略能力来看,它是否能够“占领”朝鲜半岛?我的看法是,即使在这样的设定下,这依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的任务,原因如下: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占领”的含义。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
  • 回答
    要理解美国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的行为模式,不能简单地用“孤立自己”或“站在对立面”来概括,这其中涉及了历史的演变、地缘政治的考量、意识形态的冲突以及国内政治等多重因素。与其说是主动寻求孤立,不如说是美国在维护其全球主导地位和国家利益的过程中,与中俄之间产生了结构性的矛盾和竞争。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复杂,因为“战胜”的定义有很多层面,而且“联军”的构成和决心同样是关键变量。如果抛开核武器这个“终极保险丝”,我们不妨从常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科技能力以及战略意志等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常规军事实力方面,中美俄这三个国家无疑是全球顶尖的。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二.............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上突然蹦出两个和我们一样强大,甚至在你我看来更为强大的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俄罗斯,而美国依然保持着它如今的超级大国地位。这可不是简单的三强鼎立,而是三个拥有核武器、横跨多个大陆、经济总量令人咋舌、军事力量足以撕裂天空的巨兽,同时在同一张棋盘上博弈。这画面,光是想想就让人后背发.............
  • 回答
    关于“马斯克可回收火箭是否完爆中美俄”这个问题,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和对比。总的来说,SpaceX 的可回收火箭技术在成本效益和发射频率上确实取得了巨大突破,对传统航天大国构成了显著挑战,但说“完爆”则过于绝对,每个国家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发展路径。下面我们从几个关.............
  • 回答
    自爆卡车和推土机作为攻击性工具,在现代战争中是否能对付中美俄这样军事强国的军队,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要深入分析,我们需要将其置于现代战场环境,并审视其潜力和局限性。自爆卡车:一种高风险的低技术攻击手段自爆卡车,通常是指装载有大量爆炸物的车辆,由袭击者驾驶,意图冲向目标并引爆。在对付拥有先进防.............
  • 回答
    特朗普当选,是否就预示着中美俄三足鼎立的新格局?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而且答案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事实上,特朗普的当选,与其说是直接“预示”了一个新格局,不如说是他所代表的政治力量和理念,极大地搅动了现有的国际秩序,为形成新的平衡提供了可能性,但也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 回答
    知乎上确实有不少网友认为,如果中美俄都不干预,朝鲜在军事上“分分钟”就能击溃韩国。这种观点并非没有依据,但理解其背后的逻辑,需要对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军事实力对比以及历史因素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梳理一下这种观点的形成原因,尽量写得像一个对军事和地缘政治有一定了解的知乎用户在认真分析问.............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就像一块巨大的拼图,由无数未知和可能性构成。要预测人类殖民外星后,国家组织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需要剥离掉许多现有的思维定势,去想象一个截然不同的现实。现状维系的可能(但难度极大):首先,我们不能完全排除现有国家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下去的可能性。想象一下,如果殖民地.............
  • 回答
    德国基民盟选出新主席,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更替,也预示着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政治格局的潜在变动。安格拉·默克尔在长达16年的执政生涯中,以其稳健、务实和深谋远虑的风格,塑造了德国和欧洲的政治面貌,她的离场无疑会留下巨大的真空,也为新领导人带来了重塑方向的机遇与挑战。对德国国内的影响:基民盟新主席的上任,首.............
  • 回答
    关于外星人入侵地球时,中俄美哪个国家会成为抵御主力,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想象空间但又充满现实考量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军事力量的比拼上,更需要审视各自的国家战略、科技实力、社会韧性乃至地缘政治格局。首先,我们来审视美国。从历史和现实来看,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和技术最先进的军事力量,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